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围术期重症监测治疗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立生,徐贯杰,刘小立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6581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804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839页
- 主题词:围手术期-险症-治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围术期重症监测治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篇 围术期危重患者的病理生理第一章 危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生理9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损伤的反应9
一、氧和基质的需求9
二、大脑氧代谢率的影响10
三、大脑血流调节10
四、大脑灌注压的测定12
第二节 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14
一、脑缺血14
二、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14
第三节 急性、可逆性脑功能衰竭16
一、急性脑功能衰竭的认识17
二、促进ICU的交流17
三、物理检查的关键17
四、排除局部损伤、缺血和感染17
五、排除癫痫17
六、脓毒脑病18
七、渗透性损伤18
八、肝性脑病19
九、高血压脑损害19
十、低血糖19
十一、精神病20
第四节 大脑复苏和保护20
一、治疗措施20
二、预后23
第二章 全脑缺血的病理生理24
一、病理生理24
二、监测26
三、治疗26
第三章 危重患者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28
第一节 心功能的决定因素28
一、前负荷28
二、后负荷29
三、心肌收缩性29
四、心率30
五、心室收缩运动的协调性30
第二节 外周血管30
一、体循环血管V-P关系31
二、对回心血量的阻力31
三、静脉回流的神经和体液调节32
第三节 急性心功能不全32
第四节 低灌注状态33
一、感染性休克33
二、心源性休克34
三、低容量性休克35
第五节 肺循环35
一、肺循环的特点35
二、肺泡通气与灌注以及通气/灌注比例的分布不均36
第六节 肺高压38
第七节 肺水肿38
一、形成机制38
二、病理生理39
三、临床表现41
四、治疗42
第四章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与危重病的关系44
第一节 内皮细胞及其功能44
一、内皮细胞的结构44
二、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45
三、内皮细胞在调节微血管舒缩中的作用47
四、内皮细胞在调节白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中的作用47
五、内皮细胞调节微血管通透性的功能47
六、内皮细胞的抗凝血功能48
第二节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48
一、概念48
二、内皮失功的原因49
第三节 内皮细胞的保护49
一、抗氧化剂对内皮细胞的保护50
二、蛋白酶抑制剂对内皮细胞的保护50
三、锌和硒对内皮细胞的保护50
四、对抗细胞因子和内毒素的药物对内皮细胞的保护50
五、中药对内皮细胞的保护50
六、其他药物对内皮细胞的保护51
第四节 对临床治疗危重病的指导意义51
一、应用调节血管紧张度的药物改善内皮细胞失功51
二、补充内皮细胞被抑制的血管活性物质51
第五章 水、电解质代谢与酸碱平衡失调53
第一节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53
一、水、电解质平衡53
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防治55
三、ICU中常见的体液平衡失调58
第二节 酸碱平衡失调60
一、酸碱平衡调节与监测60
二、酸碱平衡失调的诊断与治疗62
三、ICU中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64
第六章 氧自由基与危重病症66
第一节 自由基的概念、产生实质及反应特征66
第二节 机体内氧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67
一、机体内氧自由基的生成67
二、机体自身的氧自由基清除机制69
第三节 氧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71
一、破坏细胞膜71
二、引起蛋白质变性及酶活性改变71
三、破坏DNA结构72
第四节 体内氧自由基损伤的评估72
一、呼出气中的H2O2测定72
