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侵权责任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侵权责任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
  • 刘士国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0931403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40页
  • 主题词: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侵权责任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侵权责任法的调整对象、一般条款和立法政策1

一、侵权责任法的调整对象1

(一)侵权责任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产生的后果关系,而非正常的权利义务关系2

(二)侵权责任法是救济法,不是设权性法律2

(三)侵权责任法调整的是侵犯绝对权的后果关系,是新生之债,不同于侵犯相对权的违约责任2

二、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7

(一)法国法7

(二)德国法8

(三)荷兰新民法典9

三、侵权责任法的立法政策10

(一)从社会规则到成文法规范——制定侵权责任法的认识论思考10

(二)保护受害人民事权利,赔偿受害人损失并兼顾促进社会生产和公益事业发展13

(三)遵循公平原则15

(四)侵权责任法必须与保险、社会救济相互协调与配合16

(五)对侵权责任进行类型化17

第二章 侵权责任法的危机与改革22

一、中国侵权责任法的危机22

二、侵权责任法与正义论24

(一)亚里斯多德的正义论24

(二)棚濑孝雄的现代正义论25

(三)上述正义论的启示26

三、国外立法改革27

(一)新西兰的事故补偿法与综合救济体系27

(二)美国疫苗被害补偿制度和个别州的接生关联障害补偿制度28

(三)日本的汽车损害保险与预防接种补偿制度29

(四)国外立法改革评析30

四、我国损害赔偿救济体系的变化及制定侵权责任法的设想30

五、我国制定侵权责任法应解决的几个问题32

(一)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32

(二)保险与社会救济33

(三)无过错责任33

(四)公平责任原则34

(五)专家责任36

第三章 侵权法上作为义务的比较研究38

一、作为义务的概念及产生根据38

二、行为人不对他人承担作为义务的一般原则39

(一)滥作为和不作为区分原则的维持40

(二)因果关系的确定41

(三)道德上的考虑42

(四)个人自由主义哲学42

(五)程序上的考虑43

(六)公平的考虑44

三、不作为不承担侵权责任的历史45

(一)早期法律坚持的原则45

(二)近现代英美法47

(三)近现代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48

(四)我国现代法律52

四、合同规定的作为义务53

(一)合同明确规定的作为义务53

(二)法律暗含的作为义务54

(三)制定法明确规定的作为义务55

五、制定法规定的作为义务57

六、非制定法规定的作为义务60

(一)因可预见性理论产生的作为义务60

(二)因被告的积极行为产生的安全保障义务63

(三)因特殊关系产生的作为义务65

七、无因管理行为产生的作为义务66

(一)无因管理的界定66

(二)无因管理人承担作为义务的法律根据67

(三)作为义务的表现形式68

(四)无因管理产生作为义务的理论根据68

八、作为义务的表现形式和具体适用70

(一)导论70

(二)作为义务的具体表现形式70

(三)是否承担作为义务74

第四章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若干问题探讨79

一、共同侵权行为79

(一)对司法解释中有关共同侵权行为规定的评析79

(二)楼上落下物致人损害加害人不明的法律救济82

二、人身安全保障义务89

(一)人身安全保障义务与安全关照义务89

(二)承担人身安全保障义务的主体90

(三)人身安全保障义务产生的原因及义务、责任性质91

(四)违反人身安全保障义务的种类92

(五)违反人身安全保障义务承担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94

三、定作人的侵权责任94

四、构筑物、建筑物、树木及其果实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96

(一)构筑物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98

(二)堆放物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98

(三)树木及其果实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99

第五章 信息侵权民事责任研究100

一、信息侵权的基本范畴101

(一)信息101

(二)信息侵权的经济学分析105

二、信息权在私法上的保护107

(一)信息权的国际保护107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例108

(三)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例113

三、信息侵权的立法理念121

(一)现代民商法的价值关注——保护弱者,维护意思自主和交易安全121

(二)信息侵权民事责任保护的主体123

(三)信息侵权保护的客体是信息权:一项独立的,法定的商事人格权125

(四)因信息提供不当有可能引起的民事责任127

四、信息侵权民事责任的建立与完善128

(一)立法宗旨130

(二)侵犯信息权的民事责任构成要件131

第六章 拍卖师的专家责任研究139

一、拍卖师、拍卖行为和拍卖关系139

(一)拍卖师139

(二)拍卖行为143

(三)拍卖关系144

二、拍卖师的注意义务148

(一)对委托人的义务148

(二)对买方的义务153

(三)对第三人的义务155

三、拍卖师专家责任的构成要件156

(一)损害事实157

(二)因果联系160

(三)过错160

(四)举证责任161

四、拍卖损害赔偿162

(一)拍卖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体162

(二)拍卖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163

(三)拍卖损害赔偿范围及计算164

第七章 使用人责任169

一、一起案件引出的法律问题169

二、使用人责任的概念和历史演变170

(一)使用人责任的概念170

(二)使用人责任的历史演变171

三、我国使用人责任的产生和发展172

四、使用人责任究竟是自己责任还是代位责任174

五、执行职务的类型177

(一)基于交易性侵权行为的责任与基于事实性侵权行为的责任177

(二)非营利性使用者责任与营利性使用者责任178

(三)基于组织内部使用关系的责任与基于组织外部使用关系的责任179

