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
  • 李小凡,项梦冰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5851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45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259页
  • 主题词:汉语方言-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方言的基本概念1

一、语言和方言1

二、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2

三、方言和共同语5

第二节 方言差异的成因10

一、产生语言差异的根本原因10

二、语言系统的内部演变和外部接触10

三、语言演变的社会条件12

第三节 汉语方言研究和汉语方言学14

一、古代的汉语方言研究14

二、近代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的汉语方言研究17

三、现代汉语方言学的建立和发展18

四、新时期的汉语方言学20

五、汉语方言学的意义和方法21

第二章 汉语方言的分布24

第一节 汉语方言分区的方法和原则24

一、事物的分类和方言分区24

二、汉语方言分区的历史25

三、汉语方言的分类和方言区的划界30

第二节 汉语方言的共时分布35

一、现代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35

二、方言岛和海外汉语方言39

三、归属尚待确定的汉语方言40

第三节 汉语方言的历史鸟瞰42

一、史前汉语的多源融合42

二、上古汉语的共同语和方言43

三、中古汉语方言格局的形成46

四、近代汉语方言的发展演变52

第三章 汉语方言的调查54

第一节 方言语音调查54

一、国际音标和音素的记录54

二、声调的记录62

三、音节和音节结构64

四、音系归纳和字音的记录67

五、汉语方言的字音差异和语音对应规律73

六、语流音变81

第二节 方言词汇调查86

一、方言词汇和方言词86

二、汉语方言的词汇差异和特点87

三、方言词汇调查要点92

四、方言词的本字考证94

第三节 方言语法调查95

一、汉语方言的语法特点95

二、方言语法特点的发掘102

三、方言语法特点的调查和记录103

第四节 方言调查的实施106

一、方言调查的目的和任务106

二、方言调查的类型106

三、方言调查的方式106

四、方言调查的工作要点107

第四章 汉语方言概况109

第一节 官话方言112

一、分布地域112

二、语音特点114

三、词汇语法特点136

四、次方言划分137

五、关于徽语和晋语140

六、代表音系和成篇语料147

第二节 湘方言151

一、分布地域152

二、语音特点152

三、词汇语法特点160

四、次方言划分161

五、代表音系和成篇语料162

第三节 赣方言167

一、分布地域167

二、语音特点167

三、词汇语法特点175

四、次方言划分176

五、代表音系和成篇语料177

第四节 吴方言181

一、分布地域181

二、语音特点182

三、词汇语法特点186

四、次方言划分187

五、代表音系和成篇语料189

第五节 粤方言193

一、分布地域193

二、语音特点194

三、词汇语法特点198

四、次方言划分199

五、代表音系和成篇语料205

第六节 客家方言210

一、分布地域210

二、语音特点212

三、词汇语法特点216

四、次方言划分217

五、代表音系和成篇语料219

第七节 闽方言222

一、分布地域222

二、语音特点223

三、词汇语法特点229

四、次方言划分230

五、代表音系和成篇语料231

主要参考书目237

附录一 教学大纲238

附录二 名词索引240

附录三 自测试题244

图目录26

图1 《中华归主·中国语言区划图》26

图2 《中华民国新地图·语言区域图》29

图3 《中国大百科全书·汉语方言区示意图》36

图4 官话方言和东南诸方言分布比例示意图37

图5 中国政区110

图6 语言特征分布图的布点111

图7 官话方言分布图之一112

图8 官话方言分布图之二113

图9 汉语方言古微母字今读m-的计量分布115

图10 汉语方言古日母字的今读117

图11 粤方言古日母字今读鼻音声母的计量分布119

图12 48处汉语方言古浊上字的今读类型120

图13 -m尾韵在48个汉语方言中的分布125

图14 48处汉语方言“五”字的读音(描写性地图)127

图15 48处汉语方言“五”字的读音(解释性地图)128

图16 古微母字今读m-的同言线129

图17 古日母字今读n-的同言线130

图18 古浊上字同言线131

图19 -m尾韵同言线132

图20 “五”字同言线133

图21 五条同言线的综合134

图22 汉语方言的分组135

图23 汉语官话方言分布简图138

图24 《中国语言地图集》A2图的官话方言部分139

图25 徽语分布图140

图26 晋语分布图141

图27 普通话基础方言分区示意图142

图28 官话方言入声分布图145

图29 官话方言“肉”字的声母读音类型146

图30 中部方言分布图152

图31 湘方言浊塞音、浊塞擦音的分布153

图32 湘方言去声是否分两类的分布156

图33 湘方言“虎”字的声母读音类型157

图34 湘方言入声调的分布158

图35 湘方言古入声字今归两类的分布159

图36 湘语次方言划分图161