二、脂质过氧化产物的测定72
第五节 氧自由基与危重病症的关系73
一、氧疗与氧自由基73
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3
三、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74
四、重度感染与自由基75
五、农药和药物中毒76
第六节 抗氧自由基治疗76
一、增加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76
二、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77
三、中药治疗77
第二篇 常见围术期重症的诊断与处理第七章 手术麻醉后危重患者的处理81
第一节 高危手术患者的术前评估81
一、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术前评估81
二、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术前评估82
三、肝病患者的术前评估83
四、肾病患者的术前评估84
五、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术前评估84
六、休克患者的术前评估85
七、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术前评估85
第二节 围手术期肝肾功能的保护86
一、围手术期肝功能的保护86
二、围手术期肾功能的保护88
第三节 疼痛和焦虑的控制90
一、镇痛与镇痛药90
二、镇痛方法91
三、焦虑的控制94
第四节 肌松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95
一、重要器官功能对肌松药药效的影响95
二、肌松药用于ICU患者的适应证96
三、常用肌松药的用法和用量96
四、肌松药作用的效果评定97
五、ICU患者使用肌松药时须注意的问题98
第五节 围术期呼吸衰竭98
一、低氧血症98
二、急性呼吸衰竭99
三、低氧血症与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100
四、呼吸监测100
第六节 心脏手术后处理101
一、患者转运至ICU的有关问题102
二、监测措施及临床意义102
三、基本治疗104
四、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05
第八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09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109
一、病因109
二、发病机制110
第二节 病理生理111
一、病理变化111
二、病理生理特点111
第三节 临床表现与诊断112
一、临床特征112
二、实验室检查112
三、放射线检查112
四、诊断113
第四节 治疗114
一、积极治疗原发病114
二、控制感染114
三、有效的呼吸支持114
四、体外膜肺氧合治疗116
五、降低肺血管阻力116
六、改善肺部微循环116
七、营养支持117
八、特异性药物治疗117
第九章 阻塞性呼吸困难118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病理生理118
一、肺动态过度膨胀118
二、呼吸衰竭119
第二节 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24
一、急诊科的评价与判断124
二、病因与诱因12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26
四、严重程度的判断与治疗策略的制定126
第三节 常规治疗与基础治疗127
一、急诊室的治疗127
二、ICU的治疗128
三、营养131
四、并发症131
五、预后132
第四节 呼吸道阻塞132
一、上呼吸道阻塞132
二、胸内支气管阻塞134
第十章 限制性呼吸困难137
第一节 限制性呼吸困难的病理生理137
一、呼吸肌活动障碍137
二、胸壁和肺的顺应性降低138
第二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38
一、病因139
二、发病机制139
三、病理生理141
四、临床表现141
五、辅助检查142
六、诊断与治疗142
第三节 气胸142
一、病理生理142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145
三、治疗145
第十一章 急性呼吸衰竭147
第一节 病理生理与分类147
一、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148
二、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149
第二节 治疗150
一、气道管理151
二、氧疗153
三、支气管扩张药155
四、祛痰剂159
五、呼吸兴奋剂160
六、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160
七、肺部的物理治疗160
八、机械通气161
