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法总论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法总论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5114170.jpg)
- 傅静坤,张民安主编;丁南,马新学副主编;傅静坤,丁南,马新学,张民安,于海涌撰稿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730601970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28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2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法总论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民法的基本原理1
第一章 民法概述1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1
一、民法的概念1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2
第二节 民法的基本性质4
一、民法是私法4
二、民法是权利法7
三、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8
第三节 民法的形态8
一、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8
二、普通民法与特别民法8
三、习惯民法与成文民法9
四、近代民法与现代民法10
五、大陆法系民法与英美法系民法11
第四节 民法典11
一、民法典的意义11
二、我国民法典的制订12
三、民商合一或民商分立13
四、民法典的制订思路15
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16
第一节 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16
一、什么是民法的基本原则16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17
第二节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18
一、当事人意思自治与合同自由原则18
二、平等原则19
三、公平原则20
四、诚实信用原则21
五、禁止权利滥用原则22
六、公序良俗原则23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25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意义25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意义25
二、社会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25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26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26
一、民事法律关系构成的意义26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说27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五要素说29
四、对民事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评价33
第三节 民事能力33
一、民事能力的意义33
二、民事权利能力34
三、民事行为能力35
四、民事责任能力36
第四节 民事权利38
一、权利本位38
二、民事权利的概念39
三、民事权利的分类40
四、为权利而斗争就是为法律而斗争45
第五节 民事义务47
一、法律义务47
二、民事法律义务47
三、作为权利的对应形态的义务48
第六节 民事责任49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49
二、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的区别49
三、民事责任的本质50
第二编 物51
第四章 作为权利客体的物51
第一节 权利客体与物51
第二节 物的意义52
一、物须为有体52
二、物须为人力所能够支配52
三、物须为权利的客体53
四、物须独立成为一体53
五、物须满足人们的需要54
六、物须有一定的界限或范围54
第三节 物的种类54
一、不动产与动产54
二、主物与从物56
三、原物与孳息57
四、融通物与不融通物58
五、特定物与不特定物59
六、替代物与不可替代物59
七、单一物、合成物与集合物59
八、可分物与不可分物60
九、消费物与非消费物60
第三编 民事主体62
第五章 自然人62
第一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62
一、自然人的概念62
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62
三、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63
四、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64
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69
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69
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69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70
四、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终止71
第三节 监护71
一、监护的概念和特征71
二、监护的设立74
三、监护人的职责75
四、监护的变更和终止75
五、精神病人的监护76
第四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80
一、宣告失踪80
二、宣告死亡81
第五节 自然人住所、户籍、居民身份证和护照83
一、自然人的住所83
二、户籍83
三、居民身份证84
四、护照84
第六章 自然人的人身权85
第一节 人身权概述85
一、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85
二、人身权与人权的联系与区别85
三、人身权的种类86
第二节 人格权86
一、生命权86
二、健康权87
三、身体权88
四、姓名权89
五、肖像权90
六、名誉权90
七、自由权91
八、婚姻自主权91
九、隐私权92
第三节 身份权93
一、亲权93
二、配偶权94
三、亲属权94
四、荣誉权95
第七章 法人96
第一节 法人概述96
一、法人的概念96
二、法人的本质97
第二节 法人的类型99
一、传统民法对法人的分类100
二、《民法通则》中的分类101
第三节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105
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105
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106
三、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107
第四节 法人机关108
一、法人机关的概念108
二、法人机关与法人的关系109
三、法人机关的构成109
四、法定代表人109
第五节 法人的成立110
