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领导科学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编领导科学教程
  • 万良春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750352655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5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领导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领导科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修订本前言  1

第一章 领导与领导科学  1

第一节 引论  1

一 高举光辉旗帜  2

二 把握事物规律  3

三 弘扬民族精神  4

四 提高领导水平  4

第二节 领导的产生与发展  5

一 领导的含义与本质  5

二 领导的要素与规律  7

三 领导的产生与发展  8

四 现代科学领导发展的历史必然  10

五 领导与管理的异同  12

第三节 早期管理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13

一 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世界意义  13

二 产业革命对管理思想的影响  14

三 泰勒与“泰勒制”  15

第四节 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17

一 领导科学的产生  17

二 领导科学在我国的兴起  19

三 领导科学的相关学科  20

第五节 现代领导原理与理论  21

一 以民为本  21

二 团队精神  23

三 引进“三论”  25

四 动力与激励  28

五 效益原理  31

第六节 领导科学的学习与研究  32

一 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33

二 领导科学的研究内容  34

三 学习与研究领导科学的意义  34

四 学习与研究领导科学的方法  35

五 学习领导科学的思想障碍  3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  37

一 我国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基本特征  37

第二章 建设领导科学的中国特色  37

二 邓小平理论体系  38

三 建党以来的历史经验  39

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39

五 走出社会主义的误区  40

第二节 “三个代表”及其与“三讲”、“三观”的关系  42

一 “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  43

二 “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  43

四 “三个代表”的贯彻实施  44

三 “三个代表”的相互关系  44

五 “三个代表”与“三讲”、“三观”的关系  45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领导科学的中国特色  47