第十二章 肺动脉高压172
第一节 概述172
一、定义172
二、分类172
第二节 病理改变173
一、基本病变173
二、病变分级173
三、病变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174
四、病变分级与吸100%氧反应间的关系174
第三节 诊断174
一、临床表现174
二、体征175
三、胸部X射线检查175
四、超声心动图检查175
五、心导管检查176
第四节 治疗176
一、药物治疗176
二、一氧化氮治疗178
三、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术后处理179
第十三章 心源性休克180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180
一、病因180
二、发病机制181
第二节 临床表现184
一、分类184
二、临床表现185
三、实验室检查186
四、诊断189
第三节 治疗189
一、治疗原则189
二、一般治疗措施189
三、血管活性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191
四、休克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193
五、机械性辅助循环194
六、病因治疗195
七、防治并发症和重要器官功能衰竭195
第十四章 围术期心律失常197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原因197
第二节 常见心律失常的特点198
一、窦性心动过速198
二、窦性心动过缓199
三、室性期前收缩199
四、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99
五、室性心动过速200
六、房性期前收缩200
七、心房纤维性颤动200
八、心房扑动201
九、心室扑动201
十、心室纤维性颤动201
十一、房室传导阻滞202
第三节 心律失常的治疗203
一、药物治疗203
二、纠正电解质紊乱205
三、电转复与电除颤205
四、心脏起搏207
第十五章 恶性高血压210
第一节 病因和病理210
一、概述210
二、诱因211
三、病理生理与病理解剖211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诊断212
一、临床表现212
二、实验室检查213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214
第三节 治疗215
一、一般治疗215
二、药物治疗215
三、监护216
四、防治脑水肿216
五、心脏合并症的治疗217
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治疗217
第四节 高血压急症217
一、临床表现217
二、常用急症降压药221
第十六章 血管活性药223
第一节 基本概念223
第二节 临床应用226
一、直接作用的激动剂226
二、间接作用的物质229
三、混合作用的药物230
第十七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232
第一节 病因232
一、肾前性232
二、肾性233
三、肾后性233
第二节 发病机制233
一、肾血流减少及重新分布233
二、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234
三、肾缺血再灌注损伤235
四、肾小管细胞钙内流增加235
五、细胞凋亡235
第三节 临床表现235
一、少尿或无尿期236
二、多尿期237
三、恢复期237
第四节 诊断237
一、实验室检查237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238
第五节 肾功能的保护239
一、术前危险性评估239
二、预防肾缺血和肾损害239
三、药物预防肾功能衰竭240
第六节 治疗240
一、少尿期或无尿期的治疗240
二、多尿期的治疗242
三、治疗进展242
第十八章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围术期处理243
第一节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243
第二节 心脏瓣膜病的病理生理与围术期处理244
一、心脏瓣膜病的病理生理244
二、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围术期处理246
第十九章 器官移植术后的处理251
第一节 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治疗251
一、排斥反应的类型252
二、免疫抑制治疗252
第二节 几种大器官移植的术后处理254
一、肾脏移植254
二、肝脏移植257
三、心脏移植259
四、肺移植261
五、胰腺移植263
第二十章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265
第一节 肾上腺皮质的生理学265
第二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病因267
