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塑料添加剂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塑料添加剂手册
  • (德)盖希特(Gachter,Reinhard)等编;陈振兴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ISBN:7800431975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66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68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塑料添加剂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抗氧剂1

第一节 引言1

第二节 技术经济概况2

第三节 自动氧化作用与抗氧剂作用机理4

一、未抑制的自动氧化4

二、抑制的自动氧化6

第四节 抗氧剂的类别8

第五节 抗氧剂应具备的理化性能13

一、关于化学性能要求14

二、关于物理性能要求15

第六节 抗氧剂的试验17

一、高聚物模拟体系研究17

二、实用的实验方法17

第七节 抗氧剂的化学分析20

第八节 部分塑料的稳定处理20

一、聚丙烯20

二、高密度聚乙烯30

三、低密度聚乙烯34

四、线型低密度聚乙烯35

五、交联聚乙烯36

六、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37

七、结晶聚苯乙烯37

八、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38

九、抗冲击聚苯乙烯39

十、ABS树脂43

十一、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46

十二、聚酰胺6和聚酰胺6649

十三、聚酰胺11和聚酰胺1254

十四、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丁二醇酯(PET和PBT)55

十五、热塑性聚酯弹性体56

十六、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57

十七、聚缩醛58

十八、聚碳酸酯60

第九节 抗氧剂商品名、生产厂家或供应商一览61

参考文献64

第二章 金属钝化剂68

第一节 引言68

第二节 金属钝化剂的作用机理69

第三节 关于金属钝化剂的性能要求71

第四节 金属钝化剂的结构类别72

第五节 金属钝化剂的评价试验75

第六节 与铜接触聚烯烃的稳定处理77

一、聚乙烯78

二、聚丙烯及其共聚物81

三、在填充和增强的聚烯烃中,作为辅助稳定剂的金属钝化剂82

第七节 金属钝化剂的商品名称和供应厂商一览86

参考文献87

第三章 热塑性塑料的光稳定剂89

第一节 引言89

第二节 合成高聚物的光降解作用90

一、太阳光的紫外辐射91

二、高聚物降解机理93

第三节 紫外线的稳定原理118

一、紫外线吸收剂119

二、淬灭剂125

三、氢过氧化物分解剂129

四、自由基捕获剂129

第四节 光稳定剂试验134

一、加速耐候试验135

二、户外耐候试验137

三、颜料对光稳定剂性能的影响138

第五节 光稳定剂的应用技术139

一、聚丙烯141

二、聚乙烯148

三、苯乙烯类高聚物158

四、聚氯乙烯160

五、聚丙烯酸酯类164

六、聚氨酯165

七、聚碳酸酯169

八、聚缩醛171

九、聚酰胺174

十、聚酯176

第六节 光稳定剂的商品名及其生产厂商177

参考文献178

第四章 聚氯乙烯稳定剂186

第一节 关于技术和经济问题186

第二节 聚氯乙烯的热降解和稳定化187

一、热应力降解187

二、热稳定剂的作用机理191

第三节 聚氯乙烯稳定剂的类别及其特性196

一、有机锡稳定剂196

二、钡-镉稳定剂202

三、钡-锌和钙-锌稳定剂207

四、铅稳定剂209

五、无金属稳定剂211

六、其它热稳定剂214

七、辅助稳定剂215

八、应用建议小结219

九、测试方法220

第四节 发展趋势224

第五节 聚氯乙烯稳定剂商品名和供应厂商一览226

