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理论与方法 天津滨海新区案例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理论与方法 天津滨海新区案例研究
  • 李洪远,孟伟庆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28642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530页
  • 文件大小:106MB
  • 文件页数:549页
  • 主题词:经济开发区-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天津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理论与方法 天津滨海新区案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滨海新区 生态环境基础研究2

1 基于RS和GIS的天津滨海湿地景观格局研究2

1.1 RS和GIS在湿地景观中的应用2

1.2 景观格局的分析方法3

1.2.1 软件环境4

1.2.2 数据来源5

1.2.3 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5

1.2.4 湿地景观格局指数的选取12

1.2.5 滨海新区湿地景观分布和指数特征16

1.2.6 滨海新区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19

1.3 滨海新区湿地景观格局的驱动力分析25

1.3.1 自然驱动力分析25

1.3.2 人工干扰驱动力分析26

1.3.3 小结30

参考文献30

2 滨海新区生态用地分类及30年间土壤碳储量变化31

2.1 概述31

2.1.1 生态用地及生态用地规划31

2.1.2 土壤有机碳32

2.1.3 生态用地类型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32

2.2 研究方法33

2.2.1 数据来源33

2.2.2 数据分析方法33

2.3 1979—2009年生态用地数量特征及结构变化35

2.3.1 生态用地数量特征分析35

2.3.2 生态用地结构变化分析38

2.4 生态用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特征及分布42

2.4.1 数据特征及其空间分布42

2.4.2 密度的影响因子分析47

2.4.3 1979—2009年变化趋势分析48

2.5 基于低碳理念的生态用地分级控制及优化策略49

2.5.1 生态用地分级控制49

2.5.2 生态用地的优化策略51

参考文献53

3 天津滨海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植被的关系54

3.1 土壤种子库研究的历程54

3.1.1 土壤种子库研究的探索阶段(1978—1989年)54

3.1.2 土壤种子库研究方法与内容的成熟阶段(1990—1999年)55

3.1.3 土壤种子库理论体系与研究内容扩展阶段(2000年至今)55

3.2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55

3.2.1 研究区域55

3.2.2 研究方法57

3.3 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面植被的关系59

3.3.1 地面植被特征59

3.3.2 土壤种子库特征63

3.4 结论71

3.5 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展望72

参考文献73

4 滨海新区湿地植物群落类型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74

4.1 研究方法74

4.1.1 植被调查方法74

4.1.2 土壤取样方法74

4.1.3 数据处理和分析75

4.2 滨海新区湿地植被特征75

4.2.1 湿地植物资源75

4.2.2 湿地植被群落86

4.3 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87

4.4 滨海新区湿地植被的CCA排序88

4.4.1 样方的CCA排序88

4.4.2 物种的CCA排序89

4.5 结论90

参考文献91

5 天津市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热岛效应研究92

5.1 热岛效应的研究方法92

5.1.1 基于气象数据研究热岛效应92

5.1.2 基于遥感数据研究热岛效应93

5.2 热岛效应的研究内容95

5.2.1 热岛时空特征及演变规律简介95

5.2.2 热岛时空特征及演变规律研究95

5.3 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热岛效应研究97

5.3.1 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热岛分布特征98

5.3.2 基于归一化地表指数的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热岛效应研究105

5.3.3 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热岛效应研究109

5.3.4 缓解热岛效应的对策和建议113

参考文献115

6 天津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变量的相关性117

6.1 研究区域与方法118

6.1.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118

6.1.2 数据分析方法118

6.2 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变化分析119

6.2.1 种类组成及丰度分布特征119

6.2.2 群落多样性分析121

6.2.3 群落特征分析125

6.3 底栖动物群落与环境变量的关系128

6.3.1 环境变量的分布特征128

6.3.2 底栖动物与环境变量的相关分析和生物-环境分析131

6.3.3 底栖动物与环境变量的典范对应分析/冗余分析132

6.3.4 分析结果的比对136

6.4 结论与建议137

6.4.1 结论137

6.4.2 原因分析138

6.4.3 对策与建议139

参考文献140

7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绿地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141

