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开放式党建 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的融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开放式党建 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的融合
  • 韩福国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1482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37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260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街道办事处-党的建设-研究;中国共产党-社区-党的建设-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开放式党建 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的融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开放式党建”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需求1

(一)执政党建设需要开放的格局和空间1

1.时代压力需要基层党建的开放格局1

2.开放式党建的基础是群众路线3

3.开放式党建的形态是协商民主3

4.社会共治创造治理新形态4

(二)上海市基层党建的时代变迁背景6

1.中国单位化党建的传统模式6

2.上海区域化党建的时代变迁7

3.闵行推进党内基层民主的实践8

(三)政党建设的开放是国内外的发展趋势10

1.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基层党建10

2.美国两党的基层动员机制12

3.英国工党的社会动员方式14

4.德国社民党的社会整合方式17

二、党建新形态:开放式党建的时代内涵19

(一)开放式党建的时代问题导向19

1.“区域化党建”的城市社会群体结构变化20

2.社区(街道)党工委为中轴的区域化党建24

3.基层党建对群众路线的回归26

4.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协商民主27

(二)开放式党建的基本理念29

1.引领:政党建设统合基层社会治理29

2.开放:基层党建融合社会建设30

3.协商:政党与社会的有效互动30

4.监督:基层党建的社会动力30

5.科学:党建的制度化保障31

6.共治:党建格局下的多元力量参与31

(三)开放式党建的目标32

1.增强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32

2.巩固政党执政的群众基础33

3.型塑各种利益和执政信息的汇集中心33

4.推进法治框架下的社会治理能力34

5.强化党的基层民主引领能力35

(四)开放式党建的发展阶段35

1.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导向:增进感召力的初始阶段35

2.以建设社区文化为载体:促进价值认同的凝聚阶段35

3.以区域化党建为契机:注重社会建设和组织创新联动的协同阶段36

4.以自身建设为内核:巩固系统整体效能的制度化建设阶段36

三、群众路线:开放式党建的社会基础37

(一)开放之一:群众工作机制的重塑38

1.群众信息的收集科学开放38

2.群众需求的社情分析会制度40

3.群众问题解决的反馈机制42

4.信息整合的监督保障43

5.群众工作机制的成效44

(二)开放之二:党员代表会议制度的设立50

1.制度设立的目的与功能50

2.制度的运作机制51

3.代表组成的规定与职责52

4.会议制度的保障措施54

5.党员代表会议的群众路线内涵54

(三)开放之三:干部的公开选拔和考核机制60

1.干部考核的群众评议60

2.部门绩效的社会评价62

3.干部选拔的社会公开63

4.干部队伍的开放式培养66

(四)开放之四:党务公开的流程建设73

1.结果与过程的主动公开73

2.依社会申请的回应公开78

3.网络党建的开放式体系83

4.信息时代的党建整体性公开87

(五)开放之五:开放式党委决策93

1.党委决策议题开放的范围94

2.决策开放的基本原则95

3.决策开放的程序95

4.决策开放的监督和问责机制97

5.责任追究机制97

(六)开放之六:法治理念下组织权力空间配置的完善106

1.行政党组:区域化联建与项目化协商推进106

2.综合党委:依托“三缘”的组织重构108

3.居民区党委:“片区管理”与组团式服务110

4.片区党务工作站的党建幅度创新115

四、协商民主:社会自治与政党领导的协同119

(一)居民自治中的协商体系119

1.居委会为核心的自治协商平台120

2.“邻里客厅”的新型公共协商空间125

3.以片区为范围的协商平台129

4.“五常”信息协商载体130

5.网络社会空间中的协商131

(二)社会组织的发育与成长135

1.社会组织的培育环境135

2.枢纽型社会组织培育136

3.公益招投标项目的推进138

4.社会组织发育的主要治理成效140

(三)社区党建机制中的协商民主途径142

1.建立党员需求发现机制142

2.党员(代表)联系群众的“两联”143

3.社区党员论坛制度144

(四)社会需求的第三方调查评估146

1.评价形式:“体制内”向“体制外”扩展146

2.评价主体:“少数人”变“多数人”147

3.评价方法:“传统型”向“专业型”转变147

(五)协商议事平台:群众路线与党建的融合147

1.协商议事平台之一:党工委议事会148

2.协商议事平台之二:党(总)支部议事会148

3.协商议事平台之三:“三会”议事平台149

五、开放式党建:开放的基本结构152

(一)开放式党建的中轴: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152

1.“片区治理”的有效幅度153

2.建立社区共治的决策机制154

3.搭建社区共治的多元议事平台154

4.党委重大决策的开放和规范化154

(二)开放式党建的标靶:政党领导与群众参与的有机结合155

1.强化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155

2.全面尊重和支持社会治理力量156

3.通过群众路线吸纳群众更广泛的参与156

4.领导人民运行协商民主157

(三)共治的要素:完善和持续的各方联动载体158

1.共建、共治、共鸣与共进的基层党建逻辑158

2.社会自治动力的激励与自治能力的壮大159

3.以区域化党建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160

4.注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与流动党员队伍管理160

5.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建中的主体作用161

6.适应现代网络信息社会的党建模式161

结论:在协商与共治中推进政党领导的合法性和有效性162

(一)开放式党建创新的制度绩效162

1.跨越基层党建的碎片化倾向162

2.从被动回应转化为主动引领163

3.执政党的社会认同逐步提升164

4.党建民调显示社会的认同逐步增加164

5.理顺了社区党建的机制165

6.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共治的成效166

(二)双向互动:“对内组织建设”与“对外权力开放”的制度统一167

1.党建与社会治理的有机结合167

2.社区(街道)党工委是开放式党建的核心支撑168

3.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真正下移169

4.实现了党委决策权力的公开和监督170

5.区域共治理念和格局的逐步成形171

(三)未来的制度提升空间172

1.基层党建需要从方法探索提升到制度设计172

2.网络社会的党建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和党建流程的再造174

3.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片区管理幅度和功能:“社区一片区一居委”的结构调整177

4.党员代表的制度功能:常任制与年会制之间的平衡与绩效178

5.政党建设与公共管理的空间与功能的适当错位178

6.公共事务的决策:从听取民意到决策权细化的探索179

(四)开放式党建的理论探索179

1.基层党建的开放式结构需要什么样的“顶层设计”?179

2.是否存在一个基层党建的“古美模式”或者“古美形态”?180

3.基层党建的实践能否承担整个政党建设的任务压力?181

4.开放式党建的具体内涵如何持续创新?181

附录183

附录一: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古美路社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徐知访谈录183

附录二:关于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古美路社区居民自治机制的调研报告188

附录三:古美路社区新上海人需求调研报告197

附录四:古美路社区(街道)基层党建工作调查报告210

参考文献224

后记2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