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犯罪被害人研究综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犯罪被害人研究综述
  • 赵国玲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51020116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51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87页
  • 主题词:刑事政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犯罪被害人研究综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 被害人研究三十年1

一、被害人研究的兴起与发展1

二、被害人研究的基本内容9

三、被害人研究的贡献、反思及前瞻15

基础篇1

第一章 犯罪被害人基本问题研究1

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的概念1

一、被害人与犯罪被害人之分1

二、犯罪被害人的内涵2

三、犯罪被害人概念中的犯罪之争3

四、犯罪被害人的外延之争5

五、直接被害人与间接被害人之争9

六、简要述评10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的特征与分类10

一、犯罪被害人的特征10

二、犯罪被害人的分类12

三、简要述评18

第三节 犯罪被害人学概述19

一、犯罪被害人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学科地位19

二、犯罪被害人学的功能23

三、犯罪被害人学的产生与发展24

四、简要述评31

第四节 被害调查32

一、被害调查与被害人调查32

二、被害调查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意义33

三、被害调查的历史发展33

四、国际犯罪被害人调查及美国全国犯罪被害调查34

五、对我国被害调查制度的理论建构35

六、被害调查在我国的开展37

七、简要述评38

第二章 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研究39

第一节 被害人与犯罪人关系研究综述39

第二节 被害人与犯罪人关系的基础研究42

一、对犯罪过程中被害人与犯罪人关系的认识论研究42

二、被害人与犯罪人关系的研究视角43

三、简要述评45

第三节 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45

一、被害人与犯罪人互动关系的概念45

二、被害人与犯罪人互动关系研究的历史回顾46

三、被害人与犯罪人互动关系类型47

四、简要述评57

第四节 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化57

一、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化类型58

二、被害人与犯罪人角色转换机制研究62

三、简要述评63

第五节 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其他关系63

一、对应共存关系63

二、刺激与反应关系64

三、责任分担关系65

四、刑事对立关系66

五、简要述评66

第三章 被害性与被害预防研究67

第一节 被害性研究综述67

一、被害性研究综述67

二、被害性的定义68

三、被害性的内容70

四、被害性的其他研究78

五、简要述评79

第二节 被害预防研究80

一、被害预防的概念、特征与种类80

二、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的关系88

三、被害预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91

四、被害预防的理论根据95

五、被害预防的实施96

六、简要述评110

制度篇112

第四章 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权利研究112

第一节 被害人诉讼地位和权利的比较研究112

一、被害人诉讼地位和权利的历史比较研究113

二、世界主要国家被害人诉讼地位和权利的比较研究115

三、两大法系中被害人权利保障的比较研究118

四、简要述评119

第二节 我国被害人诉讼地位和权利的变迁119

一、1979年《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权利119

二、1996年《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权利121

三、简要述评128

第三节 我国被害人当事人诉讼地位的理论基础128

一、尊严价值理论128

二、报应观念129

三、刑事救济理论131

四、程序正义理念133

五、简要述评135

第四节 我国被害人诉讼权利的完善136

一、被害人的上诉权136

二、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138

三、被害人的诉讼代理权141

四、被害人的知情权142

五、简要述评144

第五章 被害人援助制度研究145

第一节 被害人援助的概念和意义145

一、被害人援助的概念145

二、被害人援助制度的意义147

三、简要述评150

第二节 被害人援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50

一、被害人援助制度的产生150

二、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被害人援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152

