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钻井地球物理勘探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钻井地球物理勘探 第3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4809557.jpg)
- 李舟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17488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钻井地球物理勘探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普通电阻率法测井3
§1.1 电阻率法测井的基本知识3
1.1.1 岩石电阻率3
1.1.2 电阻率测井现场的一般情况5
1.1.3 描写电场分布的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5
1.1.4 均匀无限各向同性介质中电场的分布7
1.1.5 泥浆侵入带8
1.1.6 视电阻率9
1.1.7 电极系10
§1.2 视电阻率理论曲线11
1.2.1 一个水平界面13
1.2.2 一个水平层15
1.2.3 倾斜地层与非理想电极系17
1.2.4 高阻邻层的屏蔽影响18
§1.3 视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应用19
1.3.1 钻井地质剖面的划分19
1.3.2 岩层真电阻率的估计20
§1.4 微电极系电阻率法测井22
1.4.1 微电极系测井的基本概念22
1.4.2 微电极系测井曲线的应用23
2.1.1 基本原理25
第二章 聚流电极系电阻率法测井25
§2.1 三电极侧向测井25
2.1.2 三侧向测井仪工作原理27
2.1.3 影响视电阻率的因素27
§2.2 七电极侧向测井33
2.2.1 基本原理33
2.2.2 影响七侧向视电阻率的因素34
2.2.3 七侧向测井视电阻率曲线的形状35
2.2.4 侧向测井的应用37
§2.3 微侧向测井和邻近侧向测井37
§2.4 微球形聚焦测井40
第三章 感应测井43
§3.1 感应测井的基本理论43
3.1.1 基本原理43
3.1.2 均匀介质双线圈感应测井的电磁场理论46
§3.2 感应测井线圈系特性48
3.2.1 双线圈系的纵向探测特性48
3.2.2 双线圈系的径向探测特性49
3.2.3 双线圈系存在的问题50
3.2.4 多线圈系的特性50
§3.3 感应测井曲线的形状52
3.4.1 视电导率曲线的分层和取值53
§3.4 感应测井曲线的解释53
3.4.2 井眼校正54
3.4.3 均匀介质传播效应校正54
3.4.4 厚度和围岩影响校正54
3.4.5 确定地层电阻率56
第四章 介电测井58
§4.1 岩石的介电性质58
§4.2 介电测井的基本理论59
§4.3 介电测井方法60
4.3.1 浅探测介电测井仪60
4.4.1 EPT测井曲线的解释方法62
4.3.2 深探测介电测井仪62
§4.4 解释方法62
4.4.2 深探测介电测井曲线的解释方法67
第五章 自然电位测井69
§5.1 石油钻井中自然电场产生的原因69
§5.2 影响自然电位曲线幅度和形状的因素72
5.2.1 影响自然电动势的因素73
5.2.2 影响自然电流分布的因素74
§5.3 自然电位曲线的应用77
5.3.1 划分渗透性岩层77
5.3.2 确定地层水电阻率78
5.3.3 估计泥质含量80
§6.1 声波测井的物理基础83
6.1.1 声波物理性质简述83
第六章 声波测井83
6.1.2 钻孔内的声波86
§6.2 声波速度测井87
6.2.1 单发双收声波速度测井87
6.2.2 井眼补偿式声波速度测井88
6.2.3 长源距声波测井91
6.2.4 阵列声波测井92
6.2.5 横波速度的提取和测定92
6.3.1 影响声波速度测井曲线形状的因素95
§6.3 声波速度测井的解释与应用95
6.3.2 声波速度测井在储集层研究中的应用96
6.3.3 确定地层弹性参数99
§6.4 声波速度测井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100
§6.5 固井声波幅度测井103
§6.6 声波电视测井107
第七章 自然伽马测井110
§7.1 原子核的基本知识和天然放射性110
7.1.1 原子核的基本知识110
7.1.2 天然放射性110
7.1.3 放射性单位112
7.1.4 岩石的天然放射性113
7.2.1 射线探测器114
§7.2 自然伽马测井的测量原理114
7.2.2 自然伽马测井仪的刻度116
§7.3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特征117
7.3.1 “统计涨落”的影响118
7.3.2 计效率线路时间常数和测井速度对曲线形状的影响119
§7.4 井的条件对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影响120
7.5.1 判断岩性和划分渗透性岩层123
7.5.2 确定储集层的泥质含量123
§7.5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应用123
7.5.3 地层对比124
§7.6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125
7.6.1 物理原理125
7.6.2 测量原理125
7.6.3 应用126
第八章 伽马-伽马测井128
§8.1 密度测井原理128
8.1.1 伽马射线和物质的相互作用128
8.1.2 电子密度与体积密度130
8.1.3 密度和伽马射线的衰减131
8.2.1 源距、γ射线源的能量和强度的影响133
§8.2 影响密度测井的因素133
8.2.2 研究深度134
8.2.3 泥饼影响和补偿密度测井134
§8.3 密度测井的应用138
§8.4 岩性测井139
8.4.1 基本原理139
8.4.2 测量原理141
8.4.3 应用142
第九章 中子测井143
§9.1 中子测井的物理基础143
9.1.1 核反应与人工放射性143
9.1.3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44
9.1.2 中子源144
§9.2 中子-中子与中子-γ测井理论概述148
9.2.1 热中子空间分布149
9.2.2 中子-γ射线的空间分布152
§9.3 中子测井解释与应用153
9.3.1 影响中子测井的环境因素153
9.3.2 解释与应用154
§9.4 中子测井测量原理及刻度158
9.4.1 中子测井测量原理158
9.4.2 中子测井刻度161
10.1.1 基本理论162
§10.1 中子寿命测井162
第十章 中子寿命测井及其它核测井162
10.1.2 解释方法164
10.1.3 脉冲中子源的原理168
§10.2 中子-γ射线能谱测井168
§10.3 中子活化测井171
§10.4 核磁测井172
第十一章 井径测量、井斜测量、地层倾角测井和热测井174
§11.1 井径测量174
§11.2 井斜测量175
11.3.1 地层倾角测井原理177
§11.3 地层倾角测井177
11.3.2 地层倾角测井效据处理和成果表示179
11.3.3 地层倾角测井结果的应用184
§11.4 热测井187
11.4.1 岩石的热学性质187
11.4.2 自然热场法188
11.4.3 人工热场法190
第十二章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原理与方法192
§12.1 油气储集层的性质192
12.1.1 储集层的岩性192
12.1.2 储集层的储集性和含油性193
12.1.3 储集层的岩性、储集性、含油性与各种物理性质的关系195
§12.2 确定岩性和孔隙度201
12.2.1 岩性-孔隙度交会图201
12.2.2 岩性交会图202
12.2.3 数值法204
§12.3 含油饱和度的确定206
12.3.1 电阻率-孔隙度组合法206
12.3.2 径向电阻率比值法210
12.3.3 可动油法214
12.3.4 含泥质地层饱和度的确定214
12.3.5 关于确定地层电阻率和地层水电阻率方法的讨论217
§12.4 渗透率的确定223
第十三章 测井资料的计算机处理与解释方法225
§13.1 泥质砂岩地层的处理方法226
13.1.1 砂岩中泥质的分布形式226
13.1.2 泥质对测井读数的影响和解释模型227
13.1.3 粘土含量的指示方法229
13.1.4 泥质砂岩解释系统230
§13.2 复杂岩性地层的处理方法234
§13.3 最优化测井解释系统概述242
主要参考文献245
附录一、本书所用符号说明246
附录二、法定计量单位与非国际单位对照表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