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免疫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免疫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5087587.jpg)
- 龙振州 著
- 出版社: 北京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组
- ISBN: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486页
- 文件大小:321MB
- 文件页数:4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免疫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历史概述3
文献11
第二章 传染13
在传染过程中的微生物14
传染的特异性14
发生传染的条件15
病原性和传染力15
毒力16
毒力的变异17
微生物的与毒力有关的特性19
解离的意义20
毒素性22
外毒素和内毒素22
毒素形成的机制25
细菌的其它毒性物质26
立克次氏体和病毒的毒素27
毒素在动物机体内的作用29
侵袭力32
致病因子的“临界浓度”36
细菌的攻击素36
微生物的传染性或感染性38
文献39
第三章 机体在传染中的作用40
年龄的影响40
营养的影响43
维生素的作用45
各种矿物质的作用49
疲劳的影响49
温度的影响50
组织内含氧情况的作用52
光线的影响53
电离辐射的作用53
考的松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55
各种化学物质的作用56
传染过程57
传染的剂量和门户57
微生物在机体内的播散58
传染的经过59
传染的类型62
文献65
第四章 免疫性及其各种类型78
天然免疫性79
获得免疫性80
传染免疫82
各种类型免疫性的进化83
文献84
第五章 主要的免疫机制86
皮肤和粘膜的屏障作用86
溶菌酶87
正常微生物丛90
炎症和吞噬现象91
炎症是机体的防御反应93
吞噬作用97
参与机体免疫反应的细胞系101
淋巴结的屏障机能106
免疫的体液因素109
补体109
防御素110
白血球溶菌素及β溶菌素112
机体中其它组织性及体液性抗菌物质114
抗体116
正常抗体118
机体细胞的免疫学反应性121
种免疫性中的无反应性121
反应性的年龄变化121
免疫的耐受现象123
在传染过程中细胞反应性的变化125
白血球的反应性127
文献128
第六章 各型动物的免疫机制140
获得免疫性141
细胞因素142
体液因素144
文献146
第七章 免疫诸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各型免疫中的作用150
抗毒素性免疫150
抗菌性免疫151
文献153
第八章 局部免疫154
文献160
第九章 种族免疫162
文献166
第十章 神经系统在传染和免疫中的作用168
抗原对感受器兴奋性的作用168
神经系统在调节天然免疫因素中的作用169
神经感受器的作用170
药物催眠及兴奋剂对传染和免疫过程的影响172
抗体的反射性形成175
论特异性抗原刺激沿神经通路传导的问题176
调节抗体产生的机制问题178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179
关于神经系统在传染和免疫中的作用的学说180
文献183
第十一章 机体的敏感性增强188
过敏反应190
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191
过敏反应的产生193
被动过敏反应193
过敏性抗体194
各种动物的过敏性休克的表现195
脱敏作用198
局部过敏反应199
体外的过敏反应200
过敏反应的机制201
过敏毒素学说202
理化因素的作用203
组织胺的作用205
乙醯胆硷及其它物质的作用207
细胞的作用208
神经系统的作用209
各种因素对致敏作用及休克的影响211
维生素211
考的松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211
水杨酸盐212
抗组织胺制剂212
敏感性增强的特异类型212
枯草热212
支气管哮喘213
变态反应性皮炎及荨麻疹213
特异型敏感性增强的特点214
血清病216
变态反应性脑炎218
传染性变态反应220
对药物及其它化学物质的变态反应223
异种变态反应现象224
Sanarelli氏现象224
Schwartzmann氏现象225
敏感性增强与免疫力的关系227
文献230
第十二章 抗原240
蛋白质240
碳水化物241
类脂质242
其它物质242
不完全抗原243
半不完全抗原245
抗原的特异性245
酸基的意义248
更换基位置的意义249
立体化学结构的影响250
决定基251
决定基的位置252
抗原价253
抗原性的本质254
注入机体内的抗原的命运255
物理和化学因素对抗原的作用257
热的作用257
紫外线259
化学作用259
抗原作用的条件260
文献261
第十三章 动物机体的抗原266
异质性抗原268
同族抗原与血型271
自家抗原275
文献277
第十四章 细菌与病毒的抗原结构282
沙门氏菌属282
痢疾杆菌285
肺炎球菌286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289
脑膜炎球菌290
炭疽杆菌290
结核杆菌291
鼠疫杆菌293
白喉杆菌294
完全抗原296
外毒素299
病毒的抗原300
各种生物的共同抗原303
文献304
第十五章 抗体312
抗体的本质312
抗体的分子量315
抗体的一元论及多元论316
抗体的变化319
抗体在机体中形成的部位319
网状内皮系统320
形成抗体的细胞321
淋巴细胞在抗体形成中的作用321
浆细胞的作用323
抗体的局部形成324
抗体形成的机制324
Buchner学说324
Ehrlich学说326
Гамалея和Куликов的学说328
Breinl-Haurowitz学说和Pauling学说329
抗体在有机体中的形成动态333
免疫学麻痹336
抗体积累中的阴性相337
抗体形成的刺激338
外界因素对抗体形成的影响340
文献343
第十六章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352
Ehrlich学说352
Arrhenius与Madsen学说353
Bordet、Nicolle与B.A.Барыкйн学说353
Heidelberger与Kendall的学说355
Marrack与Pauling的学说356
抗原与抗体结合的机制359
抗原和抗体的亲和性363
文献365
第十七章 免疫反应368
凝集反应368
凝集反应的特异性368
前阻现象370
凝集反应的机制370
非特异性凝集反应373
传染过程中凝集反应的意义373
副凝集374
被动凝集反应374
阻抑性抗体或不完全抗体的发现376
沉淀反应377
凝胶沉淀反应378
数量比例的意义379
沉淀物的成分380
沉淀反应的机制381
体内沉淀反应382
其它反应383
毒素和抗毒素间的反应383
Daniysz现象384
絮状反应385
文献386
第十八章 免疫反应(续)391
溶解反应391
溶菌作用391
溶血作用392
补体与敏感红血球的结合395
补体397
补体的单一性与多样性398
物理、化学因素对补体的影响400
补体的脱活性401
补体的本质402
补体的结构404
补体结合反应407
团集现象409
文献410
第十九章 免疫反应(续完)415
吞噬反应415
白血球的化学趋向性415
白血球对微生物的吞噬作用417
吞噬细胞对微生物的消化作用418
对吞噬作用的抵抗力419
物理、化学及其它因素对吞噬作用的影响420
调理素421
亲菌素423
文献425
第二十章 病毒的免疫性428
白血球和网状内皮系统的作用428
抗体的作用429
抗病毒抗体及其对病毒的作用430
其它因素433
自机体中排出病毒434
文献436
第二十一章 寄生虫病的免疫性439
致病原虫的免疫439
蠕虫病的免疫443
文献447
第二十二章 疫区免疫452
实验性兽疫457
文献460
第二十三章 肿瘤性疾病的免疫性461
肿瘤细胞及病毒的免疫462
肿瘤抗原463
抗肿瘤抗体465
肿瘤的获得性免疫468
文献469
第二十四章 免疫学说的实际应用472
传染病的诊断472
预防接种473
血清预防475
血清治疗475
免疫学在非传染病方面的实际应用476
文献479
结束语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