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普及与提高 中国初等教育60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普及与提高 中国初等教育60年
  • 李太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7017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36页
  • 主题词:初等教育-教育史-中国-1949~2009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普及与提高 中国初等教育60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上篇 新中国成立后17年的初等教育3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后17年的初等教育概述3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初等教育(1949—1952)3

一、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3

二、建立教育领导机构4

三、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4

四、确定教育为工农服务的方向5

五、毛泽东“健康第一”的指示6

六、接管、接受旧学校6

七、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8

八、争取、团结和改造知识分子8

九、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会议和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9

十、《小学暂行规程(草案)》的颁布9

十一、学制改革和教学改革10

十二、重要的组织、机构的建立与重要节日的规定1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初等教育(1953—1957)12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12

二、《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示》的基本内容12

三、加强劳动教育,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6

四、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的关系讨论17

五、颁布《小学生守则》18

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地位18

七、课程和教学改革19

八、扫盲教育的发展20

九、学习苏联教育经验21

第三节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1958—1966)的初等教育24

一、政治运动对初等教育的影响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25

二、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加强劳动教育27

三、学制改革试验29

四、课程和教学改革30

五、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33

六、《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的制定与颁布38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17年初等教育的基本问题46

第一节 初等教育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46

一、教育方针的提出46

二、教育方针的内容及其实施51

三、贯彻教育方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60

第二节 初等教育的教育管理62

一、建立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62

二、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和校长负责制63

三、提出和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64

四、学制改革65

第三节 17年初等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改革67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67

二、教学改革69

三、教科书编写71

第四节 初等教育中的知识分子和教师问题73

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73

二、小学教师的培训和培养77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17年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和若干教育思想的讨论和批判81

第一节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81

一、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81

二、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91

第二节 若干教育思想的讨论和批判95

一、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批判95

二、关于“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讨论100

三、对“母爱教育”理论和思想的讨论批判103

四、对凯洛夫《教育学》中教育理论的批判104

中篇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初等教育109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初等教育109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初等教育的发展历程109

一、“教育革命”的全面爆发(1966—1968)109

二、“教育革命”的高潮(1969—1971.9)114

三、整顿教育的初步努力及“反‘右倾’回潮”运动(1971.9—1974)116

四、“教育革命”的衰败(1975.1—1976.10)120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初等教育的基本问题122

一、“文化大革命”时期初等教育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122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初等教育管理125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小学课程与教学129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师地位133

五、毛泽东的“教育革命”思想134

下篇 改革开放后的初等教育143

第五章 改革开放后初等教育发展概述143

第一节 初等教育的恢复与起步143

一、对“两个估计”的彻底否定144

二、对“四人帮”否定智育谬论的批判146

三、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47

四、教育作为战略重点地位的提出147

五、初等教育的恢复、整顿与调整147

第二节 初等教育的展开与深化154

一、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及义务教育的实施154

二、民办初等教育的发展158

三、德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59

四、关于减负与素质教育161

五、《教育法》的颁布163

六、教学和教材改革163

第三节 初等教育的巩固与提高165

一、农村义务教育的加强与义务教育经费机制的改革165

二、德育工作的加强169

三、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发展169

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171

第六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及其贯彻173

第一节 教育方针的完善173

一、教育方针的完善过程173

二、教育方针的发展轨迹175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182

一、劳动技术教育地位的提升183

二、实施劳动技术教育面临的困难184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小学德育185

一、小学德育改革进程186

二、小学德育学科课程改革192

三、德育内容的丰富199

四、德育日常工作的规范化202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小学美育发展204

一、小学美育的恢复与重建阶段204

二、小学美育初步受到重视207

三、小学美育的蓬勃发展209

四、我国美育研究的扩展与深化213

第五节 改革开放后小学体育的发展215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小学体育215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217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221

第七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初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224

第一节 30年来初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224

一、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恢复重建阶段225

二、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启动阶段226

三、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阶段228

第二节 政府教育管理权、责配置的科学化231

一、初等教育管理地方化改革231

二、初等教育管理责任的合理分担234

第三节 校长负责制的重建与现代学校制度的探索237

一、校长负责制的重建历程237

二、校长负责制的完善和超越239

三、走向现代学校制度建设240

第八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初等教育课程改革243

第一节 近30年我国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演进轨迹243

一、课程改革的恢复阶段(1977—1985)243

二、课程改革的兴起阶段(1985—1992)245

三、课程改革的发展阶段(1992—2001)248

四、课程改革的深化阶段(2001—2009)251

第二节 近30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就与问题256

一、近30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成就256

二、近30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问题259

第九章 改革开放后初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263

第一节 尊师重教社会氛围的形成263

一、提升教师地位263

二、提高教师待遇266

第二节 教师资格和校长资格268

一、教师资格制度及其实施269

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272

三、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274

第三节 教师培训和校长培训276

一、教师培训工作的发展历程276

二、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推进280

第四节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民办教师问题282

一、农村初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历程282

二、民办教师问题的解决285

第五节 初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288

一、初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288

二、初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293

第十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初等教育的普及工作297

第一节 30年来我国普及初等教育工作的历程297

一、追求单纯“普初”的努力阶段(1978—1984)297

二、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中的“普初”阶段300

三、实现“两基”目标中的“普初”阶段302

四、巩固与拓展“两基”成果阶段305

第二节 我国普及初等教育30年的经验与问题308

一、不断改革初等教育财政体制,保障初等教育经费308

二、不断改善初等教育办学条件,确保“普初”工作顺利进行311

三、关注初等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维护初等教育的机会公平313

四、抓好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扩大初等教育的普及成效321

第十一章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专题研究(上)325

第一节 邓小平教育思想325

一、教育地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战略地位325

二、教育指导方针——“三个面向”328

三、教育的人才标准——培养“四有”新人330

四、在新形势下,坚持政治方向第一位333

五、教育改革与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337

六、知识分子和教师政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339

七、教育体制改革340

第二节 教育本质的讨论343

一、教育是“生产力”还是“上层建筑”343

二、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344

三、教育是“社会实践活动”还是“特殊范畴”344

四、教育与人的关系的考察345

五、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读以及对教育本质的再探究346

六、教育具有生活及生命意义347

第三节 主体性教育理论349

一、主体性教育理论的提出349

二、主体性教育理论发展的主要阶段与观点350

第四节 素质教育理论355

一、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355

二、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356

三、素质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356

四、素质教育的内涵359

五、素质教育的实施362

第十二章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专题研究(下)365

第一节 课程和教学理论365

一、课程理论研究365

二、教学理论发展371

第二节 德育基本理论382

一、对以往德育的反思,为德育确立地位382

二、德育功能的认识和争论384

三、应对社会转型期的挑战,学校德育新变革386

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391

一、注重教育科学研究实证方法运用阶段391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综合化时期393

三、教育科研方法的纷繁呈现395

四、我国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反思3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