参考文献235

第五章 增塑剂239

第一节 历史概述239

第二节 术语定义240

第三节 质量要求242

第四节 市场情况243

第五节 调配方法245

第六节 技术功能247

一、溶解能力和凝胶化性能247

二、对硬度的影响249

三、对抗张强度和伸长率的影响250

四、对耐低温性能的影响252

五、对电性能的影响255

第七节 增塑剂类别256

一、苯二甲酸酯257

二、磷酸酯257

三、己二酸、壬二酸和癸二酸的酯类262

四、脂肪酸酯265

五、环氧脂肪酸酯265

六、柠檬酸酯268

七、乙酸、丙酸和丁酸的酯类268

八、乙基丁酸酯和乙基己酸酯268

九、乙醇酸酯269

十、聚酯269

十一、氯化烃类269

十二、烃类270

十三、苯甲酸酯270

十四、偏苯三酸酯270

十五、硝酸酯和磺酰胺271

十六、醇、醚、酮271

十七、松香酸酯271

第八节 增塑剂和聚合物的缩写词271

第九节 增塑剂商品名和生产厂家273

参考文献284

第六章 润滑剂285

第一节 引言285

一、润滑剂及其在塑料加工中的应用285

二、润滑剂的技术和经济意义286

第二节 润滑剂的类别和性能288

一、润滑作用机理289

二、物质类别和组成295

三、润滑剂和聚合物297

第三节 润滑剂测试307

一、润滑剂物理和化学性能测试308

二、润滑剂在塑料中作用的测试308

第四节 作为热塑性塑料助剂应用318

一、脱模剂318

二、滑爽剂、防滑剂和防粘连剂318

第五节 工艺技术展望320

第六节 润滑剂及其相关添加剂生产厂商一览321

参考文献322

第七章 聚氯乙烯用的高聚物型加工助剂324

第一节 聚氯乙烯配合料基础324

一、总论324

二、聚氯乙烯用高聚物型加工助剂的历史发展324

第二节 说明325

一、定义325

二、作用模式325

三、生理安全性333

四、特性333

五、产品类别334

第三节 应用335

一、总的说明335

二、加工技术335

三、配料338

第四节 工艺发展趋势和前景338

第五节 聚氯乙烯加工助剂商品名和生产或供应厂商一览338

参考文献339

第八章 用作热塑性塑料冲击改性剂的高聚物型添加剂340

第一节 引言340

第二节 冲击改性剂的结构和理论342

第三节 高抗冲聚氯乙烯343

一、聚氯乙烯的抗冲击改性剂344

二、抗冲聚氯乙烯的形态学345

三、聚丙烯酸酯作聚氯乙烯改性剂350

四、丙烯酸橡胶作聚氯乙烯改性剂354

五、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作聚氯乙烯改性剂354

六、氯化聚乙烯改性剂355

七、透明聚氯乙烯模塑品的改性剂358

八、不透明或半透明聚氯乙烯产品的改性剂358

九、抗冲击聚氯乙烯的应用例358

第四节 聚苯乙烯和苯乙烯类共聚物358

一、抗冲聚苯乙烯等热塑性塑料359

二、透明和半透明的抗冲聚苯乙烯359

三、ABS359

四、耐候弹性体改性SAN共聚物361

五、AES聚合物362

六、ACS聚合物362

七、抗冲聚苯乙烯和ABS应用例362

第五节 弹性体改性的聚丙烯363

第六节 高抗冲聚酰胺365

第七节 结论365

参考文献367

第九章 填充剂和增强剂368

第一节 引言368

一、填充剂和增强剂作用的理论368

二、填充和增强塑料的性能369

三、在热塑性塑料中应用填充剂的准则370

第二节 填充剂和增强剂应用的经济意义373

第三节 各种填充剂和增强剂概述376

一、碳酸钙376

二、硅酸盐379

三、硅胶391

四、硫酸钡-重晶石392

五、其它矿物质填充剂392

六、金属和金属粉末392

七、碳393

八、片状的填充剂和增强剂394

九、无机短纤维394

十、有机填充剂和增强剂395

十一、合成增强纤维395

十二、高强度和高热稳定性纤维395

第四节 热塑性塑料用的填充剂和增强剂399

一、聚乙烯399

二、聚丙烯403

三、聚丁烯405

四、聚异丁烯405

五、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405

六、聚氯乙烯405

七、含氟高聚物409

八、聚缩醛409

九、聚苯乙烯414

十、聚酰胺415

十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丁二醇脂(PET、PBT)及芳族聚酯(APE)419

