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思想通史 4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经济思想通史 4
  • 赵靖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5774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241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6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思想通史 4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卷 卷首语1

第1编 夏、商至春秋时期的经济思想1

第1章 夏、商、周(西周)的经济思想15

第1节 传说中的史前时期的经济思想15

第2节 中国古代奴隶制度及其经济思想的特点21

第3节 夏、商、西周社会上层的经济思想27

第4节 社会下层的经济思想33

第2章 春秋前期的经济思想38

第1节 春秋前期的社会经济状况38

第2节 奴隶制度的危机在经济思想领域中的反映42

第3节 管仲45

第4节 孙叔敖51

第3章 春秋后期的经济思想(上)公孙侨、晏婴、单旗等55

第1节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奠基时期55

第2节 公孙侨59

第3节 晏婴、姬扎、羊舌肸等63

第4节 单旗的货币观点70

第4章 春秋后期的经济思想(下)孔丘77

第1节 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思想家77

第2节 对春秋时期政治、经济改革的态度83

第3节 春秋时期的义利观和孔丘的义主利从论90

第4节 义主利从论和孔丘的求富论98

第5节 义主利从论和孔丘的分工论102

第6节 义主利从论和孔丘的消费观107

第7节 义主利从论和孔丘的赋役论111

第8节 孔丘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114

第2编 战国时期的经济思想第5章 墨翟、许行127

第1节 战国时期的历史形势和思想界的百家争鸣局面127

第2节 墨翟和墨家130

第3节 生财论140

第4节 节用论145

第5节 墨翟经济思想体系中的其他组成部分151

第6节 关于墨翟经济思想体系的问题156

第7节 后期墨家对商品交换问题的认识160

第8节 许行和他的农家学派161

第9节 墨家和农家迅速消失的原因165

第6章 商鞅和《商君书》171

第1节 战国时期为封建主义发展扫清障碍的社会政治经济改革——“变法”171

第2节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改革家商鞅175

第3节 历史变易论和名利论——商君学派的理论基础179

第4节 农战论——商君学派经济思想体系的核心182

第5节 商君学派的赋役论、本末论和人口论190

第7章 孟轲201

第1节 儒家的亚圣孟轲201

第2节 孟轲对儒家义利观的发展207

第3节 恒产论和井地方案211

第4节 赋役论218

第5节 通功易事论223

第6节 孟轲同商鞅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一致性和分歧230

第8章 先秦道家241

第1节 道家的源起241

第2节 杨朱及杨朱学派244

第3节 老聃一环渊学派251

第4节 庄周学派263

第5节 先秦道家的经济思想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272

第9章 东国法家280

第1节 东国法家和管子之学280

第2节 富国富民论282

第3节 强本论288

第4节 正地论292

第5节 工商论295

第6节 理财论299

第7节 东国法家和秦晋法家经济思想的异同303

第10章 商家311

第1节 商家——一个很有特色的学派311

第2节 陶朱公的积著之理315

第3节 白圭的治生之术320

第4节 商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兵家324

第11章 荀况329

第1节 战国末期的形势和经济思想领域中的新动向329

第2节 先秦时期最卓越的唯物主义思想家332

第3节 富国论——荀况经济思想的核心337

第4节 荀况“强本”论——先秦最有代表性的重农思想345

第5节 “明分”论及其理论基础352

第6节 以“开源节流”为基本原则的理财论360

第7节 古代经济思想史上重要的承先启后人物366

第12章 《周礼》中的经济思想378

第1节 《周礼》在古代经济思想史研究方面的价值378

第2节 关于土地制度、农业生产和农业税384

第3节 关于人口、劳动力和徭役387

第4节 关于商业、市场和借贷392

第5节 关于备荒、抗灾和救灾397

第6节 关于财政收支、国库制度和会计400

第7节 《周礼》所体现的主要经济思想403

第13章 韩非411

第1节 韩非——先秦法家思想体系的完成者411

第2节 争财论及其理论基础415

第3节 “自为”、相“市”论420

第4节 耕战论425

第5节 重本抑末论431

第6节 反“重人”论435

附录 《吕氏春秋·上农》中的农政思想438

第3编 秦至西汉中叶的经济思想447

第14章 秦统一后的经济政策及其思想基础447

第1节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447

第2节 秦王朝建立后所实行的主要经济政策和经济措施450

第3节 法家“农战”论的局限性和秦王朝迅速瓦解的原因458

第15章 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儒家其他经济思想464

第1节 百家争鸣中的最大学派464

第2节 《大学》中的理财思想466

第3节 《礼运》中的大同、小康思想470

第4节 《王制》——小康的具体设计476

第16章 汉初黄老之学的经济观点481

第1节 汉初对秦王朝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在统治思想、统治政策方面实行的转变481

