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藏象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云南中医学院等编写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7221000913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159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1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藏象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藏象学的形成与发展1
一、藏象学的形成1
(一)人体解剖知识是藏象学形态的基础1
(二)生理现象观察是藏象学类比的依据2
(三)医疗实践体验是藏象学形成的根据2
(四)古代哲学思想是藏象学说理的工具3
二、藏象学的发展3
(一)《内经》奠定了藏象学理论体系的基础3
(二)后世补充发展了藏象学理论的内容4
第二节 藏象学的含义与性质5
一、藏象学的含义5
二、藏象学的性质5
第三节 藏象学的认识论特点6
一、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6
二、脏腑概念的综合观8
三、司外揣内的联系观8
四、以常衡变的相对观9
第四节 藏象学的主要内容10
第二章 脏腑12
第一节 五脏12
一、肺12
(一)主要生理功能13
(二)生理特性14
二、心15
(一)主要生理功能16
(二)生理特性17
【附】心包络18
三、脾19
(一)主要生理功能18
(二)生理特性21
四、肝23
(一)主要生理功能23
(二)生理特性26
五、肾27
(一)主要生理功能27
(二)生理特性30
【附】命门30
第二节 六腑33
一、胆33
(一)藏泄胆汁33
(二)胆主决断34
二、胃34
三、小肠35
四、大肠36
五、膀胱37
六、三焦37
(一)通行元气38
(二)运行水液38
【附】关于三焦部位及各自生理功能特点38
第三节 奇恒之腑41
一、脑42
二、女子胞43
【附】精室43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46
第一节 精46
一、精的含义46
二、精的生理功能47
(一)促进生长发育与生殖47
(二)滋养荣润脏腑经脉47
(三)化生血液48
(四)充养脑髓48
第二节 气48
一、气的含义48
(一)气是构成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精微物质49
(二)气又是对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机能活动的概括49
二、气的生成及来源49
三、气的功能及分类50
(一)气的生理功能50
(二)气的分类51
第三节 血54
一、血的含义54
二、血的生理功能55
第四节 津液56
一、津液的含义56
二、津液的生理功能56
第四章 经络58
第一节 经络的含义及经络系统的组成58
一、经络的含义58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59
(一)经脉59
(二)络脉59
(三)连属体系60
第二节 十二经脉60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60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流注和交接规律61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62
(一)循行于体表部分(外行线)的分布特点62
(二)循行于体腔内部分(内行线)的分布特点63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63
五、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63
(一)手太阴肺经63
(二)手阳明大肠经64
(三)足阳明胃经64
(四)足太阴脾经66
(五)手少阴心经66
(六)手太阳小肠经66
(七)足太阳膀胱经68
(八)足少阴肾经69
(九)手厥阴心包经70
(十)手少阳三焦经70
(十一)足少阳胆经71
(十二)足厥阴肝经73
第三节 奇经八脉74
一、督脉74
(一)循行部位74
(二)基本功能75
二、任脉75
(一)循行部位75
(二)基本功能76
三、冲脉76
(一)循行部位76
(二)基本功能77
四、带脉78
(一)循行部位78
(二)基本功能78
五、阴跷脉、阳跷脉78
(一)循行部位78
(二)基本功能79
六、阴维脉、阳维脉80
(一)循行部位80
(二)基本功能81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81
一、经别81
(一)生理功能81
(二)循行路线82
二、别络83
(一)生理功能83
(二)分布部位83
三、经筋84
(一)生理功能84
(二)分布部位85
四、皮部86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86
一、沟通上下表里,联系脏腑组织86
(一)脏腑之间的联系87
(二)脏腑与五官之间的联系87
(三)经络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87
(四)脏腑与骨节、肌肉、皮肤的联系88
二、运行气血88
三、感应传导作用88
四、调节机能平衡88
第五章 人体内外环境的联系93
第一节 人体内环境的联系93
一、脏腑之间的联系93
(一)脏与脏的关系93
(二)脏与腑的关系98
(三)腑与腑的关系99
(四)五脏与奇恒之腑的关系100
二、脏腑与形体官窍五液的联系100
(一)心在体合脉,在窍为舌,其华在面,在液为汗101
(二)肺在体合皮,在窍为鼻,其华在毛,在液为涕101
(三)脾在体合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102
(四)肝在体合筋,在窍为目,其华在爪,在液为泪102
(五)肾在体合骨,在窍为耳及二阴,其华在发,在液为唾103
三、精、气、血、津液的联系104
(一)气与血104
(二)气与津液105
(三)气与精105
(四)精与血106
(五)血与津液106
四、局部与整体的联系107
第二节 人体与外环境的联系109
一、人体与自然的联系109
(一)人体与四时五气109
(二)人体与月廓空满112
(三)人体与昼夜晨昏112
(四)人体与地域113
二、人体与社会环境的联系114
第六章 整体生命活动过程117
第一节 呼吸117
一、呼吸的一般过程118
二、肺与呼吸118
三、其他脏腑与呼吸118
第二节 饮食物的代谢120
一、饮食物代谢的一般过程120
二、胃与饮食物的代谢120
三、脾与饮食物的代谢121
四、其它脏腑与饮食物的代谢121
第三节 津液的代谢122
一、津液代谢的一般过程123
二、脾、胃与津液的代谢123
三、肺与津液的代谢123
四、肾、膀胱与津液的代谢124
五、其他脏腑与津液的代谢124
第四节 血的生成及运行124
一、血的生成及运行的一般过程125
二、心与血的运行126
三、其他脏腑与血的运行127
第五节 生长、发育与生殖129
一、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的一般过程129
二、肾与生长、发育及生殖130
三、其它脏腑、器官、经络与生长、发育及生殖131
第六节 精神、意识与思维133
一、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般过程133
(一)认知过程133
(二)情感过程134
(三)意志过程134
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五脏的关系135
(一)心与精神意识思维135
(二)肾与精神意识思维136
(三)肝胆与精神意识思维137
(四)其它脏腑与精神意识思维137
【附】神138
第七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升降出入140
一、升降出入的基本含义141
二、气机升降出入的一般规律和具体形式141
(一)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的一般规律142
(二)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的具体形式142
(三)经络气机的升降出入143
三、气机的升降出入与整体平衡143
第七章 体质146
第一节 中医理论中的体质及其特点146
一、中医对体质的认识146
二、中医体质理论的特点147
(一)阴阳五行是认识体质分型的依据147
(二)脏腑的功能形态结构是形成体质的重要因素148
(三)生活和临床实践是认识体质的佐证148
第二节 体质的生理基础与分类148
一、体质的生理基础148
(一)体质与阴阳气血149
(二)体质与脏腑经络149
二、体质的分类150
(一)按阴阳气的多少分类150
(二)按五行之气的多少分类150
(三)按体型肥瘦分类151
(四)按五脏功能强弱分类152
(五)综合分类152
第三节 影响体质的因素153
一、先天禀赋因素153
二、性别年龄因素154
三、精神情志因素154
四、生活因素155
(一)饮食营养155
(二)锻炼与劳逸155
(三)房室因素155
五、环境因素156
(一)自然环境156
(二)社会环境156
六、疾病、药物因素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