十二、聚碳酸酯421

十三、聚苯醚422

十四、聚苯硫醚423

十五、聚砜、聚醚砜423

十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423

十七、纤维素酯423

第五节 小结424

第六节 填充剂和增强剂的商品名及生产厂商一览424

参考文献429

第十章 热塑性塑料的着色剂431

第一节 物理化学基础431

一、概述431

二、光学性能434

三、着色剂-塑料系统一般性质434

第二节 着色剂类别概述439

一、白色颜料439

二、黑色颜料440

三、无机彩色颜料441

四、有机彩色颜料445

第三节 着色技术概述466

第四节 着色剂选择原则467

第五节 分散过程467

一、破碎468

二、润湿469

三、分布470

四、内聚力470

五、分散不良及其后果470

第六节 供应形式471

一、单一颜料471

二、自由流动性颜料混合物471

三、颜料混合物471

四、色浆472

五、色母料472

第七节 着色技术472

一、单一颜料着色472

二、色母料着色473

三、设备473

第八节 聚氯乙烯着色474

一、压延475

二、聚氯乙烯耐候性的影响因素475

三、天候老化475

四、颜料与稳定剂的相互作用476

五、挤出和注塑476

六、涂覆、浇铸、浸渍477

七、配料过程中发生问题的原因477

第九节 聚烯烃着色478

一、着色要求478

二、注塑制品的耐候着色479

三、挤出480

第十节 苯乙烯类聚合物的着色481

一、着色要求481

二、聚苯乙烯和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着色482

第十一节 聚酰胺和聚碳酸酯的着色483

第十二节 聚氨酯着色483

第十三节 工程塑料着色484

第十四节 总的说明484

第十五节 技术趋势和前景484

第十六节 厂商索引485

参考文献487

第十一章 热塑性塑料的阻燃剂489

第一节 引言489

第二节 阻燃剂的作用机理491

一、含卤化合物的阻燃作用491

二、含磷化合物的阻燃作用492

三、卤-锑的协同作用492

第三节 测试方法493

第四节 工业应用的主要阻燃剂498

一、含氯化合物498

二、含溴化合物498

三、含磷化合物501

四、增效剂502

第五节 消烟剂502

第六节 阻燃热塑性塑料的应用503

第七节 阻燃热塑性塑料的配方举例504

一、高密度聚乙烯(HDPE)505

二、低密度聚乙烯(LDPE)506

三、聚丙烯506

四、增塑聚氯乙烯507

五、聚苯乙烯507

六、ABS509

七、聚酰胺510

八、饱和聚酯511

九、聚碳酸酯512

第八节 技术发展趋势和展望512

第九节 阻燃剂生产厂家一览513

参考文献514

第十二章 抗静电剂516

第一节 静电电荷问题516

一、静电电荷的产生516

二、静电电荷的抑制措施517

第二节 抗静电剂的化学结构518

一、内加型抗静电剂518

二、外涂型抗静电剂520

第三节 抗静电剂的作用方式520

一、提高表面电导率520

二、增大体积电导率524

第四节 应用525

一、在聚合物料中混配525

二、表面涂敷527

第五节 抗静电剂活性的测定528

一、静电荷的测定528

二、表面电阻率的测定528

三、半衰期和表面电阻率的相互关系529

第六节 抗静电剂的应用范围530

第七节 技术发展趋势及展望531

第八节 抗静电剂的生产厂和商品名532

参考文献533

第十三章 荧光增白剂534

第一节 引言534

第二节 荧光增白剂的定义534

第三节 应用要求536

第四节 化学类型538

第五节 掺合和产品形式538

第六节 选择539

第七节 应用实例540

一、聚氯乙烯540

二、聚苯乙烯和苯乙烯类共聚物541

三、聚碳酸酯542

四、聚氨酯542

五、聚烯烃543

第八节 荧光增白剂的测试543

一、增白效果543

二、耐光性545

三、迁移和渗出545

第九节 荧光增白剂的商品名,生产厂商一览546

参考文献546

第十四章 生物抑制剂547

第一节 生物变质547

一、概述547

二、微生物变质的表现形式548

三、微生物抑制剂的应用范围549

第二节 生物抑制剂549

一、定义549

二、性能要求550

三、产品550

四、生物抑制剂的选择和测试551