一、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267
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269
第三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270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诊断271
一、临床诊断271
二、病因学诊断272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治疗272
第二十一章 烧伤的救治274
第一节 概述274
第二节 烧伤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征275
一、呼吸功能的改变275
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276
三、机体代谢的改变277
四、局部伤口的改变277
第三节 烧伤的监护和治疗278
一、烧伤的现场处理278
二、呼吸功能的监测和治疗278
三、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治疗279
四、全身营养代谢的调节281
五、创面的处理281
第二十二章 甲状腺急症283
第一节 甲状腺生理学283
第二节 甲状腺危象284
一、发病机制284
二、诱因285
三、临床表现286
四、诊断286
五、治疗286
第三节 黏液性水肿昏迷288
一、发病机制288
二、诱因289
三、临床表现289
四、诊断289
五、治疗289
第二十三章 阿片类药物中毒与戒断综合征的紧急处理291
第一节 概述291
一、阿片类药物的分类291
二、阿片类药物的药理学特点292
三、阿片类药物的作用原理293
第二节 阿片类药物中毒293
一、中毒原因293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293
三、中毒的急救处理294
第三节 阿片类药物戒断综合征的紧急处理295
一、阿片类药物的依赖性295
二、阿片类药物依赖性的诊断296
三、戒断综合征的紧急处理297
第二十四章 重症患者的感染300
第一节 重症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300
一、呼吸器械污染300
二、连接患者的各种导管途径300
三、不合理用药301
四、外科手术301
五、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免疫抑制剂和抗癌药物301
六、全身的基础疾病301
第二节 ICU感染的菌群分布301
一、现代感染类型301
二、ICU患者感染菌群302
第三节 ICU常见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302
一、医院内肺部感染302
二、感染性心内膜炎303
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05
四、脓毒症308
第二十五章 SARS患者的麻醉与呼吸支持311
一、SARS的一般临床表现与治疗311
二、麻醉和手术前准备312
三、麻醉选择313
四、呼吸道管理313
五、呼吸支持疗法314
六、麻醉管理315
七、手术室以外的紧急救治315
八、SARS疫情对麻醉科工作的影响316
第二十六章 脑缺血的保护与治疗317
第一节 脑循环的特征317
一、耗氧量大317
二、脑血管的舒缩幅度有限317
三、脑血流的神经体液调节因素317
第二节 脑缺血的病理生理特性318
一、脑缺血的分类和原因318
二、脑缺血期间的病理生理和代谢319
第三节 脑缺血的保护与治疗320
一、一般处理320
二、控制性高血压321
三、稀释血液322
四、低温322
五、抑制NMDA322
六、阻断Ca2+通道322
七、麻醉剂323
八、清除自由基323
九、血液学处理323
十、Na+通道阻滞剂323
十一、综合治疗323
十二、时间因素323
第二十七章 神经精神性疾病的急救处理325
一、精神科ICU病房的建制325
二、躁狂状态患者的监测与治疗326
三、抑郁状态患者的监测与治疗326
四、谵妄状态患者的监测与治疗327
五、焦虑状态患者的监测与治疗327
六、精神科意外事故的监测与抢救327
七、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治疗330
八、戒断综合征的监测与治疗332
第二十八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34
第一节 概述334
第二节 病因与病理生理335
一、肺功能障碍335
二、肾功能障碍336
三、肠道功能障碍337
四、肝功能障碍338
五、心功能障碍338
第三节 发病机制338
一、细胞因子的激活和介质释放339
二、组织血灌流障碍与缺血再灌注损伤340
三、氧自由基341
四、一氧化氮342
五、氧供与氧耗的失衡342
六、热休克反应与细胞凋亡343
第四节 临床诊断与监测343
一、临床诊断及分期343
二、MODS严重程度的评分344
三、临床监测344
