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3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5098501.jpg)
- 卫兴华,张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8094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85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经济-经济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是科学理论1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
二、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特征的论述3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消灭剥削4
二、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自觉性、计划性与比例性10
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13
四、为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而大力发展生产力1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20
一、社会经济形态发展和变革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20
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社会主义前途22
三、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25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2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2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29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3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步探索3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3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完善35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发展35
第六节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38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38
二、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和实现途径41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4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5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45
二、社会主义的实践与我国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48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5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5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54
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57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59
第三节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63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63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65
三、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与体制改革69
第四节 正确认识和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71
一、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要求71
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要求72
三、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反映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要求73
第五节 农村土地制度75
一、农村土地制度的建立75
二、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75
三、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土地承包制79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81
第一节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81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81
二、对计划经济认识的发展83
第二节 市场社会主义的探索及其局限84
一、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84
二、市场社会主义的局限88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89
一、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89
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90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1
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3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历史意义9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96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96
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相结合97
三、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相结合98
四、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99
五、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100
六、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的结合101
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必须与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观划清界限102
第五节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3
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03
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104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转型模式107
第一节 经济转型的不同模式107
一、转型问题的产生107
二、激进式改革的局限108
三、关于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的比较与反思112
第二节 中国经济转型的性质116
一、双重转型116
二、宪法制度117
第三节 中国改革模式的实质和基本经验118
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119
二、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120
三、改革的理论与改革的实践122
四、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124
五、改革的目标与改革的道路126
六、初始条件的作用128
七、中国改革模式的实质和意义130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132
第一节 按劳分配原则132
一、按劳分配的实质132
二、按劳分配的实现过程和实现形式134
第二节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137
一、多种分配方式的形成137
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139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45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147
一、国民收入的概念147
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148
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149
四、国民收入分配格局152
第四节 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154
一、对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154
二、正确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56
三、更加注重社会公平159
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61
五、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163
第六章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67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和影响167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167
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70
三、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172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176
一、要批判地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176
二、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177
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77
四、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178
五、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179
六、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两个大局179
七、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180
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历程181
一、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181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82
三、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和成就183
第四节 对外开放的发展188
一、对外贸易的发展188
二、利用外资191
三、推进“走出去”战略194
第五节 对外开放与经济安全196
一、经济安全的内涵与表现196
二、应对经济安全问题的原则与策略197
第七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202
第一节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探索202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思想202
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思想203
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思想203
四、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思想204
五、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思想204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205
一、以人为本205
二、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206
三、坚持“好”字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7
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209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10
第三节 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及其解释211
一、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211
二、对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解释213
三、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16
第四节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216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216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意义217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219
第五节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220
一、中国城镇化历程与经验教训220
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本质内涵223
三、未来城镇化建设的任务与挑战226
第六节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227
一、自主创新战略的内涵227
二、实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战略的重大意义229
三、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基本要求230
第七节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231
一、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提出231
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232
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途径234
第八节 优化产业结构235
一、产业结构的概念235
二、中国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236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产业结构237
第九节 中国特色区域发展道路240
一、区域发展战略的演进241
二、区域发展总体格局243
三、统筹区域协调发展247
第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政府调节249
第一节 现阶段中国的市场经济模式249
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49
二、市场与政府组合模式的分析254
三、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25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258
一、政府经济职能的改革与演变258
二、政府管理机构的改革与调整261
三、政府经济职能的转换264
四、政府经济职能的主要内容267
第三节 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269
一、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目标269
二、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272
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278
四、政府管制与放松管制280
主要参考文献284
后记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