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三十年学术论文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三十年学术论文集
  • 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编 著
  • 出版社: 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ISBN: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三十年学术论文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针灸源流考&王雪苔1

我国三十年的针灸研究概况&王雪苔8

循径感传现象的研究&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等32

关于经络学说的形成及其发展&王德深38

关于针灸穴名国际统一问题的研究&王德深43

对“交经八会”交、合问题的初步探讨&程莘农49

针刺热补(烧山火)凉泻(透天凉)手法对皮肤温度影响的实验观察&郑魁山52

针刺治疗冠心病44例疗效观察&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心血管组57

针刺治疗脑血栓形成209例和对脑血流图、肌电图影响的观察&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神经科、生理二室59

针刺治疗疟疾的临床研究&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针治疟疾组62

针刺治疗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期)临床观察&庄鼎等67

电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60例80只眼疗效分析&孙清芸75

X线观察针刺对胃蠕动的影响初步报告&蔡天皎等77

面部穴位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的实验形态学研究&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形态神经解剖组87

针麻与蓝斑、缝际核内酶及递质的关系——定量的组织化学观察&葛子等102

针麻对实验性心肌梗塞影响的初步研究&杨友泌等109

针刺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性损伤过程中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孟竞璧等111

针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左心功能状态的影响&孟竞璧等117

针刺对犬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影响的观察&刘瑞庭等124

大脑皮层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等127

针刺抑制内脏痛原理的研究Ⅰ。延脑整合作用的观察&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生理一室132

针刺抑制内脏痛原理的研究Ⅱ。吗啡拮抗剂对针刺抑制内脏痛反应的影响&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生理一室137

延脑网状巨细胞核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黎春元等143

电针穴位对中脑中央灰质自发放电的影响及其与脑啡肽的关系&朱丽霞等147

电针足三里对中缝大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及其与导水管周围灰质的关系&刘乡等154

脑组织中5-羟色胺、5-羟吲哚醋酸、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同时提取和萤光分光光度测定法&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生化组163

针刺镇痛与脑内单胺类神经介质的关系&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生化组171

摘要与题录177

针灸疗法实验所三年来的工作概况&许式谦177

针灸疗法的十年成就概述&中医研究院178

出土针灸文物丛考&王雪苔179

我国针灸学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与展望&王雪苔179

中国针灸的历史延续(日文)&王雪苔179

针灸史的新证据——近年出土的针灸文物&王雪苔180

针灸疗法的重要性及其原理&朱琏180

从学习巴甫洛夫学说的体会中试谈针灸疗法的治疗原理&焦国瑞180

矛盾法则在祖国医学辨证施治中的体现&王雪苔181

续谈矛盾法则在祖国医学辨证施治中的体现&王雪苔181

谈谈针灸治病的道理&王雪苔181

针灸疗法&朱琏182

针灸疗法的实验&朱琏182

中国宝贵的医学遗产——针灸&王雪苔182

按经配穴和寻取针刺感应能提高疗效的初步体会&李志明183

经络学说&中医研究院183

使用经络测定仪对五百例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初步总结&针灸研究所经络研究小组186

近年来国内有关针灸经络实验研究的概况&中医研究院生理研究组187

头针的针感与经络关系的观察&中医研究院头针疗法学习班188

经络感传现象研究概况&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经络感传组189

针刺治愈“阵发性循经灼痛症”&焦国瑞189

日本有关经络感传现象的报道&王本显189

经络感传现象特征与规律的初步观察&中医研究院经络感传研究小分队等190

经络感传研究中疼痛反应客观指标的探索&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等190

一例经络敏感人沿经皮下出血现象的初步观察&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感传组等191