第五节 预防、治疗和预后345
一、预防345
二、治疗345
三、预后347
第三篇 围术期危重患者的监测351
第二十九章 ICU常用仪器的使用351
第一节 呼吸机351
一、Engstr?m系列呼吸机351
二、Dr?gre系列呼吸机355
三、西门子伺服系列呼吸机359
四、星牌系列呼吸机364
五、熊牌系列呼吸机367
六、纽邦系列呼吸机372
七、鸟牌系列呼吸机374
八、国外其他呼吸机375
第二节 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376
一、测量方法377
二、正常值377
三、临床意义377
第三节 经皮氧及二氧化碳分压测定379
一、测量原理379
二、测量方法379
三、临床意义379
第四节 除颤器380
一、交流除颤器380
二、电容放电直流除颤器380
三、延时线电容放电直流除颤器381
四、除颤电极381
第三十章 呼吸力学的监测及临床应用382
第一节 气道压力382
第二节 顺应性:压力-容量关系384
一、静态顺应性和动态顺应性385
二、监测胸肺顺应性的临床意义385
第三节 压力-容量曲线的临床应用385
第四节 压力-容量曲线的描记——静态方法386
一、大注射器法386
二、流量中断技术387
三、低流量P-V曲线描记法388
第五节 压力-容量曲线的分析与应用389
一、不应用PEEP时对P-V曲线的分析389
二、应用PEEP时对P-V曲线的理解389
三、应用CT影像时对P-V曲线的理解390
四、P-V曲线的解释:一种新观点390
五、肺泡复张和失复张:P-V曲线告诉我们什么392
第六节 压力-容量曲线的描记——动态方法395
一、动态远端(相对气管内导管)P-V曲线395
二、容量依赖性顺应性(SLICE法)396
三、恒定流速时动态压力/时间曲线分析397
第七节 呼吸阻力400
一、呼吸系统阻力的计算400
二、监测气道阻力的意义401
第八节 呼吸力学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401
一、在肺损伤患者诊断和管理中的应用401
二、在气道阻塞患者中的应用402
三、在评估呼吸动力和同步性中的价值402
第九节 呼吸功测定402
一、呼吸功的组成403
二、呼吸功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403
第三十一章 无创性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404
第一节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原理404
一、生理学原理404
二、基本原理405
第二节 常用的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406
第三节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适应证与临床应用408
一、适应证408
二、临床应用408
三、正常值409
第四节 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410
一、循环功能不全410
二、严重心律失常410
三、血液中的异常血红蛋白410
四、血管内的异常色素410
五、静脉血的搏动411
六、被监测肢体的位置变化411
第三十二章 心电图监测412
第一节 正常心电图及心电图导联412
一、心脏传导系统412
二、正常心电图412
三、心电图导联414
第二节 常见异常心电图416
一、心律失常416
二、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416
三、电解质紊乱418
第三节 重症心电监护技术418
一、常用心电监护的分类419
二、常用的监护导联419
第四节 床旁心电图监测420
一、仪器设备420
二、操作程序421
三、图像分析程序422
四、临床应用422
第五节 动态心电图424
一、仪器设备424
二、主要功能425
三、临床应用425
第六节 电话传输心电图监测426
一、仪器设备426
二、技术要点428
三、临床应用428
第三十三章 血流动力学监测431
第一节 周围动脉压的测定431
一、无创血压监测431
二、有创血压监测432
第二节 中心静脉压的测定和插管技术435
一、插管适应证435
二、插管途径435
三、插管并发症441
第三节 肺动脉插管术的临床应用442
一、插管技术442
二、适应证446
三、禁忌证447
四、并发症447
第四节 有创心排出量监测448
一、基本原理448
二、操作方法448
三、心脏做功的计算公式451
第五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意义451
一、参数的正常值和意义451
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453
三、其他常见疾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454
第三十四章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意义455
一、监测指标的生理基础及临床意义455
二、临床适应证458
