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集聚和扩散 明清至今浙北区域与上海社会经济关系史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集聚和扩散 明清至今浙北区域与上海社会经济关系史研究
  • 陈剑峰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604621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85页
  • 主题词:地区-社会关系-历史-研究-华东地区-明清时代~现代;地区经济-经济关系-经济史-研究-华东地区-明清时代~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集聚和扩散 明清至今浙北区域与上海社会经济关系史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学术史的回顾和问题的提出1

一、上海史研究的巨大成就和“上海学”1

二、江南史研究——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明清江南经济研究为例7

三、区域整体研究的有限突破和发展期待11

第二节 长三角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基础15

一、区域一体化的经济基础15

二、区域一体化的历史基础19

三、区域一体化的地理、交通基础21

第三节 基本思路、概念和理论工具25

一、本书的基本内容、思路26

二、浙北——长三角的传统腹地和现代动源30

三、长三角——中国最富创造力的增长极33

四、区域一体化——长三角的理想诉求35

五、集聚一扩散联动型发展模式37

第二章 发展与集聚——历史时期的浙北与长三角43

第一节 秦汉时期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43

一、秦汉时期长三角地区人口的增长44

二、秦汉时期长三角地区水利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47

三、秦汉时期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初步发展51

第二节 六朝时期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54

一、六朝时期农业发展54

二、六朝时期长三角地区手工业的发展59

三、六朝时期城市和商业的发展62

第三节 唐、五代时期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66

一、以太湖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的人口集聚和水利建设66

二、唐五代时期长三角地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68

三、唐五代时期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72

四、唐五代时期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评价74

第四节 两宋时期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76

一、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开展76

二、商业性农业和丝织业商品化的发展79

三、市镇的兴起82

第三章 明、前清时期浙北与上海、长三角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96

第一节 浙北地区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和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97

一、蚕丝业为主的农产品商品化生产的提速发展97

二、以蚕丝业为主体的农产品商品化生产发展的整体演进101

三、生产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以蚕桑业为例102

第二节 明、前清时期浙北地区的市镇经济105

一、专业市镇群的发展和物流贸易的兴盛105

二、城乡联动发展和浙北区域经济整体水平的演进109

第三节 浙北地区与环太湖流域社会经济联系的加强115

一、明清时期环太湖地区社会经济联系加强的背景透析115

二、环太湖地区内部物流的发展119

三、环太湖经济圈、城市圈的初显123

第四节 明、前清时期浙北依托苏州、杭州辐射全国市场分析125

一、苏州城市中心功能地位的强化126

二、杭州城市中心功能的增强131

三、苏、杭中心城市功能发挥与浙北经济发展——以苏州为例132

第五节 明、前清时期浙北与上海的社会经济关系136

一、政治地理边缘化的终结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136

二、物流贸易的发展和经济样式的相互渗透142

三、明、前清时期浙北地区与上海社会经济关系评价144

第四章 近代浙北地区与上海社会经济关系的高涨153

第一节 近代上海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形成和确立153

一、近代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经济中心地位的形成原因154

二、近代上海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形成和确立157

第二节 集聚:上海成长中的江南、浙北因素162

一、上海近代化过程中对江南、浙北物质资源的组合和集聚162

二、上海近代化对江南、浙北地区人力资源和资金的组合和集聚164

三、近代上海城市发展过程中对江南文化的吸收和集聚166

第三节 扩散:上海开埠和近代浙北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171

一、销售市场的畅通和初级市场的繁荣171

二、农业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173

三、传统手工业技术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176

第四节 扩散:上海开埠与浙北市镇近代转型——南浔个案179

一、上海开埠和南浔镇经济发展180

二、南浔镇的政治机构及其特点182

三、南浔镇的文化教育与社会公益设施184

四、南浔镇的交通通讯事业186

五、会馆、商会和同业公会188

第五节 上海开埠与浙北地区丝织产品市场的近代转型191

一、明、前清时期丝织产品国内销售市场的繁荣191

二、上海开埠和浙北生丝及其产品市场的转型196

第六节 制度变迁和浙北与上海区域经济关系的新发展201

一、制度变迁和浙北与上海区域经济关系嬗变202

二、浙北在当代长三角区域经济关系构架中的定位问题203

第五章 近代浙北与上海社会经济关系发展中的商人群体研究214

第一节 明、前清时期浙北地区经济发展中商人群体结构分析214

一、分散、弱小,处于服务角色、地位的浙北商人214

二、强大的地域商帮及其商贸活动217

第二节 明、前清时期地域商人与浙北市镇经济——徽商个案222

一、明清时期徽商在浙北地区的活动概况222

二、明清时期徽商的经营行业225

三、明清时期徽商对浙北地区的社会影响227

第三节 近代浙北地区商人的崛起230

一、区位优越,资源丰富,市场发达231

二、上海开埠的空前机遇235

三、注重产品形象,更新投资理念238

第四节 浙北地区商人与上海近代化发展241

一、浙北商人与上海商业的发展和繁荣242

二、浙北商人与上海近代工业化发展244

三、浙北商人与上海近代金融业、房地产业的发展246

四、组织保障:近代上海浙北地区商业公所、会馆的建立248

五、浙北商人在浙北和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50

第五节 在沪浙北地区商人的势微和两地经济联系的弱化251

一、外部影响因素:国际市场的变化和产品技术的升级252

二、传统文化的内在性影响255

三、大量非生产经营性支出影响了湖州商帮的发展潜力259

四、城市功能转移及影响的下降261

第六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浙北与上海社会经济关系发展271

第一节 浙北接轨上海的现状分析271

一、浙北接轨上海的有利条件272

二、浙北接轨上海的基本特点275

第二节 浙北地区经济接轨上海的目标与原则279

一、浙北地区经济接轨上海的战略目标280

二、浙北地区经济接轨上海的八大原则281

第三节 接轨上海,加快浙北现代工业和商贸发展287

一、接轨上海,打造浙北先进制造业基地287

二、接轨上游,打造浙北现代商贸物流中心291

第四节 接轨上海,加快浙北农业、旅游经济发展294

一、接轨上海,加快浙北现代农业发展295

二、接轨上海,大力发展旅游经济300

第五节 制度变迁和浙北与上海区域经济关系的新发展306

一、制度变迁和浙北与上海区域经济关系演变306

二、浙北在当代长三角区域经济关系构架中的定位问题309

第七章 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跨入太湖时代315

第一节 发挥经济优势,增强经济强势315

一、浙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316

二、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强势320

第二节 环杭州湾产业带——浙北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南翼324

一、环杭州湾产业带概况324

二、浙北参与杭州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构想327

第三节 环太湖城市经济圈建设——浙北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北翼332

一、环太湖城市经济圈的提出和构建332

二、环太湖经济圈经济的快速发展334

三、积极参与环太湖城市经济圈建设,推进浙北融入长三角进程336

第四节 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跨入太湖时代338

一、把握机机遇,嫁接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世博会338

二、浙北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面临的挑战340

三、浙北深入搞好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对策342

附一 主要参考资料348

附二 浙北接轨上海大事记364

后记3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