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长沙通史 古代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长沙通史 古代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5006046.jpg)
- 谭仲池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ISBN:755390389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740页
- 文件大小:144MB
- 文件页数:7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长沙通史 古代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第一章 先楚时代的长沙11
第一节 先楚长沙的政治11
一、石器时代的长沙12
二、长沙石器时代的英雄传说15
三、三苗国的建立及其与尧舜禹之间的战争18
四、“荆蛮”崛起及其与商王朝的战争21
五、“荆蛮”与西周各王之间的关系23
第二节 先楚时代长沙的经济27
一、农业27
二、畜牧业29
三、手工业31
四、商业35
第三节 先楚时代长沙的文化36
一、礼乐文化36
二、文化心态与哲学意识38
三、天文与医学39
第二章 楚国时代的长沙40
第一节 楚国时代长沙的政治40
一、春秋时期楚人征服长沙41
二、战国时期楚南重镇的形成45
三、战国末年楚秦长沙之争49
第二节 楚国时代长沙的社会经济51
一、长沙农业经济的发展52
二、长沙手工业的发展54
三、长沙商业的发展60
第三节 楚国时代长沙的文化与科技61
一、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与长沙62
二、毛笔的发现及其书画意义63
三、楚简帛书法、帛画与漆画64
四、音乐与舞蹈68
五、哲学与宗教信仰70
六、科学技术的成就71
第三章 在统一国家的视野下——秦汉时期长沙郡国74
第一节 秦汉时期长沙行政区划74
一、秦代长沙郡75
二、汉代长沙国78
三、秦汉时期长沙城的位置80
第二节 秦王朝在长沙的统治82
一、秦代长沙的户籍管理制度82
二、秦代长沙的地方行政官制83
第三节 义帝长沙国与吴氏长沙国84
一、义帝长沙国85
二、吴氏长沙国的建立87
三、吴氏长沙国的传承与灭绝89
第四节 刘姓长沙国的承袭变迁94
一、西汉刘氏长沙国的传承94
(一)刘发与刘姓长沙国的建立94
(二)西汉长沙国的传承与灭亡98
二、东汉时期的长沙国103
三、东汉时期“长沙蛮”乱104
四、东汉后期长沙的形势与孙、刘两大势力对长沙的争夺107
(一)孙坚对长沙的统治(中平四年至初平元年)107
(二)刘表对长沙的统治(初平元年至建安十三年)109
(三)刘备对长沙的统治(建安十三年至建安二十年)112
(四)长沙归吴(建安二十年至建安二十四年)119
第五节 秦汉时期长沙经济的发展121
一、人口的增殖122
二、农业的发展123
三、手工业技术的进步126
(一)丝织业与刺绣业127
(二)制陶业128
(三)漆器业129
(四)造船业130
四、交通与商业的发展131
第六节 秦汉时期长沙文化135
一、经学与文学135
二、艺术144
(一)帛画、书法艺术144
(二)漆器艺术148
(三)音乐舞蹈艺术151
三、医学153
四、天文学158
第四章 国家重心的南移与长沙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161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沙行政区划161
一、三国时期长沙行政区划162
二、晋代长沙政区划分164
三、南朝各代长沙行政区划165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沙城区变迁167
第二节 孙吴治下的长沙169
一、孙吴统治时期的长沙“三侯一帝”169
(一)刘(浏)阳侯潘濬169
(二)临湘侯步骘170
(三)醴陵侯顾雍171
(四)文帝孙和172
二、孙吴国治下的长沙172
三、孙吴灭亡与长沙归晋176
第三节 晋朝治下的长沙177
一、司马义与八王之乱177
二、张昌起义与长沙181
三、杜弢农民起义182
四、长沙城陶侃传说185
五、长沙士族王机与广州、交州之乱188
六、王敦之乱与长沙抗逆190
七、孙恩、卢循与长沙197
第四节 南朝各代对长沙的统治199
一、刘宋时期的湘州政事199
二、南齐的长沙王与湘州政事203
三、萧梁治下的长沙王与湘州政事205
四、陈、北齐、北周对湘州的争夺与陈对湘州的控制211
第五节 江南的开发与长沙社会经济发展217
一、豪族与庄园217
二、移民与农业、畜牧业221
三、水陆交通与商业227
四、手工业231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沙文化235
一、玄学与哲学235
二、史学与地学239
三、文学艺术243
四、宗教文化246
第五章 区域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逐步形成——隋唐时期的长沙252
第一节 隋唐时期长沙行政区划252
一、隋唐时期长沙行政区划建置沿革253
二、长沙城区的变化256
第二节 隋唐时期长沙政治259
一、隋将薛胄取陈之长沙260
二、平定萧铣与长沙归唐262
三、臧玠长沙之乱264
四、王国良之叛267
五、驱逐湖南观察使韩琮269
六、黄巢入潭州与唐末长沙之乱270
七、唐末长沙军阀混战271
第二节 隋唐时期长沙经济273
一、农业274
二、手工业281
三、交通运输与商业贸易284
第三节 隋唐时期长沙文化288
一、文学289
