图书介绍

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 合同法研究 第2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 合同法研究 第2卷
  • 王利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1767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757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805页
  • 主题词:合同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 合同法研究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四编 合同的履行3

第十六章 合同履行的概念和原则3

第一节 合同履行的概念3

第二节 合同履行与相关概念的比较7

一、履行与清偿7

二、履行与给付9

三、履行与实际履行11

第三节 合同履行的原则12

一、全面履行原则13

二、适当履行原则15

三、依据诚信原则履行17

第四节 履行的主要内容21

一、履行期限21

二、履行地点25

三、价款或者报酬27

四、履行数量和质量29

五、履行方式30

六、履行费用30

第十七章 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32

第一节 抗辩权的概念及其与违约的关系32

一、抗辩权的概念及特征32

二、我国《合同法》上的履行抗辩权制度的特点36

第二节 同时履行抗辩权38

一、概述38

二、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适用范围43

三、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条件47

四、同时履行抗辩权与一方违约52

五、同时履行抗辩权与双方违约56

六、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与解除合同57

七、同时履行抗辩权适用的排除58

第三节 后履行抗辩权60

一、后履行抗辩权的概念60

二、后履行抗辩权发生的条件62

三、后履行抗辩权的效力63

第四节 不安抗辩权64

一、不安抗辩权的概念和适用条件64

二、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的比较68

三、不安抗辩权行使的效力72

第五编 合同的保全77

第十八章 合同保全的一般理论77

第一节 合同保全概述77

一、合同保全的概念和特征77

二、合同保全制度的功能79

第二节 合同保全与相关概念的比较81

一、合同的保全与合同的担保81

二、合同保全制度与违约责任制度82

三、合同保全与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83

四、合同保全制度与强制执行制度84

第十九章 代位权86

第一节 代位权的概念和特征86

一、代位权的概念和特征86

二、代位权的性质89

第二节 代位权的客体93

第三节 代位权行使的要件97

一、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必须合法、确定98

二、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99

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已经到期104

四、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106

第四节 代位权诉讼的主体108

第五节 代位权行使的范围110

第六节 代位权行使的效力112

第七节 针对代位权的抗辩116

第二十章 撤销权119

第一节 撤销权概述119

一、撤销权的概念119

二、撤销权制度与其他相关制度的比较122

三、撤销权的性质125

第二节 撤销权的成立要件129

一、债权人对债务人必须享有合法有效的债权129

二、债务人实施了一定的有害于债权的行为133

三、主观要件:债务人与第三人具有故意141

第三节 撤销权的行使范围144

第四节 撤销权诉讼的主体146

一、关于撤销之诉的原告146

二、关于撤销之诉的被告147

第五节 撤销权行使的效果150

一、对债务人的效力150

二、对受益人或受让人的效力152

三、对其他债权人的效力153

四、撤销权行使的费用154

第六节 撤销权行使的期限155

第六编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159

第二十一章 合同的变更159

第一节 合同变更概述159

一、合同变更的概念159

二、合同变更的特征161

三、合同变更与合同更新163

四、合同的变更与合同的解除168

第二节 合同变更的要件169

一、原已存在合同关系169

二、必须依当事人约定或者法律规定而发生170

三、合同变更须符合法定或约定的形式要件174

四、合同内容必须发生变化175

第三节 合同变更的效力175

一、合同变更对当事人的效力175

二、合同变更对保证人的效力177

第二十二章 合同权利和义务的转让179

第一节 合同转让概述179

一、合同转让的概念179

二、合同转让的历史发展182

第二节 合同权利转让186

一、合同权利转让的概念和特征186

二、合同权利的转让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88

三、关于合同权利转让的性质192

四、合同权利转让的要件196

五、禁止转让的特约202

六、债权人必须向债务人及时作出债权转让的通知204

七、债权连续让与时受让人优先权的确定212

八、债权的部分让与215

九、关于债权转让后的费用承担217

十、合同权利转让的法律效力218

第三节 合同义务的移转222

一、合同义务移转的概念和特征222

二、合同义务的移转与第三人代为履行224

三、债务承担的构成要件225

四、合同义务转让的三种类型227

五、合同义务移转的效力237

第四节 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概括移转239

一、合同权利和义务概括移转的概念和特征239

二、合同权利和义务概括移转的类型241

三、合同权利和义务概括移转的效力244

第七编 合同的终止247

第二十三章 合同终止的原因和效力247

第一节 合同终止概述247

一、合同终止的概念247

二、合同终止的原因249

三、合同终止的效力252

第二节 清偿257

一、清偿的概念和性质257

二、清偿的主体和标的261

三、清偿抵充267

第三节 抵销269

一、抵销概述269

二、法定抵销274

三、约定抵销284

四、抵销权行使的效力287

第四节 提存289

一、提存概述289

二、提存的主体295

三、提存的条件297

四、债务人应履行通知义务303

五、提存的效力304

第五节 免除和混同307

一、免除307

二、混同313

第二十四章 合同的解除316

第一节 合同解除概述316

一、合同解除的概念和特征316

二、合同解除制度的功能320

第二节 合同解除与相关制度的区别322

一、合同解除与合同终止322

二、合同解除与拒绝履行325

三、合同解除与合同无效326

四、合同解除与合同撤销327

第三节 约定解除328

一、协议解除328

二、约定解除权332

第四节 法定解除336