一、法人的成立与设立110
二、法人成立的条件110
第六节 法人的变更和终止113
一、法人的变更113
二、法人的终止114
第七节 法人的登记116
一、法人登记的概念116
二、法人登记的类型116
三、法人登记的效力117
第八章 非法人组织118
第一节 非法人组织概述118
一、非法人组织的概念与特征118
二、非法人组织应具备的要件119
第二节 合伙119
一、合伙概述119
二、合伙事务的执行123
三、合伙财产与合伙债务负担125
四、入伙、退伙、合伙的终止126
第三节 其他非法人组织128
一、个体工商户与农村承包经营户128
二、个人独资企业130
三、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131
四、筹建中的法人132
第四编 民事法律行为133
第九章 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理论133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理论与意义133
一、民事法律行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33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理论基础:意思自治原则134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意义136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137
一、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多方行为137
二、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138
三、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139
四、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140
五、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140
六、要物行为与不要物行为141
七、生前行为与死因行为142
八、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142
九、主行为与从行为143
十、独立行为与补助行为143
十一、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144
十二、捐助行为144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145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与生效要件145
二、标的146
三、意思表示152
第四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158
一、民事法律行为解释的必要性158
二、民事法律行为解释的目的:真实意思的探究159
三、民事法律行为解释的方法160
第十章 意思与表示的关系163
第一节 意思与表示不一致163
一、单独虚伪表示163
二、虚伪表示164
三、错误与重大误解165
第二节 意思表示不自由168
一、意思表示不自由的意义168
二、欺诈168
三、胁迫170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与可撤销171
一、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行为171
二、无效的民事行为172
三、可撤销的民事行为174
四、效力未定(待定)的民事行为176
第十一章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178
第一节 导论178
第二节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178
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意义178
二、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的本质179
三、条件的分类180
四、不允许附加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181
五、条件的决定182
第三节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184
一、期限的意义184
二、期限的种类184
三、期限的效力185
四、期限的许可185
第十二章 民事法律行为的代理186
第一节 代理概述186
一、代理的意义186
二、代理的分类186
三、代理与其他类似制度的区别187
四、复代理、自我代理和双方代理189
第二节 有权代理190
一、代理权191
二、代理关系192
三、代理的要件及法律效果193
四、代理权的消灭196
第三节 无权代理197
一、无权代理的意义197
二、狭义的无权代理198
三、表见代理199
第五编 时效202
第十三章 时效制度概述202
第一节 概述202
一、时效的概念202
二、时效的特征202
三、时效的种类203
四、时效制度的意义204
五、关于时效的效力的不同观点204
第二节 时效制度的历史沿革205
一、古代时效制度205
二、近、现代时效制度205
三、我国的时效制度205
第三节 取得时效206
一、取得时效的概念206
二、取得时效的适用范围206
三、取得时效的适用条件206
四、我国学者对取得时效的争论207
第十四章 诉讼时效209
第一节 概述209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209
二、诉讼时效的特征209
三、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区别209
四、诉讼时效的种类210
第二节 诉讼时效的客体211
一、债权请求权211
二、物上请求权211
三、人身权作为诉讼时效客体应区别对待211
第三节 诉讼时效的效力211
一、诉讼时效效力的立法主义211
二、诉讼时效期间完成后的效力212
第四节 诉讼时效的起算213
一、普通、特别诉讼时效的起算213
二、最长诉讼时效的起算214
第五节 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及延长214
一、诉讼时效的中止214
二、诉讼时效的中断214
三、诉讼时效的延长215
第六编 民法的适用216
第十五章 民法适用的基本原则216
第一节 民法的适用范围216
一、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216
二、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217
三、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217
第二节 民法适用的基本原则218
一、优位法优于劣位法原则219
二、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219
三、新法优于旧法原则219
四、强行法优于任意法原则219
五、例外规定排除一般规定原则220
第十六章 民法的适用方法221
第一节 民法的直接适用221
第二节 民法的解释与适用221
一、文义解释方法221
二、体系解释方法222
三、法意解释方法222
四、扩张解释方法223
五、限缩解释方法223
六、当然解释方法223
七、目的解释方法223
八、合宪性解释方法224
九、比较法解释方法224
第三节 民法的漏洞与补充225
一、依习惯补充225
二、依判例补充225
三、依法理补充225
主要参考文献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