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霄坑是怎样炼成的 安徽省霄坑村调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霄坑是怎样炼成的 安徽省霄坑村调查
  • 檀学文,刘长军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2777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乡村调查-调查报告-池州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霄坑是怎样炼成的 安徽省霄坑村调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内容1

一、选题背景1

二、研究目的2

三、研究内容2

第二节 村庄研究的背景与视角3

一、村庄研究的优良传统3

二、村庄研究的传统视角4

三、村庄研究的近况5

四、本研究的视角5

第三节 对村庄发展的理解6

一、作为农村发展的村庄发展6

二、农村发展的概念7

三、以农民福利为本的村庄发展观9

第四节 村庄发展的驱动力10

一、内因、外因与驱动力10

二、村庄发展的内因12

三、村庄发展的外因13

四、内因与外因的作用和互动性16

第五节 地名和单位18

一、霄坑、霄坑与双村18

二、村民组和生产队18

三、池州、贵池和梅村19

四、计量单位19

第二章 村庄区位20

第一节 中部居后的安徽省20

一、中部居后的态势20

二、近年来发展的改善21

第二节 省内居中的池州市22

一、基本情况22

二、传统经济23

三、生态经济的发展25

第三节 农村依然占主体的贵池区27

第四节 盛产茶叶的皖南山区29

第五节 坐拥明星村的梅村镇30

第三章 基本村情34

第一节 地理与环境34

一、地理位置34

二、自然环境35

第二节 原霄坑村的简要历史36

一、姓氏渊源36

二、地名起源36

三、行政区划沿革37

第三节 村民组、人口与劳动力资源38

一、村民组38

二、人口与劳动力39

三、家庭结构41

四、姓氏42

第四节 资源条件42

一、林地资源43

二、耕地资源44

三、园地资源45

四、水利资源46

五、旅游资源46

第五节 经济发展现状47

一、经济类型47

二、就业和收入48

第六节 社会发展现状49

一、生活宽裕方面49

二、乡风文明方面51

三、村容整洁方面52

四、管理民主方面53

第七节 霄坑村的荣誉和社会知名度53

第八节 霄坑村的内涵55

第九节 同类村庄的比较57

一、由先进变后进的大山村57

二、安徽省64个新农村建设先进村60

第四章 茶业经济64

第一节 茶叶生产64

一、茶园和品种64

二、面积和产量估计65

三、茶叶产业体系66

第二节 农户67

一、茶园面积67

二、茶叶产量69

三、生产成本71

四、销售渠道与成本、价格、收入77

五、农户总结85

第三节 茶厂86

一、注册信息87

二、经营机制88

三、经营业务状况90

四、经营财务状况91

五、部分茶厂案例93

六、茶厂总结97

第四节 茶业公司98

一、茶业公司概况98

二、茶业公司案例99

三、茶业公司总结111

第五节 茶叶销售114

第六节 茶叶合作社116

一、生绿茶叶专业合作社116

二、龙袭坑茶叶专业合作社118

三、旅游农产品专业合作社118

四、霄雾茶叶专业合作社120

第七节 茶叶供应链分析120

一、供应链分析概述120

二、霄坑村茶叶供应链上农户和企业的经营方式121

三、霄坑茶叶产业可持续性分析125

第五章 茶业的发展历程129

第一节 集体经营129

一、村民组的集体经营130

二、村办茶厂和名优茶公司131

三、毛岭茶厂和双村茶厂132

第二节 招商引资133

一、招商引资与胡仁礼的进入133

二、霄坑有机茶公司的经营和亏损135

三、经营上的努力、转型和淡出136

第三节 茶园到户和茶厂改制140

一、原霄坑村茶园到户改革140

二、原双村村茶园到户改革141

三、集体茶厂改制142

第四节 最后的统一经营144

一、选派干部144

二、霄坑村茶叶的混乱局面145

三、绿色产业公司的经营和亏损147

第五节 民营企业的兴起148

第六节 霄坑茶业的膨胀153

一、产量扩张153

二、茶厂扩张153

三、品牌扩张154

四、销售乱象155

第七节 特征及隐忧159

第六章 林业经济164

第一节 早期的林业经济164

一、砍伐经济164

二、林木加工经济167

三、造林经济169

第二节 林业保护经济174

一、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和国家公益林的认定174

二、退耕还林178

第三节 集体林权改革179

一、林业“三定”179

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180

第四节 老双村的集体林业经营182

第五节 林业的基础性地位183

一、从主导地位转变为基础性地位183

二、林业保护为霄坑茶叶的兴起提供了独特机会和保障185

三、茶园扩张对林业保护的反作用186

第七章 旅游经济189

第一节 旅游开发缘起189

第二节 村集体开发191

一、直接开发191

二、招商引资193

三、集体重新开发194

第三节 外来开发经营195

一、池州市旅游业发展背景195

二、大九华公司的实际经营过程196