三、常用监测技术458
第三十五章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462
一、物理原理462
二、适应证463
三、检查方法和切面463
四、在围术期的临床应用465
五、不良作用及对策471
第三十六章 氧代谢监测与调控473
第一节 气体的交换与运输473
一、肺及外周组织的氧交换473
二、血液和心血管系统在氧代谢中的作用474
第二节 氧代谢监测的基本方法474
一、无创测定方法474
二、有创测定方法475
三、氧代谢参数475
第三节 氧供需平衡的影响因素476
一、影响氧供的因素476
二、影响氧耗的因素476
三、氧供与氧耗的关系476
第四节 氧供需平衡变化的代偿机制478
一、氧耗增加的代偿478
二、失血的代偿478
三、心功能受损时的代偿479
第五节 休克及高危患者的氧代谢障碍479
一、休克的评估479
二、氧债问题480
三、外科高危患者的氧债观测480
第六节 以纠正氧代谢障碍为目标的休克治疗482
一、休克的治疗策略483
二、扩容治疗对氧代谢的作用483
三、心血管药物对循环系统和氧代谢的作用484
四、超常氧供的临床尝试484
第三十七章 血中药物浓度及其他特殊物质的监测486
第一节 概述486
第二节 茶碱的监测487
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监测488
一、奎尼丁489
二、普鲁卡因胺489
三、异丙吡胺489
四、利多卡因489
五、胺碘酮490
六、其他抗心律失常药490
第四节 强心药的监测490
一、地高辛490
二、氨吡酮491
第五节 抗生素的监测491
一、氨基糖苷类491
二、氯霉素492
三、万古霉素492
第六节 抗癫痫药物的监测493
一、苯妥因494
二、酰胺咪嗪494
三、苯巴比妥494
四、去氧苯比妥494
五、乙琥胺495
六、丙戊酸495
第七节 免疫抑制剂的监测496
第八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监测497
第九节 有毒物质的监测497
第三十八章 氧代谢与营养监测498
第一节 氧的摄取及二氧化碳排出量的测定498
一、呼吸气体监测法498
二、循环非直接测热法499
第二节 营养评定500
一、营养状态评定500
二、动态营养评定505
三、营养不良综合评定及预后营养指数506
第三十九章 脑功能监测507
第一节 脑电图507
一、常规EEG监测507
二、EEG分析与临床509
三、脑电活动监测510
第二节 诱发电位513
一、概述513
二、EP的监测技术514
三、常用的EP及其临床监测516
第三节 颅内压523
一、概述523
二、颅内压病理生理524
三、颅内压监测方法525
第四节 脑血流529
一、概述529
二、脑血流病理生理529
三、脑血流监测方法531
四、脑血流监测的临床评价534
第四篇 ICU中常用的疗法与技术539
第四十章 呼吸系统人工支持539
第一节 气管内插管和气管切开539
一、气管内插管539
二、气管切开542
第二节 机械通气542
一、机械通气的指征542
二、人工呼吸机的类型543
三、机械通气的模式544
四、机械通气患者的管理546
五、机械通气的撤离548
六、机械通气对器官功能的影响及并发症549
七、其他呼吸支持及治疗方式550
第三节 体外膜肺氧合551
一、体外膜肺氧合的作用551
二、体外膜肺氧合的优势552
三、体外膜肺氧合的方式553
四、体外膜肺氧合的患者选择553
五、体外膜肺氧合的技术与管理554
第四节 常见危重病的人工呼吸支持557
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57
二、术后呼吸功能不全558
三、急性心源性肺水肿558
四、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急性呼吸衰竭558
第四十一章 呼吸疗法560
第一节 氧治疗560
一、氧疗的生理和病理学基础560
二、氧疗的目的和适应证563
三、氧疗的方法和监测564
四、危重患者氧疗的适应证及效能566
五、氧疗的撤离和注意事项572
六、氧疗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572
第二节 高压氧治疗574
一、适应证574
二、禁忌证和并发症578
第三节 危重患者高压氧治疗578
一、单人高压氧室的监护579
二、多人高压氧室的监护579
第四节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580
一、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比较580
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选择581
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注意事项581
第五节 呼吸道的湿化及雾化疗法581
一、湿化及雾化疗法的病理生理学基础582
二、雾化的原理582
三、湿化及雾化治疗的方法583
四、常用的湿化及雾化药物583
五、湿化及雾化治疗的注意事项585
第四十二章 循环系统支持治疗586
第一节 危重患者循环功能的变化586
一、心脏泵血功能586