(一)长沙本土文学家与文学作品289
(二)隋唐时期流寓长沙的文化名人与作品297
二、史学306
三、书法308
四、音乐与舞蹈315
五、医学320
六、宗教323
(一)佛教323
(1)隋舍利塔323
(2)道林寺324
(3)密印寺326
(4)道吾寺329
(5)石霜寺329
(6)华林寺331
(7)云岩寺332
(8)史籍所见其他寺院333
(二)道教336
第六章 马楚国都——五代时期的长沙340
第一节 马楚国在长沙的统治及其败亡340
一、马楚国的建立340
二、马楚第二代第三代国主马希声马希范345
三、二马争位348
四、马楚国的分裂与南唐灭楚352
五、南唐在湖南的统治及其败亡354
六、王逵与刘言争湖南355
七、王逵之死与周行逢主湘356
第二节 马楚湖南经济358
一、马楚国的赋役358
二、马楚国的货币制度361
三、马楚国经济的发展364
(一)马楚国的农业经济365
(二)马楚国的手工业与商业367
四、马楚统治时期的长沙城371
(一)碧湘湖371
(二)明月圃372
(三)文昭园372
(四)碧湘宫372
(五)流杯亭373
(六)九龙殿373
(七)葵园374
(八)天策、光政等十六楼,天策、勤政等五堂374
(九)会春园、嘉宴堂、金华殿374
(十)禅悦堂、明心亭、史湖375
(十一)马王街376
(十二)小瀛洲376
第三节 马楚国的文化事业377
一、经学与史学377
二、文学379
(一)天策府学士与在朝诗人群体380
(二)以廖融为核心的在野隐逸诗人群体及其他386
三、宗教文化的繁荣392
第七章 区域经济和文化中心地位的初步确立——宋元时期的长沙396
第一节 宋元时期长沙的行政区划396
一、宋元时期长沙行政区划建置沿革397
(一)两宋时期潭州的行政区划397
(二)元朝时期潭州的行政区划400
二、宋元时期长沙古城格局的确定402
第二节 宋元时期长沙政治405
一、周保权政权的灭亡与潭州归宋405
二、宋代长沙的吏治408
三、宋金对峙时期的潭州政局413
四、南宋末年长沙人民抗元斗争418
五、元朝在长沙的政治统治422
六、元末朱元璋与陈友才争潭州424
第三节 宋元时期长沙经济428
一、封建租佃制的发展与佃户的人身自由428
二、赋税制度432
三、人口的增殖436
四、农业439
(一)农田垦殖与水利建设439
(二)水稻、粟、麦种植及粮食外运440
(三)经济作物种植443
五、手工业447
(一)陶瓷业447
(二)酿酒业448
(三)造船业450
(四)矿冶业451
(五)金属制造业452
(六)造纸业453
(七)制墨业454
(八)刻书业455
(九)城市供水业457
六、交通和商业457
(一)水陆交通457
(二)市镇与商业459
七、园林台榭461
第四节 宋元时期长沙文化465
一、湖湘学派466
(一)代表人物与思想466
(二)学术风尚472
(三)学术地位与影响473
二、官学、书院与私学475
(一)官学475
(二)书院479
(三)私学485
三、经学、考据、谱牒、文学、史学与其他487
(一)经学487
(二)考据学490
(三)谱牒学491
(四)文学492
(五)史学510
(六)其他512
四、书法、碑刻与绘画艺术513
(一)书法、碑刻513
(二)绘画515
五、宗教518
(一)佛教518
(二)道教523
第八章 区域性大都会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上)——明代长沙526
第一节 明代长沙政治526
一、明代长沙行政区划建置527
二、明代藩王与长沙政治529
三、明代长沙武备538
四、明代长沙古城的发展与定型539
五、明代前期长沙吏治545
第二节 明代长沙社会矛盾与人民群众反抗斗争548
一、长沙府平民李法良起义548
二、宁乡县民梅四保起义550
三、浏阳县李大銮大围山暴动551
四、蓝山、临武矿工起义军进攻长沙552
五、张献忠入长沙553
第三节 明代长沙经济557
一、人口、土地、赋税、徭役557
二、农业经济560
(一)长沙粮食生产与大米外运560
(二)渔业的发展与萎缩562
(三)经济作物的种植564
三、手工业与矿冶业566
四、城镇与商业568
第四节 明代长沙文化570
一、学校教育与科举570
二、学术与思想579
三、文学艺术584
四、经学592
五、史学与地学595
六、宗教600
(一)佛教600
(二)道教601
(三)其他宗教603
第九章 区域性大都会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下)——清前中期长沙604
第一节 清代前中期长沙政治604
一、湖广分治与长沙省会的确立605
二、清代长沙的军事建制608
三、清代前中期长沙城格局及城市特征610
四、农民军联合南明抗清失败与清廷在湖南统治的确立612
五、吴三桂兵乱长沙618
六、清代前中期长沙吏治621
第二节 清代前中期长沙经济624
一、户口、土地与赋税624
二、农业生产的发展632
三、手工业和矿冶业639
四、城市与商业644
(一)市镇经济的繁荣与省城周边商品集散中心的形成644
(二)辐射全省并波及国内的大型商业重镇逐步形成646
(三)长沙专业米市的形成及在全国的影响651
(四)商业会馆的集中与外向型商业的发展653
第三节 清代前中期长沙文化657
一、学校与科举657
(一)官学(府、州、县学)658
(二)社学、义学660
(三)书院661
(四)私学663
(五)“两湖分闱”与长沙府的科举考试664
二、经学与考据670
三、文学、书画、音乐艺术680
(一)文学680
(二)书画685
(三)音乐686
(四)戏剧687
四、史学与地志689
(一)史学689
(二)方志692
五、自然科学695
六、宗教696
(一)佛教696
(二)道教699
(三)伊斯兰教700
(四)基督教700
附录:长沙古代大事年表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