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界近代史 高教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金卫星,刘大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71207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43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59页
- 主题词:世界史:近代史-师范大学-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世界近代史 高教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编 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欧与走向一体的世界第一章 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掠夺11
第一节 新航路的开辟11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11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11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13
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15
葡萄牙人早期探险15
直航印度15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6
麦哲伦环球航行17
教皇子午线18
第二节 葡萄牙、西班牙的早期殖民侵略18
一、葡萄牙的商业扩张和东方殖民帝国的建立18
葡萄牙对东方的侵略扩张18
葡萄牙在东方的主要商业据点19
二、西属美洲殖民帝国的建立20
侵占西印度群岛20
科泰斯对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征服21
皮萨罗等对南美的征服21
西班牙在美洲的早期殖民统治22
第三节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23
一、全球文明沟通与世界由分散开始走向一体23
二、资本主义加速发展24
商业革命及其作用24
价格革命及其作用25
西欧逐渐成为近代世界的支配性角色26
第二章 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28
第一节 文艺复兴28
一、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28
基督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28
资产阶级“复兴”古典文化的要求29
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的条件30
二、人文主义30
三、文艺复兴的伟大成就31
文学31
艺术35
政治学37
空想社会主义38
四、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39
第二节 近代自然科学和新哲学的兴起41
一、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动因和条件41
二、天文学革命42
三、物理学与数学44
四、医学44
五、新哲学45
第三章 资产阶级革命序幕47
第一节 宗教改革运动47
一、宗教改革的起因47
基督教至高无上的地位及其精神统治47
“异端”的挑战和教会的民族化48
教会腐败和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49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50
宗教改革前的德意志50
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开始51
闵采尔和德国农民战争52
路德教合法地位的确立54
三、加尔文宗教改革55
加尔文的“先定论”55
瑞士宗教改革和加尔文教的传播55
四、宗教改革的意义和影响56
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56
天主教会的反宗教改革57
第二节 尼德兰革命58
一、革命前的尼德兰58
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经济繁荣58
社会阶级结构和政治制度58
西班牙对尼德兰的专制统治59
二、革命的爆发和游击战争60
贵族同盟与破坏圣像运动60
阿尔发的恐怖统治与游击战争60
三、革命运动的扩大和南北联合61
北方起义61
南方起义与根特协定62
四、南北分裂和联省共和国成立63
南北分裂和乌特勒支同盟63
联省共和国的成立63
第二编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第四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67
第一节 革命的背景67
一、圈地运动和资本主义的发展67
圈地运动67
海外贸易的发展68
反西班牙的斗争68
经济变动下的社会各阶级69
二、宗教改革和清教运动70
宗教改革和专制制度的加强70
清教运动70
三、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与阶级矛盾的激化71
斯图亚特王朝的建立71
专制制度的危机72
第二节 革命开始和国内战争73
一、长期国会的召开和革命的开始73
苏格兰起义与短期国会73
长期国会的召开及初期活动73
二、第一次内战74
战争双方力量对比74
国会军的失利及其原因75
新模范军及第一次内战的胜利75
三、长期国会改造国家的政策76
政治与宗教措施76
经济政策76
四、革命阵营内部的斗争77
平等派运动77
平等派、独立派与长老会派的斗争77
平等派与独立派的斗争78
五、第二次内战与独立派掌权79
第二次内战爆发79
温莎会议与第二次内战结束79
残阙国会79
独立派掌权与处死国王79
第三节 共和国和护国政府80
一、独立派共和国的内外政策80
对内政策80
对外政策81
二、护国主军事独裁统治82
护国政体的建立82
独裁统治82
第四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82
一、斯图亚特王朝复辟82
布列达宣言与王朝复辟82
复辟王朝的统治83
托利党和辉格党的出现84
二、1688年“光荣革命”84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85
第五章 16—18世纪的欧洲86
第一节 法国86
一、专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86
专制制度的初步形成86
意大利战争87
宗教改革和胡格诺战争87
黎世留和专制制度的发展88
二、路易十四时代88
福隆德运动89
路易十四亲政和专制制度89
科尔伯的“重商主义”90
三、旧制度的衰落90
路易十五的腐朽统治和法国国际地位下降90
财政问题的由来和发展91
第二节 德意志91
一、三十年战争91
三十年战争的历史背景91
战争过程及其性质92
二、威斯特伐里亚和约及三十年战争的影响93
