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ATM网络原理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ATM网络原理与应用
  • 卢锡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54884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ATM网络原理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ATM技术概述1

1.1 ATM/B-ISDN发展简介1

1.1.1 背景1

1.2 B-ISDN体系结构2

1.2.1 ATM层3

1.2.2 ATM适配层(AAL)5

1.3 ATM信令7

1.4 ATM网络的基本特点7

1.4.1 ATM网络提供的服务7

1.4.2 ATM是一种统一的基础技术8

1.4.3 ATM具有灵活的速率8

1.4.4 ATM是面向连接的技术9

1.4.5 ATM继承并综合了电路交换与报文交换技术10

1.4.6 ATM网络的拓扑11

1.4.7 ATM的QoS控制技术11

1.4.8 ATM技术与其它高速网络技术的比较12

1.4.9 ATM是正在发展并具有广阔前景的技术13

1.5 小结14

第二章ATM物理层15

2.1 物理层的功能与特征15

2.1.1 传输汇聚子层15

2.1.2 物理介质子层21

2.2.1 SONET概述23

2.2.2 STS-1接口23

2.2 基于SDH的接口23

2.2.3 SONET STS-3帧结构26

2.3 其它接口规范27

2.3.1 44.736Mbps的DS-3接口27

2.3.2 100Mb/s的4B/5B接口29

2.3.3 155.52Mbps的8B/10B接口33

2.3.4 基于双绞线的25.6Mbps接口34

2.4 UTOPIA规范37

2.4.1 UTOPIA概述37

2.4.2 一级UTOPIA37

2.4.3 二级UTOPIA39

3.1 ATM信元结构43

第三章ATM层43

3.2 ATM信元头结构44

3.2.1 预定义信元头45

3.2.2 一般流控标志域(GFC)45

3.2.3 虚路径标识符(VPI)47

3.2.4 虚通道标识符(VCI)47

3.2.5 负载类型(PT)48

3.2.6 信元丢弃优先级(CLP)49

3.2.7 头部差错控制(HEC)49

3.3 ATM连接50

3.3.1 虚通道连接(VCC)50

3.3.2 虚路径连接(VPC)51

3.4 ATM层功能52

3.4.3 信元头部剥离53

3.4.4 VPI/VCI转换53

3.4.2 信元头部生成53

3.4.1 一般流控功能53

3.4.5 信元的汇聚与分离54

3.4.6 信元速率处理54

3.4.7 网络拥塞控制54

3.4.8 信元丢弃55

3.4.9 信息流整形55

3.4.10 信息流管制56

3.5 信息流控制56

3.5.1 UNI提供的信息流控制功能57

3.5.2 流量控制的内容与功能57

3.5.4 额外功能60

3.5.3 拥塞控制功能60

3.5.5 UNI信息流约定61

3.6 讨论67

第四章 ATM适配层68

4.1 概述68

4.1.1 AAL的结构68

4.1.2 AAL的功能69

4.1.3 AAL业务类别与AAL协议类型70

4.2 AAL170

4.2.1 AAL1的服务与功能70

4.2.2 AAL1的SAR子层71

4.2.3 AAL1的CS子层72

4.3 AAL276

4.4 AAL3/476

4.4.1 AAL3/4的结构77

4.4.2 AAL3/4的SAR子层78

4.4.3 AAL3/4的CS子层82

4.5 AAL585

4.5.1 AAL5的结构85

4.5.2 ATM信元的发送过程86

4.6 小结88

第五章 ATM网络的运行、管理与维护89

5.1 ATM网络OAM功能与结构89

5.2 物理层OAM功能及实现92

5.3 ATM层OAM功能及实现96

5.3.1 故障管理功能98

5.3.2 性能管理功能99

5.3.3 激活/静默OAM功能100

5.4.1 ILMI概述101

5.4 ILMI协议101

5.4.2 MIB的信息103

第六章 ATM网络的信令106

6.1 ATM信令原理106

6.1.1 ATM信令的基本概念106

6.1.2 B-ISDN和ATM网络对信令的要求107

6.1.3 信令虚信道108

6.1.4 信令协议体系结构109

6.2 元信令110

6.2.1 范围与应用110

6.2.2 协议相关问题111