第2节 与民休息政策的思想基础488

第3节 陆贾492

第4节 刘安499

第17章 贾谊、晁错、董仲舒511

第1节 对巩固汉帝国有重要作用的三个人物511

第2节 贾谊的富安天下论518

第3节 “禁铜布”主张和汉代轻重论的萌芽523

第4节 晁错的贵粟论529

第5节 董仲舒的义利观和限田论532

第18章 《管子》轻重论544

第1节 西汉轻重论的产生544

第2节 轻重论和《管子》的轻重诸篇554

第3节 轻重论的出发点——轻重之势558

第4节 轻重论的基本原理——轻重之学568

第5节 轻重论的实施手段和方法——轻重之术574

第6节 轻重论的性质、成就和局限589

第19章 司马迁599

第1节 在经济思想领域中“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599

第2节 司马迁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善因”论603

第3节 司马迁在“治生之学”方面的成就614

第4节 司马迁经济思想的性质和形成的原因623

第20章 桑弘羊、耿寿昌632

第1节 桑弘羊和汉武帝时期的财政经济政策632

第2节 桑弘羊的主要经济观点640

第3节 桑弘羊经济思想的性质和矛盾649

第4节 耿寿昌652

第21章 古代经济思想发展的重要转折点661

第1节 再论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形成时期661

第2节 西汉后期经济思想领域中保守主义倾向的增长666

第3节 《盐铁论》和封建正统经济思想的形成673

第2卷卷首语697

第4编 西汉晚期至东汉、三国之际的经济思想697

第22章 西汉末的社会危机在经济思想领域中的反映697

第1节 西汉末期的经济、政治危机697

第2节 谷永、鲍宣699

第3节 刘向702

第4节 师丹、孔光、何武709

第23章 王莽714

第1节 西汉末社会危机的加深和王莽新朝的浮沉714

第2节 王田制和禁奴720

第3节 对工商业及一些其他谋生活动的“六筦”729

第4节 对货币的频繁变更737

第5节 王莽经济思想的特点743

第24章 东汉前期的经济思想——桓谭、王充、班固751

第1节 东汉前期的政治、经济状况751

第2节 桓谭753

第3节 王充756

第4节 班固764

第25章 王符、崔寔773

第1节 东汉中期愤世嫉时的思想家773

第2节 王符的“务本”论779

第3节 王符的“遏利”论和“浮侈”论785

第4节 王符的“爱日”论788

第5节 崔寔的宏观的经济观点791

第6节 地主的“治家指南”——崔寔的《四民月令》795

第26章 刘陶、何休、荀悦、仲长统800

第1节 东汉衰微时期的经济思想代表人物800

第2节 刘陶803

第3节 何休807

第4节 荀悦813

第5节 仲长统819

第6节 再论东汉经济思想的发展趋向826

第27章 早期道教的经济观点832

第1节 道教的产生和早期道教的主要文献832

第2节 “阴阳中和”论——太平道处理经济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836

第3节 《太平经》关于生产、分工和劳动等问题的观点839

第4节 《太平经》中的财富分配和消费思想845

第5节 《太平经》中的其他经济观点849

第6节 五斗米教和张鲁政权的政策、措施853

第28章 曹操及东汉、三国之际的其他代表人物的经济思想860

第1节 东汉王朝的崩溃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860

第2节 曹操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863

第3节 诸葛亮的经济思想和蜀汉的经济政策873

第4节 孙吴的经济政策及其指导思想877

第5节 司马朗、徐干881

第5编 魏、晋之际至隋统一前的经济思想第29章 傅玄891

第1节 魏、晋之际经济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891

第2节 傅玄整顿屯田制的主张和晋初田制的变化894

第3节 傅玄的其他经济观点和主张898

第30章 鲁褒907

第1节 晋王朝的急遽衰落和长期分裂、战乱局面的开始907

第2节 鲁褒笔下的“钱神”909

第3节 《钱神论》产生的历史条件917

第31章 魏晋时期的异端和乌托邦经济观点921

第1节 异端和乌托邦思想盛行的时期921

第2节 嵇康、阮籍的理想社会924

第3节 《列子》及《列子·杨朱篇》929

第4节 “终北之国”和“桃花源”933

第5节 鲍敬言的《无君论》938

第32章 东晋、南朝的货币主张和货币观点945

第1节 南方的经济、政治形势和东晋、南朝经济思想的特点945

第2节 关于废钱和反废钱的争议948

第3节 其他货币主张和货币观点957

第33章 北朝的均田制及其所体现的经济思想963

