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35097215.jpg)
- 周丽萍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8739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78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00页
- 主题词: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中国;农民-劳动就业-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1
一、研究的背景1
二、问题的提出3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内容4
一、研究目的4
二、研究内容5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路径5
一、研究方法5
二、研究路径6
第四节 本书的结构安排7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8
一、可能的创新8
二、存在的不足9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10
第一节 国外学者的相关理论研究10
一、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11
二、拉尼斯一费景汉的劳动力转移理论12
三、乔根森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14
四、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15
第二节 国内学者的相关理论研究18
一、产业生命周期与产业结构演进18
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19
三、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决策原则22
四、区域间产业结构差异与农业剩余劳动力区际流动24
五、产业结构不同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特征26
第三节 简要的述评28
第三章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趋势与特征分析30
第一节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基本趋势31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内涵31
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32
三、产业结构调整下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主要趋势34
第二节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基本特征39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内部的转移与就业39
二、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转移与就业41
三、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区域之间的转移与就业45
四、农业剩余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转移与就业49
第三节 本章小结51
第四章 产业结构演进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关系的一般理论分析53
第一节 产业生命周期与产业结构演进53
一、产业生命周期53
二、产业结构演进的“浪潮模型”56
三、“浪潮模型”的经验证据61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进中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供求原理72
一、二元经济结构中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供给机制72
二、产业结构演进中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需求机制77
三、农业的横向分工和纵向产业化对农业剩余劳动力供求的影响84
第三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决策模型87
一、托达罗模型的回顾与解析87
二、托达罗模型的扩展90
三、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决策原则95
第四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对产业结构的反向影响分析97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变化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分析97
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对我国产业布局与区域分工的影响101
第五节 本章小结105
第五章 产业结构演进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107
第一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存量估计108
一、剩余劳动力估计的分析框架108
二、生产函数的估计113
三、农业剩余劳动力估算119
第二节 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因素分析121
一、不同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出农业的状况122
二、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出农业因素的定性分析123
三、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因素的计量分析126
第三节 产业结构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关系分析132
一、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关系133
二、产业结构变动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影响140
第四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在不同区域间选择和转移的实证分析146
一、不同地区非农产业发展差异及其对劳动就业的影响146
二、不同地区非农产业发展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引148
第五节 本章小结150
第六章 产业结构演进背景下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对策建议152
第一节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拓展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空间152
第二节 引导产业区际转移,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近距离转移与就业155
第三节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156
第四节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整体素质156
第五节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解决后顾之忧157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159
第一节 主要结论159
第二节 研究展望161
参考文献163
后记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