6.3 信令ATM适应层(S-AAL)113

6.3.2 S-AAL业务特定部分114

6.3.1 S-AAL公共部分114

6.4 ATM地址115

6.5 用户-网络接口信令117

6.5.1 ATM UNI信令主要功能117

6.5.2 UNI信令消息120

6.5.3 点-点连接的呼叫控制过程126

6.5.4 点-多点连接的呼叫控制过程132

6.5.5 地址注册133

6.6 网络-网络接口信令135

6.7 信令协议的进展情况136

第七章 ATM交换机技术138

7.1 ATM交换机的基本概念138

7.1.1 基本概念138

7.1.2 ATM交换机的基本模型139

7.2 ATM交换机分类140

7.2.1 ATM交换机结构类型140

7.2.2 ATM交换机应用类型142

7.3 ATM基本交换单元143

7.3.1 矩阵型交换单元143

7.3.2 共享存储器交换单元144

7.3.3 总线型交换单元144

7.3.4 环型交换单元145

7.4 ATM交换机结构145

7.4.1 单级交换机结构145

7.4.2 多级交换机结构147

7.5 ATM交换机内部处理技术150

7.5.1 信元路由处理151

7.5.2 ATM交换机的缓冲技术152

7.5.3 信元丢弃策略及拥塞控制157

7.5.4 ATM交换机的性能评价157

7.6 ATM交换机设计的关键技术158

7.6.1 性能、接口密度及封装159

7.6.2 UNI信令及ILMI协议160

7.6.3 ATM路由协议161

7.6.4 流量管理机制164

7.6.5 缓冲与拥塞控制168

7.6.6 易管理性172

7.7.1 机架173

7.7.2 5720交换模块(SFM)173

7.7 Bay 5000AH ATM交换机分析173

7.7.3 交换控制模块5740(SCM)174

7.7.4 ATM主机模块174

7.8 CISSO 1010 ATM交换机175

7.8.1 CISCO 1010概述175

7.8.2 1010交换机关键技术优势176

7.8.3 1010技术参数一览178

7.9 小结180

第八章 ATM局域网技术181

8.1 ATM局域网的三种接口方式181

8.2 IEEE802 LAN与ATM182

8.3 ATM局域网仿真184

8.3.1 提供无连接服务184

8.3.2 提供广播及组播服务187

8.4 ATM论坛的LAN仿真结构190

8.4.1 LANE的体系结构及组成190

8.4.2 LANE的工作过程193

8.4.3 LANE连接管理195

8.4.4 帧格式196

8.4.5 LANE 2.0198

8.4.6 仿真LAN(ELAN)的互联198

8.5 IETF的IP over ATM(IPOA)199

8.5.1 IPOA的基本思想200

8.5.2 IPOA的LIS配置200

8.5.5 IPOA的组成及工作过程201

8.5.4 省缺MTU201

8.5.3 IPOA的报文封装201

8.5.6 IPOA的局限与改进203

8.6 其它方式的IPOA204

8.6.1 标记交换技术204

8.6.2 IP交换技术208

8.6.3 标记交换与IP交换的比较210

8.7 小结210

第九章 ATM技术展望211

9.1 基于ATM的统一网络211

9.2 通信管理网络213

9.3 ATM与智能网(IN)214

9.3.1 体系结构模型214

9.4 ATM与其他高速网216

9.3.2 智能网业务216

9.4.1 100Mbps局域网和千兆以太网217

9.4.2 交换式以太网217

9.4.3 FDDI-Ⅱ218

9.4.4 IEEE 802.6 MAN (DQDB)219

9.4.5 报文传输模式(PTM)222

9.4.6 千兆位网络225

9.5 ATM与交换多兆位数据服务(SMDS)226

9.5.1 SMDS特征226

9.5.2 SMDS SIP协议数据单元228

9.5.3 SMDS和ATM的接口229

9.6 ATM与帧中继(Framo Relay)230

9.7.1 无线ATM的研究背景和目标环境232

9.7 无线ATM技术232

9.7.2 无线ATM的基本概念233

9.7.3 无线ATM的参考结构233

9.7.4 无线ATM的系统设计234

9.7.5 无线ATM技术进展235

9.8 小结236

附录A B-ISDN/ATM的有关标准238

A.1 ITU-T的有关标准238

A.2 ATM论坛的有关标准242

A.3 Bellcore的有关标准243

A.4 IETF有关ATM的标准243

附录B 中英文ATM术语表245

参考文献2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