第1节 北魏统一北方后土地问题的迫切性和均田制的出现963

第2节 太和改革及其主要代表人物967

第3节 北魏均田制的主要内容971

第4节 北魏均田制所体现的经济思想974

第5节 北朝的其他均田制方案985

第34章 贾思勰及其《齐民要术》988

第1节 地主家庭经济管理思想的形成988

第2节 治生之道——经营对象及其理论说明992

第3节 治生之理——对经营管理规律的探讨995

第4节 治生之策——经营管理方法的总结998

第6编 隋统一至唐中叶的经济思想1007

第35章 崔融、刘彤、刘秩、裴耀卿等1007

第1节 盛唐文治武功同经济思想发展状况之间的巨大反差1007

第2节 崔融、刘彤1009

第3节 刘秩1016

第4节 裴耀卿1019

第36章 刘晏1025

第1节 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奇特的代表人物1025

第2节 古代的第一流理财能手1029

第3节 刘晏理财所体现的主要经济思想1038

第4节 重要的历史借鉴1044

第37章 唐代赋税制度和赋税思想的重大变化1051

第1节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废坏1051

第2节 两税制和杨炎的财政思想1059

第3节 两税制改革的思想前驱1069

第38章 陆贽1074

第1节 唐代中叶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1074

第2节 以“养民”为核心的田制、轻重、荒政等思想1077

第3节 陆贽的赋税思想1087

第3卷卷首语1105

第7编 中唐至五代的经济思想第39章 韩愈1119

第1节 以继承儒家道统为己任的韩愈1119

第2节 相生相养论——韩愈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1121

第3节 六民论——韩愈独特的人口思想1126

第4节 以“事上论”为基础的财政、赋税观点1130

第5节 轻钱论——韩愈货币主张的出发点1134

第40章 白居易、元稹1138

第1节 关心社会经济问题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1138

第2节 白居易考察经济问题的基本观点1140

第3节 白居易的农本思想及其观点1144

第4节 君侈民殃论的奢俭观1147

第5节 操一节三论——白居易关于国家调控国民经济的思想1150

第6节 “利出一孔”的赋税论1153

第7节 元稹及其经济思想1157

第41章 李翱、李珏等1165

第1节 李翱及其《平赋书》1165

第2节 李珏对赋税和物价关系的认识1169

第3节 唐代商人的治生术1172

第42章 晚唐至五代时期的经济思想1178

第1节 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分裂、动乱的时期1178

第2节 皮日休的“励民成业”论1180

第3节 开放对外贸易的观点1186

第4节 郭威、柴荣改革田制和赋税制度的思想1189

第8编 宋代经济思想第43章 李觏1199

第1节 北宋时期经济思想的杰出代表人物李觏1199

第2节 利欲论1203

第3节 平土论1209

第4节 去冗论1214

第5节 轻重论1217

第6节 富国之学的又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1221

第44章 范仲淹、欧阳修1230

第1节 范仲淹和庆历新政1230

第2节 范仲淹经济思想的主要特色1233

第3节 欧阳修及其主要经济观点1238

第45章 苏洵、张载1248

第1节 苏洵及其改革思想的理论基础1248

第2节 苏洵的田制论1251

第3节 苏洵的“仕则不商”论1259

第4节 张载及其复井田论1261

第46章 王安石1272

第1节 王安石及其变法的思想基础1272

第2节 王安石在财政经济方面推行的新法1276

第3节 “以义理财”论——王安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1282

第4节 操轻重敛散之权的抑兼并思想1288

第5节 恶其盛又恶其衰的“权商贾”论1293

第6节 熙宁变法的失败和王安石经济思想的历史地位1296

第47章 司马光1305

第1节 新法反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司马光1305

第2节 理财即聚敛论1311

第3节 保富论和非钱论1317

第48章 张方平、沈括1325

第1节 张方平及其对熙宁变法的态度1325

第2节 张方平的以轻重之术制国用论1326

第3节 张方平论“钱荒”1334

第4节 沈括——北宋士大夫中的奇才异能之士1338

第5节 沈括的货币思想1339

第49章 苏轼、苏辙1350

第1节 才思高卓的苏氏兄弟1350

第2节 苏轼的历史观和经济观1351

