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佛学之精神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佛学之精神
  • 洪修平,陈红兵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06767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佛教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佛学之精神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讲 绪论:中国佛学的特点与精神1

第二讲 中国佛学精神的印度文化之源21

第一节 印度文化精神23

一、印度文化精神形成的诸多因素23

二、印度文化精神的几个主要表现30

三、印度文化主题的几个重要观念40

第二节 印度佛学的创立与发展46

一、佛教的创立与原始佛学思想47

二、佛教的分化与佛学的发展52

第三讲 中国佛学精神的中土文化之根63

第一节 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展开66

一、两汉时期67

二、三国两晋时期70

三、南北朝时期72

四、隋唐时期76

五、宋代以后78

第二节 佛教中国化的方式与途径80

一、佛教的方术灵神化81

二、佛教的儒学化85

三、佛教的老庄玄学化88

第四讲 中国佛学精神的形成与发展91

第一节 中国佛学精神的孕育93

一、汉代佛学的两大系统93

二、魏晋佛学与玄学96

三、南北朝佛教学派103

第二节 中国佛学精神的形成112

一、天台宗112

二、三论宗113

三、法相唯识宗114

四、华严宗115

五、禅宗117

六、净土宗118

第三节 中国佛学精神的渗透119

一、入宋以后佛学的衰微与佛教的持续发展120

二、明清佛教的停滞与居士佛学的兴起122

三、近现代佛学的复兴与人间佛教的提出124

第五讲 性具实相说129

第一节 五时八教与止观并重131

第二节 三谛圆融与一念三千138

第三节 性具善恶与无情有性146

第六讲 诸法性空论153

第一节 六家七宗与僧肇佛学156

第二节 破邪显正与真俗二谛163

第三节 八不中道与二藏三法轮166

第七讲 法相唯识学171

第一节 三性三无性174

第二节 唯识转依说176

第三节 五重唯识观与五种姓说184

第四节 五位百法与因明学说186

第八讲 法界缘起论191

第一节 业感缘起到真如缘起193

第二节 法界观门与无尽缘起200

第三节 六相圆融与十玄无碍209

第四节 五教十宗与禅教一致217

第九讲 修心见性论223

第一节 般若、佛性与东土五祖225

第二节 神秀北宗与息妄修心237

第三节 惠能南宗与顿悟心性244

第十讲 中国佛学的圆融精神265

第一节 中国佛学圆融精神的形成267

一、中国佛学圆融精神形成的文化根源267

二、中国佛学圆融精神形成的现实需要270

三、中国佛学圆融精神的基本特征272

第二节 中国佛教的三教融合思想273

一、三教融合思想的历史发展274

二、三教融合思想的一般内涵276

第三节 中国佛教的判教思想281

一、南北朝时期的判教思想281

二、隋唐时期的判教思想284

第四节 中国佛教理论学说中体现的圆融精神287

一、在魏晋南北朝佛教理论中的体现288

二、在隋唐佛教宗派理论中的体现291

小 结296

第十一讲 中国佛学的伦理精神299

第一节 中国佛教的善恶观303

一、业报轮回与善恶报应304

二、性具善恶与十善业道306

三、劝世宝卷与功过格309

第二节 中国佛教的戒律观311

一、道宣戒律观313

二、天台戒律观314

三、禅宗无相戒与百丈清规315

第三节 中国佛教的修行观317

一、从戒定慧到六度四摄317

二、无修之修与称名念佛323

第四节 中国佛教的孝亲观326

一、魏晋南北朝佛教孝亲观327

二、唐宋佛教孝亲观328

三、宋元以降的佛教孝亲观330

小 结331

第十二讲 中国佛学的人文精神335

第一节 中国佛学人文精神的思想渊源337

第二节 中国佛学人文精神的人本意蕴340

一、从“诸法无我”到佛性如来藏341

二、从涅槃佛性到自心自性343

三、从见性成佛到发达人生346

第三节 中国佛学人文精神的入世关怀349

一、“体用一如”:入世关怀的理论依据349

二、“即世间求解脱”:入世关怀之融入平常日用352

三、“救世救国”:入世关怀之参与世间事业355

小 结3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