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典型造山带花岗岩与大陆地壳生长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典型造山带花岗岩与大陆地壳生长研究
  • 肖庆辉,王涛,邓晋福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978711606249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28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5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典型造山带花岗岩与大陆地壳生长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华南过铝花岗岩与陆壳生长演化1

第一节 区域地质背景1

第二节 华南过铝花岗岩及相关侵入岩的年代框架与构造-岩浆旋回划分2

第三节九岭新元古代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6

一、地质概况6

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7

三、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14

四、Sm-Nd和Rb-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18

五、九岭新元古代花岗岩的成因和构造环境探讨19

第四节 加里东期花岗岩24

一、加里东期花岗岩带空间分布与时代24

二、加里东期花岗岩主要特征28

三、加里东期花岗岩形成构造背景39

第五节 华南海西-印支期侵入岩及其对造山带形成演化的制约41

一、时空分布41

二、岩石学特征46

三、地球化学特征47

四、岩石成因讨论64

五、形成构造环境及地球动力学演化70

六、对大地构造格局及缝合带位置的制约76

第六节 华南内陆燕山期花岗岩类及大陆裂解77

一、华南内陆燕山期花岗岩总体特征78

二、燕山期玄武岩浆底侵作用与花岗岩大爆发79

三、华南内陆燕山早期铝质A型花岗岩的厘定及成因分析83

四、壳幔岩浆的混合作用——以湖南骑田岭花岗岩为例95

五、燕山早期花岗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机制探讨107

第二章 燕山造山带花岗岩与大陆地壳改造和生长119

第一节 华北燕山造山带岩浆-构造事件序列与造山过程119

一、地质学与同位素定年的相互约束119

二、华北燕山造山带岩浆构造事件序列121

三、华北燕山造山带造山幕与造山过程123

四、讨论124

第二节 燕山造山带结构要素组合125

一、与前造山伸展构造有关的结构要素组合125

二、与初始造山收缩构造有关的结构要素组合125

三、与J2早期同造山上隆伸展有关的火山盆地127

四、与J2晚期收缩构造有关的结构要素组合127

五、与J3早期同造山上隆伸展有关的火山盆地129

六、与J3晚期收缩构造有关结构要素组合129

七、与K1早期(K11)晚期造山有关的结构要素组合129

八、与K1晚期(K12)后造山伸展有关的结构要素组合130

第三节 燕山造山带中生代火成岩岩石学、矿物学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130

一、岩相学特征130

二、矿物学特征145

三、岩石化学特征146

四、地球化学特征153

五、燕山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159

第四节 燕山造山带中生代火成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162

一、概述162

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162

三、燕山造山带中生代火成岩源区讨论163

第五节 燕山期对流地幔注入大陆和华北克拉通陆壳的改造165

一、概述165

二、华北地台前寒武花岗岩类、陆壳演化与克拉通岩石圈根的形成168

三、燕山期对流地幔注入大陆,华北东部克拉通陆壳的改造和燕山期造山带陆壳的形成177

第六节 结论和讨论191

一、与华北燕山造山带形成演化有关的几个重要边界191

二、“燕山运动”影响的深度192

三、燕山造山带演化可能的动力学模型193

第三章 兴蒙造山带花岗岩及大陆地壳生长199

第一节 引言199

第二节 北疆阿尔泰花岗岩与地壳生长201

一、阿尔泰造山带大地构造位置201

二、阿尔泰造山带花岗岩研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201

三、阿尔泰造山带同造山、后造山岩浆事件的时间限定——新的锆石U-Pb年龄证据203

四、阿尔泰造山带构造岩浆演化的年代学格架222

五、阿尔泰造山带花岗岩、基性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224

六、讨论236

第三节 内蒙古中部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地区的花岗岩240

一、区域地质概况240

二、花岗岩的年代学格架242

三、Sm-Nd同位素特点255

四、内蒙古东部地球物理特征与地壳密度结构259

五、讨论263

第四节 辽源-吉林中部地区显生宙花岗岩时代与形成背景265

一、东北地区区域地质背景266

二、吉林-辽源地区花岗岩形成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269

