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命在自己手中 一个急救医生的笔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命在自己手中 一个急救医生的笔记](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4907490.jpg)
- 李宗浩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2110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89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200页
- 主题词:急救-经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命在自己手中 一个急救医生的笔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子:从白宫到故宫1
第一部分 心脏猝死:社区公众都在面对5
1.匆匆不防的“猝死”,姗姗来迟的急救5
2.回顾当年对副市长的抢救,一切遵循着科学规律8
3.评估当今抢救的成败,要唤起民众千百万人学习急救12
4.20世纪80年代全国率先建立的北京急救中心,开创急救先河却是历尽坎坷14
5.马季抢救的失误,是“呼叫病人不应时”不去紧急呼救,却去找家属了16
6.大声疾呼,“急救”必须从医生手中解放出来17
7.普及急救,任重道远,全民参与,受众广泛22
第二部分 心肺复苏:世界“第一救命技术”25
8.良师益友,我与被誉为当代“急救之父”的彼得·沙法教授相识25
9.沙法教授首次来华,诠释心肺复苏(CPR)的真谛28
10.心肺复苏(CPR)的“庐山真面目”,世界第一救命技术33
11.CPR的“C”,即心脏复苏,如同拨动刚停下的钟摆35
12.CPR的“P”,即呼吸复苏,如同吹进生命的春风38
13.心肺复苏的哲学观和伦理学40
14.餐桌上的“危机”,气管异物时的海姆立克急救法43
15.与时俱进,心肺复苏的突破性进展46
第三部分 心脏除颤:“起死回生”的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50
16.心肺复苏的突破性进展,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21世纪的“灭火器”的问世50
17.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复苏领域一场悄悄的革命终于来到52
18.急救的曲折历程,从传统的止血包扎的“四大技术”举步维艰地走到现代的CPR,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57
19.2000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呼吁,“义不容辞”地普及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61
20.“他山之石”,美国出台了相关使用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的法律64
第四部分 急救网络:编织城市医学救援体系(EMS)69
21.在“科学的春天”里,建设现代化北京急救中心的种子在复苏的土地上萌芽69
22.急救新概念——生命链的核心,建设城市医学救援体系(EMS)72
23.意大利政府对我国很友好,中意共建北京急救中心74
24.800万美元赠款项目,皆大欢喜,我却喜忧参半77
25.何日才能与国际医学救援体系相接轨?79
第五部分 空中急救:通向空中的遥遥之路83
26.现代化的首都急救体系,没有空中急救如同三军之中缺少空军83
27.对中国建立空中急救事业“情有独钟”的德国空中救援总部(DRF)85
28.我与柯赖尔总裁的长城谈话,“不建空中急救非好汉”87
29.1987年,我首次在欧洲上空作直升救护机的医学救援90
30.临危受命,夜飞地中海伊维萨岛抢救“急性心梗”垂危老人94
31.在德国、法国总理的招待会上96
32.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阿尔卑斯山间飘扬98
33.德国DRF授予我荣誉称号100
34.中德空中急救项目建立,前景令人鼓舞105
35.一波三折,关心的人来自四方,空中项目在地面步履维艰109
36.真是“好事多磨”呀!112
37.一位“老北京”、中德空中急救的“志愿者”、德籍华人王寿椿博士匆匆离去116
38.我在北京市政协会上关于空中急救的多次提案121
39.人生苦短,北京何日能建成空中急救125
40.重上蓝天,2008年我在美国盐湖城上空的飞行128
第六部分 地震海啸:从唐山地震、印度洋海啸到汶川地震134
41.唐山地震30年祭——为了明天的纪念134
42.张胜兰,一位直面人生的美丽坚强女性,一个“不幸的家庭也有幸福”的人140
43.大海发威,印度洋海啸无情吞噬了三十万鲜活生灵,中国派出了救援队146
44.印度洋海啸后的第三周,我由北京飞抵雅加达进行救援评估149
45.认真阅读一份早期“原汁原味”的关于班达亚齐的灾情报告151
46.我向最早到达重灾区的医生了解情况,与我驻印尼大使,与印尼卫生部官员讨论155
47.“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国家队”的迅速出发160
48.关爱生命,科学救援163
第七部分 天灾人祸:企望和平的21世纪并不太平167
49.联合国将20世纪的1990.1~1999.12定为“国际减灾十年”167
50.“我们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受到伤害”,联合国秘书长如是说169
51.中国政府的“大手笔”,国务院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到应对法的颁布172
52.定位突发公共事件中医学救援作用的观点,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支持175
53.尽快发展我国救援医学事业的建议176
第八部分 明天步代:以科学发展观直面灾害挑战180
54.全球心肺复苏大普及,走到家庭的“迷你安妮”180
55.我的灾害的新思维,科学面对灾害挑战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