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土学 中篇 黄土岩土工程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黄土学 中篇 黄土岩土工程学
  • 孙建中,王兰民,门玉明,董忠级,易秀,王谦,赵晓峰,李珍英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
  • ISBN:780748960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36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4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黄土学 中篇 黄土岩土工程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黄土的本构关系&门玉明1

1.1概述1

1.2黄土的静应力-应变特性1

1.3黄土的静力本构理论2

1.4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特点13

1.5黄土的动力本构模型15

1.6黄土动力参数测试18

1.7黄土动力参数的分布特征19

第2章 黄土的物理、水理和力学性质&孙建中 高玉广 李慧琴 陶虹 马媛21

2.1黄土的物理性质——黄土的比重、重度、天然含水率(湿度)、饱和度21

2.2黄土的水理性质24

2.2.1黄土的塑性状态24

2.2.2黄土的收缩性、缩限和最大分子吸水量28

2.2.3黄土的崩解性31

2.2.4黄土的渗透性32

2.2.5黄土的毛细上升高度39

2.3黄土的力学性质41

2.3.1黄土的压缩性41

2.3.2黄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45

2.3.3黄土的三轴抗压强度47

2.3.4黄土的抗剪强度51

2.3.5黄土的抗拉强度55

2.3.6黄土的击实性57

2.3.7黄土的流变性58

第3章 黄土的湿陷性&孙建中 高玉广 李慧琴 陶虹 马媛65

3.1概述65

3.2湿陷性黄土地层73

3.2.1新近堆积黄土——全新世晚期次生黄土(Q2 4)74

3.2.2新古土壤(Q1 4,S0)91

3.2.3晚更新世马兰黄土(Q3黄土)的湿陷性94

3.2.4中更新世离石黄土(Q2黄土)的湿陷性96

3.2.5其他有湿陷性的土层103

3.3黄土湿陷的原因与机理及湿陷性的形成108

3.3.1概述108

3.3.2架空孔隙是黄土湿陷的根本条件,他是在黄土风尘从空中降落时形成的,而不是在成壤过程中形成的。109

3.3.3黄土颗粒之间的水胶连结,给予湿陷过程以多彩景象111

3.3.4黄土的湿陷性是一个地质历史的范畴,他是一位匆匆的过客,仅存在了0.8百万年。113

3.3.5次生黄土依然有湿陷性116

3.4湿陷系数和湿陷变形117

3.4.1湿陷系数117

3.4.2测定湿陷系数的两种方法121

3.4.3湿陷系数与压力的关系122

3.4.4湿陷变形124

3.4.5现场试坑浸水试验125

3.4.6现场浸水载荷试验128

3.4.7湿陷变形量131

3.4.8用弦线模量法计算湿陷变形量146

3.5湿陷起始压力148

3.5.1湿陷起始压力的确定方法148

3.5.2确定湿陷起始压力的判别标准问题155

3.5.3湿陷起始压力的应用160

3.6含水率与湿陷性的关系163

3.6.1含水率与湿陷性的关系163

3.6.2含水率与地基的评价170

3.6.3湿陷起始含水率173

3.7湿陷性黄土地基评价176

3.7.1定性——湿陷性黄土和非湿陷性黄土判别176

3.7.2划类——划分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179

3.7.3分级——划分湿陷量等级183

3.7.4利用湿陷敏感性评价湿陷性黄土地基186

3.7.5国外对湿陷性黄土的评价方法192

3.8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承载力197

3.8.1载荷试验曲线与地基容许承载力197

3.8.2用载荷曲线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203

3.8.3根据经验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查表法)210

3.8.4根据极限平衡理论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215

3.8.5容许承载力的修正216

3.8.6小结216

3.9用三轴仪研究黄土湿陷性的新方法218

第4章 非饱和黄土的工程性能&王兰民,王谦229

4.1概述229

4.1.1非饱和土的基本特性229

4.1.2非饱和土力学的发展229

4.1.3非饱和土力学在黄土力学性质研究中的应用230

4.2非饱和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231

4.2.1土水特征曲线的测试方法231

4.2.2土水特征曲线的数学模型232

4.2.3非饱和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233

4.2.4黄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因素235

4.3非饱和黄土的强度特性235

4.3.1非饱和黄土的强度理论235

4.3.2非饱和黄土的抗剪强度235

4.3.3非饱和黄土的结构强度237

4.4非饱和黄土的湿陷性239

4.4.1试验数据239

4.4.2非饱和黄土湿陷性的物质基础——结构特性239

4.4.3黄土自重和非自重湿陷性的特点243

4.4.4吸力丧失——黄土湿陷性的主要作用机制243

4.5非饱和黄土的动力特性247

4.5.1非饱和黄土的动模量和阻尼比247

4.5.2非饱和黄土的震陷特性252

第5章 黄土的震陷与液化&王兰民,王谦257

5.1概述257

