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和谐论 中国市场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济和谐论 中国市场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研究
  • 谷书堂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22064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济和谐论 中国市场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课题选择的思考1

二、论题界定和研究角度的说明1

导论1

三、研究重点和本书的体系结构6

第一章 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9

1.1 判断经济发展阶段的标准9

一、经济发展的涵义10

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13

三、判断经济发展阶段的标准21

1.2 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27

一、国内外学术界对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27

二、经济发展阶段的一般特征33

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37

一、经济发展阶段影响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42

第二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42

2.1 经济发展阶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制约42

二、经济发展阶段制约经济增长主导产业部门的配置49

三、经济发展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52

2.2 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55

一、劳动56

二、资本61

三、技术65

四、体制68

2.3 我国经济的适度增长率与“跳跃式”发展71

一、我国经济增长轨迹的实证描述与评价71

二、我国经济适度增长率再探索75

三、国民经济适度增长与“跳跃式”发展83

3.1 标准结构与结构协调87

一、经济结构87

第三章 结构协调、经济效益与经济发展87

二、标准结构、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88

3.2 结构演化与调节理论寻真93

一、有关结构演化与调节的理论93

二、各种结构协调理论与“效益本位”原则105

三、经济发展和结构协调中的“效益本位”准则109

3.3 结构协调的基本内容112

一、积累和消费结构的协调112

二、基础部门和加工部门的协调116

三、三次产业结构的协调125

第四章 我国结构协调与效益状况的实证描述132

4.1 现阶段投资决策分散化及积累与消费结构状况的实证考察132

一、改革后的决策分散化132

二、改革后积累份额的下降135

一、三次产业结构协调中的反常状况137

4.2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状况137

二、三次产业结构协调中反常状况的原因139

4.3 投资结构诱导机制的实证考察141

一、投资结构诱导机制分析141

二、融资手段与基础部门投资特性144

4.4 基础部门与非基础部门的结构状况148

一、基础部门与加工部门148

二、基础部门与消费150

4.5 结构失调影响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153

一、有效投资与结构失调153

二、我国结构失衡与经济效益相关关系的实证考察155

第五章 我国经济超常波动和结构失调的成因及机制160

5.1 传统体制下经济波动成因的实证分析160

一、投资对经济波动的影响160

二、政府决策行为对经济波动的影响164

三、经济体制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167

5.2 二元体制下经济波动成因的实证分析171

一、1978年以来的经济体制变革172

二、二元体制下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急于求成思想的发展对经济波动的影响179

三、社会投资、消费需求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84

5.3 超常经济波动和结构失调原因的归纳190

一、超常经济波动的成因Ⅰ:扭曲的自觉调节190

二、超常经济波动的成因Ⅱ:盲目的自觉调节195

三、经济体制根源论196

四、简短的总结198

第六章 总量调节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200

6.1 总量调节的规定性200

一、对总量调节的界定200

二、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201

三、以社会总供求表示的总量平衡203

四、总量调节的意义及局限208

6.2 国民经济总量失衡的形式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10

一、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210

二、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210

三、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212

四、总量失衡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214

6.3 总量调节中的供给调节和需求调节214

一、供给调节214

二、需求调节218

三、供给调节和需求调节的二律背反223

第七章 结构调节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226

7.1 我国现阶段结构调节的目标226

一、产业结构调节的目标Ⅰ:产业结构合理化226

二、产业结构调节的目标Ⅱ:产业结构高度化232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关系234

一、产业结构的决定235

7.2 产业结构调节的理论依据及其机制235

二、产业结构调节的理论分析240

三、产业结构的调节机制245

7.3 我国产业结构调节的难点及对策246

一、产业结构调节的难点246

二、产业结构调节的主要对策250

第八章 我国宏观调节政策的选择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254

8.1 宏观政策调节的目标与手段254

一、积极推进有效供给的增长是宏观政策调节的基本目标254

二、推进有效供给的基本政策手段261

8.2 宏观政策选择的依据和原则268

一、宏观政策选择的主要依据268

二、宏观政策选择的基本原则276

8.3 宏观政策调节的市场实现过程281

一、宏观政策调节市场实现过程的一般涵义282

二、宏观调节市场实现过程的成本一收益分析284

三、结构调节的市场实现过程288

四、我国现阶段的宏观政策调节与改革290

第九章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293

9.1 深化改革的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93

一、发展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293

二、审慎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稳定器297

9.2 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现阶段的主要措施300

一、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中心,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在把企业推向市场的同时,建立并完善微观经济的自我约束机制300

二、深化宏观层次的改革,改善和强化宏观调控机制304

三、深化中观层次的改革,促进二元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307

四、关键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309

9.3 调整、改革与发展310

一、发展是调整、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310

二、把调整、改革、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的新局面3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