威斯特伐里亚和约93
三十年战争的影响93
三、奥地利的“开明专制”94
三十年战争后的奥地利94
开明专制及其实质95
四、普鲁士的兴起及其扩张95
普鲁士的兴起和扩张96
普鲁士兴起的条件96
第三节 俄国97
一、农奴制的确立97
罗曼诺夫王朝的建立97
农奴制的确立97
二、彼得一世改革98
17世纪末的俄国98
改革的内容、性质和作用98
三、叶卡特琳娜二世的统治99
开明专制99
普加乔夫起义99
四、18世纪沙皇俄国的对外扩张100
北方战争100
俄土战争100
三次瓜分波兰101
第四节 欧洲列强的争霸斗争和海外扩张101
一、西、葡海上霸权的丧失101
二、荷、英、法海上争霸斗争102
各国海外特许贸易公司的建立103
英荷战争103
英法海上争霸斗争104
三、罪恶的奴隶贸易104
第五节 欧洲启蒙运动105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105
二、启蒙思想家及其理论106
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106
霍布士和洛克106
孟德斯鸠107
伏尔泰107
卢梭107
百科全书派108
三、启蒙运动的历史地位108
第六章 17—18世纪的东方110
第一节 日本110
一、德川幕府的专制统治110
德川幕府的建立110
幕藩体制111
封建等级制112
二、锁国政策113
天主教在日本的传播113
岛原起义114
锁国政策的实行114
第二节 印度115
一、莫卧儿帝国的衰落115
奥朗则布的统治115
反莫卧儿帝国的起义117
莫卧儿帝国的衰落117
二、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118
普拉西战役118
英国的殖民侵略和掠夺120
第三节 奥斯曼帝国121
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121
社会经济衰落121
军事采邑制度的瓦解122
二、帝国危机和封建统治集团的改革123
帝国危机和东方问题的产生123
塞里姆三世的改革125
第七章 北美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128
第一节 独立前的英属北美殖民地128
一、北美殖民地的社会状况128
殖民地的建立过程128
社会经济和政治特点129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130
二、殖民地与宗主国矛盾的激化130
英国对北美的统治与掠夺130
波士顿惨案及波士顿倾茶事件131
第一届大陆会议132
第二节 北美独立战争的过程133
一、战争的爆发 北美宣告独立133
列克星顿枪声133
第二届大陆会议133
潘恩与《常识》134
《独立宣言》的发表134
二、独立战争的胜利135
艰苦的战争135
第一阶段及战争的转折点135
法国参战及列强武装中立136
战争的第二阶段137
独立战争胜利及其意义137
第三节 联邦宪法的制定138
一、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138
战时各州制宪活动和《邦联条例》138
社会矛盾的激化和谢司起义139
二、联邦宪法140
第四节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141
一、独立前的拉丁美洲141
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的统治141
殖民地的阶级关系142
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与革命时机的成熟143
二、独立战争与拉美近代国家的产生144
海地独立144
西属拉美独立战争144
墨西哥和中美五国独立145
圣马丁和拉普拉塔独立战争146
玻利瓦尔和南美北部独立战争146
巴西独立147
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148
第八章 法国大革命150
第一节 旧制度的危机150
一、经济发展及旧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阻碍150
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50
旧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阻碍151
二、旧制度末期的改革151
三、三级会议选举和资产阶级的宣传活动152
第二节 革命的爆发和君主立宪派执政153
一、革命的爆发153
三级会议召开153
国民会议成立153
从网球场宣誓到制宪议会153
7.14革命154
二、君主立宪派执政155
《八月法令》和封建制度的废除155
《人权宣言》155
十月事件和革命俱乐部的活跃156
制宪议会改造法国的政策和措施156
瓦伦事件和共和运动157
1791年宪法158
立法议会召开和法国的形势159
对外战争爆发和君主制倾覆160
第三节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60
一、吉伦特派的统治160
吉伦特派执政及其政策160
瓦尔密战役和共和国成立161
吉伦特派与山岳派的斗争161
限价运动和吉伦特派倒台162
二、雅各宾派专政163
雅各宾派的土地立法163
1793年宪法164
恐怖统治的建立164
雅各宾专政的内部斗争165
热月政变166
三、热月党资产阶级共和国166
恐怖统治的终结166
芽月起义和牧月起义167
葡月王党暴动168
1795年宪法和督政府成立168
巴贝夫平等派运动169
督政府的财政改革170
秋千政策171
第二次反法同盟和雾月政变171
四、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172
第九章 法兰西第一帝国维也纳会议174
第一节 法兰西第一帝国174
一、执政府的统治174
共和八年宪法174
执政府的对内政策175
执政府的对外战争178
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盛衰179
帝国的建立179
对外战争的继续179
大陆封锁政策及其矛盾181
侵俄战争183
拿破仑的失败184
第二节 维也纳会议和神圣同盟185
一、维也纳会议185
维也纳会议的召开185
《最后总决议》187
二、神圣同盟及其活动188
神圣同盟188
四国同盟189
神圣同盟体系的瓦解189
第三编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社会主义、民族运动的发展第十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195
第一节 英国工业革命195
一、工业革命的条件195
议会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95
资本原始积累的加速196
工场手工业技术的发达197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198
工业革命的概念198
棉纺织业的革新199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199
蒸汽机时代的巨变200
三、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201
经济结构的全面变化201
社会阶级关系的重新组合202
激进运动和早期工农运动203
