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象学的构成研究 第2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象学的构成研究 第2卷
  • (德)胡塞尔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8255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18页
  • 文件大小:118MB
  • 文件页数:445页
  • 主题词:现象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象学的构成研究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物质自然的构成3

第一章 一般自然观念3

1 自然概念和经验概念的初步界定(意义谓项之排除)3

2 作为理论态度的自然科学态度4

3 理论态度分析,理论兴趣分析4

4 理论行为和“前所与的”意向体验5

5 自发性和被动性;意识的现实性和非现实性11

6 理论态度转换和反思转换间的区别13

7 客体化的和非客体化的行为及其相关项14

8 作为构成性元对象的意义对象15

9 范畴的综合和感性物的〔aesthetische〕(“感性的”〔sinnliche〕)综合16

10 物,空间幻象,感觉材料18

11 自然作为纯事物〔Sachen〕领域21

第二章 直观物本身的存在论意义层次24

12 物质自然和动物自然24

13 广延对于一般“物”结构以及特别对物质物结构的意义25

14 广延对于动物结构的意义28

15 物质性(实体)的本质29

16 依存关系复多体中的物特性之构成38

17 物质性和实体性44

第三章 相对于感觉性躯体的感性知觉〔Aistheta〕46

18 物构成的主体决定因素和客体物质物的构成46

第二部分 动物自然的构成75

导论75

19 过渡到对作为自然客体的心灵的思考75

20 关于通常词语“心灵的”之意义76

21 “自我—人”概念77

第一章 纯粹自我81

22 作为「自我极轴」的纯粹自我81

23 纯粹自我(「自我极轴」)之可理解性84

24 纯粹自我之“可变性”87

25 行为的极轴性:自我和客体88

26 醒意识和钝意识90

27 “自我—人”作为纯粹自我之环境组成成分91

28 实在我作为超验客体被构成,纯粹自我作为内在所与者93

29 内在领域内统一体的构成。作为纯粹自我内之沉积的持续性意指作用93

第二章 心灵实在101

30 实在的心灵主体101

31 形式的—一般的实在概念105

32 物质实在和心灵实在的基本区别106

33 实在概念的更精确规定113

34 自然主义态度和人格主义态度区分的必要性115

第三章 心灵实在通过躯体的构成119

35 通向“作为自然之人”的构成观119

36 作为被定位感觉〔Empfindumgen〕(Empfindnisse〔感觉状态〕)之载体的躯体构成119

37 视觉领域和触觉领域间的区别122

38 躯体作为意志器官和作为自由运动载体125

39 躯体对于高阶对象构成的意义126

40 关于感觉定位和躯体的非物特性之进一步说明127

41 躯体作为与其他物质物相对比的物质物之构成130

42 按唯我论方式被构成的躯体之特性描述132

第四章 在移情作用中的心灵实在的构成134

43 其他动物的所与性134

44 元现前〔Urpr?senz〕和连同现前〔Appr?senz〕134

45 动物作为具有「连同现前内在性」之元现前的躯体物135

46 移情作用对于“我—人”实在体之构成的意义138

47 移情作用和自然构成140

第三部分 精神世界的构成145

48 导论145

第一章 自然主义世界和人格主义世界的对比146

49 人格主义态度与自然主义态度的对比146

50 个人作为一周围世界的中点155

51 个人团体中的个人159

52 主体显现复多体和客体物168

53 自然观点和精神观点之间的关系173

第二章 作为精神世界基本法则的动机化177

54 「自我省察」〔inspectio sui〕中的自我177

55 在其对待周围世界行为中的精神自我180

56 作为精神生命之基本法则性的动机化184

57 纯粹自我和个人性自我,作为反思性自我统觉之客体206

58 反思前个人性自我之构成210

59 自我作为能力之主体212

60 作为理性行为主体的个人,作为“自由自我”的个人214

61 精神自我及其基础230

第三章 精神世界对自然主义世界的本体论优先性235

62 人格主义态度和自然主义态度的交错235

63 心物平行关系和心物相互作用241

64 自然的相对性,精神的绝对性248

附录255

Ⅰ 对构成的一种逐步描述的企图255

Ⅱ 自我作为极轴,习性之自我261

Ⅲ 耳内听音之定位262

Ⅳ “精神世界构成”的初步构想263

Ⅴ 精神生活中精神的前所与性267

Ⅵ 自我省察(“我作”和“我有”)269

Ⅶ 自我和其相对者271

Ⅷ 论“躯体”和“精神”的统一274

Ⅸ 精神的生产物275

Ⅹ 个人性自我和周围世界。客观现实构成的层级276

Ⅺ 按自然归纳法统握的人和自由人格283

Ⅻ 对《观念2》第三部分的补充288

Ⅰ)个人——精神及其心灵的基础(关于自我作为个人)288

1 元感性〔Ursinnlichkeit〕和智性作用〔intellectus agens〕之间的区别288

2 感性作为精神的心灵基础290

3 自我的发展——自我行为和自我触发294

Ⅱ)在自然科学态度中和精神科学态度中作为心灵的主体和作为精神的主体296

1 心灵的实在性和人的实在性296

2 心理物理因果性和物的因果关联域300

3 心灵纳入自然的可能性301

4 作为精神主体的人303

5 作为主体间精神关系(不是自然关系)的移情作用304

6 精神的自我和心理物理的自我305

7 看作自然的主体和看作精神的主体309

8 心理学观点和心理物理学观点的区别313

9 作为心灵生命关联域的意识流、体验和意向性相关项316

10 心理学观点中的精神物及其“阐释”的问题。关于自然的两个概念317

11 精神科学观点将主体设定为绝对的。“内部”经验和“外部”经验321

12 精神科学态度中的自然。精神科学态度与现象学态度325

ⅩⅢ 作为理论主题的“个人性主体”331

ⅩⅣ 精神科学的态度。纳入精神科学态度中的自然科学。自然本身作为周围世界。不同种类的直观因果性。抽象的一科学的研究。在精神科学之内的自然科学。客体的概念336

中译本附录355

胡塞尔的《观念2》:分析和问题355

德、法、英、中现象学用语对照表4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