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铁路信号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铁路信号史
  • 《中国铁路信号史》编辑委员会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7113006442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64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6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铁路信号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篇 信号发展历程1

第一章 概 况1

第一节 发展阶段概述2

第二节 铁路信号在提高运能方面所起的作用3

第二章 建国前发展历程7

第一节 北方铁路7

第二节 南方铁路16

第三节 东北铁路18

第四节 台湾铁路(1945年以前)25

第三章 建国后发展历程26

第一节 设备整顿、技术引进和国产化(1949年至60年代后期)28

第二节 继电式电气信号的发展(1959年以后)31

第三节 开始发展电子信号(60年代中期以后)34

第四节 主要成就与经验37

附录 1945年后台湾铁路信号发展简况(至1985年)42

第一节 信号的由来45

第一章 信号的由来及发展45

第二篇 信号与显示45

第二节 信号的功能和用途的发展47

第三节 显示方式和制式的发展48

第二章 信号显示的变革50

第一节 建国前信号显示的混乱局面50

第二节 建国初期信号显示制式的改革51

第三节 建国后信号显示的变革55

第四节 信号显示制式的改革动向61

第二节 建国前信号表示器的演变63

第三章 信号表示器63

第一节 表示器的意义及历史上使用过的各类表示器63

第三节 建国后信号表示器的发展71

第四章 信号机设置位置及显示距离72

第一节 设置位置的变迁72

第二节 显示距离的变迁74

第三篇 信号器材及供电77

第一章 信号机77

第一节 臂板信号机77

第二节 色灯信号机83

第二章 道岔转换设备86

第一节 手动道岔转换设备86

第二节 电动转辙机89

第三节 电空转辙机95

第四节 电液转辙机97

第五节 道岔转换参数的研究99

第三章 继电器99

第一节 座式继电器99

第二节 大插入式继电器100

第三节 电码继电器101

第四节 AX系列安全型继电器103

第五节 其他信号常用的继电器106

第六节 新型继电器的研究109

第四章 控制台和表示盘110

第一节 电气集中控制台110

第二节 小站电气集中控制台111

第四节 电锁器联锁控制台112

第三节 驼峰控制台112

第五节 表示盘113

第五章 信号电线路114

第一节 架空明线和槽管电线路114

第二节 信号电缆114

第六章 电源屏117

第一节 大站电源屏117

第二节 中、小站电源屏118

第三节 驼峰电源屏119

第一节 信号变压器120

第四节 75Hz和25Hz变频设备120

第七章 信号专用变压器120

第二节 轨道变压器121

第三节 中继变压器121

第四节 隔离变压器121

第八章 信号供电122

第一节 车站信号的供电122

第二节 自动闭塞的供电123

第三节 太阳能在信号上的应用124

第四篇 轨道电路126

第一章 直流轨道电路和直流脉冲轨道电路的应用和发展127

第一节 直流轨道电路127

第二节 直流脉冲轨道电路130

第二章 交流连续式轨道电路的应用和发展135

第一节 工频交流轨道电路和交直流轨道电路135

第二节 驼峰轨道电路、阀式轨道电路、25Hz长轨道电路139

第三节 相敏轨道电路143

第一节 交流计数电码轨道电路148

第三章 交流计数电码、移频、高频轨道电路及计轴设备的应用148

第二节 移频轨道电路157

第三节 高频轨道电路165

第四节 计轴设备167

第四章 轨道电路基本参数171

第一节 参数标准171

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轨枕的电气特性174

第五章 轨道电路专用器材176

第一节 钢轨绝缘176

第二节 钢轨导接线、引接线及道岔跳线180

第一章 闭塞方式的变迁183

第一节 行车闭塞的起源183

第二节 电报和电话闭塞方式183

第五篇 区间闭塞183

第三节 路签和路牌闭塞方式184

第四节 双信闭塞方式186

第五节 半自动闭塞方式186

第六节 自动闭塞方式188

第一节 单路签闭塞192

第二章 人工闭塞设备的发展192

第二节 电气路签闭塞193

第三节 电气路牌闭塞196

第四节 双信闭塞198

第三章 半自动闭塞设备的发展199

第一节 联锁闭塞199

第二节 路牌、路签半自动闭塞201

第三节 简易继电半自动闭塞203

第四节 64型继电半自动闭塞204

第五节 能自动检查列车完整到达的继电半自动闭塞211

第一节 交流二元三位式自动闭塞213

第四章 自动闭塞设备的发展213

第二节 交流二元二位式自动闭塞214

第三节 交流计数电码自动闭塞215

第四节 极性电冲自动闭塞217

第五节 极性频率脉冲自动闭塞220

第六节 移频自动闭塞223

第七节 不对称脉冲自动闭塞227

第一节 车站联锁的出现229

第六篇 车站联锁229

第一章 建国前车站联锁的回顾229

第二节 机械联锁230

第三节 电机联锁242

第四节 电气联锁243

第二章 建国后采用的非集中联锁249

第一节 联锁箱联锁249

第二节 钥匙联锁与站内闭塞253

第三节 电锁器联锁256

第一节 电气集中联锁265

第三章 建国以来电气集中联锁的发展265

第二节 电子集中联锁与微机联锁310

第三节 信号楼315

第七篇 行车调度控制系统317

第一章 诞生与发展317

第一节 调度集中317

第二节 我国早期的行车调度控制系统319

第一节继电式调度集中向电子式过渡322

第二章 电子式行车调度控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322

第二节 电子调度集中在我国的发展328

第三节调度监督332

第四节 车站遥控遥信设备335

第三章 行车调度控制系统相关设备338

第一节 表示盘和控制台338

第二节 调度集中与车站联锁设备和区间闭塞设备的结合340

第三节 列车运行记录器342

第四节 进路贮存控制344

第五节 列车车次追踪和显示346

