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放射医学 附:常见职业病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放射医学 附:常见职业病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19/34792735.jpg)
- 吉林医科大学 著
- 出版社: 吉林医科大学
- ISBN:
- 出版时间:1976
- 标注页数:483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49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放射医学 附:常见职业病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的原因和途径5
(一)、具有毒理学意义的常见的放射性核素5
第四篇 放射毒理5
绪论5
第二十章 放射性核素在机体内的行径代谢规律5
(二)、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的原因6
(三)、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的途径和主要生物环节7
(一)、各种途径的吸收率8
二、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吸收8
(一)、分布类型和分布规律11
三、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分布11
(二)、各种途径的吸收速度和在血中含量的变化11
(三)、研究各途径吸收的意义11
(二)、分布的动态过程和影响分布的因素14
四、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代谢18
(三)、研究分布的意义18
(一)、排出途径及排出的动态过程20
五、放射性核素自体内排出和在体内的存留20
(二)、有效半排出期和排出的规律21
(三)、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存留22
(一)、为修订内照射最大容许标准提供有关参数24
六、研究放射性核素在体内行径的卫生学意义24
(一)、放射性核素理化学特性的影响25
一、影响放射性核素对机体作用的因素25
(二)、为修订手及皮肤表面放射性污染的容许水平提供有关资料25
第二十一章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引起的损伤与反应25
(二)、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的剂量、方式及途径等因素的影响27
(三)、种属、个体敏感性及机体状态的影响30
(一)、内照射损伤的病理变化31
二、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损伤的病理和生化学变化31
(二)、内照射损伤的生化学变化36
(一)、内照射放射病的特点38
三、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放射病的特点38
(二)、慢性内照射放射病39
2.第二阶段——假愈期(代偿期)40
1.第一阶段——易激期40
3.第三阶段——症状明显期41
(一)、体重减轻和寿命缩短42
四、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损伤的远期效应42
(三)、内照射放射病的诊断依据42
(三)、肿瘤43
(二)、白血病等血液疾病43
(五)、对子代的影响46
(四)、性功能及生育能力失常46
一、放射性核素中毒的急救治疗原则47
第二十二章 放射性核素中毒的急救和促排措施47
(三)、伤口污染时的急救48
(二)、吸入放射性核素时的急救48
二、减少放射性核素的吸收(急救)48
(一)、食入放射性核素时的急救48
1.氨羧络合剂49
(一)、络合剂的应用49
三、加速放射性核素的排除(促排)49
3.巯基络合剂52
2.羟羧络合剂52
5.评价络合剂优劣的依据53
4.聚磷酸络合剂53
1.影响骨质代谢的方法55
(三)、影响生理功能的方法55
(二)、柠檬酸锆(胶体清除剂)的应用55
2.增强利尿56
(四)、洗肺疗法57
5.其他方法57
3.阻断胃肠道的再吸收57
4.改变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57
(一)、铀的辐射特征和理化学特性58
一、铀毒理学58
第二十三章 核燃料毒理学58
(二)、铀在体内的行径59
2.铀在体内的分布60
1.铀的进入途径和吸收60
3.铀自体内的排除65
1.铀的毒性66
(三)、铀的毒理作用66
2.急性铀中毒67
3.慢性铀中毒68
(四)、体内铀的加速排除69
1.钚239的吸收70
(二)、钚在体内的行径70
二、钚毒理学70
(一)、钚的辐射特征和理化学特性70
2.钚239在体内的分布72
3.钚239自体内的排出76
1.钚239的毒性77
(三)、钚239的毒理作用77