7.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141

7.1.1 研究区域概况141

7.1.2 调查方法142

7.1.3 研究指标142

7.2 开发区绿地植物应用状况调查143

7.2.1 绿地植物种类构成143

7.2.2 绿地植物构成分析144

7.2.3 各类型绿地植物构成分析145

7.3 开发区绿地乡土植物应用情况统计150

7.3.1 乡土植物的认定标准150

7.3.2 开发区绿地乡土植物构成分析151

7.4 开发区绿地植物多样性分析153

7.4.1 物种丰富度153

7.4.2 物种均匀度154

7.4.3 物种多样性指数154

7.5 结论与建议155

7.5.1 结论155

7.5.2 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议156

参考文献156

8 滨海新区湿地植被演替规律研究157

8.1 滨海新区湿地植物的生态类群划分157

8.1.1 湿地植物生态类群157

8.1.2 湿地盐生植被158

8.2 湿地植被的空间序列演替159

8.2.1 河漫滩湿地植被演替160

8.2.2 滨湖湿地植被演替161

8.3 湿地植被的时间序列演替规律162

8.3.1 湿地盐生植被的演替规律162

8.3.2 渤海湾滨海湿地植被的演替规律163

8.4 结论164

参考文献165

中篇 滨海新区 生态环境评价研究168

9 天津空港经济区绿化现状评价研究168

9.1 空港经济区概况168

9.2 土壤质量评价169

9.2.1 采样监测169

9.2.2 评价结果与分析170

9.2.3 评价结论173

9.3 植物适应性评价174

9.3.1 植物应用现状调查174

9.3.2 评价方法174

9.3.3 植物适应性评价结论179

9.4 土壤质量验收工作评价180

9.4.1 绿地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80

9.4.2 加强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的建议181

9.5 绿地系统规划182

9.5.1 树种规划182

9.5.2 生态防护规划185

9.6 管理对策研究188

参考文献190

10 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191

10.1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191

10.2 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容192

10.2.1 生产功能192

10.2.2 生态功能192

10.2.3 服务功能193

10.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194

10.3.1 价值构成体系194

10.3.2 估算方法的确定195

10.3.3 估算过程及结果196

10.3.4 小结203

参考文献207

11 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的生态影响与减缓对策研究209

11.1 滨海新区发展战略概述209

11.1.1 滨海新区主要规划的背景分析210

11.1.2 发展战略要点概述211

11.1.3 目标规划内容的一致性分析212

11.2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15

11.2.1 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环境现状调查215

11.2.2 滨海新区生态环境现状综合评判217

11.2.3 滨海新区主要生态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219

11.2.4 生态网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分析221

11.2.5 生态完整性评价226

11.3 生态影响减缓对策与建议231

11.3.1 进一步优化滨海新区生态网络体系结构231

11.3.2 进一步完善滨海新区生态网络结构要素232

11.3.3 限定滨海新区“生态控制线”,维护滨海新区生态完整性233

11.3.4 加强生态网络中廊道的保护和建设235

11.3.5 对湿地进行分级保护,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典型性235

11.3.6 加强湿地动物资源保护236

12 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对评估及供需平衡237

12.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237

12.1.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相对评估237

12.1.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供需平衡238

12.1.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对评估及供需平衡研究技术路线238

12.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对评估理论与方法探究239

12.2.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对评估方法239

12.2.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对评估模型的建立244

12.3 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对评估结果与分析248

12.3.1 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对评估248

12.3.2 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结果空间表达250

12.3.3 与价值法评估结果的对比分析252

12.3.4 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敏感性分析253

12.4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需求评估254

12.4.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需求评估方法254

12.4.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需求类型及指标体系254

12.4.3 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需求评估257

12.4.4 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需求总结260

12.5 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260

12.5.1 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制约因素260

