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物理教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物理教育学
  • 廖伯琴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36444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356页
  • 主题词:物理-教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物理教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物理教育学相关概念及发展历程1

第一节 物理教育学的相关概念1

一、物理课程1

二、物理教学5

三、物理教育学演化中的相关概念8

第二节 我国物理教育的发展历程11

一、19世纪后半叶我国物理教育发展11

二、20世纪前半叶我国物理教育发展12

三、20世纪后半叶我国物理教育发展13

四、21世纪初我国物理教育发展15

第二章 物理教育学的心理学基础17

第一节 学习者的智力因素17

一、注意的内涵与品质17

二、观察的内涵与品质19

三、思维的内涵与品质21

四、想象的内涵与品质22

五、记忆的内涵与品质23

第二节 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25

一、兴趣与学习25

二、动机与学习27

第三节 不同流派对学习的认识31

一、行为主义学习流派的主要观点31

二、认知主义学习流派的主要观点33

三、建构主义学习流派的主要观点35

四、人本主义学习流派的主要观点38

第三章 物理课程结构与课程标准42

第一节 物理课程的课程结构42

一、国际中学物理课程结构与特点42

二、我国现行物理课程的结构与特点51

第二节 物理课程标准的解读55

一、物理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及设计特点56

二、物理新课程的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59

第三节 物理新课程的特点分析67

一、物理新课程体现了基础性67

二、物理新课程体现了时代性70

三、物理新课程体现了选择性72

第四节 专题讨论:从“科学”界定解读物理课程目标73

一、中文“科学”的来源73

二、关于“科学”的界定74

三、“科学”内涵中的知识界定75

四、“科学”界定与科学课程的目标定位76

第四章 物理教科书的编写与使用79

第一节 物理教科书的概念与功能79

一、物理教科书的概念79

二、物理教科书的功能80

第二节 物理教科书的编写与评价82

一、物理教科书的编写82

二、物理教科书的评价83

第三节 物理教科书的特点与比较85

一、例析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85

二、例析美国高中物理教科书90

第四节 物理教科书的内容与结构93

一、高中物理教科书的内容与结构93

二、初中物理教科书的内容与结构94

第五节 物理教科书的分析与使用97

一、教科书分析的意义与依据97

二、物理教科书分析的步骤与内容98

三、物理教科书的使用101

第五章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105

第一节 物理课堂教学的特点及原则105

一、物理课堂教学的特点105

二、物理课堂教学的原则108

第二节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方法111

一、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的意义111

二、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112

第三节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及分析120

一、中学物理教案121

二、中学物理说案121

三、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评析123

第六章 物理教学方法及案例剖析134

第一节 物理教学方法概述134

一、教学方法的含义134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135

三、教学方法的评价与选择137

第二节 讲授法及案例剖析140

一、讲授法141

二、讲授法应用策略141

三、讲授法案例剖析143

第三节 问题讨论法及案例剖析144

一、问题讨论法144

二、问题讨论法应用策略145

三、问题讨论法案例剖析146

第四节 演示法及案例剖析148

一、演示法148

二、演示法应用策略149

三、演示法案例剖析154

第五节 指导自主学习法及案例剖析157

一、指导自主学习法157

二、指导自主学习法应用策略158

三、指导自主学习法案例剖析160

第六节 科学探究法及案例剖析163

一、科学探究及科学探究教学163

二、科学探究法应用策略165

三、科学探究法案例剖析168

第七节 专题讨论:探究式教学的功能171

一、例说探究式教学的功能172

二、探究式教学并非“阿拉丁神灯”173

第七章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176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发展概述176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177

二、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学178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发展趋势180

四、物理课程的数字化迁移182

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内容整合的途径183

一、多媒体课件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83

二、数据采集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187

三、CCD摄像视频分析在物理演示实验中的应用187

四、虚拟现实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88

五、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89

六、计算软件的模拟及仿真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91

七、RPG类游戏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191

第三节网络技术与物理课程实施及评价的整合192

一、基于网络教室的物理课堂教学193

二、基于网络资源的主题学习194

三、基于网络数据库的物理档案袋评价197

第八章 物理实验设计与教学探索200

第一节 物理实验的教学地位与功能200

一、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200

二、物理实验的教学功能202

第二节 物理实验的分类及设计要求205

一、物理实验的分类205

二、物理演示实验的特点与设计要求206

三、学生分组实验的特点与设计要求211

四、课外物理实验的特点与设计要求214

五、非常规物理实验与常规物理实验特点的比较及设计216

第三节 物理实验教学探索220

一、基于学生体验与感受的物理实验教学220

二、基于身边资源的探究式物理实验教学223

第九章 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31

第一节 物理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其种类划分231

一、物理课程资源232

二、物理课程资源的特点235

三、物理课程资源的种类划分237

第二节 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241

一、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242

二、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应注意的问题244

第三节 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245

一、对教科书等文字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45

二、对实验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246

三、生活常识及生活用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47

四、现代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250

五、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51

六、生成性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52

第四节 专题讨论:例析边远地区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56

一、已有实验课程资源的利用257

二、边远地区科学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258

第十章 物理课程评价262

第一节 物理课程评价概述262

一、物理课程评价的内涵262

二、物理课程评价的目的264

三、物理课程评价的主要类型264

四、国外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266

第二节 物理新课程的评价功能269

一、发展功能269

二、鉴定与选拔功能271

第三节 物理课程评价方法及案例272

一、诊断性评价272

二、形成性评价272

三、终结性评价279

四、相对评价283

五、绝对评价284

六、个体内差异评价284

七、自我评价284

八、他人评价285

第四节 专题讨论:从科举兴衰看高考改革285

一、科举制度的兴衰286

二、高考改革的探索287

三、首批高中课改实验省的高考改革探索288

第十一章 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291

第一节 物理教师专业化概述291

一、教师专业化291

二、教师专业化的过程和类型293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师角色295

四、物理教师专业化299

第二节 物理教师的专业素质300

一、物理教师的专业知识300

二、物理教师的专业技能303

三、物理教师的专业精神309

第三节 物理教师的培养与培训310

一、物理教师的培养310

二、物理教师的培训313

第十二章 现代科学技术与物理教育317

第一节 物理科学及相关技术前沿概述318

一、现代物理学前沿318

二、物理学与学科交叉320

三、物理学与前沿技术322

第二节 课程标准中的现代科学技术324

一、课程标准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要求324

二、现代科学技术在物理教材中的呈现326

第三节 教学中融入科学技术前沿的原则和策略331

一、科学技术前沿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原则331

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融入课堂教学的策略334

三、现代科学技术前沿融入课堂教学的探索3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