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纠纷解决与机制选择 民国时期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谢冬慧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5325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40页
- 文件大小:139MB
- 文件页数:260页
- 主题词:民事纠纷-调解(诉讼法)-研究-中国-民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纠纷解决与机制选择 民国时期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民国时期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古代探源1
一、古代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缘起理念——和谐1
二、古代民事纠纷解决方式核心类型——调解7
三、古代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之特色——契约化12
(一)中国古代民事契约的产生与发展12
(二)民事契约对民事纠纷的抑制与防范14
(三)民事契约对纠纷解决的证据作用17
四、古代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对近代民国社会的影响20
(一)理念传承21
(二)制度变更22
(三)经验永存23
第二章 民国时期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设计背景25
一、政治经济环境26
(一)政治局面26
(二)经济环境34
二、思想文化背景40
(一)三民主义济民救世,民主观念有所增强40
(二)结合中国国情,强调社会本位的价值观42
(三)国家法制观念的提升,法治化程度明显提高45
三、人们的社会心态47
(一)受外来诉讼文化的影响47
(二)社会对纠纷解决方式的需求49
(三)民众个人私权意识的增强52
第三章 民国时期民事纠纷的生成及其特点55
一、民国民事纠纷的两大类型55
(一)财产型纠纷56
(二)人身类纠纷67
二、民国民事纠纷的生成原因81
三、民国民事纠纷的几个特点87
(一)民事纠纷的主体:双方法律地位的平等性88
(二)民事纠纷的内容: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性89
(三)民事纠纷的归宿:选择路径的自由处分性90
四、民国民事纠纷的不利影响92
(一)纠纷阻碍了经济发展92
(二)纠纷干扰了家庭生活93
(三)纠纷影响了社会稳定94
第四章 民国时期民事纠纷解决的方式96
一、调解方式(民间+官方)101
(一)调解选择的独特民族心理101
(二)调解类型的民间官方互动103
二、和解方式(民间+官方)121
(一)民事和解的内涵121
(二)民事和解的制度124
(三)与现行制度区别127
(四)民事和解的效力128
三、诉讼方式(官方)132
(一)民事诉讼的制度设计133
(二)民事诉讼的实践运作135
(三)民事诉讼的历史局限138
四、仲裁方式(准官方)140
(一)民事仲裁的基本理论141
(二)民事仲裁的制度规范142
(三)民事仲裁的实务简析145
第五章 民国时期民事纠纷解决的制度149
一、解决纠纷的基本原则:贯彻意思自治精神149
(一)当事人地位平等150
(二)当事人自由处分153
二、解决纠纷的具体规范:综合法律内外因素156
(一)遵循国家基本立法156
(二)尊重民间善良习惯160
(三)判例法理甚至党义162
第六章 民国时期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特色166
一、纠纷解决的方式选择:诉讼外优势与诉讼内强势166
(一)诉讼外方式的优势166
(二)诉讼内方式的强势169
二、纠纷解决的技术含量:综合多种解决方式的效应175
三、解决纠纷的资源分析:重视民间力量的特殊作用179
(一)人的因素是民间解决民事纠纷的丰富自然资源180
(二)制度因素是民间民事纠纷处理可资依赖的力量181
第七章 民国时期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价值186
一、一般理论186
(一)自由价值186
(二)效率功能188
二、当时意义189
(一)民事纠纷解决的规则依据190
(二)民事纠纷解决的艺术展示196
(三)民事纠纷解决的效果阐析199
三、现代价值202
(一)周密设计机制202
(二)有效运作机制204
(三)教育感化策略205
第八章 民国时期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局限207
一、法律制度运作的有限性207
二、传统风俗习惯的危害性211
(一)家族遗风211
(二)衙门断案213
三、调解解决的公正问题216
(一)传统观念根深蒂固216
(二)民事调解人的素养218
四、诉讼途径的效率问题220
结语224
参考文献226
后记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