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两个历史问题的决议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历史的回顾 简明注释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本社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978750982262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96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两个历史问题的决议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历史的回顾 简明注释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原文及注释1
一、《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原文3
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29
[1]毛泽东29
[2]新民主主义革命31
[3]大革命(时期)31
[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32
[5]抗日战争(时期)32
[6]马克思列宁主义32
[7]半封建半殖民地33
[8]列宁34
[9]斯大林34
[10]共产国际35
[11]国民党的改组35
[12]国民革命军36
[13]东征37
[14]北伐37
[15]国民党内的反动集团在一九二七年叛变了这个革命38
[16]陈独秀38
[17]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39
[18]红军39
[19]工农兵代表会议的政府40
[20]革命根据地40
[21]“九一八”41
[22]托洛茨基陈独秀派41
[23]罗章龙41
[24]张国焘42
[25]马克思42
[26]恩格斯43
[27]六届四中全会44
[28]遵义会议44
[29]“惩前毖后,治病救人”45
[30]六届七中全会45
[31]“国民会议”46
[32]紧急会议(八七会议)46
[33]命令主义47
[34]宗派主义47
[35]极端民主化47
[36]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党中央的扩大会议48
[37]盲动主义(即冒险主义)48
[38]“不断革命”49
[39]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49
[40]现代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50
[41]民主革命的十大纲领50
[42]蒋冯阎战争50
[43]李立三51
[44]《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51
[45]毛泽东同志在长期中用主要力量去创造农村根据地,以农村来包围城市,以根据地来推动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52
[46]他不但始终没有赞成立三路线,而且以极大的忍耐心纠正了红一方面军中的“左”倾错误52
[47]第一次“围剿”53
[48]六届三中全会53
[49]陈绍禹(王明)54
[50]《两条路线》即《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54
[51]中间营垒和第三派55
[52]瞿秋白55
[53]以罗章龙为首的极少数的分裂主义者56
[54]林育南56
[55]李求实56
[56]何孟雄57
[57]江西中央区57
[58]第二次和第三次“围剿”58
[59]苏联58
[60]秦邦宪(博古)59
[61]临时中央59
[62]一九三一年十一月的江西南部根据地党代表大会59
[63]宁都会议60
[64]第四次反“围剿”61
[65]第五次反“围剿”61
[66]福建事变62
[67]六届五中全会62
[68]“一二八”63
[69]长征63
[70]逃跑主义64
[71]张国焘路线64
[72]军阀主义65
[73]教条主义65
[74]挽救了“左”倾路线所造成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危机66
[75]“一二九”救亡运动66
[76]西安事变67
[7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67
[78]主观主义68
[79]党八股68
[80]整风运动69
[81]党史学习69
[82]第一次世界大战69
[83]大资产阶级70
[84]自由资产阶级70
[85]买办资产阶级70
[86]东北抗日联军70
[87]察北抗日同盟军71
[88]在三个条件下红军愿同国民党军队联合抗日71
[89]在六个条件下愿同各界人民建立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72
[90]《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72
[91]华北事变72
[92]关门主义73
[93]阵地战73
[94]“枪杆子主义”73
[95]游击战74
[96]运动战74
[97]“罗明路线”74
[98]飞行集会75
[99]八路军75
[100]新四军76
[101]“三大纪律”“八项注意”76
[102]“诱敌深入”77
[103]“两个拳头打人”77
[104]“短促突击”78
[105]战略退却78
[106]战略相持78
[107]战略反攻79
[108]“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79
[109]一九二九年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79
[110]民主集中制80
[111]“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80
[112]形式主义81
[113]实事求是81
[114]经验主义82
[115]小资产阶级82
[116]十月革命82
[117]在思想上无产阶级化83
[118]自由主义者83
[119]改良主义者83
[120]无政府主义者83
[121]布朗基主义84
[122]宗法社会84
[123]帮口行会84
[124]官僚主义85
[125]家长制度85
[126]惩办主义85
[127]个人英雄主义85
[128]闹独立性86
[129]行会主义86
[130]山头主义86
[131]批评和自我批评86
第二部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原文及注释87
一、《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原文89
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122
[1]南昌起义122
[2]八七会议(参见第一部分第32条目:紧急会议注释)123
[3]秋收起义、广州起义123
[4]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24
[5]创建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海陆丰、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根据地125
[6]遵义会议(参见第一部分第28条目:遵义会议注释)127
[7]西安事变127
[8]早在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以前,毛泽东同志就已经明确指出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127
[9]革命失败后,他是成功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保存、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的主要代表128
[10]根本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129
[11]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130
[12]加强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各爱国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通力合作的,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华侨在内的广泛统一战线131
[13]剥削制度消灭了,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不再存在,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31
[14]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32
[15]在辽阔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兴建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133
[16]国防工业从无到有地逐步建设起来133
[17]长江、黄河、淮海、海河、珠江、辽河、松花江等大江河的一般洪水灾害得到初步控制133
[18]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134
[19]倡导和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36
[20]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37
[21]西藏的和平解放138
[22]没收了官僚资本企业并把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139
[23]统一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140
[24]完成了新解放区土地制度的改革140
[25]镇压了反革命141
[26]“三反”运动142
[27]“五反”运动142
[28]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143
[29]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44
[30]粮棉统购统销145
[3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145
[3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146
[33]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147
[34]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48
[35]一九五六年一月党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149
[3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50
[37]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50
[38]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151
[39]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了起来152
[40]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153
[41]刘少奇同志提出了许多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和社会主义社会要有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观点154
[42]周恩来同志提出了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155
[43]陈云同志提出了计划指标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制定计划必须做好物资、财政、信贷平衡等观点155
[44]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156
[45]朱德同志提出了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观点157
[46]邓子恢等同志提出了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158
[47]党中央在调整国民经济过程中陆续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159
[48]有关工业、商业、教育、科学、文艺等方面的工作条例草案159
[49]反右派斗争162
[50]“大跃进”运动163
[51]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64
[52]从一九五八年底到一九五九年七月中央政治局庐山会议前期,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曾经努力领导全党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165
[53]庐山会议166
[54]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67
[55]一九六二年一月召开的有七千人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167
