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之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之路](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0445479.jpg)
- 刘江栋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ISBN:731005195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37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2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之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育类别和模式创新是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1
一、经济结构调整直逼高等教育结构调整2
二、毕业生供求新格局倒逼教育结构调整5
三、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内逼教育结构调整8
第二章 教育模式创新是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需要13
一、应对生源素质结构新变化的要求13
二、应对传统教育模式困境的要求17
三、回归教育之本原的要求20
第三章 基本特征和基本体系架构23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23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体系架构27
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点难点环节31
第四章 创新育人模式的基本思路、目的、原则36
一、基本思路36
二、基本目的38
三、基本原则46
第五章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略52
一、搞好顶层设计,坚持体系协调推进52
二、精心组织,坚持实践创新推进57
第六章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62
一、根据社会新需求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62
二、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规格69
三、分析规格薄弱环节,明确育人模式创建方向72
四、几点启示81
第七章 构建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体系82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82
二、把握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质,构建课程教学体系87
三、建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材体系93
四、冲破思维定式,创新教学方法96
五、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01
第八章 构建重实践、重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106
一、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特征之一106
二、社会实践教学功能定位110
三、社会实践教学类别及模式113
四、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构建教育新态120
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122
六、社会实践教学成效考核评价128
七、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思索的问题129
第九章 构建重个性、重多元的素质拓展教育体系136
一、课外活动是重要的育人阵地136
二、素质拓展教育的功能定位和构建原则137
三、二级学院特色素质教育拓展平台建设142
四、精心构建学校公共素质教育拓展平台146
五、需要注意完善的一些问题147
第十章 构建以无形教化为特色的服务育人体系149
一、管理服务是重要的育人阵地149
二、发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151
三、管理服务要重视学生最切身的问题152
第十一章 创新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发展导向161
一、现行教育督导评价制度的基本特点161
二、教育评价中应突出的几个要素163
三、积极培育第三方专业评价机制167
第十二章 以价值领导力和职业化为重点的校(院)长队伍转型建设170
一、下大力气提升班子的价值领导力170
二、依据应用型本科教育特征要求建设校(院)长队伍175
三、校(院)长从“职务化”向“职业化”转化180
四、重构管理体系结构和职岗结构184
五、校(院)长任用中几种值得注意的倾向190
第十三章 以行业背景建设为抓手实现师资队伍转型建设193
一、当前师资队伍的素质结构状况193
二、以新视野做好特色师资队伍建设195
三、建设良好的人才文化环境201
四、一些需要在实践中探索解决的问题204
第十四章 坚持体系思维,推动教研教改转型发展208
一、以科学的精神端正研究思路208
二、整体规划、定制设计、精准发力210
三、教研教改中需要注意的问题213
第十五章 以创新设计为动力,实现制度建设转型214
一、制度也是一种育人资源214
二、提高制度创新设计能力216
三、制度创新中需要注意的问题217
第十六章 联动类别创新,构建现代职业国民教育体系221
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221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构成223
三、要强化现代职业教育的共性特征230
参考文献232
致谢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