第二节 欧美诸国的工业革命204
一、法国工业革命204
缓慢的历程204
法国工业化的特点205
二、美国工业革命206
美国工业化的有利条件206
美国工业革命的特征207
三、德意志工业革命209
工业革命的历程209
工业革命的特征210
四、俄国工业革命211
农奴制下的资本积累211
不平衡的工业化进程212
第十一章 19世纪前半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214
第一节 19世纪前半期的欧洲214
一、20—30年代的革命运动214
西班牙革命214
意大利革命215
希腊独立运动215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216
比利时革命216
波兰民族起义216
二、19世纪前半期的英国217
激进派运动的重新高涨217
1832年议会改革218
宪章运动219
三、19世纪前半期的法国220
复辟王朝时期220
1830年七月革命221
里昂工人起义222
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223
四、19世纪前半期的德意志224
施泰因—哈登堡改革224
德意志邦联中的民族主义224
关税同盟与资本主义发展225
资产阶级自由民主运动225
西里西亚织工起义226
五、19世纪前半期的欧洲文化227
古典哲学、经济学和社会政治学227
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229
绘画和音乐230
自然科学230
第二节 1848年欧洲革命231
一、法国革命231
二月革命和临时政府231
巴黎工人六月起义233
路易·波拿巴政变234
二、德意志革命235
普鲁士三月革命235
维也纳三月革命236
德意志各邦革命237
法兰克福议会和护宪斗争237
三、东南欧的民族运动239
意大利革命239
匈牙利革命240
四、1848年革命总结242
1848年革命的任务、性质和特点242
1848年革命的历史地位和意义243
第十二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245
第一节 资本主义世界连为一体245
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45
世界工业化的发展245
金融业和自由贸易的兴起246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247
二、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的形成248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48
大国争霸与世界殖民体系249
第二节 英国工业垄断地位的确立250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250
“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250
自由贸易政策251
开拓殖民地市场252
二、政治制度的改革253
自由主义政治253
1867年议会改革254
文官制度改革255
三、工人运动的发展256
工联主义的兴起256
爱尔兰民族运动256
第三节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257
一、法兰西第二帝国257
工业化的发展257
波拿巴主义政权258
帝国危机和普法战争259
二、共和制度的确立260
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260
复辟与反复辟斗争261
1875年宪法262
第十三章 资产阶级民族革命和自上而下的改革263
第一节 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263
一、德意志的统一263
农业资本主义容克式经济和工业化263
大德意志方案和小德意志方案264
德意志工人运动的变化265
“宪法纠纷”和“铁血政策”265
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266
二、意大利的统一268
撒丁王朝的崛起268
统一运动中的两条道路269
反奥战争与加里波第远征269
意大利王国建立及统一的完成270
第二节 俄国农奴制改革271
一、农奴制度的危机和克里米亚战争271
农奴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271
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兴起272
克里米亚战争273
巴黎和约274
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274
改革法令的酝酿274
1861年改革法令的颁布275
上层建筑领域的相应改革275
1861年改革的性质和历史意义276
第三节 日本明治维新277
一、德川幕府的衰落277
资本主义因素的萌生与社会结构的分化277
西方资本主义入侵279
尊王攘夷与倒幕运动280
王政复古与戊辰战争281
二、明治维新281
明治政府改造国家的措施281
明治政府建设国家的政策282
三、自由民权运动284
自由民权运动的缘起284
立宪运动中的党派与论战285
近代天皇制的确立285
第十四章 美国内战287
第一节 领土扩张和南北经济的矛盾287
一、领土扩张与西进运动287
领土扩张287
门罗主义288
西进运动289
二、南北经济的矛盾289
北方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289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290
废奴运动的兴起291
三、西部土地问题与南北矛盾的激化292
密苏里妥协案292
堪萨斯内战293
约翰·布朗起义293
第二节 内战的爆发及其进程294
一、内战的爆发294
共和党的形成294
林肯当选总统295
南方叛乱295
二、内战的进程296
内战第一阶段296
《宅地法》和《解放宣言》297
内战的第二阶段298
第三节 战后南方重建299
一、林肯政府的重建方案299
争议中的重建方案299
林肯遇刺300
二、约翰逊政府的重建301
保守的重建301
民主重建南方302
南北方的妥协302
第十五章 19世纪中期亚洲的民族运动304
第一节 亚洲主要国家的民族运动304
一、印度尼西亚爪哇人民大起义304
荷兰的殖民统治304
爪哇人民大起义306
二、伊朗巴布教徒起义308
沦为半殖民地的伊朗308
巴布教徒起义309
三、印度民族大起义311
英国的殖民侵略及其政策变化311
民族大起义313
第二节 19世纪亚洲民族运动的性质和历史地位315
一、亚洲民族运动的性质和特点315
二、马克思、恩格斯论亚洲民族运动317
第十六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及其早期实践319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319
一、社会历史条件319
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初步暴露319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320
工人斗争的需要321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322
