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国模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赵西君,何龙娟,吴殿廷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4574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51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国模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提出与内涵1
第一节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提出1
一、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发展的必由之路1
二、缩小区域差距是国内外区域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1
三、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现象日趋凸显1
第二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2
一、区域协调发展认识的误区2
二、发展与持续发展2
三、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及内涵4
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特征8
第二章 区域协调发展的衡量与模式10
第一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与衡量10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10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衡量11
第二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模式构建12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12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体系13
三、区域协调发展的模式特征19
四、不同层次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模式20
第三章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24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24
一、区域差异理论24
二、地域分工理论29
三、区域生命周期理论34
四、梯度理论与反梯度理论35
五、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理论37
六、空间一体化理论40
第二节 其他相关学科理论41
一、系统科学论41
二、政府干预理论43
三、宏观调控论47
四、科学发展论47
第四章 国外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53
第一节 美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53
一、美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沿革53
二、美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特点56
三、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战略剖析58
第二节 欧盟及其成员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59
一、欧盟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特点60
二、欧盟成员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特点62
三、德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剖析63
第三节 日本区域协调发展战略65
一、日本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沿革65
二、日本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特点68
三、日本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剖析70
四、日本国土规划对我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72
第五章 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回顾与前瞻75
第一节 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变化75
一、改革开放初期沿海和内陆的二元格局75
二、从“七五”到“九五”的三大地带格局76
三、新世纪的四大板块和四类主体功能区格局77
第二节 未来态势前瞻——四大板块内部的分化组合81
一、东部率先发展地区81
二、西部大开发地区88
三、东北振兴地区91
四、中部崛起地区93
第六章 我国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发展96
第一节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主体96
一、三大主体96
二、三大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98
第二节 我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99
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障碍分析99
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100
第三节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105
一、战略规划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106
二、重大工程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111
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区域协调发展115
第四节 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案例剖析118
一、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历程118
二、发展成效120
三、成功经验总结126
第五节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模式128
一、公平主导模式128
二、区域联动发展模式129
三、主体功能区建设模式130
四、陆海统筹协调模式131
第六节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基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考察133
一、关于协调和区域协调发展内涵的讨论133
二、基于效率与公平统一的评价模型134
三、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态势的简单评价135
四、结论和讨论136
第七章 东部率先发展地区的统筹协调发展137
第一节 东部地区概述137
一、东部地区概况137
二、协调发展演进概述138
三、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139
第二节 政府主导区域协调发展模式143
一、京津冀都市圈协调发展143
二、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特点151
三、京津冀统筹区域协调的模式154
第三节 市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模式155
一、长三角发展概况155
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模式156
第四节 产业转移驱动区域协调发展模式160
一、珠三角发展概况160
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模式161
第五节 陆海统筹协调发展模式165
一、山东省发展概况165
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模式167
第八章 西部大开发地区的统筹协调发展170
第一节 西部大开发概述170
一、西部地区简介170
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和历程171
第二节 边境区域合作共赢模式173
一、次区域合作模式173
二、边境旅游合作模式176
第三节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模式179
一、成渝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概述179
二、成渝地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经验186
三、成渝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典型模式190
四、县域统筹城乡发展模式——以新津县为例191
第四节 生态建设与补偿模式198
一、生态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198
二、点状开发与面状保护模式200
三、生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以三峡库区为例200
第五节 西部地区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202
一、建立西三角经济圈202
二、打通对外合作走廊203
第九章 东北振兴地区的统筹协调发展205
第一节 东北振兴概述205
一、东北地区概述205
二、东北振兴的背景和历程206
三、东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207
第二节 资源转型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208
一、资源型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208
二、资源转型下的东北地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模式209
第三节 东北亚合作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212
一、加强基础设施合作,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良好平台212
二、不断推进技术合作,形成东北亚区域产业技术合作新模式213
三、加强产业企业合作,推进区域深层次一体化发展213
四、不断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214
第四节 边境重点经济区的内外统筹发展模式214
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概况215
二、长吉图先导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216
三、长吉图先导区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新模式217
第五节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海陆统筹发展模式219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概述220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海陆统筹发展模式221
第六节 东北地区统筹协调的重点工程224
一、水资源统筹调配224
二、能源产销统筹布局225
三、交通网络统筹建设225
第十章 中部崛起地区的统筹协调发展227
第一节 中部地区概述227
一、中部地区概况227
二、中部崛起战略背景228
第二节 中部地区的统筹协调发展229
一、中部地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229
二、中部地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经验231
第三节“两型社会”推动下的区域联动模式233
一、“两型社会”的提出233
二、“两型社会”推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234
第四节 产业转移下的区域合作模式237
一、产业转移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237
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战略的实施238
三、产业转移推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模式240
第五节 中部地区统筹发展的重点区域244
一、长江中游城市群244
二、中原经济区245
三、晋陕豫黄河金三角246
图片来源248
表格来源249
专栏来源250
后记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