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事诉讼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事诉讼法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4914511.jpg)
- 程政举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6940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57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482页
- 主题词:民事诉讼法-法的理论-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事诉讼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1
第一节 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1
一、民事纠纷1
二、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3
三、民事诉讼的模式5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概述7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7
二、民事诉讼法的性质7
三、民事诉讼法的任务8
四、民事诉讼法的效力9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10
一、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10
二、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11
三、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关系11
四、民事诉讼法与其他民事程序法的关系12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16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16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16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征17
三、研究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意义18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19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19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21
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23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24
一、民事诉讼行为25
二、民事诉讼事件26
第三章 诉和诉权28
第一节 诉28
一、诉的概念与特征28
二、诉的要素29
三、诉的种类33
第二节 诉权35
一、诉权的概念35
二、诉权的内容36
三、有关诉权理论的发展37
四、诉权的功能与诉权的保护38
第三节 诉的合并与分离40
一、诉的合并40
二、诉的分离41
第四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43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述43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43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功能45
三、研究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意义46
第二节 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分类47
一、以基本原则是由什么法律规定来区分47
二、以是否具有基本原则的属性和特点来区分47
第三节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48
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含义48
二、我国民事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内容49
三、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适用51
第四节 民事诉讼辩论原则52
一、民事诉讼辩论原则概述52
二、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的主要内容53
三、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的适用55
第五节 民事诉讼处分原则56
一、民事诉讼处分原则概述56
二、民事诉讼处分原则的内容58
三、民事诉讼处分原则的适用60
第六节 法院调解原则60
一、法院调解原则的含义及历史发展60
二、法院调解原则的内容62
三、法院调解原则在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63
第七节 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65
一、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的含义65
二、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的适用67
第五章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70
第一节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概述70
第二节 合议制度71
一、合议制的含义71
二、合议庭的组成71
三、合议庭的内部关系73
四、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的关系73
第三节 回避制度74
一、回避制度的概念74
二、法定的回避情形75
三、回避制度的适用范围76
四、回避的方式和程序77
第四节 公开审判制度77
一、公开审判制度的含义77
二、公开审判的内容79
三、公开审判的例外情形80
四、违反公开审判制度的后果81
第五节 两审终审制度81
一、两审终审制度的含义81
二、两审终审制度的内容82
三、两审终审制的例外83
第六章 民事诉讼的主管和管辖85
第一节 民事诉讼的主管85
一、民事诉讼主管的含义85
二、人民法院主管民事案件的范围86
三、人民法院与其他机关、团体主管民事纠纷的关系87
第二节 管辖概述88
一、管辖的概念88
二、确定管辖的原则89
三、管辖恒定原则90
四、管辖的分类91
第三节 级别管辖92
一、级别管辖的概念92
二、确定级别管辖的标准92
三、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93
第四节 地域管辖100
一、地域管辖的概念100
二、确定地域管辖的标准100
三、一般地域管辖101
四、特殊地域管辖103
五、专属管辖109
六、协议管辖110
第五节 裁定管辖112
一、移送管辖112
二、指定管辖113
三、管辖权转移114
第六节 管辖权异议116
一、管辖权异议概述116
二、管辖权异议的条件117
三、管辖权异议的处理程序118
第七章 诉讼当事人121
第一节 当事人概述121
一、当事人的概念121
二、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123
三、当事人适格125
四、当事人更换126
五、诉讼承担127
第二节 共同诉讼人127
一、共同诉讼概述127
二、必要共同诉讼128
三、普通共同诉讼130
第三节 诉讼代表人131