第三节 毒性558

一、生物抑制剂的毒性558

二、制品的毒性558

第四节 技术展望559

一、新型生物抑制剂559

二、市场发展559

第五节 标准559

第六节 生物抑制剂的商品名和供应商一览561

参考文献561

第十五章 化学发泡剂562

第一节 技术经济问题562

一、引言562

二、化学发泡剂562

第二节 产品类型和作用方式565

一、偶氮化合物565

二、肼类衍生物570

三、氨基脲类573

四、四唑类574

五、苯并?嗪类574

六、常用化学发泡剂的主要性能575

七、化学发泡剂的测试575

第三节 技术展望576

第四节 化学发泡剂商品名和生产厂商一览576

参考文献578

第十六章 有机过氧化物交联剂579

第一节 引言579

第二节 技术要求580

第三节 应用领域580

第四节 过氧化物类别582

一、氢过氧化物582

二、烷基过氧化物582

三、过氧酯类584

四、二酰基过氧化物584

五、过氧化缩醛类585

第五节 过氧化物的主要性能585

一、活性氧含量585

二、半衰期的测定586

第六节 过氧化物的选择588

第七节 过氧化物与塑料的自由基反应589

一、过氧化物分解所引发的自由基反应历程589

二、聚合物自由基可能发生的反应592

三、大气中的氧对交联反应的抑制作用595

第八节 掺合组分对交联反应的影响595

一、填充剂595

二、增塑剂、增量油595

三、抗氧剂595

四、发泡剂596

五、配合剂596

第九节 过氧化物偶联剂596

第十节 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及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发展趋势597

第十一节 安全问题598

一、稳定化598

二、热稳定性598

三、可燃性和燃烧性质600

四、杂质的影响600

五、生理性质600

第十二节 有机过氧化物的商品名称和生产厂商一览600

参考文献605

第十七章 部分结晶聚合物的成核剂606

第一节 聚合物的结晶过程606

第二节 成核剂的要求及其类别608

第三节 成核剂的活性表征608

第四节 成核剂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610

第五节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成核剂610

第六节 聚酰胺的成核剂612

第七节 聚丙烯的成核剂613

第八节 聚乙烯的成核剂616

第九节 聚丁烯的成核剂616

参考文献616

第十八章 塑料添加剂的工业卫生及食品质量问题618

第一节 引言618

第二节 工业卫生619

一、引言619

二、人体接触化学品概述619

三、急性中毒试验620

四、长期毒性研究622

第三节 日用塑料制品中的添加剂623

一、前言623

二、在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使用添加剂的基本考虑624

三、添加剂的迁移特性625

四、毒物学研究629

五、食品包装材料添加剂的适用性632

六、塑料食品包装材料添加剂的立法问题635

七、各国对添加剂的审批程序637

八、费用638

第四节 常用毒物学术语的定义639

参考文献641

第十九章 热塑性塑料配料研制和配料操作643

第一节 关于配料研制643

第二节 添加剂类别643

第三节 配料操作645

第四节 加工方法的系统分析645

一、系统中的工序646

二、简化的系统矩阵650

三、优化651

第五节 配料中聚氯乙烯的形态学效应652

一、聚氯乙烯的熔融过程654

二、添加剂在硬质聚氯乙烯中的分布654

第六节 关于热塑性塑料与添加剂的配料655

第七节 添加剂的加入方法656

一、在聚合前或聚合过程中加入656

二、在聚合后处理工序加入656

三、在聚合物配料工序加入658

四、在聚合物加工前或加工过程中加入658

五、塑料的配料操作659

第八节 配料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操作663

第九节 技术发展动向665

参考文献6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