经络敏感人肠鸣音观察初步报告&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经络感传组192

十二经脉循行部位规律性的分析&魏如恕192

经络感传引起的感觉阈值变化与外周神经关系的研究&朱元根等194

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等195

近年来国内有关经络研究的进展&王本显196

循经感传出现因素的观察&包景珍等197

40例截肢患者幻肢传导性针感和循经感传现象的观察&庄鼎等197

循经感传“气至病所”现象与疗效关系的研究——46例哮喘患者哮鸣音的观察&庄鼎等198

“入静”诱发循经感传过程皮电反应系统的某些变化&高惠合等199

对经络感传产生原理的探讨&王本显等200

内经中有关经络实质论述的管见&魏如恕200

针灸疗法定穴单位——中指同身寸统计调查报告&孟竞璧201

针灸的常用穴位和基本操作&王岱202

针刺“足三里”穴区对胃肠功能影响及其作用途径&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等202

关于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王德深203

关于穴名命名的研究&王德深203

针灸疗法的一般操作技术&焦国瑞204

介绍几种临床常用的针刺手法&郑魁山204

扎针术简介&王岱204

谈谈针刺手法中的几个问题&焦国瑞204

“八法”在针灸治疗上的应用&郑魁山204

郑毓琳老师常用的八种针刺手法概述&李志明等205

试谈针刺三组复式补泻手法&李志明等206

试谈针刺“龙虎交战”补泻手法&李志明等207

针灸手法烧山火、透天凉临床操作的经验介绍&裴斌等208

我对“烧山火”及“透天凉”手法的初步体会&李志明208

针刺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概述&李志明等209

头针疗法研究概况&陈克彦210

头针针感的初步观察&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头针研究组210

头针对正常人肌电幅度的影响&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头针研究室211

管针法&林家福212

激光针灸的临床应用&胡岢212

梅花针疗法中的脊柱两侧检查法&钟梅泉213

我对针刺疗法“古、今”手法操作的初步认识&李志明214

针刺手法实验研究综述&陈克彦215

关于针灸治病的若干操作技术及其理论问题的探讨&焦国瑞215

关于防止针刺引起气胸的讨论&张仲徽216

有关化脓灸(瘢痕灸)几个问题的初步商讨&李志明等216

古代灸法考&王雪台218

有关针刺感觉的初步探讨&裴斌218

针灸临床工作中的几个问题&赵尔康218

针灸临床进展(文献综述)&蒋达树219

针灸治疗疟疾的效果观察&王雪苔219

针灸预防51例酒石酸锑钾三日疗法治疗血吸虫病毒性反应的初步临床观察报告&中医研究院血防工作队220

针刺解除锑剂治疗血吸虫病毒性反应症征的临床观察初步报告&中医研究院血防工作队221

癜痕灸治疗57例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症临床初步观察总结报告&刘鸿鸾等221

针灸治疗血吸虫病的效验&李志明等222

针刺治疗肠蛔虫症疗效观察&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消化室222

皮下留针治疗支气管哮喘121例的疗效观察&郭效忠等223

梅花针疗法治疗46例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钟梅泉等223

针刺热凉补泻手法治疗胃脘痛50例报告&郑毓琳等224

针治胃下垂66例的疗效分析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胃下垂组、放射线科225

针灸治疗四十九名高血压症之临床观察&王敏227

针治二百零三例高血压症的临床疗效观察&针灸研究所227

54例高血压临床辨证分型针治疗效报告&魏明丰等228

针灸经络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王本显229

针灸治疗三十例夜尿症的初步报告&王雪苔229

刺激神经疗法治疗阳萎的体会&钟梅泉229

针刺治疗二百六十七例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针灸研究所230

针刺热补手法治疗痹症102例疗效总结&李志明等230

针灸治疗81例肩凝症初步小结&李志明等231

针灸治疗颜面神经麻痹38例疗效报告&李志明等232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45例的初步观察&田从豁等233

针灸对五十四例坐骨神经痛的疗效观察&针灸研究所第一研究室234

针刺治疗失眠症30例&周兆章等235

针刺对102例癫痫病人和健康人脑电图即时影响&陈克彦等235

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电休克治疗&薛崇成236

关于重精神病针刺疗法的定穴、手法、反应及处理(附治疗常规)&陈钟舜等236

深刺奇穴(过梁针)治疗精神病的方法及其疗效简介&田从豁等237

针灸治疗20例脑血管意外后遗偏瘫的初步观察&郑魁山等237

头针治疗脑血管疾病273例和初步实验观察&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神经科238

头针治疗脑血栓形成33例的疗效初步分析&中医研究院“头针疗法”学习班238

针刺治疗脑血栓形成及其恢复期209例和对脑血流图、肌电图的影响观察&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神经科第二生理室239

