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方立天讲谈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方立天讲谈录
  • 方立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九州出版社
  • ISBN:978751082506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哲学-中国-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方立天讲谈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禅3

禅宗精神——禅宗思想的核心、本质及特点3

一、禅宗思想的核心——心性论3

二、禅宗思想的本质:自然——内在——超越6

三、禅宗的思想特点9

如来禅与祖师禅11

一、何谓如来禅?11

二、何谓祖师禅?18

三、如来禅与祖师禅的禅法区别21

四、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历史界限24

五、祖师禅提出的思想背景及其流传的文化意义28

门外看生活禅30

一、生活禅的提出30

二、生活禅的界说31

三、生活禅的宗旨32

四、生活禅的内涵32

五、生活禅的修持方法33

禅宗与念佛35

一、禅与念佛的本义与发展35

二、禅宗与念佛39

三、小结50

佛教思维方式55

般若思维简论55

一、般若55

二、中道59

三、二谛62

四、八不65

五、现观67

佛教“空”义解析70

一、“空”义的类别71

二、“空”义的内涵73

三、佛教“空”义学说的评价77

谈“空”说“有”话佛理82

一、“空”“有”问题是佛教义理的核心82

二、“空”“有”学说的历史演变83

三、“空”“有”思想的现代意义90

禅悟思维简论92

一、无念、无相、无住93

二、触类是道与即事而真95

三、四料简、四宾主与四照用98

四、曹洞五位与云门三句100

五、机锋与棒喝103

六、超佛越祖与呵祖骂佛106

七、文字禅、看话禅与默照禅108

八、略评111

中国佛教哲学思维方式简论116

一、中国佛教哲学思维方式的类型116

二、中国佛教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125

三、中国佛教哲学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126

中印佛教思维方式之比较128

一、印度佛教思维方式的演变128

二、中国佛教思维方式的演变133

三、中印佛教思维方式的异同139

佛教与人生147

佛教的人生哲学147

一、佛教的人生哲学147

二、佛、儒人生哲学的异同154

三、中国佛教对待与儒家人生哲学差异的态度157

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160

一、前言160

二、弥勒净土信仰的兴衰160

三、弥陀净土思想的歧解162

四、唯心净土观念的流传167

五、人间净土理念的倡导170

弥勒信仰在中国174

一、弥勒信仰兴起的三个原因174

二、弥勒信仰演变的三个阶段179

三、弥勒信仰的三个特点194

中国佛教慈悲理念的特质及其现代意义197

一、慈悲理念的哲学基础197

二、慈悲理念的思想含义199

三、慈悲理念的善行要点201

四、慈悲理念的形象创造203

五、慈悲理念的内在特质205

六、慈悲理念的现代意义206

中国佛教的过去与未来208

一、引言208

二、中国佛教的历史经验209

三、中国佛教的未来走向214

佛、道的人生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217

一、人生价值观是佛、道思想的核心217

二、佛、道人生价值观的要义219

三、佛、道人生价值观的现代意义228

佛教生态哲学与现代生态意识231

小引231

一、佛教缘起论与生态构成232

二、佛教宇宙图式论与生态共同体235

三、佛教因果报应论与生态循环236

四、佛教普遍平等观与生态平衡239

五、佛教环境伦理实践与生态建设241

小结244

佛教与文化247

中华文化的核心与国民素质的提高247

一、中华文化的形成与核心248

二、人生价值观的要义252

三、人生价值观与国民素质提高的关系260

谈谈佛教与中国民俗267

一、佛教信仰与民风葬俗267

二、佛教活动与民间节庆269

三、佛教生活与饮食习俗271

佛教与中国文化273

一、小引:探讨的范围、方法和视角273

二、佛教与中国文化发生交涉的内在思想机制276

三、佛教与中国文化交涉的过程与方式281

四、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充实与丰富286

五、佛教与中国文化交涉的成功经验295

中国佛教文化的内涵299

一、佛教文化的意义299

二、中国佛教文化的内涵303

中国佛学思想精华与当代世界文明建设(论纲)309

一、中国佛学思想的特质:重自力、重解脱、重入世309

二、中国佛学思想的精华:缘起因果,求智修善,平等慈悲,中道圆融310

三、中国佛学思想精华与当代世界文明建设314

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316

一、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的界说316

二、佛教中国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320

三、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325

四、中国化佛教的基本内涵328

五、中国化佛教的重要特点3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