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诗词曲格律新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诗词曲格律新释](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4927140.jpg)
- 李方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8036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诗词格律-基本知识-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诗词曲格律新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简论诗歌1
第一节 从词义上说诗、歌和诗歌1
第二节 诗歌的起源及其在文学中的地位2
一 诗歌的起源2
二 诗歌在文学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3
第三节 诗歌的基本特征3
一 语言精炼4
二 思想深刻7
三 感情丰富8
四 景致生动9
五 音韵铿锵10
六 意境高雅11
第四节 比兴体和诗歌习用的若干表现方法13
一 诗歌可以使用语言艺术的一切表现方法13
二 比兴体的含义14
三 比兴的方式15
(一)明喻16
(二)暗喻(隐喻)16
(三)借喻(借代)16
(四)比拟17
(五)双关与歇后18
四 与比兴体相关的其他手法19
(一)夸张19
(二)委婉20
(三)排比20
(四)对偶21
(五)烘托21
五 诗歌所常用或所特有的其他表现方法22
(一)白描勾画22
(二)象征想象23
(三)回环反复23
(四)断续跳跃24
(五)语法独特25
(六)倩影朦胧26
第二章 我国诗歌的发展源流29
第一节 我国诗歌特有的优良传统29
第二节 先秦时代的诗歌——《诗经》和《楚辞》32
一 先秦阶段的一般情况32
二 《诗经》34
(一)《诗经》是我国四言诗的楷模34
(二)《诗经》的章法和押韵方式是我国格律诗的雏形34
(三)《诗经》的艺术手法和美好语言为后代诗人所乐于继承35
三 南方民歌和《楚辞》35
(一)南方民歌的特色35
(二)《楚辞》对我国诗歌的影响36
第三节 两汉乐府与五言诗37
一 两汉的一般情况37
二 两汉“乐府诗”对中国诗歌发展的贡献37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新体诗”41
一 魏晋南北朝的一般情况41
二 本阶段诗歌的发展情况及其突出成就41
(一)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歌42
(二)两晋诗歌和陶渊明的成就43
(三)南朝诗歌和“新体诗”或“永明体”44
第五节 唐代诗歌——“近体诗”和五、七言古诗45
一 唐代的一般情况45
二 唐代文学46
三 “近体诗”(格律诗——律诗和绝句)的形成46
四 唐诗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特殊地位48
第六节 宋代文学与宋词48
一 宋代的一般情况48
二 宋代文学概况51
三 词的产生和宋词的辉煌成就52
(一)词的起源52
(二)词的发展简况和宋词的辉煌成就58
第七节 元代文学和元曲60
一 元代的一般情况60
二 元代文学概况62
三 元曲的兴起及其基本内容63
(一)元曲(散曲和剧曲)产生的时代背景63
(二)元曲的发展简况64
第八节 明清以后的诗歌66
一 明清时代的简单情况66
二 明清时代的文学和诗歌68
第三章 律诗和绝句写作的基本规律70
第一节 简单的说明70
第二节 近体诗的字数和句数72
一 关于诗歌每句的字数72
(一)一般汉语句子中的字数73
(二)汉语诗歌中每句的字数76
二 关于诗歌每首的句数78
第三节 关于诗歌的平仄80
一 写诗应该以今音为准80
二 声调是汉语最基本的特色之一83
三 声调的发现、演变及其界定84
(一)学习一点音韵学知识84
(二)四声的发现86
(三)四声的性质和定义89
(四)驳“古无入声”的妄说92
(五)什么是入声及其消失原因考96
四 为什么要平仄相对99
第四节 对仗101
一 对仗是汉语所特有的语音美和结构美101
二 对仗的种类102
(一)工对、邻对、宽对102
(二)借对103
(三)错综对103
(四)流水对104
(五)扇面对(隔句对)104
(六)句中自对104
第五节 近体诗的用韵105
一 关于诗韵的一般常识105
二 汉语的押韵规则106
(一)韵书的产生和韵部的合并106
(二)汉语押韵的条件107
(三)汉语押韵方面的难题109
(四)韵脚在句中的位置111
(五)韵脚在诗篇中的位置112
第六节 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写作的基本规律113
一 近体诗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113
(一)近体诗句内的平仄安排113
(二)近体诗联内和联间的平仄关系——“对”和“粘”114
二 近体诗格律的简单表述117
第四章 近体诗的讲究、禁忌和影响119
第一节 用字方面二三事120
一 鉴别平仄要敏锐,储备词汇要丰富120
