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软件工程质量保证与产品可靠性评审测试技术新标准实务全书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志锦,罗乔欣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
- ISBN:790037997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软件工程质量保证与产品可靠性评审测试技术新标准实务全书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计算机软件工程质量达标与可靠性评审测试技术最新标准规范4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1部分:概述(GB/T 18905.1—2002)4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2部分:策划和管理(GB/T 18905.2—2002)22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3部分:开发者用的过程(GB/T 18905.3—2002)35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4部分:需方用的过程(GB/T 18905.4—2002)54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5部分:评价者用的过程(GB/T 18905.5—2002)95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6部分:评价模块的文档编制(GB/T 18905.6—2002)128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第3部分:GB/T 19001—1994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供应、安装和维护中的使用指南(GB/T 19000.3—2001)161
信息技术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8566—2001)203
第2篇 计算机软件工程质量达标与可靠性评审测试技术基础知识263
第1章 计算机软件工程概述263
第一节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263
第二节 软件的概念、特点和分类267
第三节 软件工程的定义270
第四节 软件的危机276
第五节 软件生存期279
第六节 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289
第2章 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科学理论基础314
第一节 引言——认识、知识和模型315
第二节 形式方法328
第三节 逻辑基础335
第3章 计算机系统定义与计划软件346
第一节 系统定义347
第二节 软件计划360
第4章 计算机软件需求分析368
第一节 计算机软件需求分析的任务和步骤368
第二节 计算机软件需求结构化分析方法373
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需求分析工具388
第四节 加工的分析与表达391
第五节 数据字典398
第六节 计算机软件需求分析的结构化技术及其设计方法403
第七节 软件需求分析文件与复审508
第5章 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发展516
第一节 软件工程的四个发展阶段517
第二节 原型化方法518
第三节 统一的建模语言519
第四节 软件工程过程523
第五节 软件复用和构件技术529
第6章 计算机软件工程新进展533
第一节 计算机软件集成化技术534
第二节 计算机软件形式化技术538
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智能化技术541
第3篇 计算机软件工程质量与评估547
第1章 计算机软件质量的成本547
第一节 引言547
第二节 软件质量成本的概念548
第三节 输入551
第四节 增值活动553
第五节 输出554
第六节 质量的总成本555
第七节 活动分析556
第八节 焦点560
第九节 任务要素561
第十节 可能的错误使用563
第十一节 生产率565
第十二节 主要成本组成566
第2章 计算机软件质量计划组织569
第一节 引言569
第二节 SQP概念570
第三节 SQP的组织特性578
第3章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593
第一节 软件质量的概念594
第二节 质量598
第三节 软件600
第四节 软件质量601
第五节 软件质量保证603
第六节 软件质量保证方法605
第七节 软件质量控制611
第八节 软件质量人员认证612
第九节 软件可靠性613
第十节 软件可维护性614
第十一节 验证和确认615
第十二节 测试与评价617
第十三节 软件过程改进618
第十四节 ISO 9000软件认证619
第十五节 软件工程标准介绍623
第十六节 全面质量管理627
第4章 计算机软件质量评价629
第一节 各类人员对质量的不同需求630
第二节 软件质量度量模型631
第三节 软件质量评价过程模型633
第四节 软件可靠性评价635
第五节 软件性能评价659
第六节 软件运行评价660
第5章 软件过程能力的评估662
第一节 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MM663
第二节 CMM的应用675
第6章 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和编码的软件质量评估680
第一节 引言680
第二节 质量评估的各个方面和粒度级别682
第三节 软件分析工作平台688
第四节 一个典型的软件质量评估690
第五节 展望697
第4篇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质量达标与可靠性评审测试技术标准701
第1章 面向对象方法学引论701
第一节 传统方法的缺点702