第四节 农家乐的发展200

一、早期村集体发展旅游业的载体200

二、大九华公司带动下的发展201

三、自发发展202

四、农家乐发展现状203

第五节 霄坑村旅游业发展评价207

一、旅游业未能成为霄坑村的支柱产业207

二、霄坑村旅游业发展存在制约因素208

三、各经营主体的发展障碍210

四、旅游业发展前景分析213

第八章 生态环境保护215

第一节 生态环境基础215

一、自然、地理和生态条件215

二、前期生态环境的破坏216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缘起217

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218

一、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218

二、“化肥、农药不进村”219

三、新农村建设试点中的环境治理220

四、农户沼气工程221

五、天然林保护223

六、建设生态茶园和有机茶园224

七、小流域综合治理225

第三节 农户沼气工程的效益226

一、沼气工程效益分析的基本方法227

二、项目层面的效益分析228

三、农户层面的效益229

四、小结232

第四节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33

一、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33

二、生态经济项目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235

三、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236

四、保护和发展的关系238

第九章 集体经济241

第一节“双轨制”241

一、“双轨制”之前的生产队模式242

二、“双轨制”的产生242

三、工分制度243

四、村民劳动244

五、村民组集体经济245

六、村集体经济246

七、“双轨制”的效果和问题248

第二节“双轨制”后的组集体经济251

一、茶园到户252

二、组集体收入和支出252

第三节“双轨制”后的村集体经济257

一、经营性资产管理257

二、村部办公楼建设258

三、村集体财务状况260

第四节 集体产权和集体经济评价264

一、集体产权的明晰性265

二、集体产权的有效性266

三、集体经济的有限有效性272

第十章 内因与外因276

第一节 各项内因276

一、资源条件276

二、区位条件277

三、人力资源条件277

四、内部制度安排278

五、治理结构与领导力285

第二节“三农”政策288

一、农业补贴政策288

二、退耕还林政策288

三、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助政策289

四、植树造林289

五、开发性农业政策290

六、特色农业政策291

七、生态农业政策292

第三节 支农项目292

一、项目的获得292

二、时间分布293

三、项目内容294

四、项目资金296

五、项目效果298

第四节 发展参与300

一、招商引资301

二、指导工作和直接介入304

第五节 内因与外因的联系310

一、内因的重新归类310

二、外因对内因的作用311

三、内因、外因,孰重孰轻?314

四、霄坑村发展的成功经验315

五、霄坑村发展经验的有限借鉴意义316

第十一章 结论318

一、霄坑村是一个达到了相当高发展水平的村庄318

二、霄坑村是一个典型的生态经济体系318

三、霄坑茶业的繁荣得益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支持319

四、霄坑村林业的转型体现了林业应当扮演的角色319

五、霄坑村的生态环境在破坏之后得到了良好保护320

六、霄坑村旅游业的不成功表明其需要有新的思路320

七、经济体制变迁有利于霄坑村经济的发展321

八、霄坑村的治理结构转型总体上有利于村庄发展321

九、发展与保护在霄坑村是并行的目标,二者关系总体良性322

十、内因与外因均贡献于霄坑村发展,内因的贡献稍大于外因322

十一、招商引资对霄坑村的发展有间接贡献323

十二、选派千部扮演辅佐角色更能帮助村庄发展323

十三、霄坑村有待发展的领域324

十四、霄坑村发展经验的有限借鉴意义325

十五、霄坑村的发展规律及村庄发展的一般规律325

第十二章 思考327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发育过程327

一、从为计划生产到为市场生产328

二、集体资源逐步确权到户330

三、经营体制的完全民营化331

四、政府干预从增加到减少332

五、假冒和诚信问题334

六、市场竞争336

第二节 村庄发展的政治339

一、出人才的梅村340

二、陶发友与霄坑村341

三、章征明与霄坑村342

第三节 霄坑村未来发展的畅想345

一、霄坑村成为“全球五百佳”346

二、茶农和企业组成大型茶叶合作社347

三、民主和谐的山中社区348

四、霄坑大峡谷成为公共的休闲养生基地349

附件351

附件3-1霄坑村内部管理制度目录351

附件4-1霄坑茶业企业名单352

附件5-1霄坑村茶叶商标354

附件10-1霄坑村历年项目列表356

参考文献359

后记3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