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哲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历史与实践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哲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历史与实践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3/30447148.jpg)
- 张亮,孙乐强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518008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382页
- 主题词:教育哲学-通识教育-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哲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历史与实践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哲学通识教育1
第一节 哲学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辨识1
1.哲学与哲学教育2
2.自由教育、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8
3.哲学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20
第二节 我们为什么需要哲学通识教育22
1.何谓哲学通识教育22
2.我们为什么建设哲学通识教育25
3.我们如何建设哲学通识教育32
第二章 哲学通识教育与哲学专业教育的关系辨析37
第一节 哲学专业教育与哲学通识教育的一致性37
1.教育理念的非功利性38
2.培养方式上强调综合素质的训练44
3.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开放性48
4.价值观层面上的思想引领作用53
5.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54
第二节 哲学专业教育与哲学通识教育的区别57
1.课程体系的差异57
2.教学内容的差异62
3.授课方式的差异68
第三章 哲学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辨识70
第一节 哲学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71
1.两者之间的联系71
2.两者之间的区别79
第二节 充分重视哲学通识教育的咨政育人功能86
1.充分重视哲学通识教育咨政育人功能的必要性87
2.哲学通识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90
第四章 美国哲学通识教育的历史与实践研究97
第一节 哲学与美国通识教育98
1.从自由教育演变而来的美国高等教育98
2.芝加哥大学与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对哲学的重视103
第二节 对哈佛大学现行哲学通识课程设置的考察110
1.哲学通识课程的数量与比重110
2.哈佛大学哲学通识课程的整体规划与设置特点115
3.哈佛大学哲学通识课程对中国的启示119
第三节 对哈佛大学哲学通识课程教学的考察——以CB39课程为例121
1.课程内容121
2.教学要求125
3.教学方法126
4.教学效果128
第四节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管理131
1.顶层设计132
2.遴选、考核与支持133
3.日常管理135
第五章 欧洲哲学通识教育的历史与实践研究140
第一节 欧洲哲学通识教育理念和机制的历史顺承140
1.古希腊和中世纪时期的哲学通识教育140
2.文艺复兴时期博雅教育的回归144
3.从博雅教育到哲学通识教育的渐变147
第二节 当代欧洲哲学通识教育的三种代表模式151
1.英国哲学通识教育151
2.德国哲学通识教育156
3.法国哲学通识教育161
第三节 欧洲哲学通识教育的特征与启示163
1.欧洲哲学通识教育的特征164
2.欧洲哲学通识教育的启示165
第六章 日本、香港、台湾哲学通识教育的历史与实践研究168
第一节 日本高校哲学通识教育概览168
1.日本高校哲学通识教育历史概况169
2.日本高校哲学通识教育个案分析171
3.日本高校哲学通识教育的意义177
第二节 香港高校哲学通识教育概览179
1.香港高校哲学通识教育历史概况179
2.香港高校哲学通识教育个案分析181
3.香港高校哲学通识教育的反思186
第三节 台湾高校哲学通识教育概览187
1.台湾高校哲学通识教育历史概况187
2.台湾高校哲学通识教育个案分析188
3.台湾高校哲学通识教育的反思195
第七章 民国哲学通识教育的历史与实践研究197
第一节 民国哲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分期198
1.民国哲学通识教育的史前时期(1902—1912)198
2.民国哲学通识教育的初步形成时期(1912—1927)201
3.民国哲学通识教育的黄金发展时期(1927—1949)202
第二节 民国哲学通识教育的理念204
1.“中体西用”中的儒家“修齐治平”教育理念205
2.蔡元培“养成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207
3.郭秉文“通专平衡”的教育理念211
4.梅贻琦“修明整个之人格”的教育理念214
第三节 民国哲学通识教育的实践218
1.史前时期的课程设置218
2.发展时期的课程设置221
3.黄金时期的课程设置225
第四节 民国时期哲学通识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230
1.民国哲学通识教育的特色230
2.民国哲学通识教育的启示231
第八章 中国特色的哲学通识教育的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235
第一节 中国特色的哲学通识教育建设的指导纲领及其目标235
1.本土化是中国哲学通识教育建设的指导纲领236
2.“认识世界,学会做人”是中国哲学通识教育的宗旨238
3.“世界眼光、中国灵魂的现代公民”:新时代哲学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241
第二节 中国特色哲学通识教育的课程内容建设242
1.当前国内哲学通识教育课程内容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242
2.中国特色哲学通识教育教学内容设计应当遵循的五个原则246
3.中国特色哲学通识教育教学内容设计中应当妥善处理的三个问题253
第三节 中国特色哲学通识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255
1.当前哲学通识教育教学方式的主要问题255
2.以智慧启迪为重,构建探究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260
3.以学生主体性为重,打造多样化的课堂形态262
4.以过程管理为重,形成激励性的考核方式265
第四节 主动适应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强化中国特色哲学通识教育建设268
1.MOOC、SPOC和Flipped Classroom:互联网+时代的新型课程形态268
2.中国特色哲学通识教育视野中的MOOC、SPOC和Flipped Classroom274
3.关于哲学通识教育类MOOC、SPOC和FlippedClassroom建设的若干建议276
第九章 中国特色的哲学通识教育改革的制度建设与保障281
第一节 哲学通识教育的规划机制281
1.顶层设计与规划282
2.规划的落实与执行285
第二节 哲学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289
1.当下我国哲学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状况289
2.构建质量保障体系291
3.如何提高高校哲学通识课的质量293
第三节 哲学通识教育的管理机制改革与建设296
1.我国哲学通识教育的管理目标296
2.当前哲学通识教育管理机制的问题298
3.如何完善哲学通识课程管理机制300
参考文献303
附录一 当代大学生哲学素养调查与培育举措研究——来自南京大学的调研与思考315
附录二 关于哲学通识教育效果、问题及改进对策的调查研究325
附录三 研究型大学哲学通识课程的学习质量:现状、关系与对策——基于南京大学的案例实证分析336
后记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