第四章 计算机辅助的行车调度控制系统347

第一节 津古行车指挥半自动化系统试验348

第二节 津古行车指挥自动化系统试点工程350

第三节 京津行车指挥自动化系统试验及计算机系统引进工作353

第五章 行车调度控制系统在我国的运用情况与发展展望357

第一节 调度集中和调度监督系统357

第二节 车站遥控遥信系统359

第三节 行车调度控制系统360

第一节 外国最早的列车自动停车装置363

第八篇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363

第一章 发展与现状363

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机车信号与自动停车装置364

第三节 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现状366

第二章 点式机车信号366

第一节 机械接触式367

第二节 双频感应式371

第三节 机车报警装置375

第一节 交流计数电码式380

第三章 连续式机车信号380

第二节 极性频率脉冲式383

第三节 移频式387

第四节 专用的接近连续式390

第五节 不对称脉冲式394

第四章 列车自动停车装置396

第一节 150和66型电空阀397

第二节 ZT型自动停车器399

第三节ZDF型电空阀400

第四节通用自动停车方案401

第五节 ZTL-1型自动停车装置404

第五章 主要教训与发展前景404

第一节 发展中出现的主要教训404

第二节 发展前景406

第九篇 调车控制系统408

第一章 平面调车408

第二章 驼峰调车409

第二节 机械化驼峰410

第一节 简易驼峰410

第三节 半自动化驼峰411

第四节 自动化驼峰413

第五节 编组站的综合自动化423

第三章 驼峰调车进路控制424

第一节 推送进路控制424

第二节 溜放进路控制425

第一节 调速设备427

第四章 驼峰调车专用设备427

第三节 峰下调车进路控制427

第二节 测量设备437

第三节 调车机车的设备443

第四节 其他450

第十篇 道口信号、防护信号与防雷453

第一章 道口信号453

第一节 建国前的道口信号设备453

第二节 建国后道口信号设备的发展历程456

第一节 发展概况471

第二章 防护信号471

第二节 隧道、桥梁信号472

第三节 落石、塌方、泥石流报警474

第三章 防雷474

第一节 铁路沿线雷暴活动的概况474

第二节 信号设备雷电防护技术发展情况477

第三节 信号设备雷电防护的展望481

第十一篇 电气化铁道对铁路信号的干扰与防护484

第一节 来自电气化铁道的干扰源485

第一章 概况485

第二节 信号设备对干扰防护的发展486

第二章 电磁干扰与防护487

第一节 各类信号构件对牵引网危险影响和干扰影响的防护487

第二节 信号电缆对接触网接地后的防护490

第三节 信号电缆对感应纵电动势的防护492

第四节 轨道电路对钢轨不平衡牵引电流的防护494

第三章 接触网对信号显示的干扰与对策509

第一节 来自接触网的干扰509

第二节 减少干扰影响的对策513

第一节 北京地铁概况517

第十二篇 地下铁道信号517

第一章 地铁和地铁信号517

第二节 地铁信号发展概况518

第二章 地铁信号基础设备520

第一节 信号机及信号显示520

第二节 通过信号机的配置522

第三节 区间闭塞523

第四节 车站联锁526

第五节 专用器材529

第三章 地铁行车调度控制系统530

第一节 直流脉冲制调度集中530

第二节 调相制调度集中534

第三节 调度集中的相关设备538

第四章 计算机辅助的地铁行车调度自动化系统539

第一节 研制过程539

第二节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用的系统540

第三节 北京地铁二期工程用的系统541

第一节 机车信号与自动停车543

第五章 地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543

第二节 列车速度监督546

第三节 列车自动驾驶的研制548

第十三篇 铁路信号的可靠性与安全性550

第一章 可靠性技术的发展历程550

第一节 可靠性技术的诞生及历史550

第二节 可靠性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551

第一节 发展历程的特点553

第二章 可靠性技术在中国铁路信号中的应用553

第二节 几项工作实例557

第三章 安全性技术的发展历程563

第一节 机械及电机信号系统的安全性技术563

第二节 电气信号系统的安全性技术565

第三节 向电子信号安全性技术发展568

第四章 各类安全性技术在中国铁路信号中的实现569

第一节 防错办技术569

第二节 故障-安全技术570

第三节 危险侧故障率最小化技术574

第四节 故障软化技术575

第五节 其他安全性技术576

第十四篇 信号工程、工业与维修578

第一章 信号设计578

第一节 设计队伍的成长578

第二节 设计程序与内容的变迁581

第三节 设计方法的变迁信号工程设计方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585

第四节 设计工作的成就587

第一节 施工队伍的成长590

第二章 信号施工590

第二节 施工标准与工艺的变革593

第三节 施工工作的成就596

第三章 信号工业598

第一节 建国前后铁路信号工业基础598

第二节 对老厂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组建新厂599

第三节 信号工业新发展时期603

第四章 信号维修604

第一节 维修组织的演变604

第二节 维修工作的发展606

第三节 安全生产管理和信号事故的统计分析611

第十五篇 教育、科技与对外技术合作617

第一章 教育617

第一节 铁路信号专业教育发展概况617

第二节 高等教育618

第三节 中等技术教育和技工教育620

第四节 职工教育622

第五节 信号技术书籍623

第一节 科研机构队伍建设和科研工作情况625

第二章 科学技术625

第二节 科研成果和管理工作经验629

第三节 科技情报工作631

第四节 标准化工作633

第三章 对外技术合作634

第一节 技术引进634

第二节 援建坦赞铁路636

第三节 援建越南“两线一纽”工程640

大事记6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