一、代表人诉讼131
三、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132
四、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133
第四节 第三人134
一、第三人概述134
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135
三、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136
第八章 诉讼代理人138
第一节 诉讼代理人概述138
一、诉讼代理人的概念和特征138
二、民事诉讼代理人与民事代理人、刑事辩护人139
三、诉讼代理人的种类140
第二节 法定诉讼代理人141
一、法定诉讼代理人概述141
二、法定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和诉讼地位142
三、法定诉讼代理权的取得和消灭143
第三节 委托诉讼代理人143
一、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概念和特征143
二、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范围144
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限及其取得145
四、委托诉讼代理权的消灭147
第九章 民事诉讼证据148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据的概述148
一、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和作用148
二、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150
三、民事诉讼证据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152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在理论上的分类153
一、本证和反证153
二、间接本证与间接反证154
三、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155
四、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155
第三节 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156
一、书证156
二、物证157
三、视听资料158
四、证人证言160
五、当事人陈述161
六、鉴定结论162
七、勘验笔录163
第四节 证据的收集和保全164
一、证据的收集164
二、证据保全165
第十章 诉讼证明167
第一节 证明对象167
一、证明167
二、民事诉讼证明168
三、证明对象169
第二节 举证责任172
一、举证责任概述172
二、举证责任的分配173
三、当事人举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80
第三节 自认182
一、自认概述182
二、拟制自认183
三、代理人代为自认183
四、自认的撤回184
第四节 人民法院对证据的收集和调查184
一、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调查收集证据185
二、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185
三、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注意的事项186
第五节 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187
一、举证时限187
二、证据交换191
三、新证据的界定及范围193
第六节 质证195
一、质证概述195
二、质证的程序196
三、对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的质证197
四、对证人证言的质证197
五、对鉴定结论的质证199
六、具有专门知识人员的出庭200
七、质证笔录200
第七节 证据的审核认定200
一、审核认定证据的模式历史变迁200
二、证据能力和证明力202
三、证据规则203
四、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204
五、审核认定证据的方法205
第十一章 期间和送达207
第一节 期间207
一、期间的概念和意义207
二、期间的种类208
三、期间的计算209
四、期间的耽误及后果210
第二节 送达211
一、送达的概念和意义211
二、送达的方式212
三、送达的效力和送达回证214
第十二章 法院调解216
第一节 法院调解概述216
一、法院调解的概念和特点216
二、法院调解的意义217
第二节 法院调解的原则218
一、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218
二、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219
三、合法原则219
第三节 法院调解的程序219
一、调解的开始220
二、调解的进行220
三、调解结束221
第四节 调解协议与调解书222
一、调解协议与调解书概述222
二、法院调解的效力223
第十三章 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225
第一节 财产保全225
一、财产保全的概念和意义225
二、财产保全的种类225
三、财产保全的条件226
四、财产保全的程序和解除228
五、财产保全的范围和措施229
六、申请财产保全错误的赔偿230
第二节 先予执行231
一、先予执行的概念和意义231
二、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231
三、先予执行的程序232
第十四章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235
第一节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概念235
一、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概念和特点235
二、对妨害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性质236
三、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意义237
第二节 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和种类238
一、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238
二、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种类239
第三节 强制措施的种类及其适用241
一、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种类241
二、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适用242
第十五章 诉讼费用246
第一节 诉讼费用概述246
一、诉讼费用的概念246
二、诉讼费用征收的意义247
第二节 诉讼费用的种类及征收248
一、案件受理费及其征收标准248
二、申请费及其征收249
三、其他诉讼费用及其征收250
第三节 诉讼费用的负担及缓、减、免251
一、诉讼费用的预交251
二、诉讼费用的负担252
三、诉讼费用的缓、减、免253
第十六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256
第一节 第一审普通程序概述256
一、第一审普通程序的概念256
二、第一审普通程序的特点257
三、第一审普通程序的意义257
第二节 起诉与受理258
一、起诉258
二、受理260
第三节 反诉264
一、反诉的概念和意义264
二、提起反诉的条件和方式265
三、反诉与反驳的关系266
第四节 审理前的准备267
一、审理前准备的概念和任务267
二、审理前准备工作的内容268
第五节 开庭审理271
一、开庭审理概述271