(一)养成敏锐的平仄鉴别能力120
(二)积累丰富的替换词汇122
(三)善于利用平仄两读的词123
(四)灵活运用古代的入声字124
(五)数目字、方位词平仄从宽124
二 避重字及例外情况124
(一)强调125
(二)顶针续麻等格式125
(三)同形异音、同音异义者不算重字126
第二节 论拗句126
一 什么是拗句127
二 拗句的补救128
三 怎样看待拗句130
第三节 造句和“粘”、“对”130
一 诗句和语法句的关系130
二 注意顿逗131
三 恪守“粘”、“对”规则132
第四节 正确看待对仗133
一 对仗的灵活性133
二 对仗并非愈多愈好134
三 避免“合掌”135
四 所谓“偷春格”136
第五节 用韵二三事136
一 以《诗韵新编》十八韵部为准则136
二 适当借用古韵137
三 韵脚从宽138
(一)首句韵脚从宽138
(二)兼顾古音和方言138
(三)打破陈规138
(四)几种特殊用韵规则139
(五)奇句末字应避免与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141
第六节 近体诗的结构安排142
一 近体诗各联的名称及其含义142
二 关于近体诗布局的参考意见143
(一)“起承转合”说143
(二)要避免公式化143
(三)近体诗布局上应注意之点144
第七节 近体诗的影响144
一 对唐人诗歌的影响145
(一)促成唐诗蓬勃发展145
(二)使古体诗尽量律化146
(三)引起故作古奥的倾向146
二对(宋)词的影响147
三 对元曲的影响148
四 对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的影响148
五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50
第五章 填词的基本规律152
第一节 词是近体诗的直接产物152
第二节 词的流派153
一 婉约派及其分支153
(一)以花间派为代表的脂粉派154
(二)以晏殊为代表的闲适派154
(三)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典雅派154
(四)以周邦彦等为代表的声律派154
二 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155
三 其他派别157
第三节 词牌157
一 词牌的意义157
二 词牌的来历157
三 词牌的运用159
(一)选择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词牌159
(二)避免选用欠雅致的词牌159
(三)标明主题的方式160
第四节 词的分类和分阕161
一 令、引、近、慢161
(一)令161
(二)引162
(三)近162
(四)慢162
二 小令、中调和长调163
三 词的分阕163
第五节 词的句式、字数和顿逗164
一 词句的平仄安排164
二 词的句式——字数和顿逗165
第六节 词的用韵168
一 词韵的一般规则168
(一)韵脚平仄由词牌规定169
(二)仄韵上去通押,入声独用169
二 韵脚的疏密169
(一)句句用韵,一韵到底式170
(二)近似唐诗式170
(三)韵脚疏密不等式171
三 少数特殊押韵方式173
第七节 填词的基本规律175
一 填词不比作诗难175
二 依照词谱填词177
(一)准备比较适用的词谱177
(二)注意词牌的造句和用韵规则179
三 按照规律填词179
(一)词是近体诗的直接产物180
(二)词句是律化诗句的多重组合180
(三)抄录范本181
第八节 词的语言风格及其他181
一 词是最平易而又最艰深的格律诗181
(一)典雅而又艰深的语言181
(二)通俗化、口语化的语言182
二 重字和对仗183
(一)关于避重字183
(二)关于对仗和“虾须格”184
三 自度曲和几种文字游戏184
(一)自度曲184
(二)唱和185
(三)隐括186
(四)集句187
(五)分韵、联句及其他188
四 关于词话188
第九节(宋)词的影响190
一 我国古典格律诗影响的级差190
二 (宋)词的特殊魅力192
第六章 谱(写元)曲的基本规律194
第一节 “元曲”的双重含义194
一 配乐诗歌的“词”和“曲”194
二 什么是“元曲”195
第二节 (元)曲产生的时代背景197
一 社会生活的变迁197
二 对于僵化宋词的抵制199
三 “诗”、“词”余韵的影响199
第三节 元人剧曲(杂剧)和散曲200
一 剧曲(杂剧)200
(一)我国戏剧成长的曲折道路200
(二)剧曲基本知识简介202
(三)剧曲的成就和影响204
二 散曲206
(一)小令207
(二)带过曲209
(三)散套210
第四节 谱(写元)曲的基本规律214
一 (元)曲写作上的某些突出特点214
(一)(元)曲是比较容易谱写的古典格律诗214
(二)(元)曲谱写时的特殊困难214
二 谱(写元)曲的主要步骤216
(一)选取适当曲牌216
(二)识别、了解和正确使用衬词217
(三)注意平仄与对仗222
(四)押韵新规223
(五)写作时应注意之处224
第五节 元曲的影响225
附录一 典型(样板)近体诗十六首227
附录二 常见词牌及作品六十阕233
附录三 常见曲牌及作品五十只253
附录四 《对韵》十七则267
附录五 韵书示例272
附录六 简易参考书目275
后记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