二、心率587
三、动脉血压588
四、中心静脉压588
第二节 危重患者肺动脉漂浮导管的应用589
一、使用Swan-Ganz肺动脉气囊漂浮导管的指征590
二、Swan-Ganz导管各参数及临床意义590
第三节 拟肾上腺素能药在ICU的应用592
第四十三章 ICU患者的血液净化疗法594
第一节 ICU患者行透析治疗面临的特殊问题594
一、呼吸衰竭594
二、心血管系统不稳定594
三、大脑灌注压降低595
四、多器官功能衰竭时乳酸代谢的异常595
五、营养的补充595
六、感染595
七、肠道多发的小出血灶595
八、抗凝595
第二节 ICU患者血液净化方式的选择596
一、血液净化方式的治疗特点596
二、患者的临床状况及治疗目的597
三、医师的专业水平及可用的技术条件597
第三节 血液净化技术597
一、血液透析597
二、血液滤过602
三、血液透析滤过604
四、连续性肾替代疗法604
五、单纯超滤607
六、血液灌流607
七、腹膜透析608
第四节 血液净化疗法的临床应用608
一、血液净化疗法在重症ARF中的应用608
二、血液净化疗法治疗急性中毒610
第四十四章 ICU患者的营养612
第一节 ICU患者的代谢612
一、应激代谢的病理生理612
二、饥饿代谢的病理生理614
三、ICU患者的能量代谢615
第二节 营养状态的评估616
一、体重616
二、肱三头肌皮肤皱褶厚度616
三、上臂中点肌肉周径617
四、内脏蛋白617
五、免疫测定617
六、氮平衡617
第三节 营养支持的指征618
一、急性胰腺炎618
二、炎症性肠病618
三、消化道瘘619
四、颅脑外伤619
五、烧伤619
六、肝功能衰竭619
七、急性肾功能衰竭619
第四节 营养物的种类和需要量620
一、营养物的种类620
二、营养的需要量624
第五节 胃肠外营养626
一、胃肠外营养的适应证626
二、营养物质的配制626
三、胃肠外营养的并发症627
四、胃肠外营养的监测627
第六节 胃肠内营养628
一、管饲膳食628
二、要素膳628
第四十五章 动静脉穿刺术630
第一节 末梢静脉穿刺630
一、末梢静脉的分布630
二、末梢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631
第二节 中心静脉穿刺632
一、概述632
二、中心静脉穿刺的常规方法636
三、常用的中心静脉穿刺方法637
四、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常见并发症644
第三节 常用动脉穿刺645
一、常用动脉穿刺置管方法645
二、动脉置管的并发症648
第四十六章 胸腔、心包和腹腔穿刺术650
第一节 胸腔穿刺术650
一、胸腔应用解剖650
二、胸腔积液的病因及病理生理651
三、胸腔积液、积气的诊断652
四、胸腔穿刺653
五、胸腔积液的检查654
第二节 心包穿刺术655
一、心包应用解剖655
二、心包积液的病因及病理生理656
三、心包积液的诊断656
四、不同病因所致心包积液的区别657
五、心包穿刺658
第三节 腹腔穿刺术659
一、腹腔应用解剖659
二、腹水的病因及病理生理659
三、腹水的临床表现660
四、腹水的诊断661
五、腹腔穿刺663
第四十七章 婴幼儿与儿童心肺复苏术665
第一节 心跳呼吸停止的病因665
第二节 心跳呼吸停止的初期复苏666
一、心肺复苏的开始666
二、打开气道667
三、判断有无呼吸668
四、人工呼吸669
五、胃扩张及处理669
第三节 婴幼儿呼吸道异物梗阻的处理670
一、背部拍击法670
二、腹部推压法671
三、胸部推压法671
四、交替进行背部拍击法和推压法671
五、手指清除法671
六、器械取异物672
第四节 辅助通气的器械672
一、吸引器672
二、口咽通气道672
三、鼻咽通气道672
四、面罩672
五、气管内插管673
第五节 食管堵塞式导气管和喉罩气道673
一、食管堵塞式导气管674
二、喉罩气道675
第六节 环状软骨穿刺与喷射通气675
第七节 循环支持676
一、脉搏评估676
二、胸外心脏按压677
三、心前区叩击679
第八节 进一步的生命支持679
一、静脉通路679
二、气管内给药679
三、心内注射680
四、骨髓内通路680
五、溶液类型680
第九节 特殊的复苏情况680
一、淹溺680
二、颈部损伤681
三、开胸CPR681
四、紧急体外循环681
第十节 心搏骤停的药物治疗682
一、氧气682
二、肾上腺素682
三、去甲肾上腺素683
四、碳酸氢钠684
五、阿托品684
六、钙剂685
七、钙拮抗剂685
八、纳洛酮685
第十一节 室颤的治疗686
一、电疗686
二、药物治疗688
第十二节 CPR的并发症689
第十三节 CPR技术进展690
一、胸部按压的机械装置690
二、抗休克裤691
三、插入式腹部按压CPR692
四、主动脉内气囊反搏693
五、主动按压-减压CPR693
六、背心式CPR693
七、快压CPR694
第十四节 CPR中其他药物治疗694
第十五节 CPR的结局694
一、终止CPR的指标694
二、CPR的结局695
第四十八章 心肺脑复苏696
第一节 心肺脑复苏的发展史696
第二节 心搏骤停的原因和诊断697
一、心搏骤停的原因697
二、心搏骤停的症状与诊断698
第三节 基本生命支持698
一、呼吸道的维护698
二、人工呼吸698
三、胸外按压699
第四节 进一步生命支持700