一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7

二 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48

三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52

四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53

五 领导干部要成为学习的模范  54

第四节 新世纪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56

一 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  57

二 社会经济发展的思路与趋势  58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9

第五节 领导体制及其改革  62

一 领导体制的结构  62

二 领导体制的类型  64

三 我国的组织与领导制度  65

四 我国领导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65

第六节 我国领导新观念  69

二 “第一生产力”观念  70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  70

三 改革开放观念  71

四 诚实守信观念  72

第三章 领导者及其权力、能力与魅力  74

第一节 领导者的素养  74

一 素质与修养及其转化  74

二 领导素养的类型与特性  76

三 领导素养的内容  77

四 现代领导者的基本修养  77

一 基本特点与主要内容  79

第二节 领导者的作风  79

二 优良传统和作风  81

第三节 领导者的权力  84

一 领导权的构成  85

二 科学授权  86

三 职、权、责的关系问题  89

四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90

第四节 领导者的能力  94

一 观察思维能力  95

二 组织指挥能力  96

三 协调控制能力  97

四 创新应变能力  98

五 智力开发能力  99

六 情报捕捉能力    100

七 科学决策能力  101

八 统揽驾驭能力  102

第五节 领导者的魅力  103

三 领导魅力的要素  104

二 领导魅力的类型  104

一 领导魅力的含义  104

四 领导魅力的障碍  105

第六节 “领导三力”与权威的关系  107

一 “三力”的性质及其异同  107

二 权力和权威的关系与作用  108

三 从权力、IQ到EQ  109

四 “领导三力”的相互关系  110

第一节 领导方法  111

一 科学领导的方法论基础  111

第四章 领导方法、艺术与谋略  111

二 传统与基本的领导方法  112

三 思维与推理方法  113

四 调查研究方法  114

五 沟通协调方法  116

六 检查总结方法  118

第二节 领导艺术  119

一 领导艺术的含义、特性与基础  119

二 待人艺术  120

四 运时艺术  124

三 处事艺术  124

五 会议艺术  126

六 公关艺术  129

第三节 领导谋略  131

一 领导谋略的概念、意义与作用  131

二 领导谋略的生成与特性  133

三 领导谋略的原则要求  134

四 领导谋略的运用艺术  135

五 领导谋略水平的提高  137

一 领导艺术的基础与类型  140

第四节 领导方法的范畴结构  140

二 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的关系  141

三 领导谋略与领导方法的关系  143

第五章 领导的一般职能  145

第一节 制定战略  145

一 战略的含义与特性  145

二 制定战略的意义  146

三 制定战略的方法  147

四 战略的实施  148

第二节 组建机构  149

一 程序与标准  149

二 主要原则  150

三 纵向层次  151

四 横向系统  151

第三节 科学管理  154

一 化解矛盾增强团结  154

三 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155

二 抓好现代经营管理  155

四 支持“监事会”的监督  157

五 强化监督,反腐倡廉  160

第四节 编制法规  161

一 岗位规范  162

二 责任制度  165

三 奖惩法规  167

第五节 思想教育  171

一 作用意义与形势分析  171

二 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与重点问题  173

三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174

四 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175

五 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  178

六 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拓宽渠道  179

七 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点  180

第六章 领导的科学决策  184

第一节 领导的科学决策的内容  184

一 领导决策的含义、要素与层次  184

二 领导决策的作用与地位  185

三 领导决策的科学化  186

四 建立决策责任制  189

五 现代西方决策的理论与思想  189

第二节 现代领导决策的类型  192

一 战略、战术与策略决策  192

二 管理、经营与业务决策  193

三 程序化、非程序化与部分程序化决策  194

四 确定型、非确定型与风险型决策  194

一 情报信息基础  195

第三节 领导决策的情报与预测基础  195

二 科学预测基础  198

三 情报、预测与决策的关系  200

第四节 领导决策的程序与方法  200

一 决策的程序  200

二 决策的方法  203

三 决策的体制  205

四 领导者在决策中的角色  206

一 智囊团的产生与发展  208

第五节 现代智囊团的建设  208

二 现代智囊团的类型  210

三 现代智囊团的功能  211

四 现代智囊团成员的条件  212

五 现代智囊团的结构  214

第六节 现代企业领导决策  215

一 经营战略决策  216

二 市场营销决策  217

三 产品开发决策  218

五 库存控制决策  219

四 技术改造决策  219

第七章 干部人才队伍的建设、管理与改革  221

第一节 人才的概念、素质与成长规律  222

一 人才的概念、特性、类型与层次  222

二 人才的素质要求  223

三 人才的成长规律  224

第二节 领导者的人才观  226

一 我国人才队伍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230

第三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30

二 着力建设三支人才队伍  231

三 加强在职教育培训  232

四 鼓励自学成才  233

五 吸引人才,防止外流  234

六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235

七 引导人才合理流动  236

八 正确处理几种关系  237

第四节 加快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238

一 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  238

二 改革的基本目标、方针与原则  241

三 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领导  242

第五节 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的类型  245

一 党政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245

二 国有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  247

三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  249

第八章 理想的领导班子  256

第一节 领导人才的管理  256

一 领导人才的个性特点  256

二 领导人才的最佳使用  257

三 领导人才的测评  259

四 领导人才的甄别  260

五 领导人才的评议监督  263

第二节 优化结构的主要内容  264

一 年龄结构  265

二 知识结构  266

三 专业结构  268

四 智能结构  269

五 气质结构  270

一 适应性原则  271

第三节 优化结构的基本原则  271

二 互补性原则  272

三 精干性原则  273

四 平衡性原则  275

五 自优性原则  277

第四节 优化结构的主要途径  278

一 发展教育事业,建设后备队伍  278

二 坚持“四化”方针,搞好自身建设  278

三 认真选好个体,注重知识分子  279

四 搞好在职培训,造就年轻干部  280

第五节 领导班子的构成  281

一 怎样当好“班长”  282

二 怎样当好“副班长”  284

三 其他领导成员与辅助人员  287

第六节 领导班子的模式  289

一 领导班子模式的多样化  289

二 几种主要领导班子的要求  290

三 正确处理新老“三会”的关系  291

四 规范现代企业制度  292

第九章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293

第一节 加入WTO,融入经济全球化  294

一 什么是WTO  294

二 时代的呼唤  297

三 意义与作用  298

四 我国政府的决策  299

第二节 “入世”对我国的影响与面临的任务  300

一 “入世”对我国的影响  300

二 “入世”后面临的主要任务  301

三 “入世”一年来的总体评估  303

第三节 走进WTO,迎接新挑战  303

一 权利与义务  304

二 机遇与挑战  304

三 认识与态度  305

四 对策与准备  308

第四节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11

一 以“入世”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311

二 坚持市场多元化,努力扩大出口  312

三 在“引进来”基础上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314

第五节 合理利用外资,加快发展步伐  315

一 积极有效地合理利用外资  315

二 积极吸收外资,努力吸引外商  316

三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加快我国发展步伐  317

第十章 面向知识经济领导新方向  320

第一节 知识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  320

一 社会经济变革的酝酿  320

二 知识经济的概念  321

三 知识经济的支柱企业  322

四 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对策  323

五 知识经济的负效应  325

第二节 永不枯竭的无形资源  327

一 知识的特性  327

二 知识的社会功能  328

三 知识是现代企业“第一生产要素”  329

四 知识的管理  329

第三节 “非群体化”及其社会影响  330

二 未来家庭的发展趋势  331

一 “非群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331

三 全面深刻的社会影响  332

第四节 知识经济社会的政府  334

四 人的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335

一 知识经济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335

五 消灭“三大差别”  335

二 实施政府体制与管理方式的改革  336

三 提高政府制定政策的能力  340

第五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导者  341

一 知识经济领导角色的转变  342

二 从“替代领导”到“超级领导”  344

三 提高管理知识经济的能力  347

四 知识经济领导人才的培训  349

一 以公有制为主体  353

第六节 知识经济与共产主义的依存关系  353

二 全民族道德文化水平的极大提高  354

三 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  354

主要参考书目  357

热门推荐