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两相流与传热 原理及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两相流与传热 原理及应用
  • 陈学俊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 ISBN:7502202676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250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两相流与传热 原理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两相流流型及流型转换1

(一)流型概述1

(二)弯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2

(三)螺旋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4

(四)螺旋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转换5

1.实验设备5

2.螺旋管流型转换的理论分析6

3.实验及观察结果7

4.螺旋管中两相流流型转换准则关系式8

2.实验观察及其结果分析10

1.实验设备与试验范围10

(五)立式螺旋管内气液两相向下流动流型及转换10

3.流型转换的理论模型及判判别关系式11

(六)卧式螺旋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及转换14

1.实验设备与试验步骤14

2.流型分类及试验结果15

3.理论分析及流型转换准则关系式16

(七)卧式螺旋管内气液两相环状流转换特性18

1.实验设备与试验结果分析19

2.理论模型和转换准则关系式20

(一)含气率概述23

二、截面含气率23

(二)管内两相流截面含气率理论模型25

1.理论模型25

2.关系式及其比较29

(三)垂直管内两相混合物向下流动特性与截面含气率32

1.试验研究方法32

2.试验数据处理34

(四)螺旋管内截面含气率35

1.工作简述35

2.理论分析36

3.测量方法及试验装置38

4.试验结果分析41

三、两相流动特性与流动阻力44

(一)管内气液两相流动摩擦阻力44

1.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44

2.试验结果及处理45

(二)螺旋管内气水两相摩擦阻力49

1.工作简述49

2.理论分析49

4.试验结果与讨论51

3.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51

(三)螺旋管内气水两相摩擦阻力特性52

1.螺旋管内气水两相摩擦阻力特性分析54

2.试验装置55

3.试验结果与数据处理56

(四)螺旋管内气水两相摩擦阻力随管长的变化特性61

1.理论分析61

2.试验装置62

3.试验结果与分析63

1.试验设备与试验方法64

(五)内螺纹管气水两相摩擦阻力特性64

2.试验结果与分析65

(六)管内气水两相混合物转弯阻力70

1.管内气水两相混合物转弯流动特性准则方程70

2.试验装置与阻力测定73

3.试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分析74

(七)螺旋管内气液两相流中二次回流81

1.数学模型及解82

2.试验装置85

3.试验结果与讨论87

(八)分叉管两相流分配特性90

2.试验结果及其整理方法91

1.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91

3.分析讨论93

4.分叉管中流量与压降关系式的建立及比较94

四、沸腾传热与传热强化97

(一)内螺纹管近临界压力下沸腾传热97

1.试验方法97

2.光管传热特性98

3.内螺纹管传热特性100

1.试验设备104

(二)水平管干涸后传热104

2.试验结果与分析105

(三)螺旋管内两相强制对流沸腾和干涸后传热108

1.试验装置与试验结果分析108

2.强制对流沸腾传热数据整理109

3.螺旋管干涸后传热特性110

(四)稳定流动时管内强制对流沸腾强化传热114

1.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114

2.试验结果及数据处理115

3.数据分析和讨论117

1.近似的评价方法118

(五)表面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评价方法118

2.考虑成本及运行费用的评价方法121

五、临界热负荷123

(一)临界热负荷值模化方法研究123

1.工质的热力学性质相似性123

2.模化方法的推导125

3.试验验证126

(二)水平管内的临界热负荷127

2.理论分析128

1.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128

3.试验结果和讨论132

(三)螺旋管内的临界热负荷133

1.试验装置和试验过程133

2.理论分析134

3.试验结果和讨论136

(四)水平管临界热负荷——上下温度飞升点的计算138

1.试验装置139

2.分析讨论141

(一)两相流不稳定性研究工作概述146

六、两相流不稳定性146

(二)过冷度、热负荷与出口节流对压力降型脉动的影响147

1.实验装置148

2.实验范围及试验方法149

3.试验结果及讨论149

(三)垂直管中两相流压力降型不稳定性155

1.实验装置与试验方法155

2.试验结果155

3.理论分析155

5.各参数对压力降型不稳定性的影响159

4.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比较159

(四)水平U型管中压力降型不稳定性的理论分析161

1.控制方程162

2.稳态流动特性的理论分析162

3.压力降型不稳定流动特性的理论分析165

(五)水平U型管中压力降型不稳定性的试验研究169

1.试验系统170

2.试验结果和讨论171

七、两相流测试175

(一)孔板测量高压汽水混合物流量与干度175

1.理论分析和推导176

2.试验系统及测量方法177

3.试验结果及讨论178

(二)用锐缘孔板对亚临界压力两相流测量181

1.理论分析181

2.试验装置183

3.试验结果及讨论183

(三)用电导法测定两相流平均截面含气率185

1.试验装置和测量原理185

2.试验结果186

八、两相流与传热的应用188

(一)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的流动与传热特性188

1.螺旋管中单相介质的流动特性188

2.螺旋管中单相介质的换热特性189

3.螺旋管中两相介质的流动特性190

4.螺旋管中两相介质的传热特性192

(二)直流锅炉上升下降管圈布置水动力特性194

1.超高压直流炉上升下降管圈布置的水动力特性195

2.超临界压力直流炉上升下降管圈布置的水动力特性202

1.试验装置208

(三)筛孔板漏液规律208

2.试验结果209

3.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比较211

(四)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传热特性215

1.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热力特性分析215

2.试验方法及试验装置216

3.试验结果219

4.试验结果的分析220

(五)锅炉受热面含灰气流磨损与烟气流速222

1.磨损原理223

2.磨损试验装置与试验结果224

3.烟气允许流速228

(六)一次上升直流炉水冷壁设计中的几个问题230

1.关于水动力特性问题230

2.关于热偏差问题233

3.关于膜态沸腾问题237

(七)大型火电厂主力机组锅炉循环方式与锅内特性分析239

1.自然循环锅炉240

2.一次上升直流锅炉243

3.低倍率循环锅炉245

4.复合循环锅炉2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