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业灾害与减灾对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郑大玮,李茂松,霍治国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50637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884页
- 文件大小:262MB
- 文件页数:912页
- 主题词:农业-自然灾害-灾害防治-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农业灾害与减灾对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农业灾害概论3
第1章 灾害与减灾3
1.1 灾害与人类3
1.2 灾害研究与灾害学9
1.3 减灾行动11
参考文献14
第2章 中国的农业自然灾害15
2.1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历史演变15
2.2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孕灾环境和成灾背景23
2.3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26
2.4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基本特征30
参考文献35
第3章 农业灾害学原理37
3.1 农业灾害37
3.2 农业灾害学43
3.3 “天、地、生、人”巨系统与农业灾害48
3.4 农业灾害链53
3.5 全球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与农业灾害60
3.6 农业减灾系统工程65
参考文献68
第2篇 农业灾害各论73
第4章 农业气象灾害73
4.1 中国的气候特点与农业气象灾害73
4.2 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与分类76
4.3 干旱81
4.4 洪涝与湿害90
4.5 冰雪灾害96
4.6 低温灾害105
4.7 高温热害113
4.8 风雹灾害116
4.9 酸雨119
4.10 复合灾害123
参考文献131
第5章 气象与农业生物灾害135
5.1 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生物灾害135
5.2 农业生物灾害的特点与分类139
5.3 农作物病害143
5.4 农作物虫害151
5.5 农作物草害163
5.6 有害生物入侵165
参考文献169
第6章 农业地质灾害172
6.1 山地灾害172
6.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178
6.3 土壤障碍及其改良182
6.4 地震对农业的影响及减灾对策185
参考文献191
第3篇 农业减灾技术各论195
第7章 农业灾害监测技术195
7.1 农业灾害监测的作用与原则195
7.2 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技术199
7.3 农业生物灾害与农业地质灾害的监测技术206
7.4 农业灾害监测资料的加工与应用209
参考文献211
第8章 农业灾害预测技术213
8.1 农业灾害预测与预警技术213
8.2 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技术与应用217
8.3 农业生物灾害的预测技术与应用221
参考文献229
第9章 信息技术在农业减灾中的应用230
9.1 遥感技术在农业减灾中的应用230
9.2 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减灾中的应用235
9.3 数据库技术在农业减灾中的应用238
9.4 计算机模拟技术在农业减灾中的应用239
9.5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农业减灾中的应用241
参考文献248
第10章 生物技术在农业减灾中的应用253
10.1 生物遗传育种技术在农业减灾中的应用253
10.2 细胞工程和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减灾中的应用258
10.3 胚胎工程和克隆技术在农业减灾中的应用262
10.4 微生物技术在农业减灾中的应用265
参考文献269
第11章 农艺减灾技术271
11.1 适应原理与农艺减灾271
11.2 农业灾害诊断技术274
11.3 抗灾播种技术280
11.4 减灾耕作技术284
11.5 应变栽培技术287
11.6 灾后补救技术292
参考文献298
第12章 农业结构调整避灾技术300
12.1 农业系统结构调整减灾原理300
12.2 种植结构调整与减灾308
12.3 作物布局调整与减灾310
12.4 品种结构调整与减灾313
参考文献316
第13章 化学调控减灾技术317
13.1 农业化学调控概述317
13.2 植物生长调节剂318
13.3 植物抗蒸腾剂323
13.4 土壤保水剂326
13.5 土壤改良剂329
13.6 植物抗寒防冻防霜剂330
13.7 植物防病膜剂333
参考文献335
第14章 环境调控减灾技术338
14.1 农田覆盖与小气候调控减灾技术338
14.2 保护地环境调控减灾技术342
14.3 畜舍环境调控减灾技术347
参考文献351
第4篇 农业生产减灾技术357
第15章 粮食作物生产减灾技术357
15.1 粮食作物的灾害特点与减灾对策357
15.2 水稻主要灾害与减灾技术363
15.3 小麦主要灾害与减灾技术372
15.4 玉米主要灾害与减灾技术379
15.5 杂粮主要灾害与减灾技术385
15.6 大豆主要灾害与减灾技术388
参考文献391
第16章 经济作物生产减灾技术392
16.1 棉花主要灾害与减灾技术392
16.2 油菜主要灾害与减灾技术399
16.3 甘蔗主要灾害与减灾技术405
16.4 烟草主要灾害与减灾技术409
参考文献413
第17章 蔬菜生产减灾技术415
17.1 蔬菜淡季成因及其与灾害的关系415
17.2 气象灾害对不同类型蔬菜的影响419
17.3 蔬菜生产主要气象灾害的减灾技术421
17.4 蔬菜生产的环境灾害及生物灾害429
参考文献430
第18章 林果业生产减灾技术432
18.1 林果业灾害的概况和特点432
18.2 林果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减灾措施434
18.3 林果生产的生物灾害及减灾技术441
18.4 森林火灾及防火与扑救447
参考文献452
第19章 热带作物生产减灾技术454
19.1 热带作物及其灾害特点454
19.2 热带作物风害减灾技术458
19.3 热带作物寒害减灾技术462