5.2黄土震陷与液化的机理258

5.2.1黄土震陷的机理258

5.2.2黄土液化的机理259

5.2.3黄土液化的孔压与应变发展模式262

5.3黄土震陷与液化的主要影响因素263

5.3.1黄土震陷的主要影响因素263

5.3.2黄土液化的主要影响因素266

5.4黄土场地震陷和液化的工程判别方法268

5.4.1黄土震陷和液化的初判方法268

5.4.2黄土震陷和液化的详评方法270

5.5黄土地基震陷与液化的处理技术272

5.5.1强夯法对提高黄土地基抗震陷及液化性能的效果272

5.5.2挤密桩法对提高黄土地基抗震陷与液化性能的效果275

5.5.3化学灌浆法对提高黄土地基抗震陷与液化性能的效果278

第6章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王兰民,王谦282

6.1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主要原则282

6.1.1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必要性282

6.1.2湿陷性黄土地基设计的一般原则282

6.1.3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范围的确定283

6.2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284

6.2.1重锤表面夯实法284

6.2.2强夯法286

6.2.3垫层法288

6.2.4挤密桩法290

6.2.5预浸水法292

6.2.6化学加固法293

6.2.7桩基础296

第7章 黄土建筑&王兰民,王谦298

7.1概述298

7.2黄土窑洞298

7.2.1黄土窑洞的主要建筑形式299

7.2.2黄土窑洞的主要工程病害及防治措施300

7.2.3黄土窑洞的主要震害特征及抗震技术措施301

7.3黄土路堤302

7.3.1黄土路堤病害的类型及成因303

7.3.2黄土路堤的施工方法303

7.4黄土土桥305

7.5黄土渡槽306

7.6黄土拦河坝307

7.6.1概述307

7.6.2黄土拦河坝病险处理实例308

7.6.3黄土水坠坝310

第8章 黄土边坡&赵晓峰315

8.1概述315

8.1.1黄土边坡的分类315

8.1.2黄土边坡的形态316

8.1.3黄土边坡的结构317

8.2黄土边坡的稳定性319

8.2.1黄土边坡的破坏形式319

8.2.2黄土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方法320

8.3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实例325

8.3.1延安永坪炼油厂液化气罐黄土高边坡325

8.3.2山西兴县大石沟黄土高边坡326

8.4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330

8.5黄土边坡工程地质勘察332

8.5.1边坡勘察中的地质测绘333

8.5.2边坡工程地质勘探手段333

8.5.3边坡工程地质试验333

8.5.4边坡变形观测334

8.6黄土边坡治理设计334

8.6.1设计基本资料334

8.6.2边坡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335

8.6.3边坡处治设计的程序337

8.6.4边坡处治的常用措施338

8.6.5边坡绿化342

第9章 黄土洞室&李珍英346

9.1黄土洞室的选址346

9.1.1进洞山体的选择346

9.1.2洞口位置的选择347

9.1.3洞轴位置的选择348

9.2黄土洞室围岩稳定性评价348

9.2.1围岩变形与破坏348

9.2.2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349

9.3黄土洞室的施工353

9.3.1黄土洞室开挖方法353

9.3.2饱和黄土的开挖355

9.4黄土洞室建筑事故预防357

第10章 黄土材料&董忠级360

10.1概述360

10.1.1黄土材料的应用历史360

10.1.2黄土材料的分类361

10.2天然黄土材料361

10.3改良黄土材料363

10.3.1压实黄土材料363

10.3.2化学加固黄土材料367

10.4复合黄土材料367

10.4.1石灰黄土材料367

10.4.2水泥黄土材料368

10.4.3粉煤灰黄土材料371

10.4.4二灰黄土材料376

10.5结束语380

附录:黄土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易秀382

A.1概述382

A.1.1黄土的自净功能382

A.1.2物理净化作用383

A.1.3化学净化作用384

A.1.4生物净化作用385

A.2黄土净化重金属铬(Cr)的机制研究的准备386

A.2.1供试土壤386

A.2.2供试重金属的选择及其特点386

A.3黄土对Cr(Ⅲ)净化机制的研究389

A.3.1 Cr(Ⅲ)对地下水-土壤的污染试验研究389

A.3.2黄土对Cr(Ⅲ)的吸附与污染物浓度及pH的关系391

A.3.3 Cr(Ⅲ)转化为Cr(Ⅵ)的趋势395

A.4黄土净化Cr(Ⅵ)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396

A.4.1 Cr(Ⅵ)浓度对黄土吸附量的影响397

A.4.2黄土对Cr(Ⅵ)的等温吸附规律399

A.4.3黄土对Cr(Ⅵ)的吸附还原动力学研究401

A.5黄土净化砷As(Ⅴ)的机制及特点406

A.5.1黄土对As(Ⅴ)的吸附动力学研究406

A.5.2 As(Ⅴ)浓度对黄土吸附量的影响409

A.5.3黄土吸附As(Ⅴ)的几种等温吸附公式比较410

A.5.4 pH对黄土吸附As(Ⅴ)的影响413

A.5.5黄土对无机外源As(Ⅴ)的缓冲动力学研究414

A.6黄土对垃圾渗滤液的净化作用研究419

A.6.1材料与方法419

A.6.2结果与分析420

A.6.3结论4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