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代乾嘉学派与书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清代乾嘉学派与书法
  • 孙洵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 ISBN:753052831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石刻-书法-研究-镇江市-古代;碑帖-书法-研究-镇江市-古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清代乾嘉学派与书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乾嘉学派的孕育、形成1

第一节 历史转折期1

一、明末清初的大环境1

二、从康熙帝开始的文字狱2

三、学术与文化的正反两面2

第二节 乾嘉学派的两位开山鼻祖4

一、惠栋与“吴派”4

二、戴震与“皖派”5

第三节 “乾嘉学派”的发祥地——扬州8

一、著名的东南都会9

二、经济繁荣与文化发达9

三、惠栋、戴震与扬州10

第四节 “乾嘉学派”是古文经学的继起者12

一、什么是“古文经学”12

二、什么是“今文经学”12

三、“宋学”与“理学”13

第二章 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论著15

第一节 江苏籍学者15

一、秦蕙田16

二、江声16

三、王鸣盛16

四、王昶17

五、钱大昕22

六、钱大昭27

七、钱坫27

八、汪中35

九、洪亮吉36

十、钱泳37

十一、孙星衍45

十二、江藩49

十三、李兆洛49

十四、段玉裁50

十五、任大椿55

十六、王念孙56

十七、张惠言62

十八、焦循62

十九、阮元65

二十、王引之68

二十一、凌曙68

二十二、刘文淇68

二十三、刘宝楠68

第二节 客籍学者70

一、卢文弨70

二、程瑶田71

三、包世臣73

第三节 外籍学者80

一、桂馥80

二、孔广森82

三、郝懿行82

四、陈寿祺82

五、王筠82

六、陈澧83

七、王谟83

第三章 乾嘉学派金石碑版研究概述86

第一节 考辨缜密的语言文字学家86

一、王念孙与《汉隶拾遗》87

二、段玉裁与《说文解字注》108

三、程瑶田与《通艺录》110

第二节 由博返约的史学家111

一、钱大昕与《潜研堂金石文跋尾》112

二、王鸣盛与《蛾术篇》126

第三节 衡贯古今的金石学家127

一、王昶与《金石萃编》127

二、钱坫与《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131

三、钱泳的金石碑版跋款132

四、钱绎与《小庐随笔》133

五、毕沅与阮元的《山左金石志》134

六、桂馥跋款136

第四节 乾嘉学派研究金石学的传人140

一、吴廷飏141

二、刘熙载144

三、陆增祥147

四、翟云升148

第四章 乾嘉以来的书法、篆刻创作的风格取向152

第一节 写汉隶为主者153

一、江苏籍书法家154

二、客籍书法家161

第二节 写篆为主者173

一、江苏籍书法家173

二、客籍书法家177

第三节 篆隶兼写者185

一、江苏籍书法家186

二、客籍书法家190

第四节 篆刻艺术两题203

一、考据带来的新成果203

二、新的篆刻流派形成204

第五章 乾嘉学派与书法艺术的关联213

第一节 对书法史的贡献213

一、篆学的兴起与延伸213

二、隶书研究的全面深入218

三、北魏书风的勃兴225

第二节 与往昔不同的书法理论233

一、朴学与书法理论的交融233

二、崇尚欧书为起点234

三、推崇篆隶又重在汉碑235

第三节 独特的书法美学237

一、阮元是传统书法美学的叛逆者239

二、包世臣的“气满说”242

第四节 多种形式的书法批评250

一、带有学术交流性质的批评250

二、在“两论”前提下的批评251

三、包世臣的品评251

第六章 本专题研究的历史内涵与现实意义255

第一节 学术地位与国内外影响255

一、专论256

二、传集257

三、年谱258

第二节 确立考据学成为后世学术研究的一种模式258

一、正确应用考据学259

二、受考据学熏染的晚清学者260

三、考据学对现、当代的影响267

第三节 北派书法的演绎、评估268

一、康有为的个人见地268

二、后世学人的评估269

第四节 现实意义与思考271

一、需要有当代意义的考据学271

二、考据与校勘271

三、要改变孤立的研究方法272

四、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273

五、弘扬“校字如仇”的精神274

后记275

注释278

参考文献表3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