19.4 热带作物主要生物灾害的减灾技术466
参考文献475
第20章 畜牧业生产减灾技术477
20.1 畜牧业生产的灾害特点与减灾对策477
20.2 农区畜牧业主要灾害与减灾技术484
20.3 牧区畜牧业主要灾害与减灾技术490
参考文献507
第21章 水产业生产减灾技术509
21.1 水产业生产的特点与主要灾害509
21.2 水产业气象灾害511
21.3 水产业海洋灾害519
21.4 水产业生物灾害521
21.5 水产业环境灾害524
参考文献528
第5篇 农业区域减灾技术533
第22章 农业区域减灾概论533
22.1 农业灾害的区域性533
22.2 生态环境与灾害的区域性534
22.3 经济发展与灾害的区域性536
22.4 全球变化与灾害的区域性538
22.5 农业自然灾害区划方案540
22.6 农业区域减灾的基本思路541
参考文献543
第23章 东北地区农业减灾技术546
23.1 东北地区的农业气象灾害与减灾技术546
23.2 东北地区的主要生物灾害与减灾对策559
23.3 全球环境变化与东北地区的农业减灾562
23.4 东北地区农业减灾系统工程566
参考文献569
第24章 黄淮海地区农业减灾技术570
24.1 黄淮海平原的主要气象灾害与减灾对策570
24.2 黄淮海平原的主要生物灾害与减灾对策581
24.3 全球环境变化与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减灾588
24.4 黄淮海平原的区域减灾战略与系统工程591
参考文献595
第25章 北方草原与农牧交错带农业减灾技术597
25.1 北方草原与农牧交错带的主要气象灾害与减灾对策597
25.2 北方草原与农牧交错带的主要生物灾害与减灾对策603
25.3 全球环境变化和北方草原与农牧交错带的农业减灾607
25.4 北方草原与农牧交错带的区域减灾战略与系统工程610
参考文献615
第26章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减灾技术617
26.1 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与减灾对策617
26.2 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生物灾害与减灾对策627
26.3 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与减灾对策631
26.4 全球环境变化与黄土高原地区的农业减灾634
26.5 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减灾战略与系统工程637
参考文献639
第27章 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减灾技术642
27.1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与减灾对策643
27.2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生物灾害与减灾对策650
27.3 全球环境变化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减灾652
27.4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区域减灾战略与减灾系统657
参考文献660
第28章 西南地区农业减灾技术661
28.1 西南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与减灾对策661
28.2 西南地区的主要生物灾害与减灾对策668
28.3 西南岩溶地区的石漠化与综合治理674
28.4 西南地区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及农业减灾对策678
28.5 西南地区农业的区域减灾战略与系统工程687
参考文献692
第29章 华南地区农业减灾技术695
29.1 华南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与减灾对策695
29.2 华南地区的主要生物灾害与减灾对策698
29.3 全球环境变化与华南地区的农业减灾704
29.4 华南地区的区域减灾战略与系统工程708
参考文献711
第30章 西北干旱地区农业减灾技术713
30.1 西北干旱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与减灾对策713
30.2 西北干旱地区的主要生物灾害与减灾对策720
30.3 全球环境变化对西北干旱地区的气候及其农业生产的影响722
30.4 西北干旱地区的区域减灾战略与系统工程725
参考文献729
第31章 青藏高原地区农业减灾技术733
31.1 青藏高原的主要气象灾害与减灾对策733
31.2 青藏高原的主要生物灾害与减灾对策739
31.3 全球环境变化与青藏高原的农业减灾741
31.4 青藏高原的区域减灾战略与系统工程744
参考文献748
第6篇 农业减灾管理753
第32章 农业灾害风险管理753
32.1 农业灾害风险源辨析753
32.2 农业灾害风险分析方法760
32.3 农业灾害风险评估767
32.4 农业灾害风险决策781
32.5 农业灾害风险分担与转移787
32.6 中国农业保险的试点工作经验与发展策略791
参考文献792
第33章 农业减灾管理795
33.1 减灾管理的基本原理795
33.2 农业减灾体制与机制建设799
33.3 农业备灾与农村防灾避险809
33.4 农业防灾工程与应急抢险813
33.5 农业减灾法制建设819
33.6 农业减灾预案的编制与实施821
33.7 灾后救助与生产恢复825
参考文献827
第34章 农业与农村减灾能力建设830
34.1 农业与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意义和任务831
34.2 农业与农村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内涵与建设途径836
34.3 我国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形势839
34.4 农业与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重点841
34.5 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重点工程845
参考文献847
附录849
附录一 中国农业和自然灾害大事件849
附录二 中国农业灾情统计图871
附录三 国际减灾重大事件与活动872
附录四 与农业减灾有关的国际活动日874
附录五 国内主要减灾部门及科研机构876
附录六 主要农业减灾著作题录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