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评价](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5093654.jpg)
-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杨宗义,赵伶俐编译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 ISBN:7541503029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276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育评价的意义和性质1
第一节 教育系统中评价的地位和作用1
一、教育系统与评价1
二、教育系统中的输入、输出与评价3
三、教育中的决策与评价5
四、反馈信息的学习心理学效果6
第二节 测量和评价9
一、教育测量和测验9
二、教育评价11
三、测量、测验与评价的关系11
第三节 教育评价的功能和领域13
一、评价的功能13
二、教育评价的领域15
第四节 教育评价的发展17
一、教育测量运动17
二、教育评价运动19
三、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研究21
四、教育工程学和学习心理学的影响22
五、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22
第五节 教育评价研究的问题24
第二章 学习的评价26
第一节 学习指导的目标及其评价26
一、教育目标的意义26
二、目标的分析和具体化27
第二节 学习指导的评价39
一、学习指导的效果与评价39
二、学习指导的过程与评价45
三、学习时间的长短与评价57
第三节 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62
一、什么是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62
二、两种评价解释法的特征66
三、两种评价解释法的现状和展望70
第三章 学力的评价73
第一节 指导目标的评价方法73
一、教育目标的分类模式73
二、知识目标、理解目标的测验79
三、思考目标、创造目标、评价力目标的测验83
四、技能目标、表现·作品目标的测验87
五、态度目标、兴趣目标的评价法92
六、鉴赏目标、习惯目标的评价法97
第二节 标准学力测验的作用和方法99
一、标准学力测验的意义99
二、标准学力测验的种类103
三、标准学力测验结果的表示107
四、标准学力测验的应用111
第四章 智力的评价119
第一节 智力测验和评价史略119
一、智力测验的萌芽期119
二、“理解儿童”的手段的探索120
三、智力测验的诞生122
第二节 智力测验和评价的意义123
一、对发展诊断的意义123
二、对学习指导的意义130
三、智力测验的功罪133
第三节 智力测验及评价的对象134
一、智力观和智力测验观134
二、对测验结果的认识140
第四节 智力测验的种类和主要特征144
一、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144
二、言语式测验和动作式测验145
三、其它测验146
第五节 智力测验结果的特征147
一、智力测验与标准化147
二、同一智力测验结果的变动性148
第五章 品德的评价152
第一节 品德评价的特殊性和困难性152
一、什么是品德152
二、品德的结构153
三、品德的动态特征154
四、品德评价的注意事项154
第二节 品德评价的方法156
一、观察法157
二、面谈法158
三、问卷法159
四、人物推定法160
五、投射法160
第三节 品德指导的评价165
一、指导计划的评价165
二、指导方法的评价167
第六章 性格·行为的评价169
第一节 性格·行为评价的意义169
一、什么是性格169
二、性格·行为评价的观点和方法169
第二节 观察法、面谈法和评定法170
一、观察法170
二、面谈法172
三、评定法174
第三节 问卷法175
一、什么是问卷法175
二、矢田部·吉尔福德性格测验(Y-G)176
三、向性测验177
四、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177
五、莫兹利性格测验(MPI)178
六、焦虑量表(MAI)179
七、爱德华兹个人倾向量表(EPPS)179
第四节 作业测验法180
一、克雷别林·内田心理作业测验180
二、本德尔式视觉记忆测验181
三、唐尼意志气质测验181
第五节 投射法181
一、什么是投射法181
二、罗夏测验182
三、主题统觉测验(TAT)183
四、图片挫折测验(P F测验)183
第七章 课外活动的评价193
第一节 课外活动总体计划的评价193
一、评价的对象和观点194
二、评价的方法196
第二节 学生活动的评价197
一、评价的特点197
二、评价的对象和观点198
三、评价的方法199
第三节 学校例行活动的评价203
一、评价的特点203
二、评价的对象和观点204
三、评价的方法206
第四节 班级指导的评价207
一、评价的特点207
二、评价的对象和观点208
三、评价的方法209
第五节 课外活动评价结果的利用212
一、汇集学生发展的评价资料212
二、对学生个性的理解和记录212
第八章 学生指导的评价214
第一节 学生指导的评价的意义214
一、评价学生指导的必要性214
二、学生指导的评价的目的216
第二节 学生指导的评价方法和问题217
一、指导对象的发现217
二、决定优先指导的对象和顺序219
三、学生指导的实践和评价222
第三节 指导的失败及其克服224
一、中学生的自杀224
二、小学生的小偷小摸行为225
三、关于学生指导的界限227
第九章 学生的自我评价229
第一节 自我评价的意义229
一、自我评价的产生229
二、自我评价的目的230
三、自我评价的分类231
四、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233
第二节 教学过程和自我评价234
一、设定自我目标234
二、思考过程的自我评价235
三、团体中的自我评价236
四、预计得分和自我评分237
五、学习态度的自我评价238
第三节 自我评价的结构及其形成239
一、自我评价的结构239
二、自我评价的倾向240
三、自我评价基准的形成245
第四节 有关自我评价的几个问题247
一、自我评价的信度247
二、自我评价的严格性和宽松性的归因249
三 自我评价的训练254
第十章 班级和学校管理的评价256
第一节 班级和学校管理评价的理论基础256
一、行为的规则因素256
二、行为的个人因素257
三、行为的文化因素257
第二节 班级和学校管理评价的立场与方法263
一、班风和校风263
二、管理的动机和期待理论268
三、集体参与性的评价272
四、关于班级和学校管理的统一行为的评价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