第二节 面向对象的概念703
第三节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707
第四节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和设计714
第2章 面向对象的实现724
第一节 程序设计语言725
第二节 程序设计风格733
第三节 面向对象测试738
第四节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739
第五节 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787
第3章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基础839
第一节 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概念839
第二节 Wirfs-Brock的责任驱动的设计方法860
第三节 对象模型技术872
第四节 Booch方法884
第五节 Coad与Yourdon方法890
第六节 分级的面向对象设计896
第七节 改进结构——整理refactoring899
第4章 基于使用实例的综合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935
第一节 使用实例的设计方法概述935
第二节 分析阶段943
第三节 构造阶段953
第四节 实现与测试961
第五节 IBM的基于经验的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963
第5篇 软件测试过程成熟度及测试过程改进框架973
第1章 软件测试的六个要点973
第一节 测试过程的质量决定测试工作的成败974
第二节 使用早期软件生存周期测试技术可避免缺陷转移974
第三节 软件测试工具的时代已经到来975
第四节 改进测试过程必须有专人负责975
第五节 测试是一个专业技术学科,要求富有经验的专门技术人员976
第六节 培养破旧立新的、积极的合作精神976
第2章 软件测试的技术与实践978
第一节 一门新兴学科的短暂而丰富的历史979
第二节 我们的现状如何981
第三节 测试应该如何定位982
第3章 树立注重实际的观点984
第一节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985
第二节 关于错误你知道多少985
第三节 关于测试的一些定义988
第四节 优秀测试人员的测试态度989
第五节 测试人员怎样工作991
第六节 现在能做什么992
第4章 软件测试的重要选择:测试什么、何时测试、怎样测试993
第一节 风险及风险管理994
第二节 尽早开始测试996
第三节 测试过程的基本形式:验证和确认997
第四节 测试、开发生存周期及合同998
第5章 软件测试的重要方法:测试的框架1000
第一节 计划1001
第二节 软件工程成熟度和SEI1002
第三节 配置管理1006
第四节 标准1009
第五节 正式文档1012
第六节 测试件1013
第七节 度量1014
第八节 工具1016
第九节 现在能做什么1017
第6篇 计算机软件工程测试与软件质量保证案例解析1021
第1章 计算机软件测试概述1021
第一节 测试的基本概念1022
第二节 测试的挑战性1025
第三节 标识测试用例1026
第四节 错误与缺陷分类1030
第五节 测试级别1034
第2章 计算软件测试技术1035
第一节 测试技术的概述1035
第二节 通用测试技术1037
第三节 功能测试技术1041
第四节 非功能测试技术1044
第3章 软件测试工具1049
第一节 静态分析工具1049
第二节 动态测试工具1050
第三节 测试数据自动生成工具1054
第四节 模块测试台1056
第五节 测试合成环境1058
第4章 测试层次1062
第一节 测试层次的传统观点1063
第二节 其他生命周期模型1064
第三节 ASTM系统1068
第四节 将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分开1080
第5章 集成、集成测试、系统测试1084
第一节 组件及集成1085
第二节 组件交互1087
第三节 系统验收1096
第四节 β测试1098
第五节 结论1100
第6章 软件测量和探测1101
第一节 引言1101
第二节 应该测量什么1102
第三节 规划性能测量1105
第四节 性能测量概念1110
第五节 数据采集技术和工具1114
第六节 探测技术1119
第七节 应用资源测量1124
第7章 现实世界的测试过程:说明性的案例研究1127
第一节 案例研究1:大英图书馆1127
第二节 案例研究2:路透社产品验收小组1135
第三节 案例研究3:皇冠质量保证小组1148
第四节 案例研究4:葡萄酒协会1160
第五节 案例研究5:自动化数据处理有限公司1171
第7篇 计算机软件工程测试管理与质量编程实践经验介绍1187
第1章 软件工程的测试管理技术1187
第一节 目的和作用1188
第二节 软件生存周期与各种文件的编制1189
第三节 文件编制中考虑的因素1191
第四节 各种文件的内容要求1195
第五节 文件编制实施规定的实例1200
第六节 文件编制的质量要求1203
第七节 文件的管理和维护1205
第八节 文件编制工具1208
第2章 成本估计1209
第一节 参数方程1209
第二节 标准值法1211
第三节 COCOMO模型1213
第3章 测试的组织方法1218
第一节 测试的组织和改组1219
第二节 结构设计因素1221
第三节 测试功能的组织方法1222
第四节 选择正确的方案1229
第4章 目前的做法、发展趋势和挑战1231
第一节 图形用户界面:有哪些新东西1232
第二节 应用测试1232
第三节 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的比例1233
第四节 软件度量和实践基准研究1233
第5章 进度计划1236
第一节 Gantt图(横道图)1237
第二节 工程网络1238
第三节 估算进度1240
第四节 关键路径1242
第五节 机动时间1242
第6章 管理高速Web测试1245
第一节 项目背景1245
第二节 “高速”方法和准备1246
第三节 “高速”的测试计划1248
第四节 “高速”的测试执行1249
第五节 Web测试经验1251
第六节 警告1253
第7章 软件质量控制中的统计方法1254
第一节 质量控制1254
第二节 软件质量控制1257
第三节 质量编程1259
第四节 质量编程实践经验1276
