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理论与经济建设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理论与经济建设](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4841739.jpg)
- 张立中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 ISBN:7563800948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33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理论与经济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和意义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立论的基础1
第一章 我国社会主义仍处在初级阶段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5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6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8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学说是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南8
二、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认识本国社会发展阶段是一个科学问题1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过程17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的经济结构18
二、以等价补偿形式为中介进行生产要素的社会结合18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特征18
三、兼顾个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的分配机制19
四、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计划调节20
五、实行以发展本国经济为宗旨的开放政策20
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21
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要求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22
二、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要求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24
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标准24
第二章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27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和特征27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政治前提27
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3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35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35
二、我国各种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特征和作用38
第三章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47
第一节 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47
一、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作出的科学概括47
二、社会主义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原因49
三、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特征52
五、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竞争59
第二节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60
一、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61
三、必须加决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新体制64
四、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6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65
一、社会主义商品价格形成的客观依据65
三、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是进行价格改革的基础68
二、影响社会主义商品价格的因素68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分配和消费7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79
一、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79
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80
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82
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大力发展社会分工的关系83
四、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果84
五、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84
第二节 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87
一、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87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历史进步性与历史局限性91
三、按劳分配的作用92
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特点93
第三节 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特点93
二、按劳分配的形式97
三、改革工资制度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100
第四节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102
一、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客观必然性103
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按劳分配方式的主体地位104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多种分配方式105
第五节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正确处理个人收入分配关系的方针107
一、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须克服平均主义107
二、正确处理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和共同富裕的关系107
三、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109
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个人消费要进行科学的指导和调节110
第六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110
一、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的性质、特点及作用110
二、社会主义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118
第五章 社会主义企业119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和地位119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和基本特征119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122
三、社会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123
四、提高企业的社会主义经济效益124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125
一、社会主义资金的本质和来源125
二、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循环和周转128
三、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136
第三节 增强企业活力139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动力和活力140
二、增强企业活力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42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的进程144
第四节 改革与完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营机制146
一、按照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146
二、改革和完善全民所有制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149
三、沿着“两权分离”的路子深化企业改革151
第六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流通16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流通的作用与发展趋势161
一、社会主义流通的主要作用161
二、社会生产总过程流通的发展趋势162
三、流通渠道与流通中间环节165
第二节 社会主义流通的二重性166
一、社会主义流通是使用价值与价值流通的统一167
二、社会主义商品的实现规律168
三、流通中的时间与空间169
第三节 按经济区域以大中城市为依托组织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171
一、按照经济区域组织商品流通171
二、以大中城市为依托组织好商品流通172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货币流通173
一、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特点174
二、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主要渠道175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18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的特点180
一、市场的概念180
二、社会主义市场的层次181
第二节 供求规律及其主要作用183
一、供求规律183
二、供求弹性184
第三节 组织好商品的供求平衡186
一、组织好商品供求平衡的意义186
二、如何组织好商品的供求平衡188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189
一、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的功能189
二、社会主义的商业191
三、计划内和计划外市场191
四、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灰市场”192
第五节 社会主义的劳务市场193
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还是商品193
二、社会主义劳务市场194
三、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务市场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问题196
第六节 社会主义资金市场196
一、社会主义资金市场存在的必然性19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金市场的特征198
三、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资金市场199
四、让社会主义银行201
第七节 社会主义的市场竞争203
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宏观调控20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必然性206
一、社会化生产客观上要求社会生产的比例协调207
二、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实行国家的观空调控209
三、社会主义宏观调控所要达到的经济目标210
第二节 宏观调控机制的基本模式212
一、宏观调控机制的基本内容213
二、宏观调控机制的基本模式214
一、我国宏观调控机制改革的起点216
第三节 我国宏观调控机制及其改革的发展216
二、近些年改革的反思217
三、宏观调控机制的目标模式218
四、宏观调控目标模式的理论内容220
第四节 宏观调控机制运行的主要方式222
一、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222
二、财政政策和财政手段223
三、货币政策和信贷杠杆223
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套实施224
五、工资和工资性收入控制225
六、对外贸易管理和国际收支平衡226
第五节 我国宏观调控的微观环境227
二、硬化企业的预算约束228
一、逐步改革价格体制,强化价格信号228
三、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229
四、健全经济信息和经济监督系统230
第九章 中国的对外经济关系231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231
一、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主耍特征231
二、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分析2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235
三、中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迫切性236
一、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23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外经济关系的性质和特点239
三、当前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240
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245
一、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245
二、经济特区246
三、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250
四、开放沿海城市251
三、社会主义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和作用252
第十章 社会主义对外贸易253
第一节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53
一、经济发展决定对外贸易的产生与发展253
二、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255
第二节 中国对外贸易的模式259
一、对外贸易的指导思想259
二、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261
三、我国对外贸易的性质和特征264
四、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及协调267
二、我国的进口贸易271
第三节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271
一、我国的出口贸易271
三、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277
四、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对策279
第十一章 利用外资与经济发展282
第一节 利用外资282
一、利用外资的客观必然性282
二、我国利用外资的理论根据、指导原则及实践经验284
三、吸收外资的渠道和利用外资的方式286
四、利用外资与经济发展293
第二节 国际收支296
一、国际收支296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和格式297
三、国际收支与对外贸易300
第三节 外汇与汇率302
一、外汇302
二、汇率及其标价方法303
三、决定汇率的基础304
四、汇率与币值305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中自我完善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0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308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308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309
三、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311
第二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313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过程313
一、改革政治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18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18
二、改革是自我完善的主要途径318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321
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23
四、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326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理论简介327
第一节 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327
一、经济模式及其特征327
二、经济模式的结构328
三、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特点32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多种理论模式330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设想330
二、兰格模式332
三、锡克模式和科尔奈模式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