头针治疗107例脑血管疾病的初步观察&针灸研究所等240

针刺治疗2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后遗症的疗效报告&李志明等240

针刺治疗11例乙型脑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简介&刘鸿鸾等241

治疗球麻痹一例的临床经验&陈克彦等242

针药结合治疗一例脊髓空洞症&徐承秋242

激光照射穴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1例临床分析&吴希靖242

针灸治疗颈椎病60例临床疗效观察&宋正廉242

脑血管病的针灸治疗&宋正廉等243

针灸治疗急性兰尾炎80例初步小结及针刺正常人兰尾穴对兰尾运动X线观察&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等243

针刺治疗左小腿静脉血栓一例&魏明丰245

隔蟾蜍皮灸治疗疖肿&魏明丰246

用“火灸”法治疗寻常疣&李志明等246

对郑毓琳老师应用热补手法治疗脱肛病二例体会&李志明等247

针刺热补手法治疗外痔二例&吴希靖等248

针灸对闭经辨证论治经验谈&李志明等248

针灸治疗妊娠剧吐症的初步报告&田从豁等249

针灸治疗眼病的法则和穴位&李志明等250

针灸治疗眼病的理论和配穴&李志明251

针刺41例视网膜出血的初步观察&郑毓琳等251

针刺治疗91例视网膜出血的疗效观察&郑毓琳等252

针刺治疗24例视神经萎缩的初步观察&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等253

针灸科郑毓琳老中医师针治迎风流泪医案一则&李志明等254

梅花针治疗780例近视眼疗效的初步观察&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刺激神经疗法研究室254

介绍几个用针灸治疗的眼科病例&郑魁山255

眼科针麻手术临床规律的初步探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等256

针刺治疗萎缩性鼻炎一例&魏明丰257

针治聋哑症14例疗效初步报告&李志明等257

针刺治愈四例下颌关节运动障碍症的临床疗效报告&郑毓琳等258

针灸治疗脊椎结核和荐肠关节结核的初步观察&郑魁山259

针灸治疗五例风湿性紫斑病的观察&郭效宗259

介绍化脓灸治疗痞块(巨脾症)——提供对晚期血吸虫病脾脏肿大治疗研究&李志明259

刺激神经疗法治愈一例甲状腺机能亢进&钟梅泉260

以隔姜灸为主治疗哮喘、气膨、寒泻各一例&李志明261

头针治疗145例的疗效分析&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头针研究组等261

肾上腺素能神经、胆硷能神经在针刺麻醉中作用的探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形态组化组262

肾上腺素能神经、胆硷能神经在躯体结缔组织中分布及其与针麻、经络关系的进一步探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形态组化组263

人的外周组织中肾上腺素能神经和胆硷能神经分布的一些观察&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形态组化组264

以连继显示方法探讨肾上腺素能神经和胆硷能神经的关系&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形态组化组264

经络实质和针感传入在外周途径的形态学基础的初步探讨265

(一)小血管壁上的神经分布及其与经络气血的关系&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形态研究室265

经络实质和针感传入在外周途径的形态学基础的初步探讨266

(二)胆硷酯酶阳性神经和针感传入在外周的途径&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形态研究室266

大白鼠心脏交感和付交感神经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文琛等267

内脏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向中枢的投射(同位素放射自显影法的研究)&陶之理等268

猫腰4至骶2后根纤维向中枢的投射&席时元268

以儿茶酚胺萤光和胆硷酯酶方法观察人胃的神经分布&文琛等269

用HRP法探讨胃各部(胃幽门、贲门、后壁及前壁)传入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陶之理等270

胃交感传入神经元的节段性(HRP法的研究)&陶之理等271

胃付交感内脏运动节前纤维的发端&李瑞午272

针刺传入与胆硷酯酶阳性神经关系的进一步探讨&刘金兰等273

微电泳导入辣根素过氧化酶示踪缝际大核的脑内联系&葛子等273

大白鼠脑内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主要分布部位&葛子等274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追溯周围神经联系法&陶之理275