2.钚239对机体的急性损伤78
3.钚239对机体的慢性损伤及远期效应79
(四)、体内钚的加速排除80
(一)、钍的辐射特征和理化学特性83
三、钍毒理学83
(二)、钍在体内的行径85
(三)、钍的毒理作用88
(四)、体内钍的加速排除90
(二)、镭在体内的行径92
(一)、镭的辐射特征和理化学特性92
第二十四章 铀系主要元素毒理学92
一、镭毒理学92
1.镭的毒性94
(三)、镭的毒理作用94
3.慢性镭中毒95
2.急性镭中毒95
(三)、氡的毒理作用96
(一)、氡的辐射特征和理化学特性96
(四)、体内镭的加速排除96
二、氡毒理学96
(二)、氡在体内的行径97
(四)、氡及其子体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措施100
(二)、钋在体内的行径101
(一)、钋的辐射特征和理化学特性101
三、钋毒理学101
(三)钋的毒理作用104
(四)、体内钋的加速排除106
一、概述108
第二十五章 超铀元素毒理学108
(一)、镎的理化学特性109
二、镎毒理学109
(二)、镎在体内的行径110
(三)、镎的毒理作用111
(二)、镅在体内的行径112
(一)、镅的理化学特性112
(四)、体内镎的加速排除112
三、镅毒理学112
(二)锔在体内的行径113
(一)锔的理化学特性113
(三)、镅的毒理作用113
(四)、体内镅的加速排除113
四、锔毒理学113
(二)、锎在体内的行径114
(一)、锎的理化学特性114
(三)锔的毒理作用114
(四)体内锔的加速排除114
五、锎毒理学114
(三)、锎的毒理作用115
(一)、碘131的辐射特征和理化学特性116
一、放射性碘毒理学116
(四)、体内锎的加速排除116
第二十六章 核裂变产物毒理学116
(二)、碘131在体内的行径117
2.碘131治疗的反应119
1.碘131的毒性119
(三)、碘131的毒理作用119
4.碘131的远期效应120
3.碘131对甲状腺的损伤120
(四)、体内碘的加速排除121
1.锶90的吸收123
(二)、锶90在体内的行径123
二、放射性锶毒理学123
(一)、锶的辐射特征和理化学特性123
2.锶90在体内的分布124
3.锶90自体内的排出127
2.放射性锶的的急、慢性损伤129
1.放射性锶的毒性129
(三)、锶的毒理作用129
3.放射性锶的远期效应131
(一)、铯的辐射特征和理化学特性132
三、放射性铯毒理学132
(四)、体内锶90的加速排除132
(二)、铯在体内的行径133
(三)、铯的毒理作用135
(四)、体内铯的加速排除136
(一)、放射性铈144毒理学137
四、放射性稀土核素和钇91毒理学137
(二)、放射性钇91毒理学139
(三)、放射性钷147毒理学141
(四)放射性镧140毒理学142
(二)、放射性锆95毒理学143
(一)、放射性钡140毒理学143
五、其他核裂变产物毒理学143
(三)、放射性钌毒106理学145
(二)、在体内的行径146
(一)、一般性质146
六、放射性落下灰(混合裂变产物)毒理学146
(三)、对机体的毒理作用148
(四)加速排除措施150
(一)磷32在体内的行径151
一、放射性磷32毒理学151
第二十七章 常用放射性核素毒理学151
(二)磷32的毒理作用152
(一)铁59在体内的行径153
二、放射性铁毒理学153
(三)体内磷32的加速排除153
三、放射性钴毒理学155
(三)体内铁59的加速排除155
(二)铁59的毒理作用155
(三)、体内钴的加速排除156
(二)、钴60的毒理作用156
(一)钴60在体内的行径156
(二)、氚在体内的行径157
(二)、氚的来源、辐射特征和理化学特性157
四、氚毒理学157
(三)、氚的毒理作用158
(二)环境介质中的天然放射性元素159
(一)宇宙射线159
第五篇 放射卫生防护159
第二十八章 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源159
一、天然幅射源和天然放射性本底159
(三)天然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剂量当量161
二、人工辐射源163
三、电离辐射最大容许标准165
(一)电离辐射的最大容许剂量当量和限制剂量当量166
(二)放射性核素的最大容许浓度和限制浓度168
(三)放射性核素污染表面的控制水平175
(三)屏蔽防护176
(二)距离防护176
第二十九章 从事封闭源工作的卫生防护176
一、防护原则和手段176
(一)时间防护176
(一)时间和距离防护177
二、γ射线的卫生防护177
(二)屏蔽防护179
(二)医疗用的射线诊断机的防护措施193
(一)医疗用的x射线治疗机和工业用的射线探伤机的防护措施193
三、x射线的卫生防护193
(一)对β射线的防护198
四、β射线的卫生防护198
(二)对轫致辐射的防护199
(二)纯中子源200
(一)不纯中子源200
五、中子的卫生防护200
(一)开放型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202
一、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的分类及其工作场所的分级202