12.5.2 对策与建议262

参考文献264

13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的生态影响分析266

13.1 规划概述267

13.1.1 规划范围267

13.1.2 发展目标与定位267

13.1.3 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268

13.1.4 生态建设规划269

13.2 规划分析270

13.2.1 目标规划的相容性分析270

13.2.2 布局合理性分析273

13.3 生态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275

13.3.1 区域生态环境背景状况275

13.3.2 区域生物资源现状调查与评价275

13.3.3 景观资源现状与评价278

13.4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78

13.4.1 规划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78

13.4.2 规划方案中对自然生态保护措施的分析279

13.4.3 规划方案中绿地系统规划的分析与评价287

13.5 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289

13.5.1 区域生态网络构建的建议289

13.5.2 生态河道建设的措施与建议290

13.5.3 树种的选择建议290

14 滨海新区土地利用与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预测292

14.1 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93

14.1.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293

14.1.2 土壤有机碳估算结果294

14.1.3 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295

14.2 滨海新区土地利用时空分布297

14.2.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297

14.2.2 滨海新区土地演化298

14.2.3 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298

14.2.4 滨海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300

14.3 基于CA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拟302

14.3.1 研究方法和数据源302

14.3.2 土地利用变化转移情况分析302

14.3.3 模拟结果与精度评价303

14.4 土地利用改变对土壤有机碳影响模拟305

14.4.1 土壤有机碳模型方法——ROTHC模型305

14.4.2 滨海新区土壤有机碳模拟307

14.4.3 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及研究308

14.5 滨海新区土地利用开发与整理优化建议309

14.5.1 提高高碳储量的土地利用方式比例,限制人工管理方式309

14.5.2 优先建设低碳储量的土地利用方式310

14.5.3 重点保护自然的零碳排放区310

14.5.4 保护农田,减少农田与其他用地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310

14.5.5 土地利用转化时考虑土壤质地和转化类型相结合,促进低碳土地利用311

参考文献311

15 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区域开发生态影响评价313

15.1 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总体规划概述313

15.1.1 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313

15.1.2 土地规划功能分区314

15.1.3 景观规划315

15.2 区域开发规划合理性分析315

15.2.1 区域开发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相容性分析315

15.2.2 空港物流加工区选址合理性分析316

15.2.3 空港物流加工区规划布局合理性评价316

15.3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8

15.3.1 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318

15.3.2 区域生物现存量及其生产力估算326

15.3.3 小结327

15.4 生态影响评价327

15.4.1 评价等级327

15.4.2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327

15.4.3 植被绿量损失估算329

15.4.4 生态环境影响对策分析329

15.4.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30

15.5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330

15.5.1 生态绿地系统的布局方案330

15.5.2 不同功能分区绿地指标和规划方案332

15.5.3 道路、水体等的生态规划方案334

15.5.4 树种的选择方案335

16 南港工业区输油管线项目陆域生态影响评估337

16.1 陆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37

16.1.1 陆域生态环境现状337

16.1.2 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调查与评价340

16.1.3 南港工业区一期规划范围生态环境现状341

16.1.4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341

16.2 陆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43

16.2.1 项目建设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性分析343

16.2.2 生态系统改变的程度分析346

16.2.3 景观生态格局影响分析347

16.2.4 对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可能存在的潜在影响分析351

16.2.5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累积影响分析353

16.2.6 陆域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354

16.3 生态保护措施与生态影响减缓对策355

16.3.1 厂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355

16.3.2 管线建设生态保护措施356

16.3.3 生态监理要求357

