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史 军事技术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科学技术史 军事技术卷
  • 卢嘉锡总主编;王兆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6030X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22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科学技术史 军事技术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中国军事技术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

二 中国军事技术史的分期1

三 军事技术与社会诸方面发展的关系3

五 军事技术的发展规律7

上编 冷兵器时代的军事技术13

第一章 石兵器阶段的军事技术13

第一节 兵器和原始城堡的出现13

一 史前生产工具的演进13

二 古史传说中的兵器和原始城堡15

第二节 石兵器的基本类型19

一 原始的射远兵器19

二 原始的格斗兵器22

三 原始的卫体兵器25

四 原始的防护装具25

第二章 青铜兵器阶段的军事技术27

第一节 青铜兵器的创制与发展27

一 青铜兵器及其冶铸技术的发展27

二 射远兵器28

三 格斗兵器31

四 卫体兵器37

五 防护装具38

第二节 战车和车战的兴衰40

一 战车的构造41

二 战车的乘员编制和兵器装备42

三 车战及其技术和战术45

第三节 军事筑城的兴起48

一 筑城概况48

二 筑城技术的初创49

三 攻城器械51

四 守城器械52

第四节 战船和水军的兴起53

一 舟楫的军事应用和战船的出现53

二 战船的乘员、装备和水战战术55

第五节 《考工记》中的兵器制造问题57

一 青铜兵器的合金配比和冶铸技术57

二 材料的精选58

三 设计和制造方法的创新59

四 设计和制造中蕴含的科学知识59

五 工艺的规范60

六 成品的检验60

七 兵器配发和使用的原则61

第三章 钢铁兵器阶段的军事战术62

第一节 钢铁兵器的创制与发展62

一 钢铁兵器冶铸技术的提高62

二 射远兵器64

三 抛石机--礮67

四 格斗兵器68

五 卫体兵器71

六 防护装具72

七 新型战车的创制75

第二节 军事筑城的发展75

一 城郭建筑的概况76

二 城郭建筑的军事特色77

三 作业量的估算和工程作业图79

四 长城建筑的概况80

五 长城的守备设施81

六 攻城器械84

七 守城器械85

八 障碍器材86

九 著名的攻守城战87

第三节 战船和水军的发展87

一 战船建造业的发展88

二 战船的基本类型89

三 著名的水战92

中编 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的军事技术97

第四章 初级火器创制阶段的军事技术97

第一节 兵器制造业的发达97

一 钢铁冶炼业和冶炼技术97

二 兵器管理和制造机构99

三 钢铁兵器制造技术101

第二节 初级火器的创制101

一 《武经总要》记载的火药配方102

二 初级火器的创制与使用103

第三节 钢铁兵器的持续发展109

一 射远兵器110

二 抛石机——炮113

三 格斗兵器115

四 卫体兵器120

五 防护装具120

六 装备冷兵器的战车123

七 军队的兵器装备124

第四节 军事筑城的持续发展126

一 筑城规制和城址选择126

二 开封城的建筑127

三 中小城池的建筑129

四 金长城的建筑130

五 攻城器械131

六 守城器械134

七 障碍器材137

第五节 战船和水军的持续发展138

一 战船建造场的普遍设立138

二 主要战船的构造和战斗性能139

三 著名的水战141

四 战船和水军技术的进步142

第五章 火铳的创制与发展阶段的军事技术145

第一节 火铳的创制145

一 火药性能的改良145

二 火铳初创时期的实物146

三 对元火铳的几点分析148

四 火铳在作战中的最初使用149

第二节 火铳的发展151

一 明初的发射火药151

二 各系统制造的洪武铳151

三 洪武铳的种类和构造158

四 洪武铳的改进159

第三节 火铳的定型159

一 永乐至正德年间火铳的种类160

二 永乐铳的改进164

三 火铳的制造及其铭文问题165

第四节 钢铁兵器和战车的多样化166

一 射远兵器166

二 格斗兵器168

三 防护装具170

四 攻守城器械和障碍器材171

五 战车的创新173

第五节 城墙城池建筑技术的成熟176

一 明初都邑筑城之最--南京城176

二 平陆都邑筑城之最--北京城179

三 长城建筑的发展180

四 沿海卫所城堡的建筑184

第六节 战船发展的高潮及其装备的改善186

一 元朝的战船和水战的规模186

二 明朝前期的造船厂186

三 战船的种类188

四 明初建造战船的数量和水军的规模189

五 战船建筑技术的提高和武器装备的改善190

第七节 火铳的发展对军事的影响192

一 军队编制装备结构的变革192

二 京军三大营的创建193

三 国防设施的改善193

四 新战术的创造和发展195

第六章 火绳枪炮阶段的军事技术197

第一节 佛郎机炮的传入与发展197

一 佛郎机炮的传入198

二 明廷对佛郎机炮的仿制199

三 佛郎机炮的种类和构造199

第二节 火绳枪的传入与发展204

一 火强枪的传入204

二 明廷对火绳枪的仿制204

三 赵士桢对单管火绳枪的研制207

四 赵士桢创制的多管火绳枪210

第三节 红夷炮的引进与发展211

一 欧洲火器技术的发展212

二 欧洲传教士的东来及其桥梁作用212

三 明末火器研制家群体及其贡献213

四 首批红夷炮的引进216

五 红夷炮和宁远大捷218

六 明末朝廷对西洋大炮的购买和仿制218

七 崇祯年间对西洋大炮的仿制219