第三十章 从事开放源工作的卫生防护202
(二)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的分类及其工作场所的分级203
(一)选址和布置204
二、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的设置和工作场所建筑设备的卫生防护要求204
(二)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房间的组成及其配置原则205
(三)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建筑设备的卫生要求207
(一)个人防护用品208
三、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措施208
(二)个人卫生措施210
(三)执行安全操作规程211
(一)消除放射性沾染的基本原理212
一、消除放射性沾染212
第三十一章 消除放射性沾染和放射性“三废”处理212
(二)除沾染剂的种类213
(三)物体表面除沾染216
(四)皮肤卫生处理218
(一)液体放射性废物的处理220
二、放射性“三废”理理220
(二)放射性废气的处理223
(三)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理227
(二)辐射监测的分类229
(一)辐射监测的目的229
第三十二章 辐射监测和保健措施229
一、辐射监测229
(三)辐射监测的有关问题230
二、健康检查231
(二)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不适应症232
(一)就业前健康检查和定期健康检查232
(三)几点意见233
(二)保健食的供应原则233
三、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的保健食233
(一)保健食的意义233
(一)γ探伤作业的卫生防护235
第三十三章 放射性核素和射线在国民经济中应用的卫生防护一、放射性核素和射线在机械制造工业中应用的卫生防护235
(二)机件磨损的卫生防护236
(一)应用放射性发光涂料的工艺过程238
二、放射性发光涂料在钟表和仪表工业中应用的卫生防护238
(三)应用放射性发光涂料工作的卫生防护措施239
(二)应用放射性发光涂料的职业性危害239
(一)操作钴60治疗机工作的卫生防护240
三、放射性核素和射线在医学中应用的卫生防护240
(二)镭疗工作的卫生防护241
(三)应用开放型射线…源治疗的卫生防护243
二、分类245
一、病因245
第六篇 放射损伤临床245
第三十四章 急性放射病245
2.中、重度急性放射病246
1.轻度急性放射病的临床特点246
三、临床表现246
(一)造血型放射病246
3.极重度急性放射病250
(二)肠型放射病251
(三)脑型放射病252
(四)中子损伤特点253
(一)早期分类254
四、诊断254
(二)临床诊断255
(三)实验室检查256
(一)巯基类化合物259
五、药物预防259
(五)其他预防药——维生素、植物硷等260
(四)雌性激素(雌二醇,乙烯雌酚)260
(二)不含巯基的氨基酸及胺类260
(三)致缺氧物质260
(三)狠抓早期治疗261
(二)消毒隔离,加强护理261
六、治疗261
(一)积极抢救,尽快作出早期分类诊断261
(五)抗出血262
(四)抗感染262
(九)其他对症治疗法263
(八)促进造血药物263
(六)输血263
(七)骨髓移植263
(十)不同程度放射病分期治疗要点264
一、病因265
第三十五章 核爆炸复合伤265
(三)早期核辐射266
(二)冲击波266
(一)光辐射266
(一)伤员多,伤势重267
二、损伤概况267
(四)放射性沾染267
(二)伤员复杂269
三、临床特点270
(一)放烧冲复合伤的临床特点271
(二)烧冲复合伤的临床特点273
(二)了解受伤史274
(一)掌握核武器爆炸情况274
(三)烧放冲复合伤的临床特点274
四、诊断274
(三)临床经过体征275
(一)急救原则276
五、急救与防治原则276
(二)放烧冲复合伤治疗原则277
(三)烧冲和烧放冲复合伤的治疗原则278
一、发病原因279
第三十六章 慢性放射病279
(一)自觉症状280
二、临床表现280
3.眼晶体改变281
2.皮肤营养障碍281
(二)体征281
1.神经系统的变化281
(三)实验室检查282
4.其他282
(一)射线接触史286
三、诊断286
(三)实验室检查287
(二)有关症状和体征287
(四)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型)鉴别288
(三)与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鉴别288
四、鉴别诊断288
(一)与白细胞减少症鉴别288
(二)与神经衰弱鉴别288
(二)分度及处理原则289
(一)分度依据289
(五)与苯中毒鉴别289
五、分度及处理原则289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衰弱症候群290
六、治疗290
