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油气储层地质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油气储层地质学
  • 戴启德,纪友亮主编 著
  • 出版社: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607625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184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1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油气储层地质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储集层的基本性质2

第一节 储集层的概念及分类2

一、储集层的概念2

二、储集层的分类2

第二节 储集岩的孔隙性4

一、孔隙空间的大小4

二、孔隙度和裂隙率6

第三节 储集岩的渗透性7

一、绝对渗透率7

二、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9

第四节 储集岩的流体饱和度10

一、流体饱和度的概念10

二、有效含油饱和度与剩余油饱和度10

第二章 储层的沉积学特征12

第一节 碎屑岩储层的沉积学特征12

一、碎屑岩储层的岩石类型12

二、碎屑岩储层的储集空间13

三、碎屑岩储层中的胶结物及对物性的影响13

四、碎屑岩储层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及其对物性的影响14

五、碎屑岩储层的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14

一、岩石类型27

第二节 碳酸盐岩储层及其特点27

二、物性特征28

三、储集空间28

四、孔隙的成因29

第三节 泥质岩类储层29

一、储集空间类型29

二、泥质岩储层的形成条件30

第四节 低渗透致密储层30

一、低渗透致密储层的研究现状30

二、低渗透致密储层的基本地质特征31

一、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37

二、胶结作用37

第一节 砂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37

第三章 储层的成岩演化及其模型37

三、交代作用39

四、粘土矿物的转化40

五、溶蚀作用42

第二节 成岩相划分43

一、强压实成岩相43

二、弱压实成岩相43

三、弱压实弱胶结成岩相43

四、强压溶成岩相43

第三节 成岩阶段的划分44

八、溶蚀成岩相44

二、成岩阶段的划分44

一、划分依据44

七、二氧化硅胶结成岩相44

六、晚期碳酸盐胶结成岩相44

五、早期碳酸盐胶结成岩相44

三、各成岩阶段的主要标志46

第四节 成岩作用的影响因素47

一、埋藏深度的影响47

二、砂岩的成分、结构、构造等因素对成岩作用的影响48

三、生物扰动构造对成岩作用的影响51

四、有机质演化对成岩作用的影响53

五、油气的聚集对成岩作用的影响55

六、构造位置和断层活动对成岩作用的影响56

第五节 成岩演化模式61

一、东德克萨斯棉花谷砂岩(上侏罗统致密含气储层)成岩作用模式62

二、大气水埋藏成岩作用模式62

三、中国东部断陷湖盆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综合模式64

四、不同地温场盆地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模式65

五、不同成岩环境下的成岩作用模式67

第六节 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71

一、白云岩化作用71

二、溶解作用71

三、胶结作用72

四、压实作用72

三、成岩阶段及标志的描述73

一、成岩阶段划分的依据和方案73

二、成岩标志的选择73

五、重结晶作用73

第七节 碳酸盐岩储层成岩阶段的划分及主要指标73

第八节 影响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主要因素及演化模式76

一、主要因素76

二、碳酸盐岩矿物的特点76

三、成岩作用及埋藏历史77

四、成岩作用模式78

二、储层的孔隙结构79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79

一、原生孔隙79

一、储层的孔隙空间79

第一节 储集岩的孔隙空间和孔隙结构79

第四章 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79

二、混合孔隙80

三、次生孔隙80

四、碎屑岩储集岩的孔隙和喉道84

第三节 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85

一、碳酸盐的孔隙类型85

二、碳酸盐岩的喉道及孔隙结构类型89

第四节 研究孔隙结构的方法91

一、压汞法的实验装置及操作91

二、压汞法研究孔隙结构的基本原理92

三、毛细管压力曲线93

第五节 毛管压力资料在研究孔隙结构中的应用95

一、孔隙结构和孔隙喉道分布的定量评价95

三、应用排驱毛管压力曲线和相对渗透率曲线确定油水分布97

二、评价储层97

一、基本概念99

二、剩余油的状态99

三、油藏中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99

第六节 孔隙结构对石油采收率的影响99

四、孔隙结构和采收率102

第五章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107

第一节 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107

一、Pettijohn的分类107

二、Haldorsei的分类108

三、裘亦楠的分类108

一、层内非均质性110

四、其它分类方案110

第二节 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10

二、层间非均质性114

三、平面非均质性和三维非均质性118

四、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120

第三节 储层非均质性对储层开发的影响120

一、泛滥河道砂岩体的开发特征120

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岩体的开发特征122

三、河口砂坝的开发特征123

第六章 储集层敏感性125

一、岩石成分及孔隙结构对储层损害的影响126

第一节 油气储集层损害的机理126

二、外来流体与储层相互作用导致储层的损害128

第二节 储集层敏感性评价129

一、速敏性实验及评价132

二、水敏性实验及评价133

三、盐敏性实验及评价134

四、酸敏性实验及评价134

五、碱敏性实验及评价136

六、正反向流动实验及评价136

七、体积流量敏感性实验及评价137

八、系列流体敏感性实验及评价137

第一节 测井资料的数据标准化138

第七章 储层描述与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138

一、直方图平移法139

二、趋势面分析法139

三、均值校正法141

四、变异函数分析法141

第二节 关键井的选择与“四性”关系研究143

一、关键井的选择及其研究内容143

二、研究“四性”关系的方法及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144

第三节 有效厚度划分及夹层扣除标准研究149

一、有效含油层界限的确定150

二、有效厚度划分标准150

三、夹层扣除标准及方法151

一、波阻抗反演法(合成声波测井法)152

第四节 储层横向追踪的地震技术152

二、波形振幅分析方法153

三、三维地震技术153

四、VSP技术154

五、一维和二维地震模型技术154

六、频谱分析方法155

第五节 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156

一、储层地质模型的类型及级别156

二、河流相储层模型的建立159

第一节 碎屑岩储层的综合分类评价162

一、根据砂岩的孔隙类型和毛管压力特征的分类评价方法162

第八章 储层综合分类及评价162

二、根据砂岩的厚度、连续性、物性、孔隙结构及产能等参数进行分类评价方法164

第二节 碳酸盐岩储层的分类评价167

一、分类依据167

二、分类方案170

第九章 储层实验测试技术171

第一节 薄片鉴定中的新技术171

一、铸体薄片制作171

二、一片多用分析技术171

第二节 扫描电子显微镜171

一、基本原理173

二、扫描电镜下应搜集的资料174

二、用途176

一、基本原理176

第三节 电子探针及能谱仪对自生矿物成分的测定176

第四节 X衍射分析技术177

一、基本原理177

二、用途177

第五节 阴极发光技术177

一、阴极发光显微镜177

二、应用178

第六节 沉积岩矿物包裹体分析技术178

一、基本概念178

二、包裹体的研究方法及应用179

第七节 稳定同位素分析179

三、矿物成份及其成因分析180

四、油气生成与运移分析180

一、沉积环境的恢复180

二、介质盐度分析180

第八节 图象分析仪181

一、岩石铸体薄片平面上孔隙特征参数的提取181

二、应用181

第九节 粘土阳离子交换容量及盐基分量的测试182

一、基本概念182

二、方法及原理182

三、阳离子交换容量分析的应用与意义183

第十节 砂岩中粘土矿物绝对含量测定及其地质应用183

参考文献1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