二、开庭审理的程序271
三、庭审笔录277
四、审理期限278
第六节 撤诉、缺席判决和延期审理278
一、撤诉278
二、缺席判决280
三、延期审理281
第七节 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282
一、诉讼中止282
二、诉讼终结284
第十七章 简易程序287
第一节 简易程序概述287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287
二、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288
三、简易程序的特点289
第二节 简易程序的具体程序规定291
一、起诉与答辩291
二、审理前的准备292
三、开庭审理292
四、宣判与送达293
第十八章 第二审程序295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概述295
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295
二、第二审程序的功能和意义296
第二节 上诉的提起与受理298
一、上诉的提起298
二、上诉的受理300
三、上诉的撤回301
第三节 上诉案件的审理302
一、审理前的准备工作302
二、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303
三、上诉案件的审理方式304
第四节 上诉案件的裁判和调解305
一、上诉案件的裁判305
二、上诉案件的调解308
三、上诉案件裁判的效力308
四、上诉案件的审理期限309
第十九章 审判监督程序311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概述311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311
二、审判监督程序的特点312
三、再审程序的功能和意义313
第二节 当事人申请再审314
一、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概念314
二、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条件315
三、当事人申请再审的程序321
第三节 人民法院决定再审325
一、人民法院决定再审的条件325
二、人民法院决定再审的程序326
第四节 人民检察院抗诉引起再审328
一、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条件328
二、人民检察院抗诉的程序330
第五节 再审案件的审理和裁判332
一、再审案件的审理法院332
二、再审案件的审判组织333
三、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333
四、审理方式和审理范围334
五、再审案件审理的裁判334
第二十章 判决、裁定、决定、命令338
第一节 判决338
一、民事判决的概念和分类338
二、民事判决的内容340
三、民事判决的效力342
四、判决的既判力343
第二节 裁定、决定和命令346
一、裁定346
二、决定348
三、命令349
第二十一章 特别程序350
第一节 特别程序概述350
一、特别程序的概念351
二、特别程序的特点352
三、特别程序适用的范围353
第二节 选民资格案件程序353
一、选民资格案件的概念354
二、选民资格案件审理程序354
第三节 宣告公民失踪、死亡案件审理程序355
一、宣告公民失踪、死亡案件的概念和立法模式355
二、宣告公民失踪、死亡案件的审理程序356
三、宣告公民失踪、死亡的法律后果359
四、宣告公民失踪、死亡的判决的撤销360
第五节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361
一、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概念361
二、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审理程序362
三、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判决的撤销363
第六节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364
一、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概念364
二、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审理程序364
三、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撤销365
第二十二章 督促程序367
第一节 督促程序概述367
一、督促程序的概念和意义367
二、督促程序的特点368
三、督促程序的适用范围369
第二节 支付令的申请和受理369
一、支付令的申请369
二、支付令申请的审查与处理371
第三节 债务人异议372
一、债务人异议372
二、债务人异议的条件373
三、债务人异议的效力373
第四节 督促程序的终结374
第二十三章 公示催告程序376
第一节公示催告程序概述376
一、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376
二、公示催告程序的特点377
第二节 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378
一、世界各国(地区)公示催告程序适用范围的一般规定378
二、我国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379
三、我国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存在的问题381
第三节 公示催告案件的审理程序382
一、公示催告程序的发动382
二、公示催告申请的审查和受理383
三、公示催告案件的审理383
四、对利害关系人的法律救济387
第二十四章 执行程序概述389
第一节 执行概述389
一、执行的概念和特点389
二、执行程序与审判程序的关系390
三、执行行为391
四、执行的条件392
五、民事执行法394
第二节 执行的原则394
一、执行合法原则395
二、执行当事人不平等原则395
三、基本人权保障原则395
四、执行及时原则396
第二十五章 执行的开始与执行措施399
第一节 执行的主体和客体399
一、执行的主体399
二、执行客体402
第二节 执行的开始404
一、执行程序的申请与移送404
二、执行准备406
第三节 执行措施407
一、执行措施概述407
二、金钱债权的执行措施407
三、非金钱债权的执行措施413
第二十六章 执行阻却和执行回转417
第一节 执行阻却417
一、执行阻却概述417
二、执行救济418
三、执行和解421
四、执行担保422
五、执行中止423
六、执行终结424
第二节 执行回转425
一、执行回转的概念425
二、执行回转的条件425
三、执行回转的原因426
四、执行回转的程序426
第二十七章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428
第一节 涉外民事诉讼概述428
一、涉外民事诉讼的概念428
二、涉外民事诉讼的程序和法律适用430
三、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430
第二节 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433
一、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概述433
二、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种类435
第三节 涉外民事诉讼的送达、期间和财产保全438
一、涉外民事诉讼的送达438
二、涉外民事诉讼的期间440
三、涉外财产保全441
第四节 涉外仲裁442
一、涉外仲裁与涉外诉讼的选择442
二、涉外仲裁中的财产保全445
三、涉外仲裁裁决的执行446
第五节 司法协助447
一、司法协助概述447
二、一般司法协助448
三、对外国法院裁判的承认和执行451
四、对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453
参考文献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