一、法定解除概述336

二、《合同法》第94条规定的法定解除337

三、其他情形下的法定解除350

第五节 合同解除的程序350

一、合同解除的程序概述350

二、合同解除权的行使355

第六节 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360

一、关于合同解除的溯及力问题360

二、返还请求权362

三、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364

四、合同解除与实际履行等措施368

第七节 合同解除与情势变更制度368

一、情势变更的概念和特征368

二、情势变更制度的历史发展371

三、情势变更原则在我国的发展376

四、情势变更的构成要件379

五、情势变更与相关概念的区别381

六、情势变更的效力388

第八编 违约责任的基本原理395

第二十五章 违约责任概述395

第一节 违约责任的概念和特征395

一、违约责任的概念395

二、违约责任的特征396

三、建立统一的违约责任制度401

四、违约责任与违约责任形式403

第二节 违约责任与相关概念的比较406

一、违约责任与违约补救406

二、违约责任与合同责任409

三、违约责任与债务不履行的责任411

四、违约责任与不当得利返还责任413

五、违约责任与瑕疵担保责任416

第二十六章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423

第一节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423

一、归责原则的概念和意义423

二、两大法系的比较424

三、我国合同法中的归责原则430

第二节 违约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441

一、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概述441

二、违约行为443

第三节 因第三人原因导致违约453

一、因第三人原因导致违约概述453

二、债务履行辅助人的违约行为视为债务人的违约行为455

第二十七章 违约行为形态458

第一节 违约行为形态的概念和体系458

一、违约行为形态的概念458

二、违约行为形态体系460

三、履行不能不宜作为独立的违约形态461

第二节 拒绝履行468

一、拒绝履行的概念468

二、拒绝履行的构成要件469

三、拒绝履行与相关概念的区分471

四、拒绝履行的法律效果472

第三节 履行迟延473

一、履行迟延概述473

二、债务人迟延478

三、受领迟延483

第四节 不适当履行487

一、不适当履行487

二、加害给付492

三、不适当履行的责任形式498

第五节 预期违约503

一、预期违约的概念和特征503

二、明示毁约509

三、默示毁约516

第二十八章 免责事由524

第一节 免责事由概述524

一、免责事由的概念524

二、违约责任中的免责事由与侵权责任中的免责事由的区别526

第二节 不可抗力528

一、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的历史发展528

二、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的必要性532

三、不可抗力的内容和性质534

四、不可抗力的类型537

五、不可抗力条款(force majeure clauses)539

六、不可抗力的效力543

第三节 免责条款545

一、免责条款的概念545

二、免责条款的合理性547

三、免责条款的分类549

四、免责条款的有效性550

五、免责条款的解释554

第四节 债权人的原因556

一、债权人的原因可以成为免责事由556

二、债权人原因成为免责事由的条件558

第九编 违约责任形式563

第二十九章 实际履行563

第一节 实际履行概述563

第二节 实际履行与相关概念的区别567

一、实际履行与全面履行原则567

二、实际履行与补救措施567

三、实际履行与强制执行569

四、实际履行与提存570

第三节 实际履行制度的比较分析571

一、罗马法571

二、大陆法572

三、英美法573

四、《销售合同公约》和示范法的规定576

五、我国实际履行制度的发展577

第四节 金钱债务的实际履行578

第五节 非金钱债务的实际履行581

第六节 实际履行的适用范围586

一、实际履行在违约中的运用586

二、效率违约理论与实际履行587

第三十章 损害赔偿591

第一节 违约损害赔偿概述591

一、违约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591

二、损害赔偿与其他补救方式的区别595

三、损害赔偿的功能和样态599

第二节 违约损害赔偿与其他损害赔偿603

一、违约损害赔偿与侵权损害赔偿603

二、违约损害赔偿与因加害给付造成的人身伤亡的赔偿605

三、违约损害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608

第三节 损害赔偿的适用条件611

一、损害612

二、违约行为628

三、违约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629

第四节 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634

一、违约损害赔偿应坚持完全赔偿原则634

二、赔偿的范围包括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636

第五节 违约损害赔偿的计算648

一、违约损害赔偿计算的两种方法648

二、计算违约损害赔偿的时间和地点652

三、各种违约中的损失计算653

第六节 约定损害赔偿659

一、约定损害赔偿的概念659

二、约定损害赔偿与相关概念的关系661

三、约定损害赔偿的效力664

第七节 损害赔偿的限制666

一、可预见性标准666

二、减轻损害(mitigation)规则669

三、过失相抵规则677

四、损益相抵规则681

第八节 惩罚性赔偿与获利剥夺686

一、惩罚性赔偿686

二、剥夺违约方的获利(disgorgement of profits)691

第三十一章 违约金责任694

第一节 违约金概述694

一、违约金的概念和特征694

二、违约金的功能698

第二节 对违约金性质的探讨700

一、关于违约金的两种属性700

二、我国《合同法》上违约金的性质703

第三节 违约金与其他补救方式的比较706

一、违约金与损害赔偿706

二、违约金与实际履行709

三、违约金与解除合同711

第四节 违约金责任的成立711

第五节 违约金数额的调整713

一、违约金数额调整概述713

二、违约金数额调整的条件和程序715

三、违约金数额调整的考量因素717

第三十二章 定金责任722

第一节 定金概述722

一、定金的概念和特征722

二、定金的种类724

第二节 关于定金性质的探讨728

一、关于定金的担保作用728

二、关于定金作为责任形式的问题730

三、关于定金是否具有预付款性质的问题732

四、关于定金在交付后是否要发生所有权移转的问题733

第三节 定金责任的构成要件734

第四节 定金责任与其他责任形式736

一、违约定金与损害赔偿736

二、定金责任与实际履行739

三、定金与违约金740

第五节 关于定金数额的计算和责任的承担743

主要参考书目745

第一版后记755

修订版后记756

第三版后记7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