第3节 苏轼对王安石变法的批评1354

第4节 苏轼的主要经济思想1358

第5节 苏辙的主要经济观点1367

第50章 周行己、叶梦得1375

第1节 北宋末期经济思想领域中两个较有建树的人物1375

第2节 周行己的货币思想1377

第3节 叶梦得与治生之学的复兴1386

第51章 方腊、康与之、苏云卿等1394

第1节 方腊和宋代其他农民起义的经济观点1394

第2节 康与之的“隐穴”1397

第3节 苏云卿的小商品生产者经济观点1401

第52章 林勋、董煟等1408

第1节 林勋及其《本政书》1408

第2节 谢方叔、陈坚等对土地兼并的批判1416

第3节 董煟的《救荒活民书》1418

第53章 陈亮、叶适1424

第1节 南宋时期功利之学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1424

第2节 陈亮的主要经济观点1429

第3节 叶适经济思想的反传统精神1432

第4节 叶适的理财论1441

第54章 朱熹、陆九渊等1450

第1节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1450

第2节 朱熹的主要经济观点1452

第3节 陆九渊兄弟的经济观点1465

第9编 辽、金、元时期的经济思想1479

第55章 耶律昭、高汝砺1479

第1节 辽、金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在经济思想方面的特点1479

第2节 耶律昭1483

第3节 高汝砺1487

第56章 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1496

第1节 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一统王朝1496

第2节 耶律楚材1499

第3节 刘秉忠1505

第4节 许衡1509

第57章 阿合马与桑哥、卢世荣1518

第1节 元世祖时期的财政难题和主要的理财之臣1518

第2节 阿合马与桑哥1521

第3节 卢世荣1526

第58章 马端临、邓牧1534

第1节 宋元之际一批隐居求志的士大夫1534

第2节 马端临与《文献通考》1536

第3节 邓牧及其《伯牙琴》1545

第59章 刘基、王祎、高则诚1551

第1节 元王朝的衰乱和元末经济思想的特点1551

第2节 刘基的“盗天”说1553

第3节 王祎的铸金、银币论及高则诚的《乌宝传》1560

第10编 宋、元时期的其他经济思想1569

第60章 禅宗的农禅思想及其在汉传佛教经济思想中的地位1569

第1节 佛教关于经济生活的基本观点1569

第2节 汉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经济思想1575

第3节 《百丈清规》及其所体现的主要经济思想1584

第4节 汉传佛教经济思想的特色1591

第61章 宋、元纸币思想1601

第1节 传统纸币思想的繁花盛开时期1601

第2节 宋人对纸币问题的理论认识——杨万里、辛弃疾、杨冠卿、袁燮等1605

第3节 宋人论纸币的称提1615

第4节 元人关于纸币发行和管理制度的设计——王恽、叶李1621

本章附录一 发下中统元宝交钞榜谕1628

本章附录二 至元宝钞通行条划1629

第62章 宋、元农书中的经济观点1631

第1节 现存的几部宋、元农书1631

第2节 陈?的《农书》1632

第3节 元代官颁农书《农桑辑要》1640

第4节 王祯的《农书》1644

第5节 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1650

附录 宋、元时期改造北方低产田的思想1655

第4卷卷首语1661

第11编 明代经济思想1675

第63章 解缙、方孝孺、王叔英、刘定之1675

第1节 明初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经济思想的特点1675

第2节 解缙1677

第3节 方孝孺、王叔英1682

第4节 刘定之1690

第64章 丘浚1698

第1节 明中叶的社会经济和丘浚的经济思想1698

第2节 丘浚的基本经济观点1703

第3节 重农思想、土地思想和土地方案1708

第4节 商业和市场思想1711

第5节 货币和价值思想1719

第6节 理财思想1725

第65章 王守仁、王艮1737

第1节 王守仁和他的“心学”1737

第2节 王守仁的基本经济观点1739

第3节 王守仁的经济政策主张1743

第4节 王守仁经济思想的特点1746

第5节 王艮及其主要的经济观点1748

第66章 海瑞1753

第1节 清官海瑞1753

第2节 义利之辨——海瑞反贪的思想基础1755

第3节 复井田论1757

第4节 均赋役论1762

第5节 海瑞论豪强横暴和官吏贪婪1767

第6节 海瑞论务本节用1771

第67章 张居正1779

第1节 明代最有作为的首辅1779