针刺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作用的实验研究&杨友泌等276

实验性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时心肌肥大细胞的变化&杨友泌等277

针刺对“足三里”穴肥大细胞影响的形态学观察&杨友泌等277

不同生长期心肌肥大细胞的形态学观察&杨友泌等278

电针镇痛对尾核突触超微结构作用的电子显微镜观察&杨友泌等279

面部穴位抑制内脏牵拉反应及内脏痛的实验形态学研究&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神经解剖组280

电针对脑内缝际背核和蓝斑的乙酰胆碱酯酶及单胺氧化酶的影响&葛子等281

电针、吗啡对蓝斑、缝际核影响的比较&葛子等281

三叉神经第三支及第二支与中枢神经核团的联系(面部穴位抑制内脏痛的实验形态学研究)&陶之理等282

足三里穴区传入神经元的节段性(HRP法的研究)&陶之理等283

用放射自显影法探讨迷走神经传入纤维的联系&陶之理等283

超神经节溃变(综述)&李瑞午284

我国开展针麻的概况&王本显等285

应用中医理论进行针麻原理研究的概况&朱元根285

近年来国内针麻原理研究概况&朱元根286

穴位、经络和针刺麻醉原理&北京针麻协作组287

针麻镇痛原理的初步研究&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针麻组288

大脑皮层在针刺麻醉中的作用的初步探索&针灸研究所针麻组288

对针刺麻醉原理的初步探讨&北京针麻协作组289

以大脑皮层诱发电为指标对几种不同针刺方法针麻镇痛效果的实验观察&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针麻组290

电针刺激穴位对刺激颈部皮神经引起的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针刺麻醉组290

电针麻醉的实验研究&王本显291

中医八纲辨证分型与针麻效果的关系&针灸研究所等291

针刺诱导前后痛阈的变化和针麻效果的关系&针灸研究所等292

针麻下肌电作为疼痛反应客观指标的探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等292

以血管反应和容积脉搏为指标从疏导气血的观点初步探讨针麻原理&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生理组293

呼吸运动作为针麻镇痛效应客观指标的探讨&孟竞璧等294

某些生理指标与予测针麻效果的关系&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生理组295

针麻和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中血压和容积脉膊波的初步观察&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生理组等296

针麻手术过程中某些生理指标变化的观察&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生理组等297

大脑皮层与针刺镇痛关系&徐维等298

利用计算机技术分离从头皮记录的人脑痛诱发复合电位中的疼痛成份&黄坤厚等299

暗示因素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北京颅脑针麻原理研究协作组299

纳洛酮对电针刺激中缝大核镇痛的影响&朱丽霞等300

中缝大核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一)微电泳导入纳洛酮对电针效应的影响&史清瑶等301

中缝大核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二)微电泳导入5-羟色胺的作用与电针效应的关系&史清瑶等302

导水管周围灰质对中缝大核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及其在电针中的作用&刘乡等303

大鼠尾核头部对中缝大核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及其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朱兵等304

暗示感受性和针刺对痛刺激引起的大脑诱发电位影响的关系&北京颅脑针麻原理研究协作组305

电针穴位对家兔皮层感觉区、丘脑中央中核及腓总神经诱发电位的影响&黄坤厚等306

针灸及梅花针对大脑自发电位影响的研究&张纯亮等306

针刺穴位对健康人大脑痛觉诱发电位的影响&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生理组307

伤害性刺激对躯体感觉皮层单位放电的影响及针刺效应&徐维等307

针刺感觉(得气)对血管运动反应影响的初步观察&孟竞璧308

诱发经络感传刺激对血流图的影响&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组等309

针刺不同经络的穴位对人的心电图、脑电波、呼吸以及皮肤电反射影响的研究&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等310