(三)几点说明290
(四)其他292
(三)止血292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细胞减少症292
〔病例一〕、〔病例二〕293
七、预防293
(一)发病机理296
一、铀中毒296
第三十七章 放射性物质中毒296
2.慢性铀中毒297
1.急性铀中毒297
(二)临床表现297
3.六氟化铀中毒的临床特点298
4.关于远期致癌作用问题299
3.尿铀测定300
2.慢性铀中毒的诊断要点300
(三)诊断300
1.急性铀中毒的诊断要点300
(四)治疗301
(五)预后302
〔病例介绍〕303
(一)病理与病因304
二、钍中毒304
2.中毒性肝炎305
1.神经衰弱症候群305
(二)临床表现305
3.血液系统改变306
(四)治疗307
(三)诊断307
(二)临床表现308
(一)病因308
三、镭中毒308
1.骨骼变化309
2.肿瘤311
3.神经系统与心血管功能的改变312
5.其他313
4.染色体畸变313
(四)治疗314
(三)诊断314
〔病例一〕、〔病例二〕315
(二)病理变化320
(一)分度320
第三十八章 皮肤放射损伤320
一、急性皮肤放射损伤320
3.基本反应期(症状明显期)321
2.潜伏期321
(三)临床表现321
1.初期反应期321
(四)诊断322
4.恢复期322
(五)治疗323
1.慢性放射性皮炎325
(三)临床表现325
二、慢性皮肤放射损伤325
(一)分类325
(二)病理变化325
(四)治疗326
4.放射性皮肤癌326
2.硬结性水肿326
3.晚期溃疡或坏死326
〔病例一〕、〔病例二〕327
(一)机体功能状态的一般变化331
一、射线受害者机体本身的远期损伤331
第三十九章 电离辐射对机体作用的远期后果331
(二)造血器官的改变332
(三)射线的致癌作用337
(四)视觉器官的改变338
(五)生殖系统的改变340
二、电离辐射对后代的影响341
一、概述344
第四十章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344
附篇 常见职业病344
职业病的致害因素和范围344
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345
生产性粉尘的种类345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345
粉尘对人体危害的有关因素346
接触矽肺作业347
二、矽肺347
尘肺的分类347
病理348
发病机理349
临床表现352
x线征象353
附:关于矽肺x线诊断及其分期标准的说明356
诊断及鉴别诊断357
放射性矽肺的特点359
合并症360
治疗362
生产性毒物的形式368
一、概论368
第四十一章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368
毒物的吸收、分布与排泄369
临床表现371
诊断376
治疗377
毒理383
理化性质383
二、铅中毒383
接触铅及铅化合物的工业383
临床表现388
诊断及鉴别诊断391
预防394
预后及劳动力鉴定394
治疗394
主要接触汞的作业395
三、汞中毒395
毒理396
理化性质396
临床表现399
诊断及处理原则401
治疗402
四、锰中毒403
预防403
毒理404
理化特性404
临床表现406
诊断及鉴别诊断407
治疗408
预后及劳动力鉴定409
毒理410
理化特性410
预防410
五、苯中毒410
临床表现413
诊断及鉴别诊断414
治疗与处理原则416
六、刺激性气体中毒417
预防417
临床表现418
分类418
治疗427
预防429
一、原因430
第四十二章 工业职业性皮肤病430
(一)发病机理431
二、发病机理与影响发病的因素431
(一)急性皮肤炎432
三、一般临床表现432
(二)影响发病的因素432
四、诊断433
(八)粘膜的变化433
(二)职业性湿疹433
(三)痤疮、毛囊炎433
(四)皮肤溃疡及鼻中膈穿孔433
(五)皮肤色素变化433
(六)皮肤疣状增生433
(七)皮肤附件变化433
(三)慢性皮炎435
(二)亚急性皮炎435
五、治疗原则435
(一)急性皮炎435
(一)化学性烧伤436
六、几种主要化学性因素所致皮肤损伤的特点436
(二)金属及金属盐类所致皮肤病439
(三)某些有机化合物所致皮肤病440
七、预防443
高温状态下人体的变化444
一、高温作业与中暑444
第四十三章 其他物理因素及其危害444
高温中暑445
发病机理448
一般概念448
二、职业性耳聋448
分类及临床表现449
治疗450
诊断450
基本概念451
三、振动病451
预防451
临床表现452
振动源及分类452
诊断及鉴别诊断453
治疗454
预防455
附表10.时间单位及其相互换算456
附表9.能量单位及其相互换算456
附录:456
附表8.放射性单位与单位时间衰变数及其相互换算456
附表11.某些放射性核素的比活性457
附表12.希腊字母表458
附表13.化学元素用字读音表459
附表14.化学元素周期表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