马克思和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322
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剩余价值的探讨324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325
共产主义者同盟325
《共产党宣言》326
第二节 第一国际328
一、第一国际的建立及其活动328
1848年革命后的形势328
马克思、恩格斯的活动329
国际工人协会的筹建329
二、第一国际的内部斗争331
反对蒲鲁东主义和工联主义331
反对巴枯宁主义332
第一国际的解散333
第三节 巴黎公社334
一、法国国防政府的投降活动及三月十八日起义334
国防政府的投降活动334
三月十八日起义335
二、巴黎公社的壮举335
公社的成立及内部斗争335
公社的光辉业绩336
三、巴黎公社的失败337
五月流血周337
公社失败原因及其历史意义338
马克思、恩格斯对巴黎公社的关注338
第四编 进入垄断时期的资本主义343
第十七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43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的形成343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343
电气时代的来临343
内燃机的发明344
化学工业的兴建345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345
二、帝国主义的形成346
资本主义生产的集中和垄断346
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及影响347
各国的政治调整和社会立法347
三、社会政治思想和文化349
社会政治学说349
文学和艺术350
自然科学351
第二节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进程352
一、英国352
工业垄断地位的丧失352
殖民帝国主义的形成353
自由党和保守党的政策调整354
二、法国355
高利贷帝国主义的形成355
温和共和派与激进共和派的统治356
三、德国357
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357
德意志帝国内外政策的演变358
四、美国359
托拉斯帝国主义的形成359
两党政治及其内外政策360
五、俄国361
军事封建帝国主义361
民粹派运动362
六、日本363
军事封建帝国主义363
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364
七、意大利365
贫穷帝国主义365
国内政治及对外政策366
第十八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368
第一节 第二国际368
一、第二国际建立的历史条件368
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368
社会主义政党的形成369
二、第二国际的建立及前期活动370
恩格斯为建立新国际而斗争370
第二国际的建立371
反对无政府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372
三、第二国际的成就及内部危机373
第二国际的成就373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出现374
第二国际内部矛盾的激化375
第二节 列宁主义诞生 俄国1905年革命376
一、列宁主义的诞生376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376
列宁早期的革命活动377
布尔什维克的形成378
二、1905年俄国革命379
“流血星期日”379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两种策略380
1905—1907年革命的历程380
1905年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381
三、第二国际后期列宁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382
坚持布尔什维克的原则立场382
为第二国际通过正确决议而斗争383
第十九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列强争霸与国际关系386
第一节 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386
一、帝国主义对亚非拉的侵占与争夺386
帝国主义对亚洲的侵占和掠夺386
帝国主义对非洲的瓜分与掠夺387
帝国主义对拉丁美洲的争夺和侵略388
二、早期帝国主义战争389
帝国主义不平衡的加剧389
三次帝国主义战争390
第二节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392
一、从三皇同盟走向三国同盟392
三皇同盟392
“东方危机”393
三国同盟的形成394
二、从法俄同盟到三国协约394
法俄同盟的形成394
英国的“光荣孤立”395
英德矛盾的发展396
英法协约397
英俄协约397
第二十章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399
第一节 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399
一、亚洲的觉醒399
亚洲觉醒的前提399
亚洲觉醒的特点400
亚洲觉醒的历史意义401
二、亚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402
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402
印度民族运动的新高涨404
印度尼西亚革命民主运动405
伊朗资产阶级革命407
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408
第二节 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410
一、埃及的抗英斗争410
“欧洲人内阁”的控制410
阿拉比领导的抗英斗争411
二、苏丹马赫迪大起义412
马赫迪起义的爆发412
马赫迪国家的建立412
马赫迪起义的失败413
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413
意大利的侵略413
1895—1896年的抗意战争414
第三节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415
一、独立后的经济政治状况415
大地产制经济415
考迪罗主义政治416
二、拉美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417
古巴独立战争417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418
巴西的民主运动419
参考书目421
后记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