三、我国被害人援助制度的历史和现状155

四、简要述评156

第三节 被害人援助的内容156

一、被害人援助体系156

二、被害人援助方式157

三、对特殊刑事被害人的特殊援助159

四、被害人援助的若干具体制度160

五、简要述评162

第六章 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163

第一节 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理论依据163

一、关于被害人国家补偿理论依据的主要观点163

二、对主要观点的分析166

三、简要述评168

第二节 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设计169

一、补偿原则169

二、补偿对象和范围171

三、补偿机构与程序175

四、补偿资金的来源与管理177

五、补偿申请途径178

六、简要述评179

第三节 特殊类型被害人补偿制度183

一、知识产权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183

二、非常状态被害人补偿制度186

三、简要述评188

第七章 被害人保护视野中的刑事和解研究189

第一节 刑事和解的理念基础189

一、关于刑事和解理念基础的主要观点189

二、简要述评198

第二节 是否应引进刑事和解的争论200

一、反对引进刑事和解的观点200

二、简要述评206

第三节 刑事和解相关问题207

一、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207

二、刑事和解的适用阶段207

三、简要述评208

第八章 被害人保护视野中的恢复性司法研究211

第一节 恢复性司法的价值基础211

一、关于恢复性司法价值基础的主要观点211

二、简要述评216

第二节 引进恢复性司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7

一、支持引进恢复性司法的主要观点217

二、简要述评219

第三节 引进恢复性司法的质疑220

一、质疑引进恢复性司法的主要观点220

二、简要述评221

第九章 被害人过错研究225

第一节 被害人过错概述225

一、被害人过错的含义、特征及分类225

二、简要述评227

第二节 被害人过错适用范围及其认定原则229

一、被害人过错适用范围229

二、被害人过错认定基本原则分析230

三、简要述评231

第三节 被害人过错对刑事责任的影响232

一、被害人过错影响刑事责任的主要观点232

二、简要述评233

类型篇234

第十章 未成年被害人研究234

第一节 未成年被害人概述234

一、未成年被害人的定义234

二、未成年人被侵害的情形与表现235

三、简要述评236

第二节 未成年被害人被害原因237

一、未成年人被害原因分析237

二、简要述评240

第三节 未成年人被害救助及预防241

一、未成年被害人的救助体系241

二、未成年人被害预防247

三、简要述评254

第十一章 女性被害人研究255

第一节 女性被害的特征与原因255

一、女性被害的特征255

二、女性被害的原因256

三、简要述评259

第二节 女性被害的预防259

一、关于女性被害的预防主要观点259

二、简要述评262

第三节 女性被害人的权益救济和保障262

一、关于女性被害人权益救济和保障的主要观点262

二、简要述评266

第四节 女性被害人分述267

一、受到性侵犯的女性被害人267

二、家庭暴力的被害人272

三、简要述评277

第十二章 暴力犯罪被害人研究278

第一节 暴力犯罪被害人概述278

一、暴力犯罪被害人的基本特征278

二、暴力犯罪被害人与加害人的互动关系282

三、暴力犯罪被害人的被害要因282

四、暴力犯罪被害预防285

五、简要述评288

第二节 杀人、伤害犯罪被害人研究289

一、杀人、伤害犯罪的被害人类型289

二、杀人、伤害犯罪的被害人特征292

三、杀人、伤害犯罪被害原因分析295

四、杀人、伤害犯罪被害预防对策297

五、简要述评300

第三节 抢劫犯罪被害人研究301

一、抢劫犯罪被害人的特征301

二、抢劫犯罪被害因素303

三、抢劫犯罪被害预防304

四、简要述评307

第四节 绑架犯罪被害人研究307

一、绑架犯罪被害人的类型307

二、绑架犯罪被害人的特征308

三、绑架犯罪被害预防310

四、简要述评316

第十三章 财产与经济犯罪被害人研究317

第一节 财产犯罪被害人研究317

一、财产犯罪被害人的一般特征317

二、盗窃犯罪的被害人318

三、简要述评321

第二节 经济犯罪被害人研究321

一、经济犯罪被害的特殊性321

二、诈骗犯罪被害人322

三、简要述评332

第十四章 无被害人犯罪研究333

第一节 无被害人犯罪的概念333

一、“无被害人犯罪”概念之争333

二、简要述评334

第二节 无被害人犯罪研究的历史发展335

一、无被害人犯罪研究的历史发展335

二、简要述评336

第三节 无被害人犯罪的类型及特点336

一、关于无被害人犯罪类型及特点的主要观点336

二、简要述评337

第四节 无被害人犯罪的非犯罪化问题338

一、无被害人犯罪非犯罪化的理论根据338

二、安乐死的非犯罪化问题339

三、赌博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问题345

四、聚众淫乱罪的非犯罪化问题348

五、简要述评349

附录 中国犯罪被害人研究综述索引3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