第四节 传统火器的创新221

一 单兵枪221

二 火炮224

三 火箭类火器226

四 爆炸性火器230

第五节 合成军的创建及其装备的创新232

一 车步骑辎合成军的编成232

二 军事训练内容的变革234

第六节 城墙城池建筑的创新236

一 东段长城的改建和扩建236

二 沿海卫所城堡建筑的创新241

三 欧洲棱堡建筑技术的传入242

四 城防火器的更新244

第七节 战船和水军装备的更新245

一 战船的种类及其构造246

二 战船的合理编配及其装备251

三 水兵营编制结构的优化252

四 水战技术和战术训练的进步253

第七章 火绳枪炮阶段的军事技术论著254

第一节 对兵器制造与使用的论述255

一 从战略高度倡导兵器的发展255

二 坚持创新的观点255

三 坚持精益求精的思想256

四 御敌保国必须善于使用火器256

五 使用火器必须灵活多变257

六 火器布阵和作战原则的新见解258

七 车铳结合战术的深化259

八 守城理论的发展259

第二节 对钢材冶炼与火药配制的论述260

一 关于钢材冶炼的论述260

二 关于火药配方的论述261

三 关于火药配制工艺的论述263

四 关于火药特性及若干现象的探讨264

第三节 对欧洲火器技术的吸取和引用266

一 理论基础的转轨266

二 设计思想的进步268

三 造炮新法的采用269

四 射击术的发展270

五 对冲击波现象的探索271

第八章 火器曲折发展阶段的军事技术273

第一节 火器的曲折发展273

一 后金制造和使用红衣炮的高潮273

二 清初各方制造和使用的火炮275

三 康熙初期的火器制造277

四 南怀仁铸炮与“平定三藩”之战277

五 收复雅克萨之战中使用的枪炮278

六 火器营的建立及火器制造的滑坡281

第二节 枪炮的种类及其研制者282

一 重型火炮282

二 轻型火炮283

三 短管炮283

四 单兵枪285

五 火器研制者286

第三节 钢铁兵器和战船建造的徘徊287

一 射远兵器287

二 格斗兵器288

三 防护装具289

四 攻守城器械290

五 战船290

六 武器装备的规制292

第四节 城墙城池建筑的尾声293

一 东北的柳条边293

二 边防的其他设施293

三 沿海要塞的建筑294

四 虎门要塞的建筑295

五 山地石碉的建筑298

下编 火器时代的军事技术301

第九章 前装枪炮阶段的军事技术303

第一节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及其初步实践303

一 英军在军事上的长技303

二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305

三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最早实践者306

第二节 军事技术研究的新进展309

一 火药的改进310

二 “自来火药”的试制成功310

三 用新法铸造火炮311

四 用新法铸造炮弹312

五 新型炮架和搬运器械的制成313

六 先进射击术的引用313

七 新型战舰的试造313

八 新式炮台的建筑314

九 新式地雷的研制315

十 新式水雷的创制316

第三节 太平天国革命对军事技术发展的推动317

一 太平天国的兵器制造317

二 太平天国对先进军事技术的引用318

三 太平军对军事工程的发展和创新319

第四节 清军装备的前装枪炮322

一 湘军的武器装备322

二 淮军的武器装备324

三 中外混编武装和英法侵略军的武器装备325

四 清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军事技术326

第十章 后装枪炮阶段的军事战术328

第一节 晚清兴办的兵工厂328

一 兴办兵工厂的时代背景328

二 容闳对兴办兵工厂的贡献330

三 兵工厂兴办的概况331

四 几个主要的兵工厂332

第二节 兴办兵工厂的军事技术家337

一 近代军事技术家群体的形成337

二 杰出的军事技术家及其主要成就337

第三节 机械化炼钢与火药制造343

一 机械化炼钢厂及其产品343

二 机械化火药厂及其产品344

第四节 后装击针枪的仿制348

一 步枪348

二 多管枪350

三 机枪351

四 枪弹352

第五节 后装线膛炮的仿制353

一 后装线膛炮353

二 管退炮353

三 炮弹356

第六节 炮台要塞建筑的兴起和发展358

一 炮台要塞的设计原则358

二 沿海和沿江的炮台要塞359

三 边防要隘建筑的炮台366

四 野战工事的建筑368

第七节 蒸汽舰船的建造369

一 明轮蒸汽兵轮船“恬吉”号369

二 螺轮蒸汽兵轮船“操江”号370

三 大型兵轮船“海安”号和“驭远”号370

四 铁肋兵轮船“威远”号371

五 快速兵轮船“开济”号372

六 钢甲巡洋舰“平远”号372

七 穹甲舰“广乙”号373

第十一章 火器时代的军事变革374

第一节 陆军编制装备的更新和近代海军的创建374

一 甲午战争前陆军编制装备的演变374

二 甲午战争后陆军编制装备的更新376

三 近代海军的创建及舰载火器系统的初步形成380

四 海军兴衰的教训380

第二节 军事技术训练和作战方式的变革381

一 陆军军事技术训练的变革381

二 海军军事技术训练的兴起和发展384

三 作战方式的变革385

第三节 军事技术教育的兴起和发展387

一 兴办军事技术教育的目的387

二 海军军事技术教育的兴起和发展388

三 陆军军事技术教育的变革390

四 军事技术专业教育的兴起391

第四节 军事技术书籍的译著393

一 军事书籍翻译的概况393

二 军事技术译著的分类395

三 军事技术书籍的编著397

参考文献400

附录404

一 人名索引404

二 书名索引411

三 中国历代尺的长度比较简表416

四 中国历代升的容量比较简表417

五 计量单位简表417

后记420

总跋4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