图37 古全浊声母在赣方言里的今读类型168

图38 赣方言湘方言古入声字是否分化的地理分布170

图39 全国48处汉语方言古去声的今读173

图40 赣语次方言划分图177

图41 吴方言分布图181

图42 南部方言塞音塞擦音三分同言线183

图43 “打”字同言线图184

图44 吴方言中心区示意图185

图45 浙江、上海、苏南的汉语方言188

图46 安徽南部的汉语方言189

图47 粤方言分布图194

图48 全国48处汉语方言按古非敷奉母字今读双唇塞音声母是否明显所做的分类195

图49 全国48处汉语方言按古微母字今读双唇音声母是否明显所做的分类196

图50 广东省的汉语方言200

图51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粤方言201

图52 平话的分布202

图53 客家方言分布图211

图54 四川、重庆的客家分布图212

图55 客赣闽粤古非敷奉母字今读pp‘声母的计量分布图214

图56 “放”、“网”带i介音在客赣闽粤里的分布215

图57 客家方言的次方言划分图218

图58 闽方言分布图223

图59 闽方言“齿”字的声母读音类型225

图60 闽方言古非组字是否读f-的地理分布228

图61 闽方言的次方言划分230

图62 闽方言“家”字的韵母读音类型231

表目录30

表1 汉语方言分区主要方案一览表30

表2 中古全浊声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对应字例33

表3 汉语七大方言的主要语音特征38

表4 辅音音标表59

表5 [辅音(非肺部气流)]62

表6 绍兴、南昌、梅州、合肥、北京、博山、红谷声调表63

表7 横塘、黎里、盛泽声调表64

表8 七大方言基本数词字音对照表73

表9 苏州音系调类与中古音对应规律表76

表10 苏州音系调类与北京音、中古音对应规律表77

表11 苏州音系唇、齿、舌尖前塞音、鼻音声母与北京话和中古音对应规律表78

表12 苏州话?韵母与北京话和中古音的对应规律表79

表13 全国48处方言“尾”、“蚊”、“网”的读音116

表14 全国48处方言“耳”、“忍”、“肉”的读音118

表15 浊上字今读南部型B的具体情形121

表16 全国48处方言“痒”、“丈”的声调122

表17 杭州次浊上字今读阳去举例123

表18 三项早期音变在七大方言中的表现123

表19 对溆浦一带方言的归属处理124

表20 溆浦一带方言“同”、“洞”两字的声母124

表21 48处汉语方言“南”字的读音126

表22 两项晚期音变在七大方言中的表现128

表23 官话方言古入声字的今调类139

表24 五项音变在七处徽语中的表现143

表25 徽语古微母字、日母字和浊上字举例143

表26 湘方言古全浊声母字今读举例153

表27 长沙、双峰、溆浦古全浊入字清化举例154

表28 新湘语古全浊声母清化的三种不同方式154

表29 湘方言古泥来母字今读举例154

表30 湘方言不分尖团举例155

表31 湘方言古影母字增生鼻音声母举例155

表32 湘方言古去声字分阴阳两类举例155

表33 湘方言古晓匣母合口字的今读分歧举例155

表34 湘方言古入声字今读举例157

表35 赣方言古全清、次清、全浊声母的分合关系举例167

表36 赣方言古全清、次清、全浊声母的分合关系举例(续)167

表37 古全浊声母清化一律不送气的赣方言举例169

表38 赣方言古入声字今读举例169

表39 赣方言古泥来母字今读举例170

表40 赣方言不分尖团举例171

表41 赣方言分尖团的方式171

表42 赣方言古影母字增生鼻音声母举例171

表43 赣方言古去声字分阴阳两类举例172

表44 赣方言古晓匣母合口字今读举例172

表45 部分赣方言古来母三四等字今读举例173

表46 部分赣方言送气与否影响声调分化举例174

表47 部分赣方言古透定母字今读举例174

表48 部分赣方言古知三章组字今读举例174

表49 吴方言塞音、塞擦音三分举例182

表50 吴方言“打”字的读音184

表51 徽语严州片“打”、“冷”读音举例186

表52 吴方言入声字和影母洪音字举例186

表53 粤方言古非敷奉母字今读举例195

表54 粤方言古微母字今读举例196

表55 粤方言古定母字今读举例197

表56 粤方言古全浊上字今读举例197

表57 吴方言和客家方言中的特例方言198

表58 平话古微母字今读举例203

表59 平话古日母字今读举例203

表60 平话古非敷奉母字今读举例203

表61 平话古上声字今读举例204

表62 平话古定母字今读举例204

表63 平话古晓匣母合口字今读举例205

表64 平话古溪母字今读擦音声母举例205

表65 客家方言古定母字今读举例212

表66 客赣方言古浊上字今读比较213

表67 客赣方言古非敷奉母字今读比较213

表68 客赣方言古宕摄合口三等非组字今读比较215

表69 客家方言古晓匣母合口字今读举例216

表70 客家方言古微母字和影云母合口字今读举例216

表71 客家方言分尖团举例216

表72 闽方言古知组字今读举例224

表73 闽方言和赣方言古知章组字今读的比较224

表74 闽方言古章组字读舌根音声母举例224

表75 闽方言古定母字今读举例226

表76 徽语古定母字今读举例226

表77 徽语古定母字今读举例(续)226

表78 闽方言古非敷奉母字今读举例227

表79 客家方言、吴方言、粤方言古非敷奉母字今读举例227

表80 闽方言古匣母字读k声母举例2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