针刺不同经络的穴位对于心脏活动的影响&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等310

针刺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影响&孟竞璧等311

针刺心包经内关区对心律失常及其联系途径分析初步报告摘要&孟竞璧等312

电针“间使”对家兔心率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的初步分析&曹庆淑等313

刺激心脏对家兔耳廓电阻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朱元根等314

针刺对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过程中冠脉流量的影响&孟竞璧等314

针刺对心肌缺血性损伤时等容收缩相心肌收缩性能的影响&孟竞璧等315

针刺对家兔实验性心肌缺血性损伤的影响——机体不同状态的观察&曹庆淑等316

针刺对家兔实验性心肌缺血性损伤的影响——经穴相对特异性的研究&张洪林等317

针刺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的影响&曹庆淑等318

针刺对脊髓背角细胞内脏伤害性反应的影响&方宗仁等318

延脑中缝核在针刺抑制内脏痛反应中的作用&朱丽霞等319

垂体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在大鼠电针抑制内脏痛反应中的作用&朱丽霞等320

电针穴位对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伤害性反应的影响&朱丽霞等321

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猫的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分析及其电针效应&陈正秋等322

人的一侧感觉皮层受损对皮层诱发电位及针刺作用的影响&黄坤厚等323

芬太尼、氯胺酮对人体痛刺激引起的皮层诱发电位影响的初步观察&徐维等323

以皮层诱发平均反应为指标的客观听力测定法&针灸研究所324

关于经穴与听觉关系的探讨&胡岢等325

一例特异功能者“透视”人体心脏搏动的实验观察&庄鼎等326

一次人体特异功能诱发试验报告&李志超等326

人体特异“透视”物体能力的观察&庄鼎等327

针灸疗法对三十八例“补体“影响的初步观察&王雪苔328

电针对大鼠不同脑区内某些游离氨基酸的影响&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生化组328

丙磺舒对针刺镇痛的影响&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生化组329

脑内5-羟色胺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生化组329

大鼠中缝核区5-羟色胺的代谢与针刺镇痛作用的关系&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生化组330

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与针刺镇痛和治疗&王友京330

针刺镇痛与中枢某些神经递质的关系&王友京330

电针对经络敏感人血浆皮质醇影响的初步观察&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感传组等331

α-甲基酪氨酸对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针灸研究所生化组331

针刺镇痛对大鼠不同脑区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部分代谢产物(5-羟基吲哚醋酸和高香草酸)含量的影响&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生化组332

针刺镇痛与中枢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关系&王友京332

体液因素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王友京332

针刺镇痛与血浆环核苷酸水平的关系&陆卓珊等332

针刺治疗和针刺镇痛与体液因素关系的研究&王友京333

针刺治疗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的实验研究&方慧荣等334

我学习针灸一年的点滴体会&李志明335

谈谈怎样学习针灸&焦国瑞335

针灸学习一得&李志明335

坚定地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下乡运用针灸治病和培训赤脚医生&宋正廉335

培训世界针灸医师的中国国际针灸班&王德深335

针灸疗法在欧洲情况&针灸研究所针麻组335

针灸疗法在日本&针灸研究所针麻组336

针刺麻醉在日本&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针麻组336

日本成立“日本针刺研究协议会”&针灸研究所资料室336

针灸疗法在苏联及其对作用原理的研究进展情况&针灸研究所针麻组336

国外有关经络研究的进展&王本显336

国外对经络和穴位的形态学方面的一些研究&王本显336

针灸针麻在国外&王雪苔337

国外针麻概况&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337

国外头针疗法简讯337

有关“第一次国际针灸学会”情况&针灸研究所针麻组337

有关“第二次国际针灸学会”情况&针灸研究所针麻组337

两次“国际针灸学会”情况简介&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针麻组337

国外针灸书刊综述&王本显337

国外对中医基本理论的某些探讨&王本显338

国外对福尔电针研究的进展&王本显338

针灸在国外&王德深338

叶心清医案&陈克彦338

多发性神经炎治验一则&陈克彦等338

著草治疗兰尾炎104例近期疗效观察&北京医疗队江西德兴队等339

癫痫一号丸治疗癫痫的临床观察&铁轶显339

学习气功疗法的初步体会&焦国瑞339

有关气功的中医理论探讨&焦国瑞339

练气功的要领&焦国瑞339

练静功时的“幻觉”问题&焦国瑞340

华佗五禽戏&焦国瑞340

气功与老年养生&焦国瑞340

在北京气功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焦国瑞340

气功与医疗保健&焦国瑞340

气功为什么能治病&焦国瑞340

一种健身深呼吸—腹式呼吸锻炼&焦国瑞341

站桩功—我国民间的一种医疗保健运动&焦国瑞341

著作3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