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简明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邓小平理论简明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5105705.jpg)
- 李师程主编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2203666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93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307页
- 主题词:邓小平理论-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邓小平理论简明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1
二 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时代条件3
三 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5
四 在严峻历史考验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7
五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内容11
六 邓小平理论的特点和风格14
七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0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26
第一节 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重新确立26
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26
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29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30
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源泉30
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邓小平理论各个方面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31
第三节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2
一 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32
二 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4
第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40
第一节 新时期解放思想的根本任务40
一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要解放思想40
二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过程4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容48
一 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48
二 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意义52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54
一 坚持社会主义本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统一54
二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标准56
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58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6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60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基本原理60
二 我国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曲折过程和历史教训63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概念6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66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66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67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任务68
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动态性特征70
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71
第三节 提高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73
一 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73
二 基本纲领是贯彻基本路线的经验总结,是基本路线的展开75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78
第一节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78
一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78
二 搞市场经济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效途径81
三 搞市场经济是中国入世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必然要求83
第二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4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和基本框架84
二 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国有企业86
三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87
四 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88
五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90
第三节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91
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内涵和重大意义91
二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94
三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96
第四节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97
一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据和意义97
二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99
三 坚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101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103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03
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103
二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必然性与必要性105
三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要求长期坚持对外开放106
第二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与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新战略107
一 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格局、形式、成就107
二 云南省对外开放的基本状况112
三 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新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13
第三节 正确认识和坚持对外开放政策116
一 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116
二 正确认识和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118
三 正确认识和处理对外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119
四 坚持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123
第六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125
第一节 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25
一 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战略125
二 抓住机遇,力争经济发展上台阶128
三 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意义132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34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邓小平小康思想的丰富和发展134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点136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140
一 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140
二 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城镇化进程145
三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48
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51
五 加强人口、资源和环境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53
第七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55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55
一 民主和民主政治的历史发展155
二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157
三 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点159
四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161
第二节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162
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162
二 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165
三 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170
第三节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73
一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73
二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176
三 政治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和方针178
第八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80
第一节 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80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180
二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一项战略方针184
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文化186
第二节 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与任务189
一 培育“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189
二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90
三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196
第三节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7
一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97
二 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开展精神文明建设198
三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99
四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200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03
第一节 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203
一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203
二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力量206
三 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生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12
第二节 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大团结214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紧密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214
二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15
第三节 巩固和扩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18
一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19
二 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作用220
第十章 “一国两制”构想与和平统一祖国223
第一节 “一国两制”是重要的中国特色223
一 祖国统一问题的历史由来223
二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24
三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227
第二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233
一 香港回归并保持稳定与繁荣,使“一国两制”从构想变成现实233
二 澳门回归又一次证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235
三 “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236
第三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239
一 “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239
二 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241
三 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242
第十一章 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和平外交244
第一节 邓小平外交理论及政策的基本内容244
一 积极争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的国际环境244
二 根据时代的新发展赋予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新的内容247
三 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251
第二节 邓小平外交理论及政策的特色254
一 赋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的时代内容,突出不结盟255
二 根据国际新形势,强调中国不当头,但要有所作为255
三 强调广交朋友,少树敌256
四 根据国际新形势,关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56
五 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一个新思路256
第三节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贯彻和发展258
一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跨世纪外交的光辉成就258
二 努力开创新世纪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261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66
第一节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266
一 坚持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266
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由党来领导267
三 中国共产党有资格有能力领导现代化建设269
第二节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71
一 党情的深刻变化要求党改善领导271
二 改善党的领导的主要任务273
三 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276
第三节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278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278
二 保持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根本281
三 坚持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284
四 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285
五 以改革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287
后记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