[56]八届十中全会168
[57]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69
[58]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对一些文艺作品、学术观点和文艺界学术界的一些代表人物进行了错误的、过火的政治批判170
[59]“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171
[60]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73
[61]“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一语有了特定的含义173
[62]八届十二中全会174
[63]“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174
[64]一九六六年五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76
[65]八届十一中全会176
[66]“二月逆流”177
[67]三支两军178
[68]党的九大179
[69]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79
[70]周恩来同志在毛泽东同志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使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转机180
[71]一九七五年,周恩来同志病重,邓小平同志在毛泽东同志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和解决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等方面问题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着手对许多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使形势有了明显好转181
[72]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182
[73]天安门事件183
[74]中苏论战184
[75]十一届三中全会184
[76]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85
[77]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86
[78]四项基本原则187
[79]党的四中全会188
[80]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188
[81]在全国复查和平反了大量的冤假错案189
[82]五中全会增补政治局常委委员,成立中央书记处,有力地加强了党中央的领导190
[83]“毛泽东思想”190
[84]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191
[8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2
[86]《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3
[87]群众路线193
[88]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94
[89]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195
[90]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196
[91]十一届六中全会196
[9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7
第三部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历史的回顾”原文节录及注释199
一、党的十二大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201
(一)报告原文节录:历史性的转变和新的伟大任务201
(二)注释205
[1]各级领导班子逐步得到了调整、整顿和加强205
[2]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了经济建设上来206
[3]教育科学文化工作正在走上正轨并得到一定发展207
[4]党为端正党风作了大量工作208
[5]正确地开展了反对“左”和右的倾向的两条战线的思想斗争209
[6]农业面貌很快发生显著变化,由原来的停滞不前变得欣欣向荣210
二、党的十三大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213
(一)报告原文节录:历史性成就和这次大会的任务213
(二)注释216
[1]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216
[2]十亿人口的绝大多数过上了温饱生活217
[3]城乡广开就业门路218
[4]农村中乡镇企业异军突起219
[5]改革和开放,冲破了僵化的经济体制220
[6]沿海地区,从南到北,正在形成广阔的前沿开放地带221
[7]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222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进展223
[9]国防建设从指导思想上实现了战略性转变224
[10]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中英、中葡已就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达成协议225
[11]调整外交格局和党的对外关系226
三、党的十四大报告《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大的胜利》228
(一)报告原文节录:十四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228
(二)注释235
[1]实行改革开放235
[2]家庭联产承包236
[3]取消农产品的统购派购237
[4]经济开放区237
[5]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238
[6]我国经济从一九八四年到一九八八年经历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飞跃时期238
[7]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239
[8]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发生了一场政治风波239
[9]十三届四中全会240
[10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的方针241
[11]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定241
[12]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242
[13]关于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决策242
[14]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243
[15]三月中央政治局召开全体会议244
[1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44
[17]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45
[18]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245
[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45
[2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46
四、党的十五大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247
(一)报告原文节录:过去五年的工作247
(二)注释249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49
[2]“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250
[3]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51
[4]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251
[5]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252
[6]“八五”计划胜利完成253
[7]宏观调控体系的框架初步建立254
[8]国有企业改革在试点基础上积极推进255
[9]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255
[10]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255
五、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57
(一)报告原文节录: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三年的基本经验257
(二)注释261
[1]邓小平理论261
[2]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的不利影响262
[3]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263
[4]“九五”计划胜利完成264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65
[6]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66
[7]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66
[8]“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基本完成267
[9]我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268
[10]反对“台独”等各种分裂图谋的斗争深入开展269
[11]对外工作开创新局面270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70
[13]“三讲”集中教育271
六、党的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73
(一)报告原文节录:过去五年的工作273
(二)注释275
[1]制定“十一五”规划275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76
[3]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276
[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77
[5]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278
[6]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实现280
[7]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281
[8]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282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283
[10]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效明显284
[11]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286
[12]两岸政党交流成功开启287
[13]制定反分裂国家法288
[14]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重大成果288
七、党的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90
(一)报告原文节录: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290
(二)注释294
[1]探月工程294
[2]载人深潜294
[3]高速铁路294
[4]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95
[5]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296
[6]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296
[7]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296
[8]创先争优活动297
[9]学习型党组织建设298
[10]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99
[11]北京奥运会、残奥会300
[12]上海世博会300
[13]抗击汶川特大地震300
[1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01
后记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