16.3.4 生态影响减缓对策与建议357

17 空港经济区行道树动态监测与评价359

17.1 基础调查359

17.1.1 行道树主要种类及分布路段359

17.1.2 监测路段及行道树应用情况360

17.2 研究方法361

17.2.1 行道树监测方法361

17.2.2 行道树评价方法361

17.3 行道树生长量定点监测363

17.3.1 行道树种类选择363

17.3.2 监测点位选择364

17.3.3 行道树胸径抽样监测结果364

17.4 行道树生长势抽样监测365

17.4.1 行道树种类选择365

17.4.2 监测点位的选择365

17.4.3 行道树生长势的评价结果365

17.5 结论367

参考文献368

下篇 滨海新区 生态建设技术方法研究370

18 滨海新区特色生态景观的营造与设计方法370

18.1 生态景观的内涵371

18.2 生态景观的特征与功能372

18.2.1 生态景观的特征372

18.2.2 生态景观的功能373

18.3 生态景观营造与设计方法374

18.3.1 营造与设计的目标374

18.3.2 营造与设计的理念375

18.3.3 营造与设计的原则375

18.3.4 营造与设计方法377

18.4 滨海新区生态景观营造与设计379

18.4.1 滨海新区自然地理状况379

18.4.2 滨海新区主要生态景观资源现状调查380

18.4.3 滨海新区特色生态景观设计方法分析384

18.4.4 滨海新区特色生态景观构成要素与营造方法385

参考文献392

19 滨海新区盐碱湿地植被恢复模式研究394

19.1 湿地植被调查394

19.1.1 调查取样范围394

19.1.2 样线设置方式394

19.1.3 样方设置方式394

19.2 滨海新区主要湿地植被群落类型395

19.2.1 灌丛群落395

19.2.2 草甸群落395

19.2.3 杂草草甸396

19.2.4 盐生沼泽群落396

19.2.5 盐生荒漠群落398

19.2.6 水生植被群落398

19.2.7 沙生植被群落399

19.2.8 栽培植物群落399

19.3 滨海新区典型盐碱湿地恢复示范区400

19.3.1 滨海新区典型湿地示范区地理位置400

19.3.2 植被类型与分布调查和分析405

19.4 滨海新区湿地植被恢复模式409

19.4.1 蓄水型湿地植被恢复模式409

19.4.2 溪流型湿地植被恢复模式410

19.5 滨海新区湿地植被恢复原则与建议411

19.5.1 湿地植被恢复原则411

19.5.2 滨海新区典型湿地植被恢复模式建议412

参考文献413

20 蓟运河中新生态城段水边空间概念性规划设计414

20.1 城市水边空间的特征及基本功能415

20.1.1 城市水边空间自然生境特征415

20.1.2 城市水边空间的基本功能417

20.2 城市水边空间的自然生境恢复技术417

20.2.1 城市水边空间自然生境恢复的原则417

20.2.2 城市水边空间自然生境恢复模式418

20.2.3 水边空间生态恢复材料的选择421

20.3 蓟运河中新生态城段水边空间设计424

20.3.1 设计原则424

20.3.2 水边生态景观现状分析425

20.3.3 概念性规划与设计428

参考文献432

21 北大港古泻湖湿地生态恢复技术体系研究434

21.1 湿地的生态恢复434

21.1.1 滨海湿地恢复技术435

21.1.2 河流、湖泊湿地恢复技术435

21.1.3 湿地植被恢复技术437

21.1.4 国内湿地恢复技术简介438

21.2 湿地生态恢复的程序和技术体系441

21.2.1 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程序441

21.2.2 湿地生态恢复的技术体系442

21.3 北大港古泻湖湿地生态恢复443

21.3.1 研究区域概况443

21.3.2 北大港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445

21.3.3 北大港湿地恢复技术体系446

参考文献447

22 滨海新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方法与评价研究449

22.1 基本概念449

22.1.1 生态安全449

22.1.2 区域生态安全450

22.1.3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450

22.1.4 国内外研究进展450

22.2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内容体系451

22.2.1 生态系统健康451

22.2.2 生态基础设施安全453

22.2.3 生态系统风险453

22.2.4 空间布局454

22.3 滨海新区生态安全格局的体系构建454

22.3.1 生态安全格局体系的构建454

22.3.2 滨海新区生态安全格局评价460

22.3.3 完善滨海新区生态安全格局的对策462

参考文献464

23 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466

23.1 基本概念和研究进展466

23.1.1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的概念466

23.1.2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研究进展467

23.1.3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流程467

23.2 退化诊断参照系统分析468

23.3 诊断途径及指标体系的选取468

23.4 权重赋值472

23.5 诊断结果478

参考文献480

24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滨海新区生态网络构建482

24.1 生态网络的基本结构483

24.2 生态网络的构建原则484

24.3 生态网络的构建方法485

24.4 滨海新区生态网络的构建487

24.4.1 滨海新区自然生态现状调查487

24.4.2 滨海新区生态网络现状分析490

24.4.3 规划中的生态网络分析493

24.4.4 滨海新区规划的生态网络优化建议495

24.4.5 滨海新区生态网络构建497

参考文献504

25 滨海新区湿地产业模式设计与效益评估505

25.1 湿地产业效益评估方法505

25.1.1 湿地产业生态效益的评估505

25.1.2 湿地产业经济效益的评估511

25.1.3 湿地产业综合效益的评估511

25.2 各典型湿地产业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513

25.3 各典型湿地产业的效益评估514

25.3.1 湿地盐业效益的评估514

25.3.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业效益的评估515

25.3.3 湿地种植业效益的评估517

25.3.4 水产养殖业效益的评估519

25.3.5 旅游业效益的评估520

25.3.6 不同类型滨海湿地产业效益的对比分析521

25.4 滨海新区湿地综合利用模式的设计521

25.4.1 基于能值分析法的不同滨海湿地产业模式的效益评估521

25.4.2 不同滨海湿地产业模式的对比分析529

25.5 结论5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