第五节 软件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些技术问题的建议解决方案1297
第六节 高级管理者应该做什么1297
第8章 获得可持续收益1299
第一节 实现收益1299
第二节 获得帮助1300
第三节 后续工作1302
第8篇 计算机软件的质量挑战及审查过程控制技术1307
第1章 软件质量的挑战1307
第一节 查看他人的工作1308
第二节 质量并不免费1309
第三节 合理评价同级评审1312
第四节 同级评审、测试和质量工具1313
第五节 能够评审什么1316
第六节 对质量的个人承诺1317
第2章 同级评审方法的正式化频谱1318
第一节 正式化频谱1319
第二节 选择合适的评审方法1327
第3章 软件质量的审查过程1330
第一节 审查角色1331
第二节 审查小组的规模1333
第三节 审查过程的各个阶段1334
第四节 不同的审查方案1340
第五节 实施过程和内部审核1342
第六节 软件的技术评审1349
第4章 特殊评审的挑战1361
第一节 大件工作产品1361
第二节 空间和时间上的分离1363
第三节 生成的和非过程的代码1366
第四节 有太多的参与者1367
第五节 缺乏合格的评审人员1368
第5章 审查——前期软件质量保证技术1370
第一节 引言1370
第二节 审查的过程1371
第三节 吸取的教训1384
第四节 需求审查1387
第五节 规约审查1388
第六节 文档审查1390
第七节 审查度量1392
第八节 国家软件质量实验1397
第九节 八个案例1399
第6章 结束审查1406
第一节 返工阶段1407
第二节 跟踪阶段1408
第三节 因果分析阶段1410
第四节 审查准出条件1412
第9篇 计算机软件工程可靠性管理及软件质量标准化1417
第1章 软件标准化管理、软件配置管理及项目管理1417
第一节 软件标准化管理1417
第二节 软件配置管理1422
第三节 软件项目管理1454
第2章 软件的可靠性管理1490
第一节 引言1490
第二节 回顾与展望1491
第三节 软件可靠性测量的根本要求1493
第四节 优点1495
第五节 标准化1496
第六节 政府的态度1498
第七节 应用1499
第八节 选择测量指标1499
第九节 优化可靠性1500
第十节 可靠性管理1501
第十一节 矩阵控制1502
第十二节 小结1504
第3章 软件质量保证的标准化1505
第一节 引言1505
第二节 历史回顾1507
第三节 商业标准1509
第四节 要求的比较1517
第五节 技术支持性标准和行业专用标准1519
第4章 软件工程标准化1522
第一节 软件工程标准分类1524
第二节 ISO 9000国际标准简介1527
第三节 ISO 9000标准的贯彻1532
第5章 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1535
第一节 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要点1536
第二节 软件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1542
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是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1545
第四节 计算机软件的商业秘密与反不正当竞争1547
第五节 软件著作权人享有的专有权利1551
第六节 软件专利权利的限制1553
第七节 软件著作权的登记1555
第10篇 软件工程质量保证与测试检验必知内容1559
第1章 计算机软件开发文档编制指南1559
第一节 可行性分析报告1559
第二节 项目开发计划1563
第三节 软件需求说明书1564
第四节 总体设计说明书1566
第五节 详细设计说明书1567
第六节 用户操作手册1568
第七节 测试计划1571
第八节 测试分析报告1572
第九节 开发进度月报1573
第十节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1574
第十一节 软件维护手册1575
第十二节 软件问题报告1577
第十三节 软件修改报告1579
第2章 软件工程测试标准1582
第一节 主要软件测试标准1582
第二节 其他与软件测试有关的标准1583
第三节 其他的软件工程标准1584
第四节 SPICE产品1587
第3章 自动化测试工具选择标准1588
第一节 概述1588
第二节 评分方案1589
第三节 对测试阶段和技术的支持1590
第四节 对测试管理的支持1590
第五节 工具技术问题1591
第六节 工具缺陷分析机制1592
第七节 工具文档问题1592
第八节 工具集成问题1593
第九节 工具可用性问题1594
第十节 供货商问题1595
第十一节 培训和咨询问题1597
第十二节 合同和财务问题1598
第十三节 其他问题1599
第4章 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能1605
第5章 测试人员的参考术语1610
第一节 概述1610
第二节 测试主管1611
第三节 测试组组长1612
第四节 测试分析员1614
第五节 测试者1615
第六节 独立测试观察员1617
第七节 测试程序委员会1618
第6章 事后评估过程方法1620
第一节 结构化会议事后评估报告模板1621
第二节 软件过程事后评估的问题1624
第三节 软件过程事后评估最终报告模板1627
第四节 新项目问题1631
第7章 ISO 9000族标准基本术语汇编1635
第8章 软件同级评审及过程改进模型1642
第一节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1643
第二节 系统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1648
第三节 CMMI-SE/SW1649
第四节 ISO 9000-31652
第9章 同级评审术语表1653
第10章 验证审查单1659
第一节 需求(规格说明)验证审查单1660
第二节 功能设计验证审查单1660
第三节 内部设计验证审查单1662
第四节 一般代码验证审查单(1)1664
第五节 一般代码验证审查单(2)1669
第六节 C语言代码验证审查单1670
第七节 COBOL语言代码验证审查单1673
第八节 普通文档验证审查单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