三、辽源-吉林中部地区花岗岩岩石组合274

四、吉林-辽源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形成的构造背景283

五、结论288

第四章 中国西部造山型环斑花岗岩与造山运动终结标志300

第一节 环斑花岗岩的研究历史及现状300

一、世界环斑花岗岩的研究历史及进展300

二、中国环斑花岗岩研究现状303

三、造山型环斑花岗岩的研究现状及意义305

第二节 秦岭-昆仑造山带构造演化306

一、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306

二、东昆仑及柴达木北缘造山带地质构造概况308

第三节 秦岭-昆仑造山带环斑花岗岩地质特征310

一、秦岭-昆仑造山带环斑花岗岩的分布310

二、岩体时代311

三、岩体地质315

四、主要造岩矿物323

第四节 秦岭-昆仑造山带环斑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类型332

一、秦岭-昆仑环斑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332

二、暗色岩浆包体地球化学特征344

三、环斑花岗岩的成因类型352

第五节 岩浆混合作用及环斑结构成因354

一、秦岭-昆仑造山带环斑花岗岩与岩浆混合作用355

二、秦岭-昆仑环斑花岗岩是地幔与地壳两个端元的混合360

三、环斑结构的成因361

第六节 秦岭-昆仑造山带环斑花岗岩与造山运动终结363

一、环斑花岗岩的时代滞后造山带主造山的峰期364

二、岩体形态产状显示后造山特征365

三、环斑花岗岩与碱性岩、碱性(A型)花岗岩产在同一构造带中365

四、岩石地球化学的判据为后造山环境365

五、秦岭-昆仑造山带的环斑花岗岩属高钾花岗岩366

六、稀土元素Eu的变化367

七、环斑花岗岩是造山旋回终结的岩石学标志367

八、中元古宙鹰峰环斑花岗岩的形成构造环境368

第七节 环斑花岗岩的分类与地壳生长369

一、环斑花岗岩的分类意见369

二、环斑花岗岩与地壳增长371

三、造山型环斑花岗岩研究的意义371

第九节 结语372

第五章 东昆仑花岗岩带的时空结构、特征及岩浆底侵作用和混合作用393

第一节 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圈结构及花岗岩的时空分布393

一、区域地质背景393

二、岩石圈结构395

三、花岗岩的时空结构396

第二节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花岗岩的特征406

一、东昆仑东段花岗岩的地质特征406

二、东昆仑东段花岗岩的分类407

三、东昆仑东段花岗岩类的岩石学特征407

四、东昆仑东段花岗岩中主要造岩矿物的特征412

五、东昆仑东段花岗岩的地球化学421

第三节 东昆仑造山带西段祁漫塔格地区花岗岩特征436

一、地质背景及花岗岩的地质特征437

二、花岗岩的分类及岩石矿物学特征437

三、东昆仑西段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454

第四节 东昆仑造山带的岩浆混合作用和岩浆底侵作用466

一、东昆仑造山带的岩浆混合作用466

二、岩浆底侵作用479

第五节 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的成因484

一、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484

二、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类岩石的成因类型488

第六节 东昆仑造山带的造山旋回及地壳生长489

一、东昆仑造山带前寒武纪基底的性质489

二、东昆仑早古生代造山旋回492

三、东昆仑带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造山旋回493

四、东昆仑带晚中生代一新生代造山作用495

五、东昆仑造山带显生宙地壳生长495

第七节 结论497

第六章 花岗岩类与大陆地壳生长初探——从中国几个造山带花岗岩类岩石的形成角度看504

第一节 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与大量壳源花岗岩/流纹岩岩浆的形成505

一、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的主要证据505

二、玄武质岩浆底侵对大陆地壳加热的热模拟505

三、大陆地壳自身构造加厚条件下的热模拟507

四、小结509

第二节 壳幔相互作用在大陆地壳生长和花岗岩类形成过程中的意义509

一、花岗岩类形成的端元岩浆:源区与难熔残余509

二、几个造山带的火成岩构造组合的壳幔相互作用以及大陆地壳生长511

三、壳幔相互作用中的岩浆混合作用与同化分离结晶作用514

四、小结519

第三节 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及其成熟度520

第四节 下地壳的拆沉作用522

一、拆沉作用的必要条件和效应522

二、造山带下地壳的拆沉作用523

第五节 大陆地壳的生长方式与类型523

一、阿尔泰式成熟的岛弧或成熟的大陆边缘(靠洋一侧)陆壳523

二、东昆仑式成熟大陆边缘弧(包括从向洋一侧→向陆一侧的完整的大陆边缘弧)陆壳526

三、东北式成熟的大陆边缘弧(具时间上的明显的组成极性)的陆壳526

四、华北燕山式改造太古宙陆壳的新生(J-K)再改造陆壳527

五、南岭式陆内俯冲型再改造的新生陆壳527

第六节 讨论5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