一、辅助性胸外按压700
二、人工通气701
三、有创性复苏术701
四、心脏电击复律702
五、复苏药物的使用703
六、复苏效果的评价与监测706
第五节 后期复苏处理708
一、治疗原发病708
二、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维持呼吸功能708
三、大脑的保护708
第四十九章 脑死亡710
一、脑死亡的定义710
二、脑死亡的病因和相关病理生理机制711
三、脑死亡的诊断标准711
四、脑死亡的实际意义和有关问题713
第五篇 ICU患者的护理717
第五十章 ICU的护理体制717
第一节 概述717
一、护理人员的配备717
二、ICU护士的素质要求717
三、ICU护士的任务718
第二节 ICU基本护理理论知识719
一、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719
二、休克719
三、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719
四、呼吸衰竭720
五、循环衰竭720
六、急性肾功能衰竭720
七、肝功能衰竭721
八、颅内压增高721
九、心肺脑复苏721
十、ICU患者的精神症状及心理护理722
第三节 监护知识723
一、循环系统监测项目及监护要点723
二、呼吸系统监测项目及监护要点723
三、神经系统监测项目及监护要点724
四、肾功能监测项目及监护要点724
五、肝功能监测项目及监护要点725
六、其他监测725
第四节 ICU专科护理技能725
一、口腔护理725
二、吸痰法725
三、ICU氧疗法726
四、雾化吸入726
五、胸部物理治疗726
六、会阴部护理727
七、ICU给药法727
八、体位护理法730
九、各种穿刺法731
十、ICU常用监测、治疗仪器的操作程序732
第五节 ICU护理管理734
一、ICU管理制度735
二、ICU消毒管理和预防感染措施735
三、ICU护理信息管理737
四、ICU护理质量管理740
第六节 ICU健康教育741
一、ICU健康教育的目的741
二、ICU健康教育的特点741
三、ICU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742
四、反馈742
第五十一章 ICU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和方法743
第一节 口腔清洁743
一、物品准备743
二、操作方法744
三、注意事项744
第二节 气管内吸痰744
一、物品准备744
二、操作方法745
第三节 胃管745
一、物品准备745
二、操作方法745
第四节 尿管746
一、物品准备746
二、操作方法746
三、注意事项747
第五节 动脉穿刺的护理748
一、适应证和操作方法748
二、动脉穿刺测压的护理要点748
第六节 深部静脉穿刺748
一、锁骨下静脉穿刺748
二、颈外静脉穿刺749
第七节 Swan-Ganz漂浮导管750
一、适应证和操作方法750
二、护理要点750
第八节 呼吸机的清洁751
一、清洁751
二、消毒751
第九节 透析752
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752
二、滤出液的调节752
三、生命体征监护752
四、出、凝血机制的观察752
五、管路检查753
六、生活护理753
七、自主尿量观察753
第十节 伤口愈合753
一、特点753
二、护理753
三、更换敷料754
第十一节 呼吸困难755
一、及时发现呼吸困难755
二、呼吸困难的分类755
三、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护理755
第十二节 疼痛756
一、患者因素756
二、护理方法756
第十三节 压力性溃疡758
一、定义758
二、易发人群及部位758
三、分期和临床表现758
四、预防759
第十四节 脱机759
一、脱机步骤759
二、脱机基本程序760
第十五节 老年患者760
一、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760
二、协助老年患者适应医院环境761
三、了解老年患者过去的病史和健康状况761
四、加强日常生活护理761
五、为老年患者创造舒适安全的医院环境761
第五十二章 创伤及手术后患者的护理762
第一节 创伤患者的护理762
一、脑外伤患者的护理762
二、胸部创伤患者的护理765
三、腹部创伤患者的护理767
四、脊髓伤及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768
第二节 手术后患者的护理769
一、神经精神系统护理769
二、呼吸系统的监测及护理769
三、循环系统的监测及护理770
四、肾功能监测771
五、消化道功能监测771
六、创面的观察及护理771
七、疼痛观察及护理772
八、引流管的护理772
九、预防血栓形成772
十、一般护理772
第五十三章 ICU患者的精神护理773
一、ICU患者的精神症状773
二、诱发精神症状的原因774
三、ICU患者的精神护理775
参考文献776
中英文名词对照表779
英中文名词对照表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