六、“表现形式”与“内在联系”的认定180

七、使用人的追偿权182

(一)轻过失不可求偿说182

(二)权利滥用、诚实信用违反说182

(三)过失相抵说182

(四)共同不法行为说182

(五)不真正连带债务说183

(六)固有责任说183

(七)区分内部义务是否违反及违反情况说183

八、前述案件应如何处理184

(一)关于张家江与佳达厂之间劳动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184

(二)佳达厂应负什么样的责任186

(三)上海太太乐有限公司对张伟东应负工伤事故责任187

九、侵权责任立法应解决的问题187

第八章 责任能力、监护人责任、学校事故责任189

一、责任能力189

(一)未成年人的责任能力189

(二)责任能力与赔偿能力192

(三)因可归责于自己的原因而一时丧失意思能力的人的责任能力193

二、监护人责任193

(一)监护人责任的性质193

(二)监护人责任的归责原则194

三、学校事故责任194

(一)学校事故的概念和特征194

(二)国外大陆法系及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学校事故的规定195

(三)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与学校教师的教育权197

(四)父母的监护责任与学校的管理责任198

(五)学校及教师对学生的安全关照义务及责任类型200

(六)现行法律存在的问题及立法建议201

第九章 患者及代行权者的权利与医院救治203

一、问题的提起203

二、患者的自己决定权、代行权者的权利及其限制203

(一)患者自己决定权及其限制203

(二)代行权者的决定权及其限制207

(三)宗教问题208

三、“李丽云案”的几个疑难问题的探讨209

(一)医患关系是仅为医疗服务合同关系,还是包括公法上的救治关系209

(二)代行权者行使权利的行为是否是代理210

(三)如何理解《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的规定211

(四)医疗部门的处置是否正确,本案谁承担法律责任213

四、完善相应法律规定的建议214

第十章 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探讨216

一、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意义与各国立法现状216

二、我国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立法沿革219

三、机动车与道路交通事故221

(一)机动车的诞生与道路交通的革命221

(二)机动车交通的宿命性弱点及其克服223

四、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225

(一)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确立225

(二)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法理基础226

(三)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227

五、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法的发展趋势228

六、机动车驾驶人的注意义务230

(一)机动车驾驶人注意义务的基本内容231

(二)机动车驾驶人注意义务的性质231

(三)机动车对步行者的注意义务232

(四)对各种场所的注意义务234

(五)行人有过失情况下的注意义务235

七、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与无过失责任237

(一)关于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争论237

(二)无过失责任反映的是一个过程239

(三)过失概念的学理分析241

(四)过失责任与无过失责任的统一242

八、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中的过失相抵244

(一)关于无过失责任适用过失相抵的争论244

(二)过失相抵的处理方式245

(三)过失相抵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246

九、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要件250

(一)机动车250

(二)保有人254

(三)机动车的运行257

十、我国的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法258

(一)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意义258

(二)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研究领域的特点259

(三)民法学界的任务261

十一、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立法建议271

(一)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271

(二)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保险272

(三)政府的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274

(四)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274

第十一章 缺陷食品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278

一、缺陷食品引起的侵权责任279

(一)缺陷食品引起的侵权责任的性质279

(二)缺陷食品致人损害的特点280

二、缺陷食品283

(一)食品概述283

(二)食品与产品的区别285

(三)缺陷食品的认定287

三、损害事实分析294

(一)缺陷食品致人损害概述294

(二)缺陷食品对生命健康权的损害分类295

(三)预防医学上对由缺陷食品引发的损害有不同的分类298

(四)不以损害事实为要件的缺陷食品召回制度302

四、因果关系的认定305

(一)目前因果关系的一般理论观点305

(二)疫病因果关系说306

(三)缺陷食品致人损害因果关系的基本特征310

五、缺陷食品致人损害主观过错的类型311

(一)缺陷食品行为人在种植养殖领域的过错类型312

(二)食品生产领域的主观过错类型313

(三)食品流通领域内的主观过错类型314

(四)食品接待消费服务领域内的主观过错类型316

六、我国食品安全法对民事责任的发展318

(一)食品召回制度318

(二)价款十倍的惩罚性赔偿319

(三)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与食品经营者的连带责任、食品代言人与食品经营者的连带责任320

(四)食品安全法对制定侵权责任法的启示3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