第2节 张居正改革的思想基础1781

第3节 张居正论富国途径1785

第4节 张居正的理财之道1789

第68章 吕坤、陆楫及郭子章1797

第1节 吕坤及其《忧危疏》1797

第2节 吕坤的均利论1798

第3节 吕坤对君主专利的批判1800

第4节 对官僚、绅富专利的批判1803

第5节 陆楫、郭子章1808

第69章 何心隐、李贽1815

第1节 明代异端思想的两个突出代表人物1815

第2节 何心隐“聚和”的经济内涵1818

第3节 李贽的崇“私”论1823

第4节 李贽论义利关系1825

第70章 徐光启、宋应星1831

第1节 明末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两个卓有贡献的人物1831

第2节 徐光启的重农思想及其他1833

第3节 宋应星对明末社会经济危机的认识1842

附录 明中叶后要求开放对外贸易的思想1849

第12编 清代鸦片战争前的经济思想1859

第71章 黄宗羲1859

第1节 明清之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1859

第2节 奇特的复井田方案1862

第3节 减赋论1868

第4节 工商皆本论1877

第5节 废金银用钱钞论1881

第72章 顾炎武1889

第1节 开一代学术新风的伟大学者1889

第2节 用私论1892

第3节 钱粮论1896

第4节 “用钱”论1902

第73章 王夫之1907

第1节 17世纪中国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1907

第2节 坚决维护土地私有制的“恒畴”论1911

第3节 “减赋节役”的赋役论1918

第4节 抑商与安商的两种互相矛盾态度1924

第5节 废银、废钞论1928

第74章 李雯、陆世仪1934

第1节 明清之际经济思想领域中两个不可忽视的人物1934

第2节 李雯的以“恤富”为特色的赋役论1936

第3节 李雯的盐政改革论1939

第4节 陆世仪在“复并田”问题方面的矛盾态度1945

第5节 陆世仪的荒政论1947

第75章 唐甄1956

第1节 明清之际又一个有明显启蒙主义色彩的思想家1956

第2节 唐甄的“富民论”及其主要特点1958

第3节 富民的两大主要障碍1962

第76章 颜元、李塨1969

第1节 颜元、李塨和颜李学派1969

第2节 颜元、李塨的土地制度思想1974

第3节 颜元、李塨对商品、货币经济的态度1980

第77章 王源1986

第1节 颜李学派中经济思想卓异的人物1986

第2节 “有田者必自耕”——王源的田制思想1988

第3节 公私皆利——王源的货币思想1996

第4节 “本宜重,末亦不可轻”——王源的重商思想2001

第78章 蓝鼎元2009

第1节 终沉下僚的“经世良材”蓝鼎元2009

第2节 庶民、百工通功易事论2010

第3节 蓝鼎元开放对外贸易的思想2014

第4节 蓝鼎元开发台湾的经济主张2024

本章附录 清初慕天颜的开海禁论2029

第79章 洪亮吉、恽敬2033

第1节 中国封建时代人口思想的最活跃时期2033

第2节 洪亮吉在人口问题上的悲观思想2036

第3节 恽敬的十四民论2044

第80章 龚自珍、吴铤、包世臣2049

第1节 鸦片战争前夕的一批有忧患意识的思想家2049

第2节 龚自珍2051

第3节 吴铤2062

第4节 包世臣2067

第81章 谢阶树、管同2081

第1节 鸦片战争前保守经济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2081

第2节 谢阶树2084

第3节 管同2092

第82章 王瑬、许楣等2096

第1节 鸦片战争前后关于货币问题的论争2096

第2节 王瑬2099

第3节 许楣、许梿等对王瑬的驳斥2110

第13编 明清时期的其他经济思想2123

第83章 明清时期的地主治生之学2123

第1节 明代家训中的地主治生之学2123

第2节 张履祥“稼穑为先”的治生之道2133

第3节 张履祥的治生之理和治生之策2136

第4节 张英以“保田产”为核心内容的治生之学2146

第5节 地主治生之学的没落2154

第84章 明清商人的治生之学2164

第1节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各地商帮的兴起2164

第2节 明清商人的本末观和贾儒相通说2173

第3节 明清商人的经商术2181

第85章 明清时期的货币拜物教思想2192

第1节 明清时期嘲讽货币崇拜的文学作品的盛行2192

第2节 朱载堉、薛论道2195

第3节 徐石麒2198

第4节 官方颁印的《劝民惜钱歌》2203

本章附录 关于《劝民惜钱歌》的材料2210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历史地位(代结束语)22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