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码分多址与个人通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码分多址与个人通信](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4858059.jpg)
- 胡健栋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06055X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码分多址与个人通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背景1
1.1 通信的展望1
1.1.1 当前通信的困扰1
1.1.2 通信的数字化2
1.1.3 通信的智能化3
1.1.4 通信的个人化4
1.1.5 当前的主要个人通信系统7
1.2 无线接入网9
1.2.1 空中组网9
1.2.2 空中网的结构11
1.2.3 空间划分的容量考虑17
1.2.4 空中传输特性21
1.2.5 多径信道与宽带接收26
1.3 无线接入技术29
1.3.1 无线接入的要素29
1.3.2 多址技术30
1.3.3 各种多址方式的特色37
1.3.4 多址方式与用户容量39
1.4 码分多址技术42
1.4.1 扩频数字通信模型43
1.4.2 码分多址的关键技术50
1.4.3 IS—95标准简介51
参考文献53
第二章 无线接入的无线电环境54
2.1 无线电环境的描述54
2.2.1 短期衰落(多径衰落)56
2.2 无线接入的传播衰落特性56
2.2.2 长期衰落61
2.2.3 时延扩展61
2.2.4 相干带宽66
2.2.5 相干时间67
2.3 传播路径损耗68
2.3.1 窄带和宽带传播路径损耗68
2.3.2 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73
2.3.3 传播路径损耗的预测模型74
2.4 小区和微小区的信道传播特性83
2.5 室内信道的传播特性85
参考文献89
第三章 扩频序列90
3.1 扩频序列概述90
3.2 序列的相关特性91
3.3 m序列98
3.3.1 移位寄存器序列98
3.3.2 m序列性质102
3.3.3 m序列的计数及实现104
3.3.4 m序列的抽样和相关特性108
3.4 Gold序列113
3.5 GMW序列119
3.6 多址系统扩频序列设计129
3.7 其他扩频序列135
3.7.1 GMW序列的复合序列135
3.7.2 混沌扩频序列140
3.7.3 正交序列148
3.7.4 多相序列150
参考文献155
第四章 扩频序列的捕捉与跟踪156
4.1 顺序搜索捕捉156
4.1.1 单积分顺序搜索捕捉157
4.1.2 多积分顺序搜索捕捉163
4.1.3 序贯检测捕捉166
4.2 匹配滤波器捕捉171
4.2.1 声表面波器件捕捉172
4.2.2 基带匹配滤波器捕捉175
4.2.3 匹配滤波器捕捉系统性能分析178
4.3 DS/CDMA系统的捕捉180
4.3.1 多址干扰下捕捉性能180
4.3.2 衰落信道捕捉系统性能186
4.3.3 扩频序列捕捉的自适应门限190
4.4 扩频序列跟踪193
4.4.1 基带延迟锁定环跟踪196
4.4.2 非相干延迟锁定环跟踪202
4.4.3 抖动环跟踪208
参考文献213
第五章 信道编码214
5.1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214
5.2 线性分组码216
5.2.1 线性分组码的特点216
5.2.2 线性分组码的生成217
5.2.3 检错和纠错220
5.2.4 线性分组码的几个重要结论221
5.3 循环码222
5.3.1 循环码的特点222
5.3.2 (n,k)循环码的编码223
5.4 BCH码226
5.5 交织编码230
5.5.1 交织编码的概念230
5.5.2 交织码的生成231
5.6.1 卷积码的基本概念232
5.6 卷积码232
5.6.2 卷积码的自由距离234
5.6.3 维特比译码235
5.7 格形码237
5.7.1 格码调制的基本原理238
5.7.2 格形码的构造240
5.8 信道编码在直扩码分多址系统中的应用241
5.8.1 信道编码对误码性能的改善242
5.8.2 信道编码对系统容量的影响247
5.8.3 编码增益与扩频增益的折衷249
5.8.4 格形码在码分多址系统中的应用257
参考文献271
第六章 扩频接收技术272
6.1 直接序列扩频接收272
6.1.1 抗多径干扰的能力272
6.1.2 多址性能275
6.2.1 性能分析277
6.2 用分离多径接收机的扩频系统277
6.2.2 分离多径接收机的设计考虑282
6.3 自适应阵列在扩频通信中的应用284
6.3.1 自适应阵列的组成和算法285
6.3.2 自适应阵抑制干扰的原理288
6.3.3 用RLS算法的自适应阵298
6.3.4 基准信号的提取306
6.3.5 实现信号方向矢量估计的自适应阵308
6.3.6 信号带宽对阵列的影响313
6.4 DS/CDMA信号的多用户检测(接收)318
6.4.1 多用户检测的概念319
6.4.2 解相关检测器322
6.4.3 最佳检测器323
6.4.4 非线性次最佳多用户检测器324
6.4.5 非相关多用户检测326
6.5 功率控制328
6.5.1 功率控制对容量的影响330
6.5.2 反向功率控制333
6.5.3 正向功率控制334
参考文献336
第七章 扩频码分多址系统的性能分析338
7.1 扩频码分多址系统的模型338
7.2 扩频码分多址系统的平均信噪比和平均误码率340
7.3 扩频码分多址系统的容量344
7.3.1 单小区CDMA的容量345
7.3.2 多小区CDMA反向链路的容量346
7.3.3 功率控制误差对反向链路容量的影响349
7.3.4 多小区CDMA前向链路的容量351
7.4 IS-95标准及Q-CDMA系统简介355
7.4.1 IS-95标准——Q-CDMA空中接口标准356
7.4.2 Q-CDMA系统的信号设计357
7.4.3 Q-CDMA系统的功率控制361
7.4